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紡紗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涉及到一種V型后牽伸賽絡紡紗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不斷前進,人們對于服裝面料的要求不斷提高,目前紡織服裝業處于一個追求時尚、多元化和高品質的時代。因此,對紡織原料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花式紗線已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中,占據著不可取代的地位。花式紗線是指在紡紗和制線過程中采用特種原料、特種設備或特種工藝對纖維或紗線進行加工而得到的具有特種結構和外觀效應的紗線,是紗線產品中具有裝飾作用的一種紗線。花式紗的結構獨特、造型靈活,色彩表現豐富,原料的使用多元化,富有創造力,這些促使花式紗線產品容易推陳出新,生產出較多差異化紡織產品,在當今追求個性化消費的時代,市場賦予了花式紗線廣闊的空間。其中,段彩紗是目前研究和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花式紗,具有多顏色組合的新風格,其不僅在紗線軸向有粗細變化,而且有不連續分布交替出現的花式色彩,呈現不規則的獨特的花色效果。目前段彩紗生產主要是在傳統的帶有三羅拉的細紗機上改造實現,白色粗紗由中羅拉連續喂入,一種彩色輔紗由后羅拉間斷喂入,兩種粗紗在前羅拉出口匯合,產生段彩效果。該方法改造成本較低,效率較高,但是紗線條干均勻度較差。針對此,在中國專利“段彩紡紗傳動裝置(專利號:ZL200420081737.2)”中給出了一種帶有四羅的段彩紗生產裝置,但是該裝置仍采用雙粗紗喂入,同時,第一羅拉與第二羅拉仍采用同一電機控制,因而主牽伸無法自由調節。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給出一種V型后牽伸賽絡紡紗裝置,后羅拉和中后羅拉采用階梯羅拉,配合后膠輥和中后膠輥采用階梯膠輥,實現從后羅拉喂入的兩根粗紗在后牽伸區的V型牽伸,繼而改善牽伸效果,提高成紗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給出一種V型后牽伸賽絡紡紗裝置,后羅拉和中后羅拉采用階梯羅拉,配合后膠輥和中后膠輥采用階梯膠輥,以實現從后羅拉喂入的兩根粗紗在后牽伸區的V型牽伸,繼而改善牽伸效果,提高成紗質量。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一種V型后牽伸賽絡紡紗裝置,包括后羅拉和后膠輥組成的后羅拉牽伸對、中后羅拉和中后膠輥組成的中后羅拉牽伸對、中前羅拉和中前膠輥組成的中前羅拉牽伸對、前羅拉和前膠輥組成的前羅拉牽伸對,所述前羅拉的羅拉軸由主電機帶動轉動,所述主電機為變頻電機,所述中前羅拉軸與前羅拉軸之間通過第一齒輪連接,所述中后羅拉軸與中前羅拉軸之間通過第二齒輪連接,所述后羅拉軸與中后羅拉軸之間通過第三齒輪連接,所述后羅拉和中后羅拉為階梯羅拉,所述后羅拉和中后羅拉包括羅拉軸,在所述羅拉軸上固定連接有左羅拉和右羅拉,所述左羅拉和右羅拉的長度相等,所述左羅拉的直徑小于右羅拉的直徑,所述后膠輥和中后膠輥為階梯膠輥,所述后膠輥和中后膠輥包括膠輥軸,在所述膠輥軸上連接有左膠輥和右膠輥,所述左膠輥和右膠輥可沿著膠輥軸自由轉動,所述左膠輥和右膠輥的長度相等,所述左膠輥的直徑大于右膠輥的直徑,所述中前羅拉和前羅拉為直徑保持不變的羅拉,所述中前膠輥和前膠輥為直徑保持不變的膠輥,在所述中后羅拉牽伸對的正前方加裝有集合喇叭口。
紡紗時,加壓組件壓下,使得后膠輥的左膠輥與后羅拉的左羅拉之間緊密按壓、后膠輥的右膠輥與后羅拉的右羅拉之間緊密按壓、中后膠輥的左膠輥與中后羅拉的左羅拉之間緊密按壓、中后膠輥的右膠輥與中后羅拉的右羅拉之間緊密按壓、中前膠輥與中前羅拉之間緊密按壓、前膠輥與前羅拉之間緊密按壓,第一粗紗由后膠輥的左膠輥與后羅拉的左羅拉之間按壓喂入、而后由中后膠輥的左膠輥與中后羅拉的左羅拉之間按壓穿過,受到后羅拉牽伸對和中后羅拉牽伸對組成的第一后牽伸區的牽伸作用,同時第二粗紗由后膠輥的右膠輥與后羅拉的右羅拉之間按壓喂入、而后由中后膠輥的右膠輥與中后羅拉的右羅拉之間按壓穿過,受到后羅拉牽伸對和中后羅拉牽伸對組成的第二后牽伸區的牽伸作用,此時第一粗紗和第二粗紗在后牽伸區形成V型牽伸結構,而后兩者經集合喇叭口匯合后由中前羅拉和中前膠輥之間按壓穿過,受到中后羅拉牽伸對和中前羅拉牽伸對組成的中牽伸區的牽伸作用,最后由前羅拉和前膠輥之間按壓后輸出,受到中前羅拉牽伸對和前羅拉牽伸對組成的前牽伸區的牽伸作用,得到牽伸后的須條。
