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引式送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導引式送紗裝置,尤指調整單元使導紗桿與無膠圈送紗輪間的角度關系可任意進行微調,并能使紗線繞設在無膠圈送紗輪表面的疏密程度得以因應市場布匹特性需求調整至最適當的狀態。
背景技術:
過去,不規則送紗的導紗皆先經導紗臂的導紗眼再繞于不規則導紗輪的膠圈表面再送出,該紗線受導紗裝置及針織機送紗需求的張力的相對抗衡關系,而形成所謂的不規則送紗(或變色送紗)。上述導紗臂在送紗需求時,導紗臂振動幅度變化相當大且非常頻繁,造成導紗裝置故障率高,為該前案的缺點。又,由于該送紗張力變化幅度相當大,導致紗線在不規則送紗輪上的膠圈損耗率相當高,每1至3個月即需更換膠圈,此不僅更換膠圈曠日費時,且對生產成本的增加無可避免,實為該如案的另一缺點。再者,過去儲紗輪的積極送紗雖然張力穩定,但不能當作不規則送紗使用,故在不規則送紗與定量積極送紗間的固有技術偏見,始終各異其趣,無法具有共通性可資相互運用。另外,圓針織機是由導紗機構將紗線導入送紗裝置后,再藉送紗裝置的具膠圈送紗輪及導紗桿進行后續的定量或變量送紗操作,由于圓針織機織造紗線的種類變化日新月異,且織造市場其布匹特性需求日趨人性化,使得送紗裝置對紗線的導引輸送操作越顯重要。緣此,本案實用新型人即著手研發構思其解決方案,希望能開發出一種確保編織機運作順暢及因應送紗需求具有變量送紗及可調紗線疏密度的紗線疏密導引式送紗裝置,以促進此業的發展,遂經多時的構思而有本實用新型的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導引式送紗裝置,由調整單元導紗桿與無膠圈送紗輪間的角度關系可任意進行微調,并能使紗線繞設在無膠圈送紗輪表面的疏密程度得以因應市場布匹特性需求調整至最適當的狀態。本實用新型導引式送紗裝置,其包含一無膠圈送紗輪,其組設于送紗器本體下方并與驅動輪的轉軸連接;一導紗板,其組設于送紗器本體下方,該導紗板具有一紗眼組,此紗眼組包含左上導紗眼、左下導紗眼、右上導紗眼及右下導紗眼;一導紗單元,其一端連接導紗板、另端樞設有第一導紗臂及第二導紗臂,且第一導紗臂及第二導紗臂的外端分別設有第一導紗眼及第二導紗眼;一調整單元,其組設于送紗器本體下方并與導紗板連接,包括一端帽件、一定位板、一調整座、一調整組件及一導紗桿;該端帽件是設于定位板上方,且端帽件內部設有一螺帽及彈性件;該定位板具有一穿孔并連接于該導紗板,該調整座是定位設于該定位板下方,該調整座是對應該穿孔設有一穿透孔并另于底面設有一抵凸部;該調整組件是以旋轉活動式地設于該調整座的下方,且該調整組件設有一插桿穿孔并于頂面上設有一調整孔組,該調整孔組系包括有復數具有不同深度的調整孔,以供該抵凸部選擇嵌置該導紗桿的上端是設有一螺紋段,該螺紋段是穿設該插桿穿孔、該穿透孔及該穿孔而螺結于該螺帽。該端帽件內部兩側是分別設有一孔柱,該調整座的該穿透孔兩對應側是分別向上凸設有一用以插設定位于該插置孔、該孔柱的插桿,該導紗桿于該螺紋段下方是設有一圓形切板,該圓形切板的下端是為一桿部。該調整單元的調整座底部于該穿透孔的一側是設有一弧形凹槽,該調整組件頂面是設有一對應插入該弧形凹槽的頂桿。該調整單元的調整組件底面是設有一被該插桿穿孔穿設之圓形切狀的凹槽,該調整組件的外側周邊是設有一凸耳。該調整單元的調整座的抵凸部抵設于調整組件的各調整孔處,使該導紗桿往該無膠圈送紗輪方向傾斜1-6度的角度。該調整單元的導紗桿下段組設有一套筒。·該調整單元的套筒外壁設有數繞線槽,各繞線槽供紗線繞設穩定。該調整單元是由一具有數繞線槽的立向板及定位板組成,其各繞線槽是供紗線繞設穩定定位。該送紗器本體另端上方組設一入紗板,該入紗板設有至少一導紗孔供一紗線入紗端穿入。該裝置更包括一入紗板,該紗線入紗端先穿過入紗板的其中一導紗眼,再穿過導紗板的左上導紗眼,隨后繞設于送紗輪上及調整單元產生紗線第一圈及紗線第二圈,再依序穿過該第一導紗臂的第一導紗眼、導紗板的右上導紗眼、左下導紗眼,再繞設于送紗輪及調整單元上產生紗線第三圈,該紗線第三圈再依序穿過該第二導紗臂的第二導紗眼及第二導紗板的右下導紗眼穿出至針織站,則紗線出紗端非固定張力的紗線,經由先繞設于送紗輪及調整單元產生紗線第一圈及紗線第二圈定位,再依序穿過該第一導紗眼及該第二導紗目艮,再行變量輸出送紗,使第一導紗臂與第二導紗臂的擺動幅度減至最小,進而使該導紗裝置的使用效能提升。