專利名稱:一種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烹飪機器人,尤其是涉及一種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
背景技術: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所必需,一般食材多要通過烹飪才能食用。現在可使用的烹飪設備眾多,但烹飪過程中大多需要人工操作,菜肴的烹飪尤其是如此,人們在烹飪上依然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近年來問世的一些自動烹飪設備,均是基于傳統的鐵鍋翻炒食物,過于臃腫龐大, 結構復雜,實用性差,有的沒有考慮環保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體積小,功能齊全的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包括烹飪機、智能控制器,所述烹飪機包括機柜、至少一個微波爐主加熱器,至少一個輔加熱器,至少一個可開閉的菜盒,至少一個帶流體計量器的流體配料盒,至少一個帶固體計量器的固體配料盒,至少一個稱重傳感器,至少一個帶機械手的烹飪容器,至少一套驅動烹飪容器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至少一個翻炒菜肴的攪拌器, 至少一個向烹飪容器加水的自動水箱;
所述機柜上部設有橫格欄、面板,面板固定在上部橫格欄,面板上固定菜盒、流體配料盒、固體配料盒、主加熱器、輔助加熱器、攪拌器、智能控制器的鍵盤、顯示器,所述機柜還設有上前門、下前門,側門、進水管孔,所述上前門為所述烹飪容器的進出通道,下前門為維修、清潔烹飪機內部構件的通道,側門為推入和拉出微波爐的通道,機柜側面設有進水管孔,機柜后壁設有散熱孔,機柜前壁設有觀察孔,機柜前壁固定有烹飪容器放置架,烹飪容器放置架設有至少一個放置烹飪容器的支撐架,放置烹飪容器的支撐架有固定烹飪容器初始位置的小缺口,機柜設有底座,底座的橫梁I上固定有底板,底板設有排污口,排污口與排污管連接;
所述驅動烹飪容器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包括上下運動部件、左右運動部件、前后運動部件和圓周運動部件;所述左右運動部件包括驅動電機I、兩根縱梁I、絲桿I、移動軌道, 兩根縱梁I分別固定在所述機柜底板上左右兩邊,驅動電機I和軸承I、軸承II固定在其中一根縱梁I上,軸承III固定在另一根縱梁I,軸承I靠近驅動電機I軸端,絲桿I 一端穿過軸承II,絲桿I另一端放置在軸承III上,驅動電機I軸和絲桿I通過聯軸器I連接,兩根縱梁I上固定有兩根設有凹槽的橫向軌道,在兩根橫向軌道的凹槽里分別放置移動軌道的兩對輪子I,移動軌道的每對輪子I上面固定有一根橫梁II,每根橫梁II左右兩側分別固定有一根設有凹槽的縱向軌道,在兩根橫梁II下面固定有一下凹的縱梁II,縱梁II上設有絲杠軸承I,絲杠軸承I套入絲桿I ;所述前后運動部件包括驅動電機II、前后移動平板、絲桿II,驅動電機II和軸承IV、軸承V固定在一根橫梁II上,另一根橫梁II上固定有軸承 VI,軸承IV靠近驅動電機II軸端,絲桿II 一端穿過軸承V,絲桿II另一端放置在軸承VI上, 驅動電機II軸和絲桿II通過聯軸器II連接,在所述左右運動部件兩根縱向軌道的凹槽里, 分別放置有一對輪子II,兩對輪子II上固定有一個前后移動平板,所述前后移動平板上面四角固定有四個垂直的空心圓柱,四個空心圓柱下端側面有氣孔,四個空心圓柱通過由四根角鋼和上橫條、下橫條、上橫梁、下橫梁構成的框架固定在前后移動平板上,上橫梁設有盲孔、下橫梁中心嵌入一滾珠軸承,前后移動平板下面固定有一下凹的橫梁III,下凹的橫梁 III上設有絲杠軸承II,絲杠軸承II套入絲桿II ;所述上下運動部件包括驅動電機III、絲桿 III、上下移動平板,驅動電機III固定在所述前后移動平板中心,驅動電機III軸向上,上下移動平板下面四角固定有四個圓柱,所述四個圓柱插入前后運動部件的四個垂直的空心圓柱中,上下移動平板下面固定一下凹的橫梁IV,橫梁IV中心固定絲杠軸承III,絲杠III一端通過所述滾珠軸承與驅動電機III軸連接,絲杠III另一端套進絲杠軸承III,再插入所述上橫梁的盲孔中;所述圓周運動部件包括驅動電機IV、轉接器、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所述稱重傳感器固定于所述上下移動平板上面中心,驅動電機IV置于稱重傳感器上面,并安裝在上下移動平板中心的立柱上,所述上下移動平板邊上四角的立柱上固定有一個中心設有圓孔和邊緣設有凸邊的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所述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上設有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所述轉接器下端穿過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中心圓孔與驅動電機IV的軸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為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
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單片機、數據存儲器、重量采集電路、溫度采集電路、鍵盤、顯示器、驅動電機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I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V驅動電路、主加熱器驅動電路,輔加熱器驅動電路,所述單片機與數據存儲器雙向連接,所述重量采集電路、溫度采集電路、鍵盤與單片機輸入端口連接,單片機輸出端口與所述顯示器、驅動電機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I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V驅動電路,主加熱器驅動電路,輔加熱器驅動電路連接。進一步,所述烹飪容器底部外側中間設有中空的下轉軸I,所述烹飪容器底部內側中間設有上轉軸I,作為機械手使用,所述烹飪容器上沿設有突出的圓耳,所述烹飪容器初始位置的圓耳置于烹飪容器支撐架的缺口中。進一步,所述菜盒包括蓋子I、中空的面板I、圓形容器I、帶中心圓孔的橫梁V、上轉軸II、底端轉軸I、上部葉片、中間葉片、底部葉片、活動鏈銷、兩個密封片、一對磁鐵I,蓋子I下面設有掛吊,面板I與圓形容器I上端連接,橫梁V穿過圓形容器I下端中心,橫梁V兩端通過緊貼圓形容器I外側的銷子固定,橫梁V 上面橫置有帶中心圓孔的光滑柱體I,上轉軸II穿過橫梁V中心圓孔掛在橫梁V 上,上轉軸II頂端是圓椎體I,上部葉片、多個中間葉片依次裝在上轉軸II位于橫梁
