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兩用式送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送紗裝置,尤指一種電磁離合的兩用式送紗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紡織工業的不斷發展,愈來愈多的紡織機械都必須具有供應不規則送紗的需求,以適應布面花紋圖案的編織及布面張力等因素,以達到對紗線供給的需求。尤其是條帶式的送紗裝置,其不需采用主動電機,而是使用針織機上配備的條帶作為動力源,簡化了機構,減小了體積,降低了成本。為使送紗裝置適用于不規則送紗的計算機提花機臺,業者研發出一種電子儲紗器,其于儲紗器內設置一馬達,利用儲紗器內部的紗線檢測系統,依紗線的檢測狀態以決定是否啟動馬達帶動儲紗輪進行補紗動作,其雖可達到不規則送紗的需求,但每一儲紗器內部需設置一獨立的馬達,不但使其體積變大,且會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使耗電量增加。申請人:曾提出一種“電磁離合之儲紗器結構”(臺灣專利申請案號第099201372), 其可適用于不規則送紗的計算機提花機臺,且不需于儲紗器內部設置馬達,故結構簡單,不會使其體積變大及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也不容易故障,且電磁線圈耗電量較低,具有省電的效果。然而,目前現有的各種送紗裝置,皆僅具有規則送紗或不規則送紗的單一功能,若要使用不同功能的送紗裝置,則需費工費時地進行拆裝更換,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兩用式送紗裝置,其兼具規則送紗及不規則送紗兩種功能,可應需要選擇切換所需的功能,以便利于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兩用式送紗裝置,其包括一本體;一第一傳動軸, 其可旋轉地設置于該本體;一第二傳動軸,其可旋轉地設置于該本體;一離合器,其設置于該第一傳動軸及該第二傳動軸之間;一儲紗輪,其連接于該第二傳動軸,該儲紗輪內側及外側分別設置有光傳感器;以及一切換開關,其設置于該本體上,該切換開關電連接于該離合器,該切換開關用以切換控制該離合器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離合器切換為第一模式時,該離合器進行分離或接合的動作,該離合器切換為第二模式時,該離合器固定進行接合的動作。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本體固定有一固定件,該固定件上設置有一穿紗件,該穿紗件位于該儲紗輪一側下方處,該穿紗件用于該離合器切換為第二模式時。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固定件以螺絲鎖附固定于該本體上。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本體一端具有一固定部,該固定件固定于該本體上相對于該固定部的一端,該本體上設置有多個導紗件。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穿紗件為C型環體。[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切換開關安裝于一開關座,該開關座設置于該本體上。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本體上設置一電源開關,該電源開關安裝于該開關座。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儲紗輪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該儲紗輪頂部形成有一開口,該開口與該容置空間相通,該儲紗輪內側的光傳感器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內。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儲紗輪具有一上輪體、一下輪體及多個儲紗釘,所述儲紗釘兩端分別插置于該上輪體及該下輪體,該容置空間位于所述儲紗釘內側,該開口設于該上輪體。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下輪體外緣設有導紗斜面。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儲紗輪上可升降地設置有一壓紗器,該壓紗器呈環型片體,該壓紗器壓制于該儲紗輪下緣。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儲紗輪內側的光傳感器為紅外線發射器或紅外線接收器,該儲紗輪外側的光傳感器為紅外線接收器或紅外線發射器。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儲紗輪與該第二傳動軸之間設置一單向控制裝置。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離合器設置于該本體內,該離合器包括一固定座、一驅動盤、一電磁線圈、一墊圈及一被動盤,該固定座設置于該本體內,該第一傳動軸可旋轉地設置于該固定座上,該驅動盤連接于該第一傳動軸的一端,該電磁線圈設置于該本體內,該第二傳動軸可旋轉地設置于該電磁線圈上,該墊圈設置于該固定座與該電磁線圈之間,該被動盤與該驅動盤相對設置,該被動盤位于該驅動盤與該電磁線圈之間,該被動盤連接于該第二傳動軸一端。