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具體實施例,將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呈圖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導紗調整單元立體分解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變量送紗的繞紗實施例立體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定量送紗的繞紗實施例立體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導紗臂設為連體式的實施例立體圖;圖7A為本實用新型調整單元設定于最密繞狀態的平面圖;[0030]圖7B為本實用新型調整單元設定于低密繞狀態的平面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調整單元的導紗桿第二實施例立體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無膠圈送紗輪設為多層的立體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調整單元的導紗桿第三實施例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I及2,本實用新型紗線疏密導引式送紗裝置,其包括一送紗器本體I、一驅動輪2、一無膠圈送紗輪3、一入紗板4、一導紗板5、一導紗單元6及一調整單元7。該驅動輪2組設于上述送紗器本體I 一端側,該驅動輪2由一轉軸21輸出其動力。該無膠圈送紗輪3樞設于上述驅動輪2的轉軸21上,且無膠圈送紗輪3受轉軸21驅動而旋轉。該入紗板4組設于上述送紗器本體I的上方,且入紗板4設有至少一導紗孔41供一紗線入紗端A穿入。請參閱圖9,該導紗板5組設于上述送紗器本體I的下方,且導紗板5設有一紗眼組51,該紗眼組51包含左上導紗眼511、左下導紗眼512、右上導紗眼513及右下導紗眼514。其中,該導紗板5的紗眼組51可設為至少二組,該無膠圈送紗輪3及導紗裝置6對應紗眼組51的組數得采以迭層設置。該導紗單元6 —端固設于上述導紗板5上、另端樞設第一導紗臂61及第二導紗臂62,且第一導紗臂61及第二導紗臂62的外端分別設有第一導紗眼611及第二導紗眼621。請參閱圖2、3及7A及7B,該調整單元7組設于送紗器本體I下方及導紗板5內偵牝包括一端帽件71、一定位板72、一調整座73、一調整組件74及一導紗桿75 ;該端帽件71是設于定位板72上方,于端帽件71內部設有一凹室711及至少一孔柱712,且凹室711內部容置有螺帽713及彈性件714 ;該定位板72由立部721及橫部722構成,其立部721與導紗板5連接,且橫部722設有一穿孔723及該穿孔723兩側的插置孔724 ;該調整座73組設于上述定位板72下方,其中央部位對應上述定位板72的穿孔723設有穿透孔731,且穿透孔731周緣設有至少一插桿732,此插桿732穿貫定位板72的插置孔724再嵌固于端帽件71的孔柱712中。另調整座73底面設一抵凸部730 ;該調整組件74是以旋轉活動式地設于該調整座73的下方,且調整組件74設有一插桿穿孔741及頂面上的調整孔組,該調整孔組是包括有復數具有不同深度的調整孔74A 74E,以供該抵凸部730的選擇嵌置,該調整組件74的外側周邊是設有一凸耳743 ;該導紗桿75的上端是設有一螺紋段750,該螺紋段750是穿設該插桿穿孔741、穿透孔731再螺結于端帽件71內部的螺帽713。上述調整單元的調整座73底部的穿透孔731之一側設有一弧形凹槽733,該調整組件74頂面是設有一對應插入該弧形凹槽733的頂桿742。上述調整單元7的調整組件74的底面是設有一被該插桿穿孔741穿設的圓形切狀的凹槽740,該調整組件74的外側周邊是設有一凸耳743。上述調整單元7的導紗桿75于該螺紋段750的下方設一圓形切板751,此圓形切板751嵌入調整組件74的凹槽740,而圓形切板751下端是為一桿部。上述調整單元7的調整座73的抵凸部730抵設于調整組件74的各調整孔74A 74E處,該等調整孔是使導紗桿75于調整時得以往該無膠圈送紗輪3送紗圓周垂直面參考面傾斜1-6度的角度。請參閱圖8,上述調整單元7的導紗桿75下段組設有一耐磨磁套筒752。上述調整單元7的另一實施例之套筒752之外筒壁設有數繞線槽753,各繞線槽753是供紗線定位繞設。