V下面的部位,所有葉片形狀呈對稱扇形,扇形直徑同圓形容器I內徑,靠近葉片外端各設
有一圓弧形孔,上部葉片兩端分別設有凸塊,所述凸塊穿過圓形容器I兩側,底端轉軸I與所述烹飪容器上轉軸I套接,底部葉片結構與中間葉片相同,安裝在底端轉軸I上,用于支撐上部葉片和中間葉片,底端轉軸I與上轉軸II固接,形成一個完整的菜盒轉軸,上下相鄰兩葉片通過活動鏈銷鏈接,兩個密封片對稱固定在橫梁V兩側邊上,與所有展開的葉片、容器側壁形狀配合形成菜盒密閉空間,一對磁鐵I分別固定在密封片和底部葉片,吸合底部葉片和密封片,固定菜盒轉軸的初始位置。進一步,所述流體配料盒包括蓋子II、中心有孔的面板II、漏斗形容器,蓋子II結構與所述蓋子II相同,面板II與漏斗形容器上端連接,漏斗形容器出料管側壁設有多個出料孔,漏斗形容器中設有流體活動計量器,所述流體活動計量器上部是一柱體,中部是與漏斗形容器斜面相適配的錐體,錐體周邊設有凹槽,凹槽里嵌有密封圈,下部是與漏斗出料管相適配的柱體,所述柱體中部表面設有凹槽作為計量室I。進一步,所述固體配料盒包括蓋子II、中心有孔的面板III、上部為中空圓柱形下部為歪嘴漏斗形的容器、中部設有圓孔的橫梁VI、上部圓盤、圓筒、上轉軸III、底端轉軸II、底部圓盤、固體活動計量器、一對磁鐵II,所述面板III與所述容器上端連接;橫梁VI穿過所述容器上部中心,并通過銷子固定,橫梁VI上面橫置有帶中心圓孔的光滑柱體II,上部圓盤設有中心圓孔和邊緣圓孔,上部圓盤邊緣圓孔與所述容器的歪嘴漏斗下端出口對接固定,圓筒穿過所述容器的歪嘴漏斗斜面焊接并固定于上部圓盤中心,上轉軸III穿過橫梁VI中心圓孔掛在橫梁VI上,再穿過圓筒和上部圓盤中心圓孔,上轉軸III頂端是圓椎體II,底端轉軸II 與所述烹飪容器上轉軸I套接,底部圓盤設有中心圓孔和邊緣圓孔,置于所述底端轉軸II 中部,固體活動計量器由一個設有邊緣圓孔的圓盤和空心圓柱組成,所述空心圓柱與邊緣圓孔對接固定用作計量室II,所述固體活動計量器的圓盤設有弧形缺口,弧形缺口的角度大小與固體活動計量器可轉動的最大角度相同,所述固體活動計量器的圓盤的邊緣圓孔的內徑與底部圓盤邊緣圓孔的內徑、上部圓盤邊緣圓孔的內徑相同,所述三者的邊緣圓孔與它們圓盤中心的距離相同,所述固體活動計量器的圓盤II固定安裝在底端轉軸II上,底端轉軸II與上轉軸III對接固定,形成一個完整的固體配料盒轉軸,一對磁鐵II分別固定在上部圓盤和固體活動計量器圓盤II弧形缺口的一個邊上,吸合固體活動計量器和上部圓盤, 固定固體配料盒轉軸的初始位置。進一步,所述主加熱器包括微波爐,所述微波爐由微波爐爐腔和磁控管、冷卻風扇組成,微波爐爐腔底部設有烹飪容器進出口,微波爐置于機柜內的導軌上,所述導軌安裝在機柜面板下面。進一步,所述稱重傳感器包括密封盒、底座、活動板、滑動接觸器,密封盒頂面中心有圓孔、側面有一導線引出孔,底座四角設有四個圓柱,四個圓柱上分別套有稱重彈簧,稱重彈簧緊靠密封盒側壁,所述活動板四角設有四個圓柱向下分別插入稱重彈簧,活動板上面正中心設有重量傳感柱,所述重量傳感柱穿過密封盒頂面中心圓孔,與被稱重物體接觸, 活動板下面垂直固定有至少2塊雙面敷銅板,所述雙面敷銅板平分成兩組,一組每個敷銅板每面刻有至少2個U形銅片,另一組對應位置刻成倒U形銅片,每組相鄰敷銅板在一端通過導線串接U形銅片,同一敷銅板在另一端通過過孔串接兩面U形銅片,串聯的兩組敷銅板中間的兩端通過導線連接,并引出中間接線連接到所述重量采集電路,另兩端也分別引出接線,連接到所述重量采集電路電源正負極,底座上固定有滑動接觸器,所述滑動接觸器由至少3塊敷銅板構成,每個敷銅板每面刻有至少2個滑動接頭,滑動接頭與相鄰U形銅片、 倒U形銅片接觸串聯,兩側的滑動接觸器與稱重彈簧接觸并向中間靠緊,使所有滑動接頭與相鄰的U形銅片、倒U形銅片保持良好接觸。進一步,所述防溢出鍋蓋,包括上蓋、下蓋,下蓋周邊設有防溢出凸邊,中部呈拱形的蓋體上設有多個汽孔,下蓋底面設有與所述烹飪容器邊緣相適配的防溢凸環,上蓋與下蓋中部呈拱形的蓋體相適配,上蓋與下蓋之間留有空隙,上蓋和下蓋通過鏈接桿固定吊在所述微波爐爐腔頂部。進一步,所述自動水箱包括水箱本體、帶閥門的進水管、帶閥門的出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均與水箱本體固定連接,進水管閥門和出水管閥門均裝有轉軸,所述轉軸與所述烹飪容器的上轉軸I套接。進一步,所述翻炒菜肴的攪拌器包括至少一根攪拌棒和翻動犁,翻動犁固定于攪拌棒下端,攪拌棒固定于加熱器外機柜面板下。本發明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方便;采用機械手與烹飪容器結合,能根據人的要求在指定時間進行準確又精確的烹飪,烹飪過程中不需要人工照管,用于家庭,可省去人們用于烹飪的大量時間,用于商業運營,能減少人工,節省成本;使用微波爐做主加熱器,在烹飪過程中不產生油煙。
圖1是本發明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實施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左視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俯視圖4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面板放大俯視圖5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機柜縮小主視圖6是圖5所示機柜縮小的左視圖7是圖5所示機柜縮小的俯視圖8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左右運動部件放大主視圖9是圖8所示左右運動部件的左視圖10是圖8所示左右運動部件的俯視圖;圖11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前后運動部件放大右視圖;圖12是圖11所示前后運動部件主視圖;圖13是圖11所示前后運動部件俯視圖;圖14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上下運動部件放大主視圖;圖15是圖14所示上下運動部件右視圖;圖16是圖14所示上下運動部件俯視圖;圖17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圓周運動部件放大主視圖;圖18是圖17所示實施例的圓周運動部件右視圖;圖19是圖17所示實施例的圓周運動部件俯視圖;圖20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烹飪容器放大主視圖;圖21是圖20所示烹飪容器的俯視圖;圖22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菜盒放大主視圖;圖23是圖22所示菜盒的右視圖;圖24是圖22所示菜盒的俯視圖;圖25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菜盒蓋子、配料盒蓋子的放大主視沈是圖25所示實施例的菜盒蓋子、配料盒蓋子的俯視圖; 