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纖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傳統的熔融法紡制長絲的牽伸卷繞裝置主要包括預取向牽伸卷繞裝置(POY)和全牽伸卷繞裝置(FDY),這兩種傳統的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在世界范圍內長絲生產企業中得到長期廣泛的應用。所述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包括橫向立式機架、橫置于機架前面上部的牽伸裝置和縱置于機架前面下部的卷繞裝置;所述牽伸裝置包括橫向立置于機架上部的安裝面板,安裝面板上沿著絲束循行的方向依次分散地分布有預處理部件(通常包括上油部件和剪吸絲部件)、牽伸部件(通常包括至少兩個紡絲導盤或者至少兩組紡絲熱輥組,其軸線方向垂直于安裝面板),預處理部件的進絲口長度方向和出絲口長度方向(進絲口通常朝上,出絲口通常朝下并分別平行于安裝面板)分別與牽伸部件(即其中的紡絲導 盤或紡絲熱輥組)的軸線方向交叉垂直,預處理部件和牽伸部件之間設有用于扭轉絲束的導絲部件,絲束從剪吸絲部件到卷繞裝置之間的循行線路上設有網絡器,卷繞裝置中的卷繞頭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安裝面板。此種結構的長絲牽伸卷繞裝置是長絲設備制造商的慣用設計,且經長絲生產商的長期使用,使本領域技術人員對該結構形成了共識。為了提高紡絲產量和質量,各長絲設備制造商和長絲生產商對該傳統的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做了大量的改進,主要是對其部件進行改良,對各部件在安裝面板上的分布進行優化以及對長絲生產工藝的改進,本申請人在這些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改進,并對其中較優秀的發明創造申請了中國專利,現已授權公告的有CN202064049U組合型FD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CN202030380U組合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CN202214509U多異混纖復合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和CN202116704U—種低收縮型聚酯工業絲牽伸卷繞裝置,現已公開的有CN102586909A一種高特綸全牽伸長絲牽伸卷繞裝置、CN102586910A 一種熱輥牽伸型高特綸預取向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和CN102586905A熱牽伸型高特綸預取向長絲紡絲卷繞聯合制造工藝。通過這些改進,顯著地增強了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的性能,提高了紡絲產量和質量以及適應不同原料、不同長絲品種的紡絲。如上述中的CN202064049U組合型FD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和CN202030380U組合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公開了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共同特點是在傳統的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中增設一個與原卷繞頭并置的卷繞頭,卷繞裝置中的兩個卷繞頭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安裝面板,因此,可以把兩個紡絲位融合為一個紡絲位,從而使紡牽聯合機設備結構更加緊湊,降低了設備制造成本,既滿足了紡絲機多頭高產的需要,又能保證卷裝容量大、制成率高的要求,節約了基建與設備總投資和生產成本;但是,由于卷繞頭的機身較長,兩個卷繞頭并置后其寬度增加一倍,因此,兩個卷繞頭上方的空間有很大的增加,又由于卷繞裝置中的卷繞頭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安裝面板,安裝面板偏置于卷繞頭的后部,整個設備呈拐角狀,所以在確定紡絲位的位距時,需要留出操作人員的操作空間。由此可見,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存在的第一個缺陷為占地面積較大,而兩個卷繞頭上方的空間利用率很小,廠房的面積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不利于減小紡絲位的寬度,更不利于進一步減小紡絲位的位距,以至無法增加紡絲位的位數,影響紡絲產量進一步的提高。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中,由于預處理部件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分別與牽伸部件的軸線交叉垂直,從預處理部件出來的絲束須扭轉90°以后進入牽伸部件,所以預處理部件與置于其下方的牽伸部件(即其中的第一紡絲導盤或者第一紡絲熱輥組)必須相 隔足夠的距離,才能滿足紡絲的工藝要求,為此,還需在剪吸絲部件和牽伸部件之間增設用于扭轉絲束的導絲部件。