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經編機的成圈運動機構,特別是涉及多梳拉舍爾經編機成圈運動機構中的針床擺動機構。
背景技術:
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包括安裝有槽針的槽針床和安裝有針芯的針芯床,針床運動由針床上下運動和針床擺動運動復合而成。在經編機中,針床的上下運動和針床的擺動運動分別由相應的針床上下運動機構和針床擺動機構完成。在成圈運動機構中,由于針床擺動機構對經編機的編織性能影響很大,因而尤為重要。現有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201020236036.7,名稱為一種經編機槽針針芯擺動機構所公開的一種結構,其包括傳動主軸、固定安裝在所述傳動主軸上的偏心輪、連桿、下擺臂、油箱輸出桿、上擺臂、成圈擺臂軸、導向臂以及經編機的連桿支架;所述上擺臂的一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油箱輸出桿的上端轉動連接;所述導向臂的上端與安裝有槽針的槽針床滑動連接,所述導向臂的下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固定連接;安裝有針芯的針芯床與所述槽針床滑動連接,所述連桿的下端套裝在所述偏心輪上,所述下擺臂的一端和油箱輸出桿的下端分別與所述連桿的上端轉動連接,所述下擺臂的另一端與所述連桿支架轉動連接,所述傳動主軸轉動地安裝在經編機油箱內,所述成圈擺臂軸轉動地安裝在經編機油箱上部的支承座上。這種結構的針床擺動機構在工作中存在以下缺陷,即由于其采用斯蒂芬森型平面六連桿機構來實現槽針床和針芯床的擺動運動,因而一方面,該擺動機構的擺動行程速比系數較大,約為1 1.5,從而不利于高速編織,另一方面,這種擺動機構的擺動行程速比系數不僅與第一級曲柄搖桿機構的運動特性有關,而且與第一級連桿形成的連桿曲線有關,因而機構設計難度大,導致理論設計中的行程速比系數往往與實際工作中的行程速比系數誤差較大,從而造成零部件的大量報廢。中國發明專利ZL2010101M168. X也公開了一種經編機織針針床擺動機構,其采用平面八連桿機構來實現槽針床和針芯床的擺動運動,這種結構的擺動機構,不僅擺動行程速比系數較大,接近于1 2,從而不利于高速編織,而且結構復雜,傳動路線長,可靠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僅擺動行程速比系數較小,接近于1 1,從而能適用于高速編織,而且結構簡單、設計方便、傳動路線短,可靠性好的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第一種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是,其包括轉動地安裝在經編機油箱內的傳動主軸、固定安裝在所述傳動主軸上的偏心輪、油箱輸出桿、上擺臂、成圈擺臂軸、導向臂以及經編機的連桿支架;所述上擺臂的一端與所
3述成圈擺臂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油箱輸出桿的上端轉動連接;所述導向臂的上端與安裝有槽針的槽針床滑動連接,所述導向臂的下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固定連接;安裝有針芯的針芯床與所述槽針床滑動連接,在所述偏心輪與油箱輸出桿之間設有偏心套連桿和三角形連桿,所述偏心套連桿的下端套裝在所述偏心輪上,所述偏心套連桿的上端與所述三角形連桿的底端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的左上端與所述連桿支架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的右上端與所述油箱輸出桿的下端轉動連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第二種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是,其包括轉動地安裝在經編機油箱內的傳動主軸、固定安裝在所述傳動主軸上的偏心輪、油箱輸出桿、上擺臂、成圈擺臂軸、導向臂以及經編機的連桿支架;所述上擺臂的一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油箱輸出桿的上端轉動連接;所述導向臂的上端與安裝有槽針的槽針床滑動連接,所述導向臂的下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固定連接;安裝有針芯的針芯床與所述槽針床滑動連接,在所述偏心輪與油箱輸出桿之間設有偏心套連桿和三角形連桿,所述偏心套連桿的下端套裝在所述偏心輪上,所述偏心套連桿的上端與所述三角形連桿的左上端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的底端與所述連桿支架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的右上端與所述油箱輸出桿的下端轉動連接。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本發明在偏心輪與油箱輸出桿之間設置偏心套連桿和三角形連桿,因而本發明擺動機構采用的是由一個初級曲柄搖桿機構及后續串聯的一個雙搖桿機構構成的瓦特(WATT)型平面六連桿機構來實現槽針床和針芯床的擺動運動,該機構在工作時,針床往復擺動的平均速度近似相等,針床往復擺動的時間比接近于1 1,即針床的擺動行程速比系數接近于1 1,擺動行程速比系數較小,使得針床的加速度極值較小,從而能更好地適用于高速編織。又由于本發明擺動機構的擺動行程速比系數僅由初級曲柄搖桿機構確定,雙搖桿機構的從動件上擺臂的往復擺動對行程速比系數沒有影響,因而本發明的擺動機構設計方便,理論設計中的行程速比系數與實際工作中的行程速比系數相符,從而大大節省了生產成本。另外,由于本發明擺動機構的運動副全為平面轉動低副,因而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并且本發明的傳動路線短,工作可靠。