圖27是圖22所示菜盒的內橫梁和密封板的放大主視圖; 圖觀是圖27所示實施例的菜盒內橫梁和密封板的右視圖; 圖四是圖27所示實施例的菜盒內橫梁和密封板的俯視圖; 圖30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液體配料盒放大主視圖; 圖31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固體配料盒主視圖; 圖32是圖31所示固體配料盒的右視圖; 圖33是圖31所示固體配料盒的俯視圖; 圖34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固體活動計量器放大主視圖; 圖35是圖34所示固體活動計量器的右視圖; 圖36是圖34所示固體活動計量器的俯視圖; 圖37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稱重傳感器放大主視圖; 圖38是圖37所示稱重傳感器的右視圖; 圖39是圖37所示實施例的稱重傳感器俯視圖; 圖40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烹飪容器放置架放大主視圖; 圖41是圖40所示烹飪容器放置架的右視圖; 圖42是圖40所示烹飪容器放置架的俯視圖; 圖4 是圖42所示烹飪容器放置架局部放大圖43是圖1所示實施例烹飪容器的防溢出鍋蓋放大主視44是圖43所示防溢出鍋蓋俯視圖;圖45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微波爐放大后視圖;圖46是圖45所示微波爐的右視圖;圖47是圖45所示微波爐的俯視圖;圖48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光波爐放大主視圖;圖49是圖48所示光波爐的俯視圖;圖50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攪拌器放大主視圖;圖51是圖50所示攪拌器的右視圖;圖52是圖50所示攪拌器的俯視圖;圖53是圖50所示攪拌器的翻動犁放大主視圖;圖54是圖53所示翻動犁的右視圖;圖55是圖53所示翻動犁的俯視圖;圖56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自動水箱放大主視圖;圖57是圖56所示自動水箱的右視圖;圖58是圖56所示自動水箱的俯視圖;圖59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智能控制器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照圖1、2、3,本實施例包括烹飪機、智能控制器,所述烹飪機包括機柜14、一個主加熱器微波爐1、一個輔加熱器光波爐2、十個可開閉的菜盒3、六個帶流體計量器的流體配料盒4、六個帶固體計量器的固體配料盒5、一個稱重傳感器6、一個帶機械手的烹飪容器 7、一套驅動烹飪容器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8、兩個翻炒菜肴的攪拌器10、一個防溢出鍋蓋
11、一個向烹飪容器加水的自動水箱12。(圖1、2、3中的標記12、上端固定梁19、蓋子I 83、
蓋子II 99、攪拌棒147、翻動犁148、釙在下面描述)
參照圖1、4、5、6、7,所述機柜14上部設有橫格欄如、面板13,面板13形狀如圖4所示, 面板13固定于上部橫格欄5a,面板13設有多個孔4a,固定有菜盒3、流體配料盒4、固體配料盒5、主加熱器微波爐1、輔助加熱器2、攪拌器10、智能控制器的鍵盤4b、顯示器如,所述機柜14還設有上前門15、下前門16,側門17、進水管孔5h,所述上前門15上面設有鎖扣恥,下面用兩個活頁5c與機柜14固定,為所述烹飪容器7的進出通道,下前門16分兩半門在兩側各用兩個活頁5c與機柜14固定,為維修、清潔烹飪機內部構件的通道,側門17為推入和拉出微波爐1的通道,機柜14側面設有進水管孔證,機柜14后壁設有散熱孔5d,用于微波爐磁控管加熱部件里面的冷卻風扇在后面排出磁控管產生的熱量,給磁控管降溫,機柜14前壁設有觀察孔k,機柜14前壁固定有烹飪容器放置架9,烹飪容器放置架9結構如圖40、41、42所示,烹飪容器放置架9包括上端固定梁19和下端固定梁20,上、下端固定梁以相同間隔固定有七個烹飪容器支撐架18,所述支撐架18設有定位烹飪容器7初始位置的
缺口 5f (如圖4 所示),機柜14設有底座,底座的橫梁I 21上固定有底板22,底板22設
有排污口 5g,排污口與排污管連接。所述驅動烹飪容器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8包括上下運動部件53、左右運動部件 23、前后運動部件38、圓周運動部件65。參照圖8、9、10,所述左右運動部件23包括驅動電機I 25、兩根縱梁I 24、絲桿I 四,移動軌道33,兩根縱梁I M分別固定在所述機柜底板22上左右兩邊,驅動電機I 25 和軸承I 26、軸承II 27固定在其中一根縱梁I M上,軸承III觀固定在另一根縱梁I M 上,軸承I沈靠近驅動電機I 25軸端,絲桿I四一端穿過軸承II 27,絲桿I四另一端放置在軸承III觀上,驅動電機I 25軸和絲桿I四通過聯軸器I 30連接,兩根縱梁I對上固定有兩根設有凹槽的橫向軌道31,在兩根橫向軌道31的凹槽里分別放置移動軌道33的兩對輪子I 32,移動軌道33的每對輪子I 32上面固定有一根橫梁II 34,每根橫梁II 34左右兩側分別固定有一根設有凹槽的縱向軌道35,在兩根橫梁II 34下面固定有一下凹的縱梁II 36,縱梁II 36上設有絲杠軸承I 37,絲杠軸承I 37套入絲桿I 29,驅動電機I 25轉動帶動絲桿I四轉動,絲桿I四轉動帶動絲杠軸承I 37移動,絲杠軸承I 37帶動移動軌道33在兩根橫向軌道31里左右運動。參照圖10、11、12、13,所述前后運動部件38包括驅動電機II 39、前后移動平板46、 絲桿II 43,驅動電機II 39和軸承IV 40、軸承V 41固定在一根橫梁II 34上,另一根橫梁II 34 上固定有軸承VI 42,軸承IV 40靠近驅動電機II 39軸端,絲桿II 43 一端穿過軸承V 41,絲桿II 43另一端放置在軸承VI 42上,驅動電機II 39軸和絲桿II 43通過聯軸器II 44連接, 在所述左右運動部件兩根縱向軌道35的凹槽里,分別放置有一對輪子II 45,兩對輪子II 45 上固定有一個前后移動平板46,前后移動平板46上面四角固定有四個垂直的空心圓柱47,四個空心圓柱47下端側面有氣孔,四個空心圓柱47通過由四根角鋼48和上橫條55、下橫條57、上橫梁56、下橫梁58梁構成的框架固定在前后移動平板46上,四根角鋼48有加強筋50,前后移動平板46上面中心四角固定四根短柱49,框架上橫條55內側面固定有上橫梁56,上橫梁56下面設有盲孔,下橫條57內側面固定一下橫梁58,下橫梁58中心嵌入一滾珠軸承59,前后移動平板46下面固定有一下凹的橫梁III 51,下凹的橫梁III 51上設有絲杠軸承II 52,絲杠軸承II 52套入絲桿II 43,驅動電機II 39轉動帶動絲桿II 43轉動,絲桿 II 43轉動帶動絲杠軸承II 52移動,絲杠軸承II 52帶動前后移動平板46在兩根縱向軌道 35里前后運動。