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及其織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以及由該工藝獲得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該工藝步驟包括原料準備、加捻、整經、漿紗、穿筘、織造、整理,經紗采用100%棉紗,緯紗采用棉包氨綸絲,其中棉紗重量百分比為92.38—94.94%,對應的氨綸絲重量百分比為7.62—5.06%;經紗支數為21—,對應的緯紗支數為16—,所包氨綸絲細度為70—40D;所述穿筘工藝采用6頁綜,穿綜順序為地組織:2.3.4.5.6,邊組織:從左邊起2.2.1.1從7次逐漸降到2次,右邊的穿法與左邊相反,從布身到布邊2.2.1.1循環次數逐漸加大,改變穿綜順序從而改變布邊組織的穿法工藝,從而有效杜絕染整加工過程中的卷邊現象。
【專利說明】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及其織造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及獲得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屬于紡織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布邊設計的合理與否,對織造和染整加工的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根據《織物結構與設計》,布邊組織的設計要點,是使布邊與布身具有相同的平挺程度,在染整加工中不產生卷邊現象,因此在選用布邊組織時,應首先采用織物正反面經緯浮點相同的同面組織,如2/2緯重平,2/2經重平,2/2方平或變化緯重平等組織。
[0003]在織物染整處理過程中,一般將布邊以及靠近布邊30?40cm內的地組織發生的褶皺、翻卷等現象,習慣稱為卷邊,因此卷邊不僅指織物布邊本身,更多的指織物的邊部。卷邊主要表現形式有:布邊本身或靠近布邊I?5cm的地組織產生細小的波浪形褶皺,類似于百褶裙的裙擺,這種形式多發生在細特、低經緯向緊度、高緯向彈力貢緞類織物上,多發生布邊與地組織的交界處對折翻卷。
[0004]在染整加工過程中發生卷邊現象,我們分析認為產生卷邊有組織結構和材料性能兩方面的原因。一、由于織物正反面經緯浮點數的不同,正反面松弛應力差異足夠大而引起卷邊。二、因緯紗是氨綸包芯紗,其中所含的氨綸絲貯存著一定的內應力,有趨向“應力松弛”,織物總有向松弛應力大的一面翻卷趨勢而引起卷邊。
[0005]現有技術中的直貢彈力布,布邊組織采用如下穿法工藝:左右相同:2.2.1.1 (循環 8 次),2.3.4.5.6(循環 2 次),2.2.1.1 (循環 8 次)2.3.4.5.6 (循環 2 次),2.2.1.1 (循環8次),邊經紗左右各116根,每筘4入。
[0006]由于此種穿法2.2.1.1重復8次,由外到內(即布邊到布身),在由內到外(即布身到布邊)始終不變,沒有形成織物邊組織張力從大到小,在從小到大的遞減和遞增,使織物的邊組織張力與地組織張力差異過大,縮率不一致,且布邊過緊,所以在染整加工時易產生卷邊。
[0007]因此需要設計布邊組織,設計緞紋織物的布邊組織時,既要布邊平直,減少織造過程中的斷邊,又要盡量縮小地經和邊經的織向縮率的差異。同時,在邊組織設計時,盡量考慮借用地經綜框的原則。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針對現有直貢彈力布易卷邊的問題,提供一種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方法。
[0009]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步驟包括原料準備、加捻、整經、漿紗、穿筘、織造、整
理,
所述原料準備中,原紗條件:經紗采用100%棉紗;緯紗采用棉包氨綸絲,其中棉紗重量百分比為92.38-94.94%,對應的氨綸絲重量百分比為 7.62—5.06% ;
所述經紗支數為21—32s ,對應的緯紗支數為16—40s ,所包氨綸絲細度為70— 40D。
