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運動訓練器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旋轉俯臥撐握柄。
背景技術:
在現有的俯臥撐訓練器材中,握柄的固定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兩只握柄的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另一種則是兩只握柄的連線與人體縱軸成九十度直角。通常在俯臥撐訓練過程中,人們往往還有使握柄縱軸與人體縱軸間角度各種變化的需求,針對這一需求我們設計了這款可旋轉的俯臥撐握柄,以滿足人們訓練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需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任意角度旋轉的俯臥撐握柄,可以實現兩只握柄任意角度的變化而滿足俯臥撐練習的需要。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旋轉俯臥撐握柄,由底座組合和握柄組合構成。所述底座組合包括兩個底座腳和支撐面板,所述兩個底座腳平行、對稱設置在所述支撐面板的兩個端頭;在所述支撐面板的中間縱向設置一個通槽,在所述通槽上設置有若干直徑大于通槽寬度的半通孔;所述若干半通孔對稱設置在所述通槽縱軸中心點的左右兩側,半通孔的圓心在通槽的軸線上。
所述握柄組合由支撐框體、限位臺階螺栓及螺母構成,其中支撐框體的上框邊為握柄,在支撐框體下邊框下平面的中部垂直向下焊接鏈接所述限位臺階螺栓的上端,所述限位臺階螺栓的上部是直徑較粗的上臺階,上臺階的下端是直徑小于上臺階的下臺階,在下臺階的游離端頭設置有外螺紋,其上有配套的螺母。
將所述握柄組合安放在所述底座組合的通槽中即構成一種可任意角度旋轉的俯臥撐握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裝置底座組合兩個底座腳平行、對稱設置在所述支撐面板兩個端頭的設計,使得用于承載所述俯臥撐握柄組合的支撐體具有足夠的支撐面積,獲得穩定、可靠的支撐所述握柄組合的功能。
二、本裝置支撐面板上通槽以及通槽上設置若干組直徑大于通槽寬度的半通孔與所述握柄組合中限位臺階螺栓上、下兩個臺階配合使用的設計,可以實現以下三種功能:一是便捷調整兩只握柄之間的間距,二是便捷調整兩只握柄縱軸與所述支撐面板上通槽的縱軸之間的角度,三是使所述握柄具有可靠、穩定定位支撐的功能,滿足訓練者便捷實現不同支撐距離及握柄角度的訓練需求。
特別是這種設計使得練習者可以實現在俯臥撐動態過程中隨心所欲的調整兩只握柄縱軸與通槽的縱軸之間的角度,滿足調整訓練難度的需要。
三、本裝置握柄組合中限位臺階螺栓下臺階的游離端頭設置外螺紋,其上配套螺母的設計,使得所述握柄組合與所述底座組合成為一體,不易丟失或損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具體的說明。
圖1是本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本裝置的仰視圖;
圖4是圖2的A-A向刨視圖;
圖5是握柄組合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種可旋轉俯臥撐握柄如圖1所示。該裝置包括:底座組合1和握柄組合2兩部分,如圖1。所述底座組合1包括兩個底座腳7和支撐面板3,所述兩個底座腳7平行、對稱設置在所述支撐面板3的兩個端頭,圖1、圖2;在所述支撐面板3的中間縱向設置一個通槽4,在所述通槽4上設置有若干直徑大于通槽寬度的半通孔5;所述若干半通孔5對稱設置在所述通槽4縱軸中心點的左右兩側,半通孔5的圓心在通槽4的軸線上,見圖2、圖3、圖4。
所述握柄組合2由支撐框體8、限位臺階螺栓9及螺母12構成,其中支撐框體8的上框邊為握柄6,在支撐框體下邊框下平面的中部垂直向下焊接鏈接所述限位臺階螺栓9的上端,所述限位臺階螺栓9的上部是直徑較粗的上臺階10,上臺階10的下端是直徑小于上臺階10的下臺階11,在下臺階11的游離端頭設置有外螺紋,其上有配套的螺母12,如圖5所示。
將所述握柄組合2安放在所述底座組合1的通槽4中即構成一種可任意角度旋轉的俯臥撐握柄。
需要說明的是,作為本方案的實施例,所述握柄組合2的支撐框體8是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是其它形狀的框體,如三角形、弧線型等。所述底座組合1的兩個底座腳7平行、對稱設置在所述支撐面板3的兩個端頭,底座組合1通過底座腳7支撐在地面上,也可以在所述底座腳7的下平面的四個角部安裝四個可調節高度的底座腳。
使用時,練習者將裝置穩定安放在選擇好的訓練地點,通過向上提拉所述兩只握柄6使限位臺階螺栓9的上臺階10上升到完全離開所述半通孔5,通過所述限位臺階螺栓9下臺階11在所述通槽4內的左右移動,將兩只握柄的臺階螺栓安放在選擇好的兩只握柄之間距離的半通孔內,使所述限位臺階螺栓9的上臺階10與所述半通孔5活動連接,練習者通過旋轉兩只握柄至訓練需要的角度,用雙手各握一只握柄即可進行俯臥撐訓練。
練習者還可以在進行俯臥撐練習的動作過程中隨心所欲的調整兩只握柄縱軸與所述支撐面板3上通槽4的縱軸之間的角度,滿足個性化訓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