參照圖14、15、16,所述上下運動部件53包括驅動電機III M、絲桿III 60、上下移動平板61,驅動電機III M固定在所述前后移動平板46中心,驅動電機III M軸向上,上下移動平板61下面四角固定有四個圓柱62,所述四個圓柱62插入前后運動部件38的四個垂直的空心圓柱47中,上下移動平板61下面固定一下凹的橫梁IV 63,橫梁IV 63中心固定絲杠軸承III64,絲杠III60 一端通過所述滾珠軸承59與驅動電機III 54軸連接,絲杠III60另一端套進絲杠軸承III64,再插入所述上橫梁56的盲孔中,驅動電機III54轉動帶動絲桿III60轉動, 絲桿III 60轉動帶動絲杠軸承III 64移動,絲杠軸承III 64帶動上下移動平臺61上下運動。參照圖17、18、19,所述圓周運動部件65包括驅動電機IV 68、轉接器73、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71、上下移動平板61上面中心四角固定四根立柱I 66,四根立柱I 66有加強筋,四周用橫條I 67固定,所述稱重傳感器6固定于所述上下移動平板61上面中心,驅動電機IV 68置于稱重傳感器6上面,并安裝在上下移動平板中心的立柱I 66上,上下移動平臺61邊上四角固定四根立柱II 69,四根立柱II 69有加強筋,四周用橫條II 70固定,四根立柱II 69上固定圓盤71,圓盤71中心有圓孔,邊緣設有凸邊,圓盤71上設有溫度傳感器72, 轉接器73下端74穿過圓盤71中心圓孔與驅動電機IV 68的軸連接,轉環76三個小輪77 通過圓環78外側三個水平均勻分布的軸79連接,放置于圓盤71的凹槽中,所述驅動電機為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參照圖59,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單片機、數據存儲器、重量采集電路、溫度采集電路、鍵盤、顯示器、驅動電機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I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V驅動電路,主加熱器驅動電路,輔加熱器驅動電路;單片機與數據存儲器雙向連接, 重量采集電路、溫度采集電路、鍵盤與單片機輸入端口連接,單片機輸出端口與所述顯示器、驅動電機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I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V驅動電路、主加熱器驅動電路、輔加熱器驅動電路連接。參照圖20、21,所述烹飪容器7底部外側中間設有中空的下轉軸I 80,烹飪時,下
轉軸I 80與所述轉接器73上端75套接,所述烹飪容器7通過轉環76放置于微波爐爐腔
密封圓盤71上,所述烹飪容器7底部內側中間設有上轉軸I 81,作為機械手使用,所述烹飪容器7上沿設有突出的圓耳,所述烹飪容器初始位置的圓耳置于烹飪容器支撐架18的缺口中,所述驅動烹飪容器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8運動帶動所述烹飪容器7做立體定位,水平轉動完成各種烹飪工作。參照圖22、23、對、25、洸、27、沘、29,所述菜盒3包括蓋子I 83、中心有孔的面板 I 84、圓形容器I 82、帶中心圓孔的橫梁V 85、上轉軸II 87、上部葉片89、中間葉片90、底
12端轉軸I 91、底部葉片92、活動鏈銷93、兩個密封片94、一對磁鐵I 95,蓋子I 83如圖25、 26所示,下面設有掛吊100,面板I 84與圓形容器I 82上端連接,橫梁V 85穿過圓形容器 I 82下端中心,橫梁V 85兩端通過緊貼圓形容器I 82外側的銷子固定,橫梁V 85上面橫置有帶中心圓孔的斷面為三角形的光滑柱體I 86,光滑柱體I 86不穿過圓形容器I 82, 上轉軸II 87穿過橫梁V 85中心圓孔掛在橫梁V 85上,上轉軸II 87頂端是圓椎體I 88, 光滑柱體I 86與圓錐體I 88—起使食材容易從斜面滑下,上部葉片、多個中間葉片依次裝在上轉軸II 87位于橫梁V 85下面的部位,所有葉片形狀呈對稱扇形,扇形直徑同圓形容器 I 82內徑,靠近葉片外端各設有一圓弧形孔,上部葉片89兩端分別設有凸塊,所述凸塊穿過圓形容器I 82兩側,底端轉軸I 91與所述烹飪容器7上轉軸I 81套接,底部葉片92結構與中間葉片90相同,安裝在底端轉軸I 91上,用于支撐上部葉片和中間葉片,工作時隨底端轉軸I 91 一起轉動,底端轉軸I 91與上轉軸II 87固接,形成一個完整的菜盒3轉軸, 上下相鄰兩葉片通過活動鏈銷93鏈接,底端轉軸I 91轉動時,各葉片可以扇形展開或收攏,兩個密封片94的形狀如圖27、28、四所示,對稱固定在橫梁乂 85兩側邊上,與所有展開的葉片、容器側壁形狀配合形成菜盒密閉空間,防止烹飪前放入的食材漏下,一對磁鐵I 95 分別固定在密封片94和底部葉片92上,吸合密封片94和底部葉片92,固定菜盒轉軸的初始位置。參照圖30,所述流體配料盒4包括蓋子II 99、中心有孔的面板II 97、漏斗形容器 96,蓋子II結構與所述蓋子I 83相同(如圖25、圖沈所示),面板II 97與漏斗形容器96上端連接,漏斗形容器96的出料管98側壁設有多個出料孔,流體配料可從孔中流到所述烹飪容器7中,漏斗形容器96中設有流體活動計量器101,所述流體活動計量器101上部是一柱體I 102,中部是與漏斗形容器96斜面相適配的錐體103,所述錐體103周邊設有凹槽,凹槽里嵌有密封圈104,下部是與漏斗出料管相適配的柱體I 105,所述柱體I 105中部表面設有凹槽作為計量室I 106,流體活動計量器10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密封漏斗出口,取配料時,通過智能控制器啟動上下運動部件53的驅動電機III 54,推動烹飪容器7帶動流體活動計量器101上下運動,先向上運動取得適量流體配料,再向下運動與漏斗出料管98形成密閉的計量室I 106,完成一次計量,繼續向下運動,流體配料流到烹飪容器7中,經過一次或多次取料,完成流體配料的定量取得,在加料過程中如果稱重不變,說明所加配料已用完, 發出配料缺乏告警,人工加入配料。