[0010]所述穿筘工藝采用6頁綜,穿綜順序為地組織:2.3.4.5.6,邊組織:
左:2.2.1.1(7 次),2.5.3.6.4,2.2.1.1(6 次),2.5.3.6.4,2.2.1.1(5 次),2.5.3.6.4,2.2.1.1(4 次),2.5.3.6.4,2.2.1.1(3 次),2.5.3.6.4,2.2.1.1(3 次),2.5.3.6.4,2.2.1.1(2 次),
右:2.2.1.1(2 次),2.5.3.6.4,2.2.1.1(3 次),2.5.3.6.4,2.2.1.1(3 次),2.5.3.6.4,2.2.1.1(4 次),2.5.3.6.4,2.2.1.1(5 次),2.5.3.6.4,2.2.1.1(6 次),2.5.3.6.4,2.2.1.1
(7次),每綜穿入數地組織:1根/綜,邊組織:1根/綜;每筘穿入數地組織:4根/筘,邊組織:4根/筘,停經片穿法:1.2.3.4.5.6,停經片穿入數:1根/片,穿筘幅寬為184cm。
[0011]2.2.1.1指穿綜時在第二頁綜上的一根綜絲眼中穿一根紗線,在第二頁綜上的另一根綜絲眼中穿第二根紗線,再在第一頁綜上的一根綜絲眼中穿第三根紗線,在第一頁綜上的另一根綜絲眼中穿第四根紗線。從左邊起2.2.1.1從7次逐漸降到2次,是使布邊張力從大到小,先大是為了布邊的平直,不致松弛,減少斷經,利于織造的順利進行;逐漸減小,是邊經在向地經逐漸靠近時,保證邊經與地經的張力一致,防止在染整加工時卷邊,
2.2.1.1起點循環次數不易過大,因過大會造成布邊過寬減小了布的有效幅寬,也不宜過小,因過小不能夠充分保證布邊的平直,不利于織造。
[0012]在邊組織里,每兩個1/4+4/1變化經重平組織之間夾雜I個循環的地組織,是使布邊的緊度盡量與布身的緊度一致,防止在染整加工時,縮率不一致,造成起皺與屈曲。
[0013]右邊的穿法與左邊相反,從布身到布邊2.2.1.1循環次數逐漸加大,使邊經張力逐漸加大,與左邊形成對稱,撐開布幅,使得布面平整勻直,利于織造的順利進行。
[0014]所述加捻工藝中,對經紗加Z捻,捻系數為370 ;對緯紗加Z捻,捻系數為440。
[0015]所述整經工藝中,對經紗進行分批整經,其中張力桿間距為10 — 25mm。
[0016]所述上漿工藝中,漿料含固率11一 13%,定積0.73 —0.81m3 PH值7— 8,漿料由
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
PVA:31.5—37.5kg/ 桶蠟片:2 kg/ 桶 變性淀粉:62.5 kg/桶甘油:2 kg/桶丙烯:3 kg/桶;
其中漿紗工藝參數:
上衆率:11—13% 回潮率:5—7% 伸長率〈0.9%
漿槽溫度:95°C 退繞張力:450N 喂入張力:25N 濕區張力:500N 干區張力:1700N 卷繞張力:2900N 壓紗力:3500N 壓漿力1:8— IOKN 壓漿力2:24KN 并軸數:12—26只墨印:39.5—42m 相應匹長:54— 35匹。
[0017]所述織造工藝中,采用ZA205i日本津田駒噴氣織布機織造,工藝參數如下:
卷取緯密牙:(20 -501" ) X (63 -90r),綜框高度=135X 135X 134X 133X 132X 131,
開口時間:290°,后梁高度:80,停經架高度:3格,停經架前后:6格,邊撐型號:刺環式,邊撐位置:刺環下壓后、上沿齊平,機上控制筘幅:182— 186cm,相對濕度:68— 84%,濕度:23— 38 O。
[0018]所述整理工藝中,匹長X聯匹:40YDSX3,拆幅幅寬:91.44cm,拆幅加放:0.2—0.4cm,成包規格:360— 480YDS。
[0019]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由前述方法織造出來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