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本體內部形成有一容置槽,該固定座、該第一傳動軸及該驅動盤組裝成一上模塊,該電磁線圈、該被動盤及該第二傳動軸組裝成一下模塊,該上模塊、該墊圈及該下模塊安裝于該本體的容置槽內。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第一傳動軸的下端設置有一基部,該驅動盤設置于該基部的底部,該驅動盤與該基部之間設有彈性元件。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第一傳動軸以兩軸承樞接于該固定座。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第二傳動軸以兩軸承樞接于該電磁線圈。根據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兩用式送紗裝置,該第一傳動軸及該第二傳動軸上、下相對地設置。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一切換開關,切換開關電連接于離合器,可用以切換控制離合器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當切換開關切換離合器為第一模式時,離合器可正常地進行分離及接合的操作,使送紗裝置具有不規則送紗的功能。當切換開關切換離合器為第二模式時,離合器固定在接合狀態,使送紗裝置具有規則送紗的功能。
5[0027]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送紗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切換為不規則送紗狀態)。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送紗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送紗裝置的離合器呈分離狀態的剖視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送紗裝置的離合器呈接合狀態的剖視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送紗裝置的方塊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送紗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切換為規則送紗狀態)。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送紗裝置11 本體111固定部112導紗件113導紗件114導紗件115導紗件116 軸承117固定座118容置槽12皮帶輪13第一傳動軸131 基部14驅動盤141彈性元件15電磁線圈16被動盤161摩擦面17第二傳動軸171 軸承18儲紗輪181光傳感器182光傳感器183儲紗釘184壓紗器185上輪體186下輪體[0062]188容置空間189 開口19 墊圈20單向控制裝置21電源開關22切換開關23固定件24穿紗件25開關座A導紗斜面B離合器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兩用式送紗裝置,尤指一種電磁離合型式的送紗裝置,本實施例的送紗裝置1包括一本體11、一皮帶輪12、一第一傳動軸13、一驅動盤14、一電磁線圈15、一被動盤16、一第二傳動軸17及一儲紗輪18。本體11 一端可具有一固定部111,固定部111能配合螺絲鎖附固定于針織機上適當的位置。本體11上設置有多個導紗件112、113、114、115,能用以導引紗線。本體11內部形成有一容置槽118,該容置槽118底部可呈開口狀。皮帶輪12中心連接于第一傳動軸13的上端,使皮帶輪12與第一傳動軸13可作同步的轉動。第一傳動軸13以兩軸承116樞接于一固定座117,固定座117再設置于本體11內,使第一傳動軸13可旋轉地設置于本體11上。皮帶輪12可旋轉地設置于本體11的上方,且第一傳動軸13的下端伸入本體11內部,皮帶輪12能用以與皮帶(圖略)等條帶元件嚙合,以驅動皮帶輪12及第一傳動軸13旋轉。第一傳動軸13的下端可設置有一基部131,驅動盤14設置于基部131的底部,使驅動盤14連接于第一傳動軸13的一端(下端)。驅動盤14可呈圓環狀盤體,驅動盤14為一鐵件,從而能被電磁線圈15及被動盤16所吸附。另于驅動盤14與基部131之間可設有彈性元件141,彈性元件141可為彈片等彈性體,彈性元件141可提供驅動盤14向上移動的復位力量。所述的固定座117、第一傳動軸13及驅動盤14可組裝成一上模塊。電磁線圈15及被動盤16位于驅動盤14的下方,且被動盤16位于驅動盤14與電磁線圈15之間,被動盤16可旋轉地蓋置于電磁線圈15的上方。被動盤16與驅動盤14相對設置,被動盤16為一鐵件,被動盤16的頂部也可進一步地設置有一較粗糙的摩擦面161,用以增加摩擦力,以避免被動盤16與驅動盤14接觸時產生打滑。