參照圖31、32、33、34、35、36,所述固體配料盒5包括蓋子II 99、中心有孔的面板 III 109、上部為中空圓柱形下部為歪嘴漏斗形的容器107、中部設有圓孔的橫梁VI 112、上部圓盤116、圓筒110、上轉軸III 114、底端轉軸II 117、底部圓盤118、固體活動計量器119、 一對磁鐵II 121,蓋子II可掛吊干燥劑等物料,面板III 109與所述容器107上端連接,橫梁 VI 112穿過所述容器107上部中心,并通過銷子固定,橫梁VI112上面橫置有帶中心圓孔的斷面為三角形的光滑柱體II 113,柱體II 113不穿過容器107,上部圓盤設有中心圓孔和邊緣圓孔,上部圓盤邊緣圓孔與所述容器107的歪嘴漏斗108下端出口對接固定,圓筒110穿過所述容器107的歪嘴漏斗108斜面焊接并固定于上部圓盤116中心,上轉軸III 114穿過橫梁VI 112中心圓孔掛在橫梁VI 112上,再穿過圓筒110和上部圓盤116中心圓孔,上轉軸 III 114頂端是圓椎體II 115,光滑柱體II 113與圓錐體II 115 —起讓固體配料從斜面滑下, 底端轉軸II 117與所述烹飪容器7上轉軸I 81套接,底部圓盤118設有中心圓孔和邊緣圓孔,置于底端轉軸II 117中部,固體活動計量器119結構如圖34、35、36所示,由一個設有邊緣圓孔的圓盤和空心圓柱組成,空心圓柱與邊緣圓孔對接固定用作計量室II 120,所述固體活動計量器119的圓盤設有弧形缺口,弧形缺口的角度大小與固體活動計量器119可轉動的最大角度相同,所述固體活動計量器119的圓盤的邊緣圓孔,與底部圓盤邊緣圓孔、上部圓盤邊緣圓孔三者內徑相同,三者的邊緣圓孔與它們圓盤中心的距離相同,所述固體活動計量器119的圓盤固定安裝在底端轉軸II 117上,隨底端轉軸II 117 —起轉動,固體活動計量器119初始位置的空心圓柱可與底部圓盤118邊緣圓孔對接,也可與上部圓盤116邊緣圓孔對接,但不同時對接,底端轉軸II 117與上轉軸III 114對接固定,形成一個完整的固體配料盒轉軸,一對磁鐵II 121分別固定在上部圓盤116和固體活動計量器119圓盤II弧形缺口的一個邊上,吸合固體活動計量器119和上部圓盤116,固定固體配料盒轉軸的初始位置,當固體配料盒5轉軸隨所述烹飪容器7轉動時,帶動固體活動計量器119轉動,轉到固體活動計量器計量室II 120與上部圓盤116邊緣圓孔對接時取得一定量固體配料,當轉到計量室II 120與上部圓盤116和底部圓盤118邊緣圓孔均不對接時,計量室II 120與上部圓盤116和底部圓盤118形成一個密閉計量室,完成一次計量,當繼續轉到與底部圓盤118 邊緣圓孔對接時配料跌入烹飪容器7,完成一次取料,經過一次或多次取料,完成固體配料的定量取得,在加料過程中如果計量不變,說明所加配料已用完,發出配料缺乏告警,人工加入配料。參照圖37、38、39,所述稱重傳感器6包括密封盒122、底座、活動板125、滑動接觸器127,密封盒122頂面中心有圓孔,側面有一導線引出孔,底座四角設有四個圓柱,四個圓柱上分別套有稱重彈簧124,稱重彈簧IM緊靠密封盒122側壁,活動板125四角設有四個圓柱向下插入稱重彈簧124,活動板125上面正中心設有重量傳感柱126,重量傳感柱1 穿過密封盒122頂面中心圓孔,與被稱重物體接觸,活動板125下面垂直固定有10塊雙面敷銅板123,所述雙面敷銅板平分成兩組,一組每個敷銅板每面刻有50個U形銅片,另一組對應位置刻成倒U形銅片,每組相鄰敷銅板在一端通過導線串接U形銅片,同一敷銅板在另一端通過過孔串接兩面U形銅片,串聯的兩組敷銅板中間的兩端通過導線連接,并引出中間接線連接到所述重量采集電路,另兩端也分別引出接線,連接到所述重量采集電路電源正負極,底座上固定有滑動接觸器127,所述滑動接觸器127由11塊敷銅板構成,每個敷銅板每面刻有49個滑動接頭128,滑動接頭1 與相鄰U形銅片、倒U形銅片接觸串聯,兩側的滑動接觸器127與稱重彈簧接觸并向中間靠緊,使所有滑動接頭1 和相鄰的U形銅片、 倒U形銅片保持良好接觸;稱重時,滑動接頭1 在物體的重力作用下在兩組U形銅片和倒U形銅片邊上向下滑動,其中一組U形銅片串聯電阻減少(其初始電阻最大),另一組的倒 U形銅片串聯電阻增加同樣大小(其初始電阻最小),這樣增加了稱重的靈敏度,所述中間接線電位的變化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所述稱重傳感器6連接成惠斯通電橋,可消除溫度等其他各種因素對稱重的影響,測得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物體重量。參照圖43、44,所述防溢出鍋蓋11包括下蓋132、上蓋134,下蓋132周邊設有防溢出凸邊133,中部呈拱形的蓋體上設有多個汽孔,下蓋底面設有與所述烹飪容器7邊緣相適配的防溢凸環133,上蓋134與下蓋132中部呈拱形的蓋體相適配,上蓋134與下蓋132之間留有空隙,上蓋134和下蓋132通過鏈接桿固定吊在所述微波爐爐腔136頂部;烹飪時, 所述烹飪容器7內漫起的泡沫在上蓋下面破滅,泡沫破滅后的液體回流到所述烹飪容器7內,實現防溢出的功能。參照圖45、46、47,所述主加熱器微波爐1由微波爐爐腔136和磁控管135、冷卻風扇組成,磁控管135設有散熱進風口 137和出風口 138,微波爐爐腔136底部設有烹飪容器 7的進出口,微波爐1置于機柜14內的導軌139上,所述導軌139安裝在機柜面板13下面; 所述烹飪容器7進入爐腔136時,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71邊緣凸邊封閉爐腔136下面的進出口 ;微波爐1通過導軌139在側面被推入拉出所述機柜14,可以清潔爐腔136及里面的防溢出鍋蓋11。參照圖48、49,所述輔加熱器光波爐2形狀與所述防溢出鍋蓋11上蓋相似,內表面光滑,用于加強熱量輻射,內置光波發熱器145,兩正負電極密封,防止短路,其上表面覆有隔熱材料,防熱量向外逸出,固定于所述面板13下。參照圖50、51、52、53、M、55,所述翻炒菜肴的攪拌器10包括2根攪拌棒147和2 個翻動犁148,水箱固定橫梁146固定在所述的機柜14的內側壁和橫格欄上,翻動犁148固定于攪拌棒147下端,攪拌棒147通過水箱固定橫梁146固定于加熱器外機柜面板13下, 翻動犁148結構如圖53、54、55所示,當所述烹飪容器7運行到攪拌器10下面再向上,攪拌器10位于所述烹飪容器7里面,所述烹飪容器7轉動和左右、上下移動,攪拌器10就能均勻地翻動菜肴。參照圖56、57、58,所述自動水箱12包括水箱本體149、帶閥門的進水管150、帶閥門的出水管151,進水管150和出水管151均與水箱本體149固定連接,進水管150和出水管151的閥門均設有轉軸,所述轉軸與所述烹飪容器7的上轉軸I 81套接,當烹飪需加水時,所述智能控制器控制烹飪容器7上的轉軸I 81從下向上插入出水管151轉軸轉動閥門出水,稱重傳感器6不斷檢測流入的水量,到達指定的水量,閥門關閉;如果加水時檢測不到流入的水量,表示水箱內已無水,進行報警,關閉出水管151的閥門,智能控制器控制所述烹飪容器7上轉軸I 81轉動打開進水管150閥門進水,過一定時間后,水箱可能加滿,進水管150的閥門關閉,繼續烹飪加水,如仍然檢測不到流入的水量,表示進水管150已斷水, 繼續報警,過一定時間后再進水,重復這一過程,直到取得指定的水量;自動水箱12固定在水箱固定橫梁146上。下面對本實施例的具體工作過程作詳細說明,下文位置描述中所用的X表示橫向,Y表示縱向,Z表示垂直方向。本發明在安裝時,就已在智能控制器中存貯了工作參數、菜譜,調整好各部件的初始位置;進行烹飪前,各配料已放入相應配料盒,按菜譜選擇要烹飪的食材,再按提示將食材依順序放入菜盒3,煮飯的米直接放入烹飪容器7中,約定烹飪開始時間。菜肴的烹飪過程如下
