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置,尤其是一種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
背景技術:
在經編機上,傳統的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不僅外形結構較復雜、體積大、且加工不方便、成本高。這就與高檔的電子橫移裝置不相匹配,大大降低了電子橫移裝置的檔次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該經編機采用電子橫移用底座不僅外形結構美觀、體積適中,而且具有功能可靠性與多用途性,大大提高了電子橫移裝置的檔次性。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包括電子橫移支架,電子橫移支架上固定連接有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該底座底面采用較大尺寸,使得底座在高強度的受力情況下底面也能平穩地支撐,真正實現了功能的
可靠性。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的背板兩側分別設置有三角槽,節省了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的頂面與聯接架固定連接,聯接架與經編機大墻板固定連接。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的背板上開設有與電子橫移裝置軸向連接的通孔,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的背板上的通孔數量為6-8個,分別可以用于八梳、七梳、六梳,實現了功能的多用途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采用電子橫移用底座不僅外形結構美觀,而且功能可靠具有多用途性,與電子橫移裝置匹配,提高了其檔次型。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用于八梳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用于六梳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整機裝配示意圖圖中I.八梳用底座,I’ .六梳用底,2.電子橫移裝置,3.聯接架,4.電子橫移支架,5.經編機大墻板,6.經編機油箱。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如圖I和圖2所不的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I的背板兩側分別設置有三角槽,節省了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I的背板上開設有與電子橫移裝置2軸向連接的通孔,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I的背板上的通孔數量為6和8個,分別可以用于八梳、六梳,實現了功能的多用途性。如圖3所示的一種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包括電子橫移支架1,電子橫移支架4上固定連接有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I,該底座底面采用較大尺寸,使得底座在高強度的受力情況下底面也能平穩地支撐,真正實現了功能的可靠性。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I的頂面與聯接架3固定連接,聯接架3與經編機大墻板5固定連接。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包括電子橫移支架(4),其特征是所述的電子橫移支架(4)上固定連接有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I ),所述的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I)的背板上開設有與電子橫移裝置(2)軸向連接的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I)的背板兩側分別設置有三角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I)的頂面與聯接架(3)固定連接,所述的聯接架(3)與經編機大墻板(5)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其特征是所述的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I)的背板上的通孔數量為6-8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置,尤其是一種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包括電子橫移支架,電子橫移支架上固定連接有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的背板兩側分別設置有三角槽,經編機電子橫移用底座的背板上開設有與電子橫移裝置軸向連接的通孔。本實用新型的帶電子橫移裝置的經編機采用電子橫移用底座不僅外形結構美觀,而且功能可靠具有多用途性,與電子橫移裝置匹配,提高了其檔次型。
文檔編號D04B27/26GK202610507SQ201220223488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6日
發明者王敏其, 王水, 李永年, 楊威 申請人:常州市武進五洋紡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