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縫機的針桿回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包縫機的針桿回油裝置,本發明包縫機的針桿回油裝置能夠完全防止針桿的多余油因為沒有被回油氈墊圈吸收而發生的漏油現象。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包縫機(overlock machine)的針桿由于在上下方向高速驅動,因此必須具備有潤滑油以防止機械受到摩擦熱影響而破損并且高速順暢地進行褶動,此時,為了防止被供應到上述針桿并完成了潤滑作用的潤滑油泄漏污染縫制物而具備有回收單元,該回收單元包括回流氈墊圈(felt),吸收供應給針桿的多余油;針桿回流蓋,利用泵把上述回流氈墊圈吸收的油強制回流到集油裝置。
如圖1所示,現有回收單元結構安裝在針桿襯套2的下表面并且吸收針桿的多余油,利用上述回流氈墊圈4吸收針桿的多余油后,通過連接到針桿回流蓋6的油泵8把上述回流氈墊圈4吸收的油強制回流到集油裝置。
然而,現有針桿回流蓋6的結構無法在整體部位均勻地吸入回流氈墊圈4所吸收的油。
亦即,回流氈墊圈4的A部位吸收的油通過油泵8運轉而被吸入并移送到集油裝置,脫離了 A部位的B部位則因為油泵8運轉時空氣流入而使得空氣流入量多于油,從而無法順暢地吸收。發明內容
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課題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包縫機的針桿回油裝置,針桿的多余油隨著油泵的運轉而通過回流氈墊圈被完全吸收,從而防止漏油現象。
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縫紉機的針桿回油裝置包括回油氈墊圈,安裝在針桿襯套的下部;多孔性吸油板,安裝在上述回油氈墊圈的下表面;針桿回流蓋,配置有上述回油氈墊圈與上述吸油板;油泵,連接到上述針桿回流蓋并驅使油強制回流;隨著上述油泵的運轉而使得經過上述吸油板被容納在上述針桿回流蓋的油強制回流。
本發明的上述吸油板具有與上述回油氈墊圈相同的形狀,上述通孔按照一定間距形成,讓上述回油氈墊圈初步吸收的油通過上述通孔匯聚到上述針桿回流蓋。
此時,上述回油氈墊圈密封上述針桿回流蓋與上述吸油板而防止空氣在上述油泵運轉時流入,在上述吸油板的通孔均勻地分布吸力并吸收油。
而且,上述吸油板由多孔性材料構成,使得上述回油氈墊圈初步吸收的油經過上述吸油板后匯聚到上述針桿回流蓋。
有益效果
如前所述的本發明可以發揮下列效果。隨著油泵的運轉而使得經過上述吸油板被容納在上述針桿回流蓋的油強制回流,讓針桿的多余油隨著油泵的運轉而被完全吸收,從而防止漏油現象。
而且,回油氈墊圈密封針桿回流蓋與吸油板而防止空氣在油泵運轉時流入,在上述吸油板的通孔均勻地分布吸力并吸收油。
圖1是現有針桿回油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安裝了本發明針桿回油裝置的縫紉機的結構圖。
圖3是本發明針桿回油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主要附圖標記的說明
12:針桿襯套14:回油氈墊圈
15:吸油板15a:通孔
16 針桿回流蓋16a 排放孔
18 油泵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包縫機的針桿回油裝置的一實施例。
圖2是安裝了本發明針桿回油裝置的縫紉機的結構圖,圖3是本發明針桿回油裝置的分解立體圖,本發明的回油裝置包括回油氈墊圈14,安裝在針桿襯套12的下部;多孔性吸油板15,安裝在上述回油氈墊圈14的下表面;針桿回流蓋16,配置有上述回油氈墊圈 14與上述吸油板15 ;油泵18,連接到上述針桿回流蓋16并驅使油強制回流。
在本發明中,上述回油氈墊圈14如圖3所示為具有指定厚度的中空型圓板,上述吸油板15具有與上述回油氈墊圈14相同的形狀,亦即中空型圓板形狀。
上述回油氈墊圈14需要初步吸收針桿的多余油,優選地,厚于上述吸油板15。
如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所示,在上述吸油板15結構中,多個通孔1 按照一定間距形成,上述回油氈墊圈14初步吸收的油通過上述通孔1 匯聚到上述針桿回流蓋16。