首先,制作第一個菜肴,通過智能控制器驅動X方向驅動電機I 25、γ方向驅動電機II 39,帶動兩個方向的絲I 29、絲桿II 43轉動,使驅動烹飪容器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8移動到第一個烹飪容器7的正下方,在Z方向驅動電機III 54驅動下,驅動電機IV 68和下端74套在驅動電機IV 68轉軸的轉接器73 —起升起,轉接器73上端75套進烹飪容器7的下轉軸 I 80,烹飪容器7放置于轉環76上,Z方向驅動電機III 54繼續驅動,使烹飪容器7升起,離開烹飪容器放置架9,取得第一個烹飪容器7,然后,依次按指令取流體配料、取固體配料、 取菜、加熱、菜肴加水、攪拌、調節烹飪溫度、自動水箱12加水等操作,一個菜肴烹飪完畢,
15自動進行下一個菜的烹飪,直到所有菜肴烹飪完畢,并對食物定時加熱保溫。各個烹飪操作過程
取流體配料通過智能控制器驅動X方向驅動電機I 25、γ方向驅動電機II 39,帶動兩個方向的絲桿I 29、絲桿II 43轉動,使烹飪容器7移動到相應流體配料盒4的正下方,在Z 方向驅動電機III 54驅動下,烹飪容器7的上轉軸I 81機械手頂起流體配料盒4的活動計量器101,Z方向驅動電機III 54繼續驅動,使流體配料盒4活動計量器101升起,流體配料盒4漏斗中流體配料流入活動計量器101的計量室I 106,到指定時間計量室I 106流滿配料,驅動Z方向驅動電機III54,使流體活動計量器101下降,形成密封空間,取得一次定量配料,繼續下降,使密封空間打開,流體配料流入烹飪容器7,稱重傳感器6進行計量,經過一次或多次取料,完成流體配料的定量取得;在加料過程中如果計量不變,說明所加配料已用完,發出配料缺乏告警,人工加入配料;人工加料時,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繼續自動進行取料;取得定量流體配料時,流體配料盒4活動計量器101已下降,嵌入活動計量器101錐面凹槽的密封圈104與漏斗斜面接觸,在重力作用下密封漏斗出口,使流體配料不能流出。取固體配料通過智能控制器驅動X方向驅動電機I 25、Y方向驅動電機II 39,帶動兩個方向的絲桿I 29、絲桿II 43轉動,使烹飪容器7移動到相應固體配料盒5的正下方, 在Z方向驅動電機IIIM驅動下,烹飪容器7的上轉軸I 81機械手插入固體配料盒5底端轉軸II 117,驅動電機IV 68帶動固體配料盒5的計量室II 120轉到固體配料盒5歪嘴漏斗形的容器107出口下方,固體配料流入計量室II 120,到指定時間流滿配料,驅動電機IV 68帶動固體配料盒5的計量室II 120轉動,與固體配料盒5的上部圓盤116和底部圓盤118形成密封空間,取得一次定量配料,繼續轉動,計量室II 120對準底部圓盤118的邊緣圓孔,固體配料流入烹飪容器7,稱重傳感器6進行計量,經過一次或多次取料,完成固體配料的取得,在加料過程中如果計量不變,說明所加配料已用完,發出配料缺乏告警,人工加入配料; 人工加料時,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繼續自動進行取料,取得定量固體配料時,固體配料盒 5的計量室II 120已對準底部圓盤118的邊緣圓孔,密封了漏斗出口,固體配料盒5的轉軸回到了初始位置,一對磁鐵II 121吸合固定固體配料盒5轉軸的初始位置。取菜通過智能控制器驅動X方向驅動電機I 25、Y方向驅動電機II 39,帶動兩個方向的絲桿I 29、絲桿II 43轉動,使烹飪容器7移動到相應菜盒3的正下方,驅動Z方向驅動電機III M,使烹飪容器7的上轉軸I 81機械手插入菜盒3底端轉軸I 91,驅動電機 IV 68帶動菜盒3轉軸轉動,收攏所有葉片,使食材下落到烹飪容器7中,完成食材的取得, 到指定時間,驅動電機IV 68帶動菜盒3轉軸轉動回到初位置,一對磁鐵I 95吸合,固定菜盒3轉軸的初始位置,這時所有葉片展開,與橫梁V 85兩邊密封片94、容器側壁形狀配合形成菜盒3密閉空間,放進食材不會下落,稱重傳感器6稱量食材的重量,計算所需要的烹飪時間。加熱通過智能控制器驅動X方向驅動電機I 25、Υ方向驅動電機II 39,帶動兩個方向的絲桿I 29、絲桿II 43轉動,用主加熱器微波爐1烹飪時,使烹飪容器7移動到微波爐 1正下方,驅動ζ方向驅動電機III 54,升起烹飪容器7從下面進出爐腔136,使爐腔136底面與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8的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71緊密接觸,防止微波外泄,同時,微波爐 1內部的防溢出鍋蓋11完全蓋住烹飪容器7,開啟微波爐1磁控管加熱,驅動電機IV 68轉動,均勻加熱食材,測量烹飪容器7底部溫度,調節加熱功率大小,使烹飪容器7底部溫度到達指定值,加熱到指定時間,關閉微波爐1磁控管電源,停止驅動電機IV 68轉動,驅動Z方向驅動電機III 54,使烹飪容器7從下面退出爐腔;用輔加熱器光波爐2烹飪時,使烹飪容器 7移動到光波爐2正下方,驅動Z方向驅動電機III M,升起烹飪容器7讓光波爐2剛好在烹飪容器7內,開啟光波爐2加熱,驅動電機IV 68轉動,測量烹飪容器7底部溫度,調節加熱功率大小,使烹飪容器7底部溫度到達指定值,加熱到指定時間,關閉光波爐2電源,停止驅動電機IV 68轉動,使烹飪容器7從下面退出光波爐2。菜肴加水通過智能控制器驅動X方向驅動電機I 25、Y方向驅動電機II 39,帶動兩個方向的絲桿I 29、絲桿II 43轉動,使烹飪容器7移動到自動水箱12出水管151的正下方,驅動Z方向驅動電機III M,使烹飪容器上轉軸I 81機械手插入出水管151閥門轉軸轉動放水,稱重傳感器6不斷計量,到達指定的水量,反向轉動關閉出水管151閥門;如果加水時檢測不到流入的水量,表示水箱本體149已無水,進行報警,關閉出水管151,驅動X方向驅動電機I 25、Y方向驅動電機II 39,帶動兩個方向的絲桿I 29、絲桿II 43轉動,使烹飪容器7移動到進水管150的正下方,驅動Z方向驅動電機III M,使烹飪容器7上轉軸I 81 機械手插入進水管150閥門轉軸轉動進水,到指定時間,水箱可能加滿,關閉進水管150,繼續烹飪加水,如仍然檢測不到流入的水量,表示進水管150已斷水,繼續報警,到指定時間再進水,重復這一過程,直到取到指定的水量;
