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織材料。尤其涉及由植物蛋白質和納米材料的植物蛋白質 納米材料纖維,(以下簡稱蛋白質納米纖維)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經過反復實驗,將植物蛋白質纖維的生產過程中,在制備紡絲原液時加 入納米材料,制成函蓋所有植物蛋白質(如玉米蛋白質,大豆蛋白質、棉子 蛋白質等)的納米纖維,包括有色的和本色的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這種添 加了納米材料的纖維可以織成布料,做成各種保健的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服 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制造出含有納米材料的植物蛋白質纖維。
在制備各種植物蛋白質(有色的和本色的)纖維紡絲原液時加入20-80 納米之間的納米材料。陶瓷粉、天然奇冰石、沸石、麥飯石、磷酸鹽,澎潤 土、托勃其米石的納米材料。根據用戶需要或根據保健或其他特殊功能方面 的需要,每次加入一種或幾種納米材料。每次加入量是占成品納米纖維的總 質量的0.01-1.0g/kg之間。
紡出的納米纖維有促進血液微循環和良好的殺菌抑菌作用。
在制備植物蛋白質紡絲原液時,在反應釜內加入聚乙烯醇、植物蛋白質 原液溫度升到55。C時加入活性劑、納米材料、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分別是玉 紅ED-3B、玉黃ED-2G、玉蘭ED-GN根據用戶需要的顏色配制,以利于加入 到反應釜中,染料占所配制的原液的質量的0.2-1.5%之間。(要紡有色納米纖 維時)制成植物蛋白質納米紡絲原液。
使用該纖維紡織出的布料,有抗紫外線功能。做成內褲可以改善泌尿系 統的膀胱炎、尿道炎。對婦女朋友的月經不調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做成的頭罩、眼罩、文胸等有很好的保健,催眠、明目、豐胸的作用。有某種部 位疾病的通過促進血液微循環從而也可以達到輔助治療作用。有的納米材料 有遠紅外熒光發射功能。特殊工作人員穿著,如環衛工人,野外考查、地質 勘探等人員的衣服的反射亮光,顯眼而安全。
納米技術是人類對工業的一場革命,它從各個方面造福了人類。植物蛋 白質納米纖維,對人類衣著的改善功能性和保健性具有深遠的跨時代的意義。
附圖為本發明專利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1、在反應釜內溫度升至55。C時加入納米材料。
2、加入納米材料后,在反應釜內溫度逐漸升到ll(TC時,保溫在11(TC并 在反應釜內繼續攪拌180-240分鐘,使之充分共混。
3、 紡絲
4、 交聯
5、 巻曲
6、 定型
7、 切斷
8、 打包
用上述工藝所生產出的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色牢度好,耐紫外線照射、 色澤光鮮、手感滑爽。
加入納米材料的植物蛋白質纖維。有促進人身的血液微循環系統的功能。 對身體的疾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有對人體的保健和延年益壽的效果。對皮 膚病有殺菌抑菌的作用。做成防曬傘和夏季單衣有防紫外線照射功能,對人 類的衣著和健康長壽有重大貢獻。
權利要求
1.一種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其特征在于該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含有納米材料成份,使用的納米材料為陶瓷粉、天然奇冰石、沸石、麥飯石、磷酸鹽,澎潤土、托勃其米石,根據不同需要,每次加入一種或幾種納米材料,加入納米材料以成品纖維中含0.01-1.0g/kg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其特征在于納米材料 混入纖維內,表現著常規材料不具備的非常奇特的理化特征,在導電、導熱、 導磁方面性能超乎尋常,微元生化產品的生物波強吸收和反射作用良好,對 紫外線的阻隔、催化分解和抗菌抑菌作用都很具特色,有改善微循環及防病 健身的作用。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其特征在于可根據不 同要求和不同作用,加入不同名稱和不同質量的納米材料,以便更加有利于 達到理想的功能。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反應釜內制備植物蛋白質紡絲原液時,當溫度升到55。C時,加入 一種或數種納米材料;(2) 對反應釜內的原液邊攪拌邊升溫,達到ll(TC時,保溫并攪拌180-240 分鐘,使納米材料與蛋白質共混,制成植物蛋白質納米紡絲原液;(3) 紡絲;(4) 交聯;(5) 巻曲;(6) 定型;(7) 切斷;(8) 打包。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在制備植物蛋白質原液時,加入納米材料,在反應釜內充分熟成。在一定溫度、活性劑或攪拌的作用下,產生共混共聚。制成紡絲原液,用濕法紡絲工藝(采用化纖常規的濕法紡絲工藝),紡出有色的或本色的植物蛋白質納米纖維,纖密度可在0.7-7.0dtex范圍。由于加入了納米材料,紡出的纖維經過針織或梭織成布料做成服裝,有殺菌抑菌保健益壽的作用。防紫外線功能,做成內衣能促進血液的微循環功能,改善和輔助治療各種疾病和皮膚病。原料豐富、價格低廉,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市場前景無可估量。
文檔編號D01F4/00GK101338461SQ20081014712
公開日2009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20日
發明者朱海山 申請人:朱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