紡紗時,主電機帶動前羅拉轉動,繼而通過第一齒輪帶動中前羅拉轉動,繼而通過第二齒輪帶動中后羅拉轉動,繼而通過第三齒輪帶動后羅拉轉動;主電機通過錠帶帶動錠子轉動,繼而帶動紗管轉動產生的捻度自下而上傳遞,使得經牽伸后得到的須條繞自身軸旋轉,繼而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賽絡紗,得到的賽絡紗經導紗鉤、鋼絲圈后纏繞在紗管上,紗管轉動帶動鋼絲圈繞著鋼領轉動,由于鋼絲圈的轉速小于紗管的轉速,使得賽絡紗不斷纏繞在紗管上。
本實用新型中的后羅拉和中后羅拉采用階梯羅拉,配合后膠輥和中后膠輥采用階梯膠輥,以實現從后羅拉喂入的兩根粗紗在后牽伸區的V型牽伸,繼而改善牽伸效果,提高成紗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V型后牽伸賽絡紡紗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所示,一種V型后牽伸賽絡紡紗裝置,包括后羅拉4和后膠輥5組成的后羅拉牽伸對、中后羅拉6和中后膠輥7組成的中后羅拉牽伸對、中前羅拉8和中前膠輥9組成的中前羅拉牽伸對、前羅拉10和前膠輥11組成的前羅拉牽伸對,前羅拉的羅拉軸由主電機16帶動轉動,主電機為變頻電機,中前羅拉軸與前羅拉軸之間通過第一齒輪連接,中后羅拉軸與中前羅拉軸之間通過第二齒輪連接,后羅拉軸與中后羅拉軸之間通過第三齒輪連接,后羅拉和中后羅拉為階梯羅拉,后羅拉和中后羅拉包括羅拉軸,在羅拉軸上固定連接有左羅拉12和右羅拉13,左羅拉和右羅拉的長度相等,左羅拉的直徑小于右羅拉的直徑,后膠輥和中后膠輥為階梯膠輥,后膠輥和中后膠輥包括膠輥軸,在膠輥軸上連接有左膠輥14和右膠輥15,左膠輥和右膠輥可沿著膠輥軸自由轉動,左膠輥和右膠輥的長度相等,左膠輥的直徑大于右膠輥的直徑,中前羅拉和前羅拉為直徑保持不變的羅拉,所前膠輥和前膠輥為直徑保持不變的膠輥,在中后羅拉牽伸對的正前方加裝有集合喇叭口3。
紡紗時,加壓組件壓下,使得后膠輥5的左膠輥14與后羅拉4的左羅拉12之間緊密按壓、后膠輥5的右膠輥15與后羅拉4的右羅拉13之間緊密按壓、中后膠輥7的左膠輥14與中后羅拉6的左羅拉12之間緊密按壓、中后膠輥7的右膠輥15與中后羅拉6的右羅拉13之間緊密按壓、中前膠輥9與中前羅拉8之間緊密按壓、前膠輥11與前羅拉10之間緊密按壓,第一粗紗1由后膠輥5的左膠輥14與后羅拉4的左羅拉12之間按壓喂入、而后由中后膠輥7的左膠輥14與中后羅拉6的左羅拉12之間按壓穿過,受到后羅拉牽伸對和中后羅拉牽伸對組成的第一后牽伸區的牽伸作用,同時第二粗紗2由后膠輥5的右膠輥15與后羅拉4的右羅拉13之間按壓喂入、而后由中后膠輥7的右膠輥15與中后羅拉6的右羅拉13之間按壓穿過,受到后羅拉牽伸對和中后羅拉牽伸對組成的第二后牽伸區的牽伸作用,此時第一粗紗和第二粗紗在后牽伸區形成V型牽伸結構,而后兩者經集合喇叭口3匯合后由中前羅拉8和中前膠輥9之間按壓穿過,受到中后羅拉牽伸對和中前羅拉牽伸對組成的中牽伸區的牽伸作用,最后由前羅拉10和前膠輥11之間按壓后輸出,受到中前羅拉牽伸對和前羅拉牽伸對組成的前牽伸區的牽伸作用,得到牽伸后的須條。
紡紗時,主電機16帶動前羅拉10轉動,繼而通過第一齒輪帶動中前羅拉8轉動,繼而通過第二齒輪帶動中后羅拉6轉動,繼而通過第三齒輪帶動后羅拉4轉動;主電機通過錠帶帶動錠子轉動,繼而帶動紗管20轉動產生的捻度自下而上傳遞,使得經牽伸后得到的須條繞自身軸旋轉,繼而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賽絡紗,得到的賽絡紗經導紗鉤17、鋼絲圈后纏繞在紗管上,紗管轉動帶動鋼絲圈18繞著鋼領19轉動,由于鋼絲圈的轉速小于紗管的轉速,使得賽絡紗不斷纏繞在紗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