攪拌通過智能控制器驅動X方向驅動電機I 25、Y方向驅動電機II 39,帶動兩個方向的絲桿I 29、絲桿II 43轉動,使烹飪容器7移動到攪拌器10的下方,驅動Z方向驅動電機III54,使烹飪容器7上升或下降,攪拌器10的兩根攪拌棒在烹飪容器7內上上下下,接近于烹飪容器7底部,或接近于烹飪容器7內食物的頂面,驅動Y方向驅動電機II 39,使烹飪容器7上轉軸I 81在兩根攪拌棒之間移動,同時驅動電機IV 68轉動,兩根攪拌棒的兩個翻動犁148同時分別朝內外兩個方向均勻翻動烹飪容器7里面的食物,到達指定時間,停止驅動電機IV 68轉動,驅動X方向驅動電機I 25、Υ方向驅動電機II 39,帶動兩個方向的絲桿 I 29、絲桿II 43轉動,使烹飪容器7前后左右運動,驅動Z方向驅動電機III 54帶動烹飪容器7下降,退出攪拌器10。維護使用一定時間后,對相關部件需要進行清潔,對潤滑部件要進行維護。微波爐1的保養打開左側門17,從側面把微波爐1從機柜14上的導軌139拉出,清潔爐腔136, 防溢出鍋蓋11,清潔完畢,把微波爐1再推入,關上左側門17 ;打開機柜14下前門,清潔光波爐2及機柜14底部,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8,各輪子、各絲杠加潤滑油等;清潔完畢關上機柜14下前門。以上所述只是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本發明不限于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還可在本發明權利要求和說明書限定的精神內,作若干改變而具有同樣或近似的技術效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發明公開的內容直接或聯想到的所有方案,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飪機和智能控制器; 所述烹飪機包括機柜、至少一個微波爐主加熱器,至少一個輔加熱器,至少一個可開閉的菜盒,至少一個帶流體計量器的流體配料盒,至少一個帶固體計量器的固體配料盒,至少一個稱重傳感器,至少一個帶機械手的烹飪容器,至少一套驅動烹飪容器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至少一個翻炒菜肴的攪拌器,至少一個向烹飪容器加水的自動水箱;所述機柜上部設有橫格欄、面板,面板固定在上部橫格欄,面板上固定菜盒、流體配料盒、固體配料盒、主加熱器、輔助加熱器、攪拌器、智能控制器的鍵盤、顯示器, 所述機柜還設有上前門、下前門,側門、進水管孔,所述上前門為所述烹飪容器的進出通道,下前門為維修、清潔烹飪機內部構件的通道,側門為推入和拉出微波爐的通道,機柜側面設有進水管孔,機柜后壁設有散熱孔,機柜前壁設有觀察孔,機柜前壁固定有烹飪容器放置架,烹飪容器放置架設有至少一個放置烹飪容器的支撐架,放置烹飪容器的支撐架有固定烹飪容器初始位置的小缺口,機柜設有底座,底座的橫梁 I上固定有底板,底板設有排污口,排污口與排污管連接;所述驅動烹飪容器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包括上下運動部件、左右運動部件、前后運動部件和圓周運動部件;所述左右運動部件包括驅動電機I、兩根縱梁I、絲桿I、移動軌道,兩根縱梁I分別固定在所述機柜底板上左右兩邊,驅動電機I和軸承i軸承π固定在其中一根縱梁I上,軸承III固定在另一根縱朵I軸承I靠近驅動電機I軸端,絲桿I 一端穿過軸承π,絲桿I另一端放置在軸承III上,驅動電機I軸和絲桿I通過聯軸器I連接,兩根縱朵I上固定有兩根設有凹槽的橫向軌道,在兩根橫向軌道的凹槽里分別放置移動軌道的兩對輪子I,移動軌道的每對輪子I上面固定有一根橫梁π,每根橫梁II左右兩側分別固定有一根設有凹槽的縱向軌道,在兩根橫梁II下面固定有一下凹的縱梁η,縱梁II上設有絲杠軸承I,絲杠軸承 I套入絲桿I ;所述前后運動部件包括驅動電機II、前后移動平板、絲桿π,驅動電機II和軸承 IV、軸承V固定在一根橫梁II上,另一根橫梁π上固定有軸承VI,軸承IV靠近驅動電機II軸端,絲桿II 一端穿過軸承V,絲桿II另一端放置在軸承VI上,驅動電機II軸和絲桿II通過聯軸器II連接,在所述左右運動部件兩根縱向軌道的凹槽里,分別放置有一對輪子II,兩對輪子II上固定有一個前后移動平板,所述前后移動平板上面四角固定有四個垂直的空心圓柱,四個空心圓柱下端側面有氣孔,四個空心圓柱通過由四根角鋼和上橫條、 下橫條、上橫梁、下橫梁構成的框架固定在前后移動平板上,上橫梁設有盲孔、下橫梁中心嵌入一滾珠軸承,前后移動平板下面固定有一下凹的橫梁III,下凹的橫梁III上設有絲杠軸承II ,絲杠軸承II套入絲桿II ;所述上下運動部件包括驅動電機III、絲桿III、上下移動平板, 驅動電機III固定在所述前后移動平板中心,驅動電機III軸向上,上下移動平板下面四角固定有四個圓柱,所述四個圓柱插入前后運動部件的四個垂直的空心圓柱中,上下移動平板下面固定一下凹的橫梁IV,橫梁IY中心固定絲杠軸承III,絲杠III 一端通過所述滾珠軸承與驅動電機III軸連接,絲杠III另一端套進絲杠軸承III,再插入所述上橫梁的盲孔中;所述圓周運動部件包括驅動電機IV、轉接器、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所述稱重傳感器固定于所述上下移動平板上面中心,驅動電機IV置于稱重傳感器上面,并安裝在上下移動平板中心的立柱上,所述上下移動平板邊上四角的立柱上固定有一個中心設有圓孔和邊緣設有凸邊的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所述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上設有至少一個溫度傳感器,所述轉接器下端穿過微波爐爐腔密封圓盤中心圓孔與驅動電機IV的軸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為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單片機、數據存儲器、重量采集電路、溫度采集電路、鍵盤、顯示器、驅動電機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π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I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IV驅動電路,主加熱器驅動電路,輔加熱器驅動電路;所述單片機與數據存儲器雙向連接,所述重量采集電路、溫度采集電路、鍵盤與單片機輸入端口連接,單片機輸出端口與所述顯示器、驅動電機I驅動電路、驅動電機π驅動電路、驅動電機131驅動電路、驅動電機K驅動電路,主加熱器驅動電路,輔加熱器驅動電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飪容器底部外側中間設有中空的下轉軸I,所述烹飪容器底部內側中間設有上轉軸I,作為機械手使用, 