盡管如此,也很難保證進入牽伸部件的絲束中每根絲能夠受到相同作用的預取向牽伸,由此可見,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存在的第二個缺陷為同一個紡絲位紡出的多根長絲,其物理指標有一定的差異,影響了長絲的品質和質量,而且,還需增設用于扭轉絲束的導絲部件,增加了設備的制造成本。又由于預處理部件與置于其下方的牽伸部件相隔足夠的距離,使得設置在安裝面板上的各個部件只能分散地分布在安裝面板上,大大增加了牽伸裝置的高度,使設備的總高度最矮也遠遠超過操作人員的身高,以致一個操作人員無法進行紡絲的生頭操作,必須由一個處于低處的操作人員和一個處于高處的操作人員協同操作來完成紡絲的生頭操作,為此,必須在牽伸裝置與卷繞裝置之間增設用于操作人員站立的操作鋼平臺或者使用專用梯,同時進一步增加牽伸裝置與卷繞裝置之間的距離,以滿足紡絲工藝要求和方便兩個操作人員協同操作,這樣又進一步地增加了設備的總高度,其總高度為3. 9 4. 3米。由此可見,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存在的第三個缺陷為設備過高,大大增加了設備的制造成本、設備的安裝成本、廠房的基建成本和紡絲的用工成本,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紡絲的生頭時間長,影響長絲產量的提高,產生大量的生頭廢絲。此外,由于卷繞裝置中的卷繞頭與機架是分離的,所以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在安裝調試中對地軌水平度的要求很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通過增加卷繞裝置上方的空間利用率,減小設備的占地面積,使廠房的面積得到充分的利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包括縱向立式機架、縱置于機架一側面上部的牽伸裝置和縱置于機架同一側面下部的卷繞裝置;所述牽伸裝置的出絲口朝下;所述卷繞裝置為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所述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縱向設置于所述牽伸裝置出絲口下方的兩側。本技術方案由于采用了縱向立式機架,將牽伸裝置縱置于機架一側面的上部,將卷繞裝置縱置于機架同一側面下部的技術手段,使牽伸裝置位于卷繞裝置的上方,所以增加卷繞裝置上方的空間利用率,減小設備的占地面積,使廠房的面積得到充分的利用。所述牽伸裝置包括縱置于所述機架一側面上部的安裝面板;在所述安裝面板上,沿著絲束循行的方向依次分布有預處理部件和牽伸部件;所述預處理部件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分別與牽伸部件的軸線方向相互平行,絲束從所述預處理部件到所述卷繞裝置之間的循行線路上至少設有一個網絡部件,在所述牽伸部件的出絲口和所述卷繞裝置的進絲口之間設有導絲分絲部件。本技術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預處理部件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與牽伸部件的軸線方向相互平行的技術手段,因此,從上道工序的甬道出來的絲束在進入預處理部件后始終平行地進入牽伸部件,所以,可使同一個紡絲位進入牽伸部件的絲束中每根絲能夠受到相同作用的預取向牽伸,絲束中,所有的絲,其取向度保持一致,同一個紡絲位紡出的多根長絲,其物理指標基本上無差異,提高了長絲的品質和質量,同時,由于不需要對絲束進行扭轉,所以可省去用于扭轉絲束的導絲部件,降低設備的制造成本,預處理部件和牽伸部件之間的距離不受工藝條件的限制,為后續的改進創造了有利條件。所述預處理部件包括剪吸絲部件;所述牽伸部件包括第一紡絲導盤和第二紡絲導盤;所述剪吸絲部件、網絡部件、第一紡絲導盤、第二紡絲導盤和導絲分絲部件集成分布在所述安裝面板上。本技術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剪吸絲部件、網絡部件、第一紡絲導盤、第二紡絲導盤和導絲分絲部件集成分布在所述安裝面板上的技術手段,所以,可使安裝面板的高度大大降低,使設備的總高度與操作人員的身高相適應,只需一個操作人員站在地面上即可完成紡絲的生頭操作,并可省去用于操作人員站立的操作鋼平臺,由此可見,本發明的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的總高度降低,進一步降低了設備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了設備的安裝成本、廠房 的基建成本和紡絲的用工成本,消除了在紡絲生頭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大大縮短了紡絲的生頭時間,相對地延長了紡絲時間,提高了長絲的產量,因生頭產生的廢絲大大減少。所述安裝面板與所述機架的上部為可拆裝連接,所述安裝面板和集成安裝在其上的所述剪吸絲部件、網絡部件、第一紡絲導盤、第二紡絲導盤和導絲分絲部件為預制件。本技術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安裝面板和集成安裝在其上的所述剪吸絲部件、網絡部件、第一紡絲導盤、第二紡絲導盤和導絲分絲部件為預制件的技術手段,所以安裝面板和集成安裝在其上的剪吸絲部件、網絡部件、第一紡絲導盤和第二紡絲導盤可在設備出廠前進行安裝調試,設備在紡絲廠的安裝周期大大縮短,開車時間明顯提前,可進一步地降低安裝成本,提前獲得經濟效益。