在此,優選地,上述吸油板15的材料為合成樹脂。
匯聚到上述針桿回流蓋16的油隨著油泵18的運轉而通過排放孔16a被排放到針桿回流蓋16的外部并回流到油泵18。
本發明中的上述回油氈墊圈14安裝在上述針桿回流蓋16與上述吸油板15的上部并且密封上述針桿回流蓋16與上述吸油板15而防止空氣在上述油泵18運轉時流入,在上述吸油板15的通孔1 上均勻地分布吸力而解決了吸收油時有些部分無法吸收的現有問題。
另外,上述吸油板15由多孔性材料構成。
在此,多孔性材料是一種內部具有讓油通過的孔的材料,由前述多孔性材料構成的吸油板15由于上述回油氈墊圈14初步吸收的油受到重力影響而經過上述吸油板15,因此可以匯聚到上述針桿回流蓋16。
具有前述結構的本發明回油裝置隨著上述油泵18的運轉使得經過上述吸油板15 而被上述針桿回流蓋16容納的油通過排放孔16a被強制排放,通過油泵18回流到集油裝置。
更具體地說,供應給針桿的油被回油氈墊圈14初步吸收后,上述回油氈墊圈14所回收的油通過上述吸油板15的通孔1 被針桿回流蓋16容納,匯聚到上述針桿回流蓋16 的油則通過排放孔16a被排放到外部并移送到油泵18,因此可以在回流氈墊圈14的整體部位均勻地讓油回流。
亦即,現有技術在油被回油氈墊圈14吸收的狀態下直接回流到油泵18,因此只能在鄰近油泵18的部位吸收油,與油泵18隔離的部位則有些部分無法吸收,本發明則使得回油氈墊圈14所吸收的油通過上述吸油板15的通孔15a被針桿回流蓋16初步集油后通過排放孔16a移送到油泵18,因此可以在回流氈墊圈14的整體部位均勻地吸收油。
尤其是,本發明的回油氈墊圈14密封上述針桿回流蓋16與上述吸油板15而防止空氣在上述油泵18運轉時流入,在上述吸油板15的通孔1 上均勻地分布吸力,從而解決了吸收油時有些部分無法吸收的現有問題。
權利要求
1.一種縫紉機的針桿回油裝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回油氈墊圈,安裝在針桿襯套的下部; 多孔性吸油板,安裝在上述回油氈墊圈的下表面; 針桿回流蓋,配置有上述回油氈墊圈與上述吸油板;及油泵,連接到上述針桿回流蓋并驅使油強制回流;隨著上述油泵的運轉使得經過上述吸油板而被容納在上述針桿回流蓋的油強制回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縫機的針桿回油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油板具有與上述回油氈墊圈相同的形狀,多個通孔按照一定間距形成,上述回油氈墊圈初步吸收的油通過上述通孔匯聚到上述針桿回流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包縫機的針桿回油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回油氈墊圈密封上述針桿回流蓋與上述吸油板而防止空氣在上述油泵運轉時流入,在上述吸油板的通孔上均勻地分布吸力并吸收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縫機的針桿回油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油板由多孔性材料構成,上述回油氈墊圈初步吸收的油經過上述吸油板匯聚到上述針桿回流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包縫機的針桿回油裝置。本發明包縫機的針桿回油裝置包括回油氈墊圈,安裝在針桿襯套的下部;多孔性吸油板,安裝在上述回油氈墊圈的下表面;針桿回流蓋,配置有上述回油氈墊圈與上述吸油板;油泵,連接到上述針桿回流蓋并驅使油強制回流;隨著上述油泵的運轉使得經過上述吸油板而被容納在上述針桿回流蓋的油強制回流,讓針桿的多余油通過回流氈墊圈被完全吸收后移送到油泵,從而防止漏油現象。
文檔編號D05B71/00GK102535049SQ2011103535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7日
發明者車亨錫 申請人:日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