所述烹飪容器上沿設有突出的圓耳,所述烹飪容器初始位置的圓耳置于烹飪容器支撐架的缺口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菜盒包括蓋子i 中空的面板i曰形容器I、帶中心圓孔的橫梁V、上轉軸II、底端轉軸i上部葉片、中間葉片、 底部葉片、活動鏈銷、兩個密封片、一對磁鐵I,蓋子I下面設有掛吊,面板I與圓形容器I上端連接,橫梁V穿過圓形容器I下端中心,橫梁V兩端通過緊貼圓形容器I夕I側的銷子固定,橫梁V上面橫置有帶中心圓孔的光滑柱體I ,上轉軸II穿過橫梁V中心圓孔掛在橫梁V上,上轉軸II頂端是圓椎體I,上部葉片、多個中間葉片依次裝在上轉軸II位于橫梁V下面的部位,所有葉片形狀呈對稱扇形,扇形直徑同圓形容器I內徑,靠近葉片外端各設有一圓弧形孔,上部葉片兩端分別設有凸塊,所述凸塊穿過圓形容器I兩側,底端轉軸I與所述烹飪容器上轉軸I套接,底部葉片結構與中間葉片相同,安裝在底端轉軸I上,用于支撐上部葉片和中間葉片,底端轉軸I與上轉軸II固接,形成一個完整的菜盒轉軸,上下相鄰兩葉片通過活動鏈銷鏈接,兩個密封片對稱固定在橫梁V兩側邊上,與所有展開的葉片、容器側壁形狀配合形成菜盒密閉空間,一對磁鐵分別固定在密封片和底部葉片,吸合底部葉片和密封片,固定菜盒轉軸的初始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體配料盒包括蓋子II、中心有孔的面板II、漏斗形容器,蓋子II結構與所述蓋子I相同,面板II與漏斗形容器上端連接,漏斗形容器出料管側壁設有多個出料孔,漏斗形容器中設有流體活動計量器, 所述流體活動計量器上部是一柱體,中部是與漏斗形容器斜面相適配的錐體,錐體周邊設有凹槽,凹槽里嵌有密封圈,下部是與漏斗出料管相適配的柱體,所述柱體中部表面設有凹槽作為計量室I。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體配料盒包括蓋子II、中心有孔的面板III、上部為中空圓柱形下部為歪嘴漏斗形的容器、中部設有圓孔的橫梁VI、上部圓盤、圓筒、上轉軸III、底端轉軸II、底部圓盤、固體活動計量器、一對磁鐵II, 所述面板III與所述容器上端連接;橫梁YI穿過所述容器上部中心,并通過銷子固定,橫梁 VI上面橫置有帶中心圓孔的光滑柱體II,上部圓盤設有中心圓孔和邊緣圓孔,上部圓盤邊緣圓孔與所述容器的歪嘴漏斗下端出口對接固定,圓筒穿過所述容器的歪嘴漏斗斜面焊接并固定于上部圓盤中心,上轉軸III穿過橫梁VI中心圓孔掛在橫梁VI上,再穿過圓筒和上部圓盤中心圓孔,上轉軸III頂端是圓椎體II,底端轉軸II與所述烹飪容器上轉軸I套接,底部圓盤設有中心圓孔和邊緣圓孔,置于所述底端轉軸II中部,固體活動計量器由一個設有邊緣圓孔的圓盤和空心圓柱組成,所述空心圓柱與邊緣圓孔對接固定用作計量室II,所述固體活動計量器的圓盤設有弧形缺口,弧形缺口的角度大小與固體活動計量器可轉動的最大角度相同,所述固體活動計量器的圓盤的邊緣圓孔的內徑與底部圓盤邊緣圓孔的內徑、上部圓盤邊緣圓孔的內徑相同,所述三者的邊緣圓孔與它們圓盤中心的距離相同,所述固體活動計量器的圓盤II固定安裝在底端轉軸II上,底端轉軸II與上轉軸III對接固定,形成一個完整的固體配料盒轉軸,一對磁鐵II分別固定在上部圓盤和固體活動計量器圓盤II弧形缺口的一個邊上,吸合固體活動計量器和上部圓盤,固定固體配料盒轉軸的初始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熱器包括微波爐,所述微波爐由微波爐爐腔和磁控管、冷卻風扇組成,微波爐爐腔底部設有烹飪容器進出口,微波爐置于機柜內的導軌上,所述導軌安裝在機柜面板下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傳感器包括密封盒、底座、活動板、滑動接觸器,密封盒頂面中心有圓孔、側面有一導線引出孔,底座四角設有四個圓柱,四個圓柱上分別套有稱重彈簧,稱重彈簧緊靠密封盒側壁,所述活動板四角設有四個圓柱向下分別插入稱重彈簧,活動板上面正中心設有重量傳感柱,所述重量傳感柱穿過密封盒頂面中心圓孔,與被稱重物體接觸,活動板下面垂直固定有至少2塊雙面敷銅板,所述雙面敷銅板平分成兩組,一組每個敷銅板每面刻有至少2個U形銅片,另一組對應位置刻成倒U形銅片,每組相鄰敷銅板在一端通過導線串接U形銅片,同一敷銅板在另一端通過過孔串接兩面U形銅片,串聯的兩組敷銅板中間的兩端通過導線連接,并引出中間接線連接到所述重量采集電路,另兩端也分別引出接線,連接到所述重量采集電路電源正負極,底座上固定有滑動接觸器,所述滑動接觸器由至少3塊敷銅板構成,每個敷銅板每面刻有至少2個滑動接頭,滑動接頭與相鄰U形銅片、倒U形銅片接觸串聯,兩側的滑動接觸器與稱重彈簧接觸并向中間靠緊,使所有滑動接頭和和相鄰的U形銅片、倒U形銅片保持良好接觸。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出鍋蓋,包括上蓋、下蓋,下蓋周邊設有防溢出凸邊,中部呈拱形的蓋體上設有多個汽孔,下蓋底面設有與所述烹飪容器邊緣相適配的防溢凸環,上蓋與下蓋中部呈拱形的蓋體相適配,上蓋134 與下蓋132之間留有空隙,上蓋和下蓋通過鏈接桿固定吊在所述微波爐爐腔頂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水箱包括水箱本體、帶閥門的進水管、帶閥門的出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均與水箱本體固定連接,進水管閥門和出水管閥門均裝有轉軸,所述轉軸與所述烹飪容器的上轉軸I套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菜肴的攪拌器包括至少一根攪拌棒和翻動犁,翻動犁固定于攪拌棒下端,攪拌棒固定于加熱器外機柜面板下。
全文摘要
一種智能全自動烹飪機器人,其包括烹飪機和智能控制器;所述烹飪機包括機柜、至少一個微波爐主加熱器,至少一個輔加熱器,至少一個可開閉的菜盒,至少一個帶流體計量器的流體配料盒,至少一個帶固體計量器的固體配料盒,至少一個稱重傳感器,至少一個帶機械手的烹飪容器,至少一套驅動烹飪容器四維運動的驅動部件,至少一個翻炒菜肴的攪拌器,至少一個向烹飪容器加水的自動水箱。本發明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方便;烹飪過程中不需要人工照管,用于家庭,可省去人們用于烹飪的大量時間,用于商業運營,能減少人工,節省成本;在烹飪過程中不產生油煙。
文檔編號A47J36/00GK102210550SQ201110147659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日
發明者洪家平 申請人:洪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