所述剪吸絲部件設置在所述安裝面板一側的上方,其進絲口朝上,出絲口朝下,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分別垂直于所述安裝面板;所述第一紡絲導盤設置在所述剪吸絲部件的下方,其軸線垂直于所述安裝面板;所述第二紡絲導盤設置在所述安裝面板的另一側,其軸線垂直于所述安裝面板;所述網絡部件設置在所述剪吸絲部件和所述第一紡絲導盤之間或設置在所述第一紡絲導盤和所述第二紡絲導盤之間;所述導絲分絲部件設置在所述第二紡絲導盤和所述卷繞裝置之間。本技術方案對各部件的分布做了具體的優化,為后續的改進創造了有利條件。所述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為一對絲束喂入側相對置的共軛型卷繞頭;所述一對共軛型卷繞頭的頂部位于絲束喂入側,有兩個水平縱向朝上的進絲口,所述兩個進絲口設置于所述導絲分絲部件的下方兩側,所述兩個進絲口的上方分別縱向地設有導絲部件,所述導絲部件為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所述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的導絲頭為犁地低摩擦瓷輪。本技術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為一對絲束喂入側相對置的共軛型卷繞頭的技術手段,所以,這一對共軛型卷繞頭的頂部位于絲束喂入側的兩個進絲口相距較近,這樣,既有利于對絲束的卷繞,又有利于利用卷繞裝置上方的空間。又由于采用了所述導絲部件為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所以,可加快生頭掛絲的速度,為后續的改進創造了有利條件。再由于所述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的導絲頭為犁地低摩擦瓷輪的技術手段,所以,可減小對絲束的磨損,保持絲束的強度和質量。所述安裝面板偏置于所述卷繞頭的前部;所述剪吸絲部件安裝在所述安裝面板的后側上方;所述第二紡絲導盤設置在所述安裝面板的前側,位于所述第一紡絲導盤的斜上方;所述導絲分絲部件設置在所述第二紡絲導盤和所述導絲部件之間,位于所述第二紡絲導盤后下方;所述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的拉桿手柄朝向機前。本技術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安裝面板偏置于所述卷繞頭的前部和所述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的拉桿手柄朝向機前的技術手段,并對各部件的分布做了進一步的優化,所以,操作人員可以在機前進行紡絲前的生頭操作,這樣可進一步地減小紡絲位的位距,使紡絲位的最小位距接近于設備的最大寬度。所述第一紡絲導盤和所述第二紡絲導盤分別設置有呈半圓形柱面或呈“J”形柱面的防護罩殼。本技術方案采用了防護罩殼的技術手段,可有效地防止氣流對絲束的擾動并保護 絲束。采用呈半圓形柱面的防護罩殼或呈“J”形柱面的防護罩殼有利于各部件的集成安裝。所述機架的下部與所述卷繞頭固定連接,所述機架的上部為箱體,所述箱體的底面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下部的頂面上。本技術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機架的下部與所述卷繞頭固定連接的技術手段,所以在安裝調試中對地軌水平度的要求不高,方便安裝。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產生的有益效果如下I、增加卷繞裝置上方的空間利用率,使廠房的面積得到充分的利用。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由于卷繞頭的機身較長,兩個卷繞頭并置后其寬度增加一倍,因此,兩個卷繞頭上方的空間有很大的增加,又由于卷繞裝置中的卷繞頭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安裝面板,安裝面板偏置于卷繞頭的后部,整個設備呈拐角狀,所以,這樣的牽伸卷繞裝置占地面積較大,而兩個卷繞頭上方的空間利用率很小,廠房的面積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不利于減小紡絲位的寬度,更不利于進一步減小紡絲位的位距,以至無法增加紡絲位的位數,影響紡絲產量進一步的提高。本發明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由于采用了縱向立式機架,將牽伸裝置縱置于機架一側面的上部,將卷繞裝置縱置于機架同一側面下部的技術手段,使牽伸裝置位于卷繞裝置的上方,消除了現有技術中設備的拐角,所以增加卷繞裝置上方的空間利用率,減小設備的占地面積,使廠房的面積得到充分的利用。2、提聞長絲的品質和質量。經過反復測試,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紡出的長絲,其強度的CV%值為6%,其伸長的CV%值為6. 