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在所述偏心套連桿的下端與偏心輪之間還設有軸承,所述偏心套連桿的下端通過該軸承套裝在所述偏心輪上。采用這樣的結構后,可減小偏心套連桿與偏心輪在轉動時的摩擦力,延長其使用壽命,并使偏心套連桿的轉動更靈活,工作更可靠。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的第一種實施方案的機構簡圖。圖2為圖1所示針床擺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的第二種實施方案的機構簡圖。圖4為圖3所示針床擺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2所示的本發明第一種實施方案的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包括轉動地安裝在經編機油箱內的傳動主軸Atl、固定安裝在所述傳動主軸Atl上的偏心輪1、油箱輸出桿2、上擺臂3、成圈擺臂軸Ctl、導向臂4以及經編機的連桿支架;所述上擺臂3的一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Ctl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油箱輸出桿2的上端C轉動連接;所述導向臂4的上端4 - 1與安裝有槽針5 - 1的槽針床5通過第一導柱10滑動連接,所述導向臂4的下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Ctl固定連接;安裝有針芯6 - 1的針芯床6通過第二導柱11與所述槽針床5滑動連接,安裝有脫圈針12 - 1的脫圈針床12固定安裝在所述導向臂4的上端4 一 1上,所述成圈擺臂軸Ctl轉動地安裝在經編機油箱上部的支承座上,在所述偏心輪1與油箱輸出桿2之間設有偏心套連桿7和三角形連桿8,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設置一通孔7 - 1,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通過該通孔7 - 1套裝在所述偏心輪1上,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上端通過銷軸與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底端B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左上端Btl通過短軸13及軸承與所述連桿支架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右上端B1通過銷軸與所述油箱輸出桿2的下端轉動連接。該實施方案的針床擺動機構是由一個初級曲柄搖桿機構AtlAB Btl再后續串聯的一個雙搖桿機構Btl B1C Ctl構成的瓦特(WATT)型平面六連桿機構來實現槽針床5、針芯床6和脫圈針床12的擺動運動,該擺動機構在工作時,偏心輪1的輸入曲線與上擺臂3的輸出曲線方向相同,槽針床5、針芯床6和脫圈針床12往復擺動的平均速度近似相等,三個針床往復擺動的時間比接近于1 1,即針床的擺動行程速比系數接近于1 1,擺動行程速比系數較小,三個針床的加速度極值較小,從而能更好地適用于高速編織。參見圖3、4所示的本發明第二種實施方案的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包括轉動地安裝在經編機油箱內的傳動主軸Atl、固定安裝在所述傳動主軸Atl上的偏心輪1、油箱輸出桿2、上擺臂3、成圈擺臂軸Ctl、導向臂4以及經編機的連桿支架;所述上擺臂3的一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Ctl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油箱輸出桿2的上端C轉動連接;所述導向臂4的上端4 - 1與安裝有槽針5 - 1的槽針床5通過第一導柱10滑動連接,所述導向臂4的下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Ctl固定連接;安裝有針芯6 - 1的針芯床6通過第二導柱11與所述槽針床5滑動連接,安裝有脫圈針12 - 1的脫圈針床12固定安裝在所述導向臂4的上端4 一 1上,所述成圈擺臂軸Ctl轉動地安裝在經編機油箱上部的支承座上,在所述偏心輪1與油箱輸出桿2之間設有偏心套連桿7和三角形連桿8,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設置一通孔7 - 1,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通過該通孔7 - 1套裝在所述偏心輪1上,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上端通過銷軸與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左上端Btl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底端B通過短軸14及軸承與所述連桿支架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右上端B1通過銷軸與所述油箱輸出桿2的下端轉動連接。該實施方案的針床擺動機構是由一個初級曲柄搖桿機構AtlA BtlB再后續串聯的一個雙搖桿機構Btl B1C Ctl構成的瓦特(WATT)型平面六連桿機構來實現槽針床5、針芯床6和脫圈針床12的擺動運動,該擺動機構在工作時,偏心輪1的輸入曲線與上擺臂3的輸出曲線方向相反,槽針床5、針芯床6和脫圈針床12往復擺動的平均速度近似相等,三個針床往復擺動的時間比接近于1 1,即針床的擺動行程速比系數接近于1 1,擺動行程速比系數較小,三個針床的加速度極值較小,從而能更好地適用于高速編織。