被動盤16與驅動盤14在電磁線圈15磁場作用的范圍內,因此當電磁線圈15通電激磁時,電磁線圈15產生的磁力可傳遞至被動盤16及驅動盤14,使被動盤16與驅動盤14相吸附。第二傳動軸17的一端(上端)固定地連接于被動盤16的中心,第二傳動軸17的上端以兩軸承171樞接于電磁線圈15,使第二傳動軸17可旋轉地設置于本體11上,也使第二傳動軸17及被動盤16可旋轉地設置于電磁線圈15上,電磁線圈15、被動盤16及第二傳動軸17可組裝成一下模塊。[0079]固定座117與電磁線圈15之間可設置一環形的墊圈19,墊圈19的高度可應需要適當地變化,所述的上模塊、墊圈19及下模塊能用工具(治具)依序壓入安裝于本體11的容置槽118內,使第一傳動軸13、驅動盤14、電磁線圈15、被動盤16及第二傳動軸17設置于本體11內,且墊圈19設置于固定座117與電磁線圈15之間。本實用新型在送紗裝置1的本體11內,第一傳動軸13及第二傳動軸17之間設置固定座117、驅動盤14、電磁線圈15、被動盤16及墊圈19等組成離合器B,離合器B設置于第一傳動軸13及第二傳動軸17之間。墊圈19的高度可應需要適當地變化,使得驅動盤14 與被動盤16之間的距離具有可調整性,能使離合器B的結構簡化,裝配及調整方便容易。第二傳動軸17及被動盤16可旋轉地設置于本體11內,第二傳動軸17的下端伸出電磁線圈15的底部,儲紗輪18連接于第二傳動軸17的下端,從而能利用第二傳動軸17 帶動儲紗輪18旋轉,儲紗輪18具有多個間隔設置的儲紗釘183,紗線可纏繞于這些儲紗釘 183外緣。儲紗輪18上可升降地設置有一壓紗器184,壓紗器184呈環型片體,壓紗器184 會因為本身重量而下降并壓制于儲紗輪18下緣。纏繞于儲紗輪18上的紗線可穿過壓紗器 184與儲紗輪18下緣之間,而后導引至導紗件115,可利用壓紗器184壓制于紗線上,使紗線輸送較為穩定。本實用新型的儲紗輪18可為一體式或組合式的設計,其構造并不限制。在本實施例中儲紗輪18為組合式的設計,儲紗輪18具有一上輪體185及一下輪體186,上輪體185 及下輪體186以塑料材質制成,上輪體185設置于下輪體186的上方,這些儲紗釘183的兩端分別插置于上輪體185及下輪體186,亦即于上輪體185及下輪體186上預設有與儲紗釘 183相對應的孔洞(圖略),使這些儲紗釘183的兩端分別插置于上輪體185及下輪體186 相對應的孔洞。另以多個螺絲(圖略)固定上輪體185及下輪體186,亦即這些螺絲穿設于上輪體185且螺接于下輪體186,使上輪體185及下輪體186之間得以固定。儲紗輪18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188,容置空間188位于這些儲紗釘183內側,儲紗輪18頂部形成有一開口 189,開口 189開設于上輪體185,開189與容置空間188相通,下輪體186外緣可設有導紗斜面A,以增進導紗效果。儲紗輪18內側及外側分別設置有光傳感器181、182,光傳感器181、182可固定于本體11上適當的位置,光傳感器181、182的數量并不限制,可分別為一個、兩個或三個等。 本體11上可設置有一電源開關21,電源開關21適當地電連接于離合器B及光傳感器181、 182等,可用以控制輸入所需的電源。儲紗輪18內側的光傳感器181可為紅外線發射器或紅外線接收器,儲紗輪18外側的光傳感器182可為紅外線接收器或紅外線發射器。這些光傳感器181、182可作為紗線檢測裝置,用以檢測儲紗輪18上的紗線是否足夠。當這些光傳感器181、182檢測到紗線不足時,會輸出一啟動信號以導通電磁線圈15使其激磁。儲紗輪18內側的光傳感器181可由儲紗輪18的頂部開口 189設置于容置空間188內。紗線可經由導紗件112、113、114、115的導弓丨,并纏繞于儲紗輪18上,以便通過皮帶(圖略)等條帶元件驅動皮帶輪12,進而通過第一傳動軸13、第二傳動軸17傳動儲紗輪 18旋轉,從而利用儲紗輪18帶動紗線進行儲紗及送紗的動作。[0088]如圖4所示,當電磁線圈15通電激磁時,被動盤16與驅動盤14吸附接合,以接合第一傳動軸13與第二傳動軸17,從而使第一傳動軸13的旋轉動力得以向下傳遞至第二傳動軸17,用以帶動儲紗輪18旋轉,使紗線纏繞在儲紗輪18上,以繼續進行儲紗的動作。如圖3所示,當電磁線圈15斷電時,驅動盤14可利用彈性元件141拉動與被動盤16分離,使驅動盤14與被動盤16保持一定的間隙,以分離第一傳動軸13與第二傳動軸17,從而使第一傳動軸13傳遞至第二傳動軸17的旋動動力中斷,使儲紗輪18停止轉動以中止補紗動作。在本實施例中,儲紗輪18內側設有三個光傳感器181,其為紅外線發射器;儲紗輪18外側對應地設有三個光傳感器182,其為紅外線接收器。這些光傳感器(紅外線發射器)181可發射紅外線,且通過這些儲紗釘183之間的間隙照射至儲紗輪18外部,以利用這些光傳感器(紅外線接收器)182接收紅外線,由此判斷儲紗輪18上的紗線是否足夠。當只有部分的光信號被紗線或儲紗釘183遮斷時,表示紗線不足,此時會輸出一啟動信號以導通電磁線圈15使其激磁,以接合第一傳動軸13 —端的驅動盤14與第二傳動軸17 —端的被動盤16,使第一傳動軸13的旋轉動力傳遞至第二傳動軸17,用以帶動儲紗輪18旋轉,使紗線纏繞在儲紗輪18上進行儲紗(補紗)的動作。當全部接收用的光傳感器(紅外線接收器)182都未接收到光信號時,表示儲紗輪18上纏繞的紗線足夠,則會輸出一關閉信號以中斷電磁線圈15的激磁,分離第一傳動軸13一端的驅動盤14與第二傳動軸17 —端的被動盤16,使第一傳動軸13傳遞至第二傳動軸17的旋動動力中斷,使儲紗輪18停止轉動以中止儲紗動作。