5%( 一等品);本發明的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紡出的長絲,其強度的CV%值為4%,其伸長的CV%值為4%,本發明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紡出的長絲比傳統的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紡出的長絲,其強度的(^%值降幅達30%,其伸長的CV%值降幅達 40% ο3、節約紡絲用工成本,消除安全隱患,縮短生頭時間,提高紡絲產量,減少生頭廢絲。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需要二個操作人員才能完成生頭操作,且其中一個人要站在一人多高的操作鋼平臺上,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生頭時間長達4分鐘,相對地縮短了紡絲時間,影響了紡絲產量的提高,廢絲因生頭時間的延長而大量地產生;本發明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僅需一個操作人員站在地面上即可完成生頭操作,節約紡絲用工成本50%,消除安全隱患,生頭過程的簡化大大降低了操作員工失誤的風險,生頭時間僅需90秒左右,相對地延長了紡絲時間,提高了紡絲產量,廢絲因生頭時間的縮短而大大減少,減少廢絲的幅度達60%。4、縮短設備安裝周期,節約安裝成本,提前獲得經濟效益。本發明集成式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既可以由設備制造商預先安裝和測試后整體發送,在現場所做的只是電源和壓縮空氣供給的連接等工作,也可以在測試后分成牽伸裝置和卷繞裝置分體發送,在現場所做的只是簡單的安裝以及電源和壓縮空氣供給的連接等工作。按32紡位每生產線粗略計算,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安裝調試時間為2(Γ22天左右。本發明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安裝調試時間僅為9^11天,在其它生產線設備安裝進度不變的情況下,可提前10多天開車,節約了安裝成本,提前獲得經濟效益。5、節約設備的制造成本和廠房的基建成本。 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的制造成本為18 21萬元左右每紡絲位。本發明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的制造成本為1Γ15萬元左右每紡絲位,可節約設備的制造成本4飛萬元每紡絲位。按144紡絲位計算,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廠房的基建成本大約為600萬元,本發明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廠房的基建成本大約為540萬元(紡絲位數相同,僅計算廠房高度降低時),可節約基建成本60萬元。6、在等同的設備制造成本和廠房基建成本的條件下,提聞生廣能力。以建立一個新廠為例,僅就紡絲廠房和紡絲設備而言,現有技術的組合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的占地面積為5. Im2/每紡位(按最小位距I. 6米計算),每紡位每天的產量為
I.3噸/天,本發明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的占地面積為4. Im2/每紡位(按最小位距
I.3米計算),每紡位每天的產量為I. 31噸/天(相同紡絲品種及每位頭數),在投資10110萬元設備制造成本(整機價格)和廠房基建成本的條件下,現有技術的組合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最多為144紡位(按最小位距I. 6米計算),可建廠房2464m2,生產能力為每天187噸長絲,在同等的條件下,可購制本發明的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為176紡位,可建廠房2470m2,生產能力為每天230噸長絲,每天可增加43噸長絲產量。7、節約能源。由于集成式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采用高效的開啟式網絡器,采用新的網絡噴嘴同其它卷繞系統相比可以進一步節約紡絲成本。還有正常生頭過程中產生的廢絲較少,生頭時間縮短,同時也降低了壓縮空氣消耗。由于每紡位使用I對紡絲導盤牽伸,雙胞胎型的結構實際為常規2個紡絲生產位的整合,一套加長的紡絲導盤的驅動功率遠小于常規2套紡絲導盤驅動功率總和,因此有較低的電力能耗。因廠房高度降低,保持紡絲卷繞所需恒定的溫濕度的空調費用也同時降低。