請參閱圖10,上述調整單元的又一實施例V是由一具有數橫向繞線槽7541的導紗眼板754及其定位板755組成,其各繞線槽7541是供紗線穩定繞設。請參閱圖4,當本實用新型實施變量送紗時,該紗線入紗端A先穿過入紗板4的其中一導紗眼41,再穿過導紗板5的紗眼組51左上導紗眼511,隨后繞設于無膠圈送紗輪3 及調整單元7產生紗線第一圈Al及紗線第二圈A2,該紗線第二圈A2再依序穿過該第一導紗臂61的第一導紗眼611、導紗板5的右上導紗眼513、左下導紗眼512,再繞設無膠圈送紗輪3及調整單元7產生紗線第三圈A3,該紗線第三圈A3再依序穿過該第二導紗臂62的第二導紗眼621及導紗板5的右下導紗眼514穿出至針織站,則紗線出紗端AO非固定張力的紗線,經由先繞設于無膠圈送紗輪3及調整單元7產生紗線第一圈Al及紗線第三圈A3定位,再依序穿過該第一導紗眼611及該第二導紗眼621,再行變量輸出送紗,使第一導紗臂61與第二導紗臂62的擺動幅度減至最小,進而使該導紗單元6的使用效能提升。請參閱圖5,當本實用新型實施定量送紗時,該紗線入紗端A經由入紗板4其中一導紗孔41穿入,該線經導紗板5的紗眼組51的左上導紗眼511,繞設無膠圈送紗輪3及調整單元7產生多數紗線圈,該紗線最后一圈再穿過導紗板5的右下導紗眼514,俾使張力固定的紗線出紗端AO定量送紗。請參閱圖3、7A、7B,本實用新型調整單元7的調整組件74可以廣范圍的旋轉活動于調整座73的下方,該調整組件74設有插桿穿孔741及頂面上的多組調整孔74A 74E,調整孔74A 74E組包括復數具有不同深淺度的調整孔74A 74E,以供抵凸部730選擇嵌置,導紗桿75的上端設有一螺紋段750,該螺紋段750依序穿設插桿穿孔741、穿透孔731、穿孔723及彈性件714再螺結于螺帽713 ;由此,導紗桿75與無膠圈送紗輪3的關系角度可進行任意調整,并能使紗線繞設在無膠圈送紗輪3表面的疏密程度得以因應市場布匹特性需求調整至最適當的狀態。請參閱圖3、7A,當欲調整導紗桿75與無膠圈送紗輪3間的角度時,即由該調整組件74的凸耳743撥動旋轉該調整組件74,該調整座73的抵凸部730將隨撥動而旋轉抵設于該調整組件74的調整孔74C處,由于該調整孔74C的深度略較調整孔74E為淺,即該調整孔74C的高度較調整孔74E的高度為高,使得該調整組件74及導紗桿75往該無膠圈送紗輪3方向傾斜一較小角度,即該導紗桿75末端往該無膠圈送紗輪3方向懸擺較小距離,此時該繞設于無膠圈送紗輪3、導紗桿75上的紗線A是呈較密繞的布置狀態。請參閱圖3、7B,若欲調該整導紗桿75與無膠圈送紗輪3間的最大角度時,即將該調整組件74的凸耳743撥動旋轉至最底,使該調整座73的抵凸部730旋轉抵設于該調整孔74A處,由于該調整孔74A的深度略較調整孔74C為淺,即該調整孔74A的高度較調整孔74C的高度為高,使得該調整組件74及導紗桿75往該無膠圈送紗輪3方向傾斜一最大角度,即該導紗桿75末端往該無膠圈送紗輪3方向懸擺一最大距離,此時該紗線A繞設于該無膠圈送紗輪3、導紗桿75上的紗線是呈最疏(低密繞)的布置狀態。前述導紗桿75與無膠圈送紗輪3間的可調角度范圍約1-6度,也即角度大者其紗線的繞設為疏繞,而角度小者 其紗線的繞設為密繞。
權利要求1.一種導引式送紗裝置,其包含 一無膠圈送紗輪,其組設于送紗器本體下方并與驅動輪的轉軸連接; 一導紗板,其組設于送紗器本體下方,該導紗板具有一紗眼組,此紗眼組包含左上導紗目艮、左下導紗眼、右上導紗眼及右下導紗眼; 一導紗單元,其一端連接導紗板、另端樞設有第一導紗臂及第二導紗臂,且第一導紗臂及第二導紗臂的外端分別設有第一導紗眼及第二導紗眼; 一調整單元,其組設于送紗器本體下方并與導紗板連接,包括一端帽件、一定位板、一調整座、一調整組件及一導紗桿;該端帽件是設于定位板上方,且端帽件內部設有一螺帽及彈性件;該定位板具有一穿孔并連接于該導紗板,該調整座是定位設于該定位板下方,該調整座是對應該穿孔設有一穿透孔并另于底面設有一抵凸部;該調整組件是以旋轉活動式地設于該調整座的下方,且該調整組件設有一插桿穿孔并于頂面上設有一調整孔組,該調整孔組是包括有復數具有不同深度的調整孔,以供該抵凸部選擇嵌置該導紗桿的上端是設有一螺紋段,該螺紋段是穿設該插桿穿孔、該穿透孔及該穿孔而螺結于該螺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引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端帽件內部兩側分別設有一孔柱,該調整座的該穿透孔兩對應側是分別向上凸設有一用以插設定位于該插置孔、該孔柱的插桿,該導紗桿于該螺紋段下方是設有一圓形切板,該圓形切板的下端是為一桿部。