請一并參閱圖1至圖6,本體11上另設置有一切換開關22,切換開關22可直接安裝于本體11上或先安裝于一開關座25,再將開關座25設置于本體11上,電源開關21也可安裝于開關座25上。切換開關22適當地電連接于離合器B,可用以切換控制離合器B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當切換開關22切換離合器B為第一模式時,離合器B可正常地進行分離及接合的動作(如圖3及圖4所示),亦即當光傳感器181及182檢測到儲紗輪18上的紗線不足時,即可導通電磁線圈15接合第一傳動軸13 —端的驅動盤14與第二傳動軸17一端的被動盤16,使第一傳動軸13的旋轉動力傳遞至第二傳動軸17,用以帶動儲紗輪18旋轉,使紗線纏繞在儲紗輪18上進行儲紗的動作。當光傳感器181及182檢測到儲紗輪18上的紗線足夠時,即可分離第一傳動軸13 —端的驅動盤14與第二傳動軸17 —端的被動盤16,使第一傳動軸13傳遞至第二傳動軸17的旋動動力中斷,使儲紗輪18停止轉動以中止儲紗動作,使送紗裝置具有不規則送紗的功能。當切換開關22切換離合器B為第二模式時,離合器B只能固定進行接合的動作(如圖4所示),亦即導通電磁線圈15固定維持接合第一傳動軸13 —端的驅動盤14與第二傳動軸17 —端的被動盤16,使第一傳動軸13的旋轉動力固定傳遞至第二傳動軸17,用以帶動儲紗輪18旋轉,使紗線纏繞在儲紗輪18上進行儲紗的動作。亦即無論儲紗輪18上的紗線充足與否,離合器B皆被固定在接合狀態,使送紗裝置具有規則送紗(一般送紗)的功能。如圖1及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有一固定件23,固定件23固定于本體11上,亦即固定件23可以螺絲鎖附等方式固定于本體11上相對于固定部111的一端。固定件23上設置有一穿紗件24,導紗件114也可設置于固定件23上,穿紗件M可為C型環體,使紗線可穿設于穿紗件M內。穿紗件M位于儲紗輪18—側下方處,亦即穿紗件M低于儲紗輪18的底面。穿紗件M可提供穿紗的功能,專用于離合器B在第二模式時,送紗裝置進行規則送紗時穿紗、導紗之用(如圖6所示)。若是離合器B在第一模式時,送紗裝置進行不規則送紗,則不需使用穿紗件24(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送紗裝置可適用于不規則送紗的計算機提花機臺,且不需于送紗裝置內部設置馬達,故不會使其體積變大及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且電磁線圈15耗電量較低,具有減少耗電量的省電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被動盤16連接于第二傳動軸17的一端,驅動盤14連接于第一傳動軸13的一端,第一傳動軸13及第二傳動軸17相對且間隔地設置,形成兩段式的傳動軸設計。因此當電磁線圈15斷電時,驅動盤14與被動盤16分離,第二傳動軸17與第一傳動軸 13之間不會有任何的接觸,使旋轉動力可確實地中斷,以確保儲紗輪18停止轉動以中止補紗動作。本實用新型在儲紗輪18內側及外側設置有光傳感器181、182,這些光傳感器181、 182直接發射及接收信號,能精確地檢測儲紗輪18上的紗線,使儲紗輪18上得以維持適量的紗線。本實用新型也可在儲紗輪18與第二傳動軸17之間設置一單向控制裝置20,單向控制裝置20可為單向軸承或單向齒等單向裝置,使得儲紗輪18只能單向的轉動,不會有倒轉的情形發生,以避免紗線松脫掉落及機構受損。單向控制裝置20套設于第二傳動軸17 外,可予以活動拆卸,以便于單向控制裝置20更換方向。本實用新型的儲紗輪18內部可設有容置空間188,使儲紗輪18形成空心體,且頂部具有開口 189,可便于光傳感器181(紗線檢測裝置)設置于儲紗輪18的內部,使其應用較具變化。本實用新型的儲紗輪18形成空心體,可使儲紗輪18乃至于整個送紗裝置重量減輕,以便于搬運及安裝。本實用新型的儲紗輪18可采用組合式的設計,由上輪體185、下輪體186及多個儲紗釘183構成,這些構件可利用不同的材質制成,材質選用可彈性地變化,上輪體185及下輪體186可利用塑料等材質制成,具有降低成本效果。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一切換開關22,切換開關22適當地電連接于離合器B,可用以切換控制離合器B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當切換開關22切換離合器B為第一模式時,離合器B可正常地進行分離及接合的操作,使送紗裝置具有不規則送紗的功能。當切換開關 22切換離合器B為第二模式時,離合器B固定在接合狀態,使送紗裝置具有規則送紗的功能。然而,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故舉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保護范圍內。
10