圖I為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結構的左視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結構的前視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第一種排布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第二種排布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包括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和雙胞胎型FD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I和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包括縱向立式機架I、縱置于機架I左側面上部的牽伸裝置2和縱置于機架I左側面下部的卷繞裝置3。所述牽伸裝置2的出絲口朝下;所述卷繞裝置3為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31,該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31縱向設置于所述牽伸裝置2出絲口下方的兩側。本領域的普 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與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構成左右鏡象對稱的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也屬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本實施方式由于采用了縱向立式機架,將牽伸裝置縱置于機架左側面的上部,將卷繞裝置縱置于機架左側面下部的技術手段,使牽伸裝置位于卷繞裝置的上方,消除了現有技術中設備的拐角,所以增加卷繞裝置上方的空間利用率,減小設備的占地面積,使廠房的面積得到充分的利用。作為本實施方式的一種改進,所述牽伸裝置2包括安裝面板21、預處理部件22、牽伸部件23、網絡部件24和導絲分絲部件25。所述預處理部件22包括剪吸絲部件221。當然,對于FD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來說,所述預處理部件22還包括上油部件。所述牽伸部件23包括第一紡絲導盤231和第二紡絲導盤232。當然,所述牽伸部件23還可以包括更多的紡絲導盤。對于FD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來說,所述牽伸部件23相應地包括第一紡絲熱輥組和第二紡絲熱輥組或更多的紡絲熱輥組。所述卷繞裝置3還包括兩個導絲部件32。從圖I中可以看出,所述安裝面板21呈前上方消去一個三角形的矩形,當然,安裝面板21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矩形,從圖2中可以看出,安裝面板21設有用于安裝各部件的安裝孔,安裝面板21縱置于所述機架I左側面的上部。所述剪吸絲部件221用于紡絲過程中在故障處理時對產生的廢絲進行處理并在正常工作時對絲束進行分絲和引導,該剪吸絲部件221通過安裝孔安裝在安裝面板21后側的上方,其進絲口朝上,出絲口朝下,其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安裝面板21,其出絲口的長度方向也垂直于安裝面板21。對于FD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來說,其中的上油部件(圖中未示)通過安裝孔安裝在剪吸絲部件221的上方,其進絲口朝上,出絲口朝下,其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垂直于安裝面板21,其出絲口的長度方向也垂直于安裝面板21,上油部件可以是獨立驅動的上油部件。所述第一紡絲導盤231用于對從剪吸絲部件221出來的絲束預取向牽伸,該第一紡絲導盤231通過安裝孔安裝在剪吸絲部件221的下方,其軸線垂直于安裝面板21。所述第二紡絲導盤232用于調節絲束的張力,該第二紡絲導盤232通過安裝孔安裝在安裝面板21前側位于第一紡絲導盤231的斜上方(當然,該第二紡絲導盤232也可以通過安裝孔安裝在安裝面板21前側位于第一紡絲導盤231的正前方或斜下方),其軸線垂直于安裝面板21。對于FD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來說,所述第一紡絲導盤231用第一紡絲熱輥組(圖中未示)代替,所述第二紡絲導盤232用第二紡絲熱輥組(圖中未示)代替。由此可見,對于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來說,剪吸絲部件221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與第一紡絲導盤231的軸線和第二紡絲導盤232的軸線相互平行。對于FD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來說,上油部件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剪吸絲部件221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與第一紡絲熱輥組的軸線和第二紡絲熱輥組的軸線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紡絲導盤232和導絲部件32之間設有用于防止絲束散開并將絲束分為兩路的導絲分絲部件25。所述網絡部件24用于對絲束進行勻油,該網絡部件24通過安裝孔安裝在剪吸絲部件221和第一紡絲導盤231之間。