在擺動運動時,在上述二種實施方案中,為減小偏心套連桿7與偏心輪1在轉動時的摩擦力,延長其使用壽命,以及使偏心套連桿7的轉動更靈活,可在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與偏心輪1之間設置一個軸承9,該軸承9放置在偏心套連桿7下端A的所述通孔7 - 1中,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通過該軸承9套裝在所述偏心輪1上。本發明的擺動機構在紗線成圈運動時的工作過程以下通過傳動主軸Atl和與其固定連接的偏心輪1的旋轉運動,以及在偏心套連桿7的作用下,實現三角形連桿8上下擺動,三角形連桿8的擺動使油箱輸出桿2以上下推動的方式將動能輸送到上擺臂3上,實現上擺臂3的上下擺動,上擺臂3通過成圈擺臂軸Ctl使導向臂4帶動槽針床5、針芯床6和脫圈針床12同時作往復擺動運動。經過試用,本發明的擺動行程速比系數為1 1.022,接近于1 1,能很好地適用于高速編織,而且結構簡單、傳動路線短、工作可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包括轉動地安裝在經編機油箱內的傳動主軸(&)、固定安裝在所述傳動主軸(Atl)上的偏心輪(1)、油箱輸出桿(2)、上擺臂(3)、成圈擺臂軸(Q)、導向臂(4)以及經編機的連桿支架;所述上擺臂(3)的一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C0)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油箱輸出桿(2)的上端(C)轉動連接;所述導向臂(4)的上端(4 - 1)與安裝有槽針(5 - 1)的槽針床(5)滑動連接,所述導向臂(4)的下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Ctl)固定連接;安裝有針芯(6 — 1)的針芯床(6 )與所述槽針床(5 )滑動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心輪(1)與油箱輸出桿(2)之間設有偏心套連桿(7)和三角形連桿(8),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套裝在所述偏心輪(1)上,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上端與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底端(B)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左上端(Btl)與所述連桿支架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右上端(B1)與所述油箱輸出桿(2)的下端轉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與偏心輪(1)之間設有軸承(9),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通過該軸承(9)套裝在所述偏心輪(1)上。
3.一種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包括轉動地安裝在經編機油箱內的傳動主軸(&)、固定安裝在所述傳動主軸(Atl)上的偏心輪(1)、油箱輸出桿(2)、上擺臂(3)、成圈擺臂軸(Q)、導向臂(4)以及經編機的連桿支架;所述上擺臂(3)的一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C0)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油箱輸出桿(2)的上端(C)轉動連接;所述導向臂(4)的上端(4 - 1)與安裝有槽針(5 - 1)的槽針床(5)滑動連接,所述導向臂(4)的下端與所述成圈擺臂軸(Ctl)固定連接;安裝有針芯(6 — 1)的針芯床(6 )與所述槽針床(5 )滑動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心輪(1)與油箱輸出桿(2)之間設有偏心套連桿(7)和三角形連桿(8),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套裝在所述偏心輪(1)上,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上端與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左上端(Btl)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底端(B)與所述連桿支架轉動連接,所述三角形連桿(8)的右上端(B1)與所述油箱輸出桿(2)的下端轉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與偏心輪(1)之間設有軸承(9),所述偏心套連桿(7)的下端(A)通過該軸承(9)套裝在所述偏心輪(1)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梳拉舍爾經編機的針床擺動機構,包括傳動主軸、固定安裝在傳動主軸上的偏心輪、油箱輸出桿、上擺臂、成圈擺臂軸、導向臂及連桿支架;上擺臂的一端與成圈擺臂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油箱輸出桿上端轉動連接;導向臂的上端與槽針床滑動連接,導向臂的下端與成圈擺臂軸固定連接;針芯床與槽針床滑動連接,在偏心輪與油箱輸出桿之間設有偏心套連桿和三角形連桿,偏心套連桿下端套裝在偏心輪上,偏心套連桿上端與三角形連桿的底端轉動連接,三角形連桿的左上端與連桿支架轉動連接,三角形連桿的右上端與油箱輸出桿的下端轉動連接。本發明的擺動行程速比系數接近于1︰1,能很好地適用于高速編織,且結構簡單、傳動路線短、工作可靠。
文檔編號D04B27/08GK102560870SQ20121000539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王占洪, 趙紅霞, 陳如仲 申請人:常州市潤源經編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