權利要求1.一種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用式送紗裝置包括一本體;一第一傳動軸,其可旋轉地設置于該本體;一第二傳動軸,其可旋轉地設置于該本體;一離合器,其設置于該第一傳動軸及該第二傳動軸之間;一儲紗輪,其連接于該第二傳動軸,該儲紗輪內側及外側分別設置有光傳感器;以及一切換開關,其設置于該本體上,該切換開關電連接于該離合器,該切換開關用以切換控制該離合器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該離合器切換為第一模式時,該離合器進行分離或接合的動作,該離合器切換為第二模式時,該離合器固定進行接合的動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固定有一固定件,該固定件上設置有一穿紗件,該穿紗件位于該儲紗輪一側的下方處,該穿紗件用于該離合器切換為第二模式時。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固定件以螺絲鎖附固定于該本體上。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一端具有一固定部,該固定件固定于該本體上相對于該固定部的一端,該本體上設置有多個導紗件。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穿紗件為C型環體。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切換開關安裝于一開關座,該開關座設置于該本體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上設置一電源開關,該電源開關安裝于該開關座。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儲紗輪內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間,該儲紗輪頂部形成有一開口,該開口與該容置空間相通,該儲紗輪內側的光傳感器設置于該容置空間內。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儲紗輪具有一上輪體、一下輪體及多個儲紗釘,所述儲紗釘的兩端分別插置于該上輪體及該下輪體,該容置空間位于所述儲紗釘內側,該開口設于該上輪體。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下輪體外緣設有導紗斜面。
11.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儲紗輪上可升降地設置有一壓紗器,該壓紗器呈環型片體,該壓紗器壓制于該儲紗輪下緣。
12.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儲紗輪內側的光傳感器為紅外線發射器或紅外線接收器,該儲紗輪外側的光傳感器為紅外線接收器或紅外線發射ο
1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儲紗輪與該第二傳動軸之間設置一單向控制裝置。
1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離合器設置于該本體內, 該離合器包括一固定座、一驅動盤、一電磁線圈、一墊圈及一被動盤,該固定座設置于該本體內,該第一傳動軸可旋轉地設置于該固定座上,該驅動盤連接于該第一傳動軸的一端,該電磁線圈設置于該本體內,該第二傳動軸可旋轉地設置于該電磁線圈上,該墊圈設置于該固定座與該電磁線圈之間,該被動盤與該驅動盤相對設置,該被動盤位于該驅動盤與該電磁線圈之間,該被動盤連接于該第二傳動軸的一端。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本體內部形成有一容置槽,該固定座、該第一傳動軸及該驅動盤組裝成一上模塊,該電磁線圈、該被動盤及該第二傳動軸組裝成一下模塊,該上模塊、該墊圈及該下模塊安裝于該本體的容置槽內。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傳動軸的下端設置有一基部,該驅動盤設置于該基部的底部,該驅動盤與該基部之間設有彈性元件。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傳動軸以兩軸承樞接于該固定座。
18.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傳動軸以兩軸承樞接于該電磁線圈。
19.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兩用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傳動軸及該第二傳動軸上、下相對地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兩用式送紗裝置,其包括一本體、一第一傳動軸、一第二傳動軸、一離合器、一儲紗輪及一切換開關,第一傳動軸及第二傳動軸可旋轉地設置于本體,離合器設置于第一傳動軸及第二傳動軸之間,儲紗輪連接于第二傳動軸,儲紗輪內側及外側分別設置有光傳感器;切換開關設置于本體上,切換開關電連接于離合器,切換開關可用以切換控制離合器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離合器切換為第一模式時,可進行分離或接合的動作,離合器切換為第二模式時,離合器固定進行接合的動作;由此,兼具規則送紗及不規則送紗兩種功能,可應需要選擇切換所需的功能。
文檔編號D04B15/48GK202170404SQ20112023371
公開日2012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8日
發明者葉紫彬 申請人:典洋針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