當然,該網絡部件24也可以安裝在第一紡絲導盤231和第二紡絲導盤232之間,還可以安裝在第二紡絲導盤232和導絲部件32之間,當網絡部件24安裝在第二紡絲導盤232和導絲部件32之間時,網絡部件24同時起到防止絲束散開的作用并可通過人工將絲束分成兩路,此時,導絲分絲部件25可以省去。網絡部件24還可以是兩個或三個,同時安裝在上述所在位置。當然,上述 各部件也可以直接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31分別用于對牽伸后分為兩路的絲束進行卷繞形成絲餅,這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31中各自的錠軸可以通過各自的驅動裝置單獨驅動并通過一套電氣控制系統實現同步控制,也可以通過同一個驅動裝置和傳動機構驅動并通過一套電氣控制系統實現同步控制。這兩臺卷繞頭31縱向并列地設置在機架I左側的地軌上,兩臺卷繞頭31的機頭朝向機前,兩臺卷繞頭31的頂部各有一個呈散列狀的水平縱向朝上的進絲口,這兩臺卷繞頭31的進絲口設置于導絲分絲部件25出絲口下方的左右兩側,左、右兩臺卷繞頭31的進絲口距導絲分絲部件25出絲口下方中心的距離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變化,既可以對稱放置,也可以非對稱放置。所述兩個導絲部件32分別縱向地設置在所述兩臺卷繞頭31進絲口的上方附近,所述導絲部件32的出絲口與所述卷繞頭31的進絲口相對應,所述導絲分絲部件25的兩個出絲口分別與所述兩個導絲部件32的進絲口相對應。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與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構成左右鏡象對稱的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也屬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地,與本發明實施方式提供的雙胞胎型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中,其牽伸裝置構成前后鏡象對稱的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還屬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本實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預處理部件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分別與牽伸部件的軸線方向相互平行的技術手段(即對于PO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來說,剪吸絲部件221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與第一紡絲導盤231的軸線和第二紡絲導盤232的軸線相互平行。對于FDY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來說,上油部件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剪吸絲部件221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與第一紡絲熱輥組的軸線和第二紡絲熱輥組的軸線相互平行),因此,從上道工序的甬道出來的絲束在進入預處理部件后始終平行地進入牽伸部件,所以,可使同一個紡絲位進入牽伸部件的絲束中每根絲能夠受到相同作用的預取向牽伸,絲束中,所有的絲,其取向度保持一致,同一個紡絲位紡出的多根長絲,其物理指標基本上無差異,提高了長絲的品質和質量,同時,由于不需要對絲束進行扭轉,所以可省去用于扭轉絲束的導絲部件,降低設備的制造成本,預處理部件和牽伸部件之間的距離不受工藝條件的限制,為后續的改進創造了有利條件。作為本實施方式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剪吸絲部件221、網絡部件24、第一紡絲導盤231、第二紡絲導盤232和導絲分絲部件25集成分布在所述安裝面板21上。
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剪吸絲部件和第一紡絲導盤之間的距離不受工藝條件的限制,因此,采用了所述剪吸絲部件、網絡部件、第一紡絲導盤、第二紡絲導盤和導絲分絲部件集成分布在所述安裝面板上的技術手段,所以,可使安裝面板的高度大大降低,使設備的總高度與操作人員的身高相適應(參見圖1),只需一個操作人員站在地面上即可完成紡絲的生頭操作,并可省去用于操作人員站立的操作鋼平臺,由此可見,本發明的長絲牽伸卷繞裝置的總高度降低,進一步降低了設備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了設備的安裝成本、廠房的基建成本和紡絲的用工成本,消除了在紡絲生頭操作中嚴重的安全隱患,大大縮短了紡絲生頭時間,相對地延長了紡絲時間,提高了長絲的產量,因生頭產生的廢絲大大減少。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安裝面板21與所述機架 I的上部為可拆裝連接,所述安裝面板21和集成安裝在其上的所述剪吸絲部件22、網絡部件24、第一紡絲導盤231、第二紡絲導盤232和導絲分絲部件25為預制件。