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引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調整單元的調整座底部于該穿透孔的一側設有一弧形凹槽,該調整組件頂面設有一對應插入該弧形凹槽的頂桿。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引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調整單元的調整組件底面設有一被該插桿穿孔穿設的圓形切狀的凹槽,該調整組件的外側周邊設有一凸耳。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引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調整單元的調整座的抵凸部抵設于調整組件的各調整孔處,使該導紗桿往該無膠圈送紗輪方向傾斜1-6度的角度。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引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調整單元的導紗桿下段組設有一套筒。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導引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調整單元的套筒外壁設有數繞線槽,各繞線槽供紗線繞設穩定。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引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調整單元是由一具有數繞線槽的立向板及定位板組成,其各繞線槽是供紗線繞設穩定定位。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引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送紗器本體另端上方組設一入紗板,該入紗板設有至少一導紗孔供一紗線入紗端穿入。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引式送紗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更包括一入紗板,該紗線入紗端先穿過入紗板的其中一導紗眼,再穿過導紗板的左上導紗眼,隨后繞設于送紗輪上及調整單元產生紗線第一圈及紗線第二圈,再依序穿過該第一導紗臂的第一導紗眼、導紗板的右上導紗眼、左下導紗眼,再繞設于送紗輪及調整單元上產生紗線第三圈,該紗線第三圈再依序穿過該第二導紗臂的第二導紗眼及第二導紗板的右下導紗眼穿出至針織站,則紗線出紗端非固定張力的紗線,經由先繞設于送紗輪及調整單元產生紗線第一圈及紗線第二圈定位,再依序穿過該第一導紗眼及該第二導紗眼,再行變量輸出送紗,使第一導紗臂與第二導紗臂的擺動幅度減至最小,進而使該導紗裝置的使用效能提高。
專利摘要導引式送紗裝置包含無膠圈送紗輪,組設于送紗器本體下方并與驅動輪的轉軸連接;導紗板組設于送紗器本體下方并具有紗眼組,紗眼組包含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導紗眼;導紗單元,一端固結于導紗板、另端樞設有第一、二導紗臂,且第一、二導紗臂的外端分別設有第一、二導紗眼;一調整單元,其組設于送紗器本體下方并與導紗板固結,包括端帽件、定位板、調整座、調整組件及導紗桿,上述調整單元使導紗桿與無膠圈送紗輪間的角度關系可任意進行微調,并能使紗線繞設在無膠圈送紗輪表面的疏密程度得以因應市場布匹特性需求調整至最適當的狀態。
文檔編號D04B15/54GK202671790SQ20122030476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6日
發明者陳仁惠, 陳伯霖 申請人:陳仁惠, 陳伯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