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安裝面板的面積大大減小,因此采用了所述安裝面板和集成安裝在其上的所述剪吸絲部件、網絡部件、第一紡絲導盤和第二紡絲導盤為預制件的技術手段,所以安裝面板和集成安裝在其上的剪吸絲部件、網絡部件、第一紡絲導盤和第二紡絲導盤可在設備出廠前進行安裝調試,在紡絲廠所做的只是電源和對網絡部件進行壓縮空氣供給的連接等工程配置工作。設備的安裝周期大大縮短,開車時間明顯提前,可進一步地降低安裝成本,提前獲得經濟效益。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再進一步的改進,如圖I和圖2所示,左側的卷繞頭31中絲餅順時針卷繞,該卷繞頭的右側為絲束喂入側,該卷繞頭的進絲口位于該卷繞頭頂部的右側。右側的卷繞頭31中絲餅逆時針卷繞,該卷繞頭的左側為絲束喂入側,該卷繞頭的進絲口位于該卷繞頭頂部的左側。左、右兩臺卷繞頭31形成一對互為左右鏡像對稱的共軛型卷繞頭31。這一對共軛型卷繞頭31的絲束喂入側相對置,這兩臺卷繞頭31的進絲口對稱地設置于導絲分絲部件25出絲口下方的左右兩側(參見圖2),所述導絲部件32為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32,所述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32的導絲頭321為犁地低摩擦瓷輪。本實施方式由于采用了所述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為一對絲束喂入側相對置的共軛型卷繞頭的技術手段,所以,這一對共軛型卷繞頭的頂部位于絲束喂入側的兩個進絲口相距較近,這樣,既有利于對絲束的卷繞,又有利于利用卷繞裝置上方的空間。又由于采用了所述導絲部件為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所以,可加快生頭掛絲的速度,為后續的改進創造了有利條件。再由于所述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的導絲頭為犁地低摩擦瓷輪的技術手段,所以,可減小對絲束的磨損,保持絲束的強度和質量。作為本實施方式更進一步的改進,如圖I所示,所述安裝面板21偏置于所述卷繞頭31的前部;所述導絲分絲部件25設置在所述第二紡絲導盤232和所述導絲部件32之間,位于所述第二紡絲導盤232后下方;所述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32的拉桿手柄322朝向機前。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牽伸裝置采用了集成安裝,所以,安裝面板的前后寬度小于60CM。因此,采用了所述安裝面板偏置于所述卷繞頭的前部和所述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的拉桿手柄朝向機前的技術手段,所以,操作人員可以在機前進行紡絲的生頭操作,這樣可進一步地減小紡絲位的位距,使紡絲位的最小位距接近于設備的最大寬度(參見圖3和圖4)。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又進一步的改進,如圖I所示,第一紡絲導盤231和第二紡絲導盤232分別設置有防護罩殼233,第一紡絲導盤231的防護罩殼233為呈“J”形柱面的防護罩殼,第二紡絲導盤232的防護罩殼233呈半圓形柱面的防護罩殼。當然,根據實際情況,兩者(231、232)的防護罩殼233可以互換或制成其它形狀的防護罩殼。防護罩殼可有效地防止氣流對絲束的擾動并保護絲束。采用呈半圓形柱面的防護罩殼或呈“J”形柱面的防護罩殼有利于各部件的集成安裝。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的改進,如圖2所示,所述機架I的下部與所述卷繞頭31固定連接,所述機架I的上部為箱體,所述箱體的底面固定在機架I下部的頂面上。本技術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機架的下部與所述卷繞頭固定連接的技術手段,所以在安裝調試中對地軌水平度的要求不高,方便安裝。作為一種優選,從圖2可以看出,機架I的下部為兩個分別用于固定連接所述兩個卷繞頭31的殼體,該兩個殼體可以固定連接或為一體件,所述機架I的上部為箱體,所述箱體的底面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I下部的頂面上 (即圖2中的右側殼體頂面偏右側)。作為本實施方式的進一步的優化,所述剪吸絲部件221為單頭切斷式,可為分組的2(Γ24頭/紡位設計或分組的2x10頭或2x12頭/紡位并列排布設計。所述第一紡絲導盤231和所述第二紡絲導盤232分別由各自的馬達獨立驅動,可使工藝調節靈活,馬達與紡絲導盤通過高速軸承和法蘭固定安裝在安裝面板21上,實現即插即用,進一步加快安裝和拆卸速度,速度在500米/分飛,000米/分之間時確保無振動;兩個紡絲導盤為等徑、等長的加長紡絲導盤,紡絲導盤的直徑及長度為Φ 120ι πιχ200πιπΓΦ 150mmx200mm,以適應20 24頭/紡位的設計。所述網絡部件24為2(Γ24頭/紡位的設計,采用新的可開啟式網絡噴嘴,使生頭時間進一步縮短,生頭廢絲進一步減少,同時也降低了壓縮空氣消耗,可以進一步節約成本。所述導絲分絲部件25為2x10頭/紡位或2x12頭/紡位設計的集中快速掛絲板,可實現快速掛絲,并且可同時起到調節絲束卷繞張力及導絲的作用。每一個所述卷繞頭31為1(Γ12頭/紡位的設計并設有在線監測系統。此外,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同樣適用于復合長絲牽伸卷繞裝置。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的通常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縱向立式機架、縱置于機架一側面上部的牽伸裝置和縱置于機架同一側面下部的卷繞裝置;所述牽伸裝置的出絲口朝下;所述卷繞裝置為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所述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縱向設置于所述牽伸裝置出絲口下方的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牽伸裝置包括縱置于所述機架一側面上部的安裝面板;在所述安裝面板上,沿著絲束循行的方向依次分布有預處理部件和牽伸部件;所述預處理部件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分別與牽伸部件的軸線方向相互平行,絲束從所述預處理部件到所述卷繞裝置之間的循行線路上至少設有一個網絡部件,在所述牽伸部件的出絲口和所述卷繞裝置的進絲口之間設有導絲分絲部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處理部件包括剪吸絲部件;所述牽伸部件包括第一紡絲導盤和第二紡絲導盤;所述剪吸絲部件、網絡部件、第一紡絲導盤、第二紡絲導盤和導絲分絲部件集成分布在所述安裝面板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面板與所述機架的上部為可拆裝連接,所述安裝面板和集成安裝在其上的所述剪吸絲部件、網絡部件、第一紡絲導盤、第二紡絲導盤和導絲分絲部件為預制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吸絲部件設置在所述安裝面板一側的上方,其進絲口朝上,出絲口朝下,進絲口的長度方向和出絲口的長度方向分別垂直于所述安裝面板;所述第一紡絲導盤設置在所述剪吸絲部件的下方,其軸線垂直于所述安裝面板;所述第二紡絲導盤設置在所述安裝面板的另一側,其軸線垂直于所述安裝面板;所述網絡部件設置在所述剪吸絲部件和所述第一紡絲導盤之間或設置在所述第一紡絲導盤和所述第二紡絲導盤之間;所述導絲分絲部件設置在所述第二紡絲導盤和所述卷繞裝置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為一對絲束喂入側相對置的共軛型卷繞頭;所述一對共軛型卷繞頭的頂部位于絲束喂入側,有兩個水平縱向朝上的進絲口,所述兩個進絲口設置于所述導絲分絲部件的下方兩側,所述兩個進絲口的上方分別縱向地設有導絲部件,所述導絲部件為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所述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的導絲頭為犁地低摩擦瓷輪。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面板偏置于所述卷繞頭的前部;所述剪吸絲部件安裝在所述安裝面板的后側上方;所述第二紡絲導盤設置在所述安裝面板的前側,位于所述第一紡絲導盤的斜上方;所述導絲分絲部件設置在所述第二紡絲導盤和所述導絲部件之間,位于所述第二紡絲導盤后下方;所述拉桿式移動導絲部件的拉桿手柄朝向機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紡絲導盤和所述第二紡絲導盤分別設置有呈半圓形柱面或呈“ J”形柱面的防護罩殼。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的下部與所述卷繞頭固定連接,所述機架的上部為箱體,所述箱體的底面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下部的頂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胞胎型長絲牽伸卷繞裝置,屬于化纖機械制造領域。該裝置包括縱向立式機架、縱置于機架一側面上部的牽伸裝置和縱置于機架同一側面下部的卷繞裝置;牽伸裝置為多個牽伸部件集成安裝在安裝面板的預制件,其出絲口朝下;卷繞裝置為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該兩臺同步驅動的卷繞頭縱向設置于牽伸裝置出絲口下方的兩側。本裝置增加了卷繞裝置上方的空間利用率,減小設備的占地面積,使廠房的面積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長絲的品質和質量,節約了紡絲用工成本,消除了安全隱患,縮短了生頭時間,提高了紡絲生產能力,減少生頭廢絲;縮短了設備安裝周期,節約了安裝成本,可提前獲得經濟效益,節約了設備的制造成本和廠房的基建成本。
文檔編號D01D7/00GK102877144SQ20121036621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明者南亞芹, 吳壽軍, 胡湘東, 吳昌木, 李驚濤, 董文濤, 肖前玲 申請人:北京中麗制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