[0020]實現本發明第二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由前述的織造方法織造而成,該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包括地組織以及鄰設于該地組織兩邊的邊組織,所述地組織為5/3經面組織,所述邊組織為1/4+4/1復合組織,該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幅寬為72.5—82.5英寸,匹長為40碼,所述經密為433— 905.5根/10cm,所述緯密為267.5— 413.5根/10cm,經向縮率為10 —12.4%,緯向縮率為3.5%,所述兩邊的邊組織中的邊紗數均為150根。
[0021]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有積極的效果,采用新穿法工藝布邊組織的優點如下:
①有效地解決了染整加工時的卷邊問題;
②簡單易行,只是改變原有穿法工藝;
③不需另行增加設備的投入,節約成本;
④擋車工操作簡便,綜框少不易穿錯(只有6頁綜)。
[0022]對原有穿法工藝進行改變,使織物布邊和布身具有相同的平挺程度,從而使織物在染整處理過程中能緊貼各運轉導輥,增加布邊翻卷所需要克服的摩擦阻力。經過改良后產品染整加工的實踐證明,有效地杜絕了染整加工過程中的卷邊現象,取得工藝創新的成功。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實施例1織物:72.5" C21SX16S+70D 110X68 5/3直貢)
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步驟包括原料準備、加捻、整經、漿紗、穿筘、織造、整理,所述原料準備中,原紗條件:經紗采用100%棉紗,緯紗采用棉包氨綸絲,其中棉紗重量百分比為94.94%,對應的氨綸絲重量百分比為5.06% ;所述經紗支數為2,對應的緯紗支數為 16S+70D。
[0024]所述加捻工藝中,對經紗加Z捻,捻系數為370 ;對緯紗加Z捻,捻系數為440。
[0025]所述整經工藝中,對經紗進行分批整經,整經根數為664X6,整經長度為20000米,其中張力桿間距為15mm。
[0026]所述上漿工藝中,漿料含固率11%,定積0.81 PH值7— 8,漿料由以下重量配
比的原料組成:
PVA:31.5kg/桶蠟片:2 kg/桶
變性淀粉:62.5 kg/桶 301油劑:2kg/桶丙烯:3 kg/桶;
其中漿紗工藝參數:
上衆率:11—13% 回潮率:5—7%伸長率〈0.9%
漿槽溫度:95°C 退繞張力:450N喂入張力:25N
濕區張力:500N 干區張力:1700N卷繞張力:2900N壓紗力:3500N 壓漿力1:8— IOKN 壓漿力2:24KN 并軸數:12只墨印X匹長:42mX35匹。
[0027]所述穿筘工藝鋼筘規格為54.5 X 2085,停經片規格為165 X 11 X0.2,綜絲規格為330X5.5X0.3,并采用6頁綜,穿綜順序為地組織:2.3.4.5.6,邊組織:
左:2.2.1.1 (循環 7 次),2.5.3.6.4,2.2.1.1 (循環 6 次),2.5.3.6.4,2.2.1.1 (循環 5次),2.5.3.6.4,2.2.1.1 (循環 4 次),2.5.3.6.4,2.2.1.1 (循環 3 次),2.5.3.6.4,2.2.1.1(循環 3 次),2.5.3.6.4,2.2.1.1 (2 次),
右:2.2.1.1(2 次),2.5.3.6.4,2.2.1.1(3 次),2.5.3.6.4,2.2.1.1(3 次),2.5.3.6.4,
2.2.1.1(4 次),2.5.3.6.4,2.2.1.1(5 次),2.5.3.6.4,2.2.1.1(6 次),2.5.3.6.4,2.2.1.1(7次),每綜穿入數地組織:1根/綜,邊組織:1根/綜;每筘穿入數地組織:4根/筘,邊組織:4根/筘,停經片穿法:1.2.3.4.5.6,停經片穿入數:1根/片,穿筘幅寬為184cm。
[0028]所述織造工藝中,采用ZA205i日本津田駒噴氣織布機織造,工藝參數如下:
卷取緯密牙:50 X 82,綜框高度=132X 132X 131X 130X 129X 128,開口時間:
290°,后梁高度:80,停經架高度:3格,停經架前后:6格,邊撐型號:刺環式,邊撐位置:刺環下壓后、上沿齊平,機上控制筘幅:182—186cm,相對濕度:68—84%,濕度:23—38°C。
[0029]所述整理工藝中,匹長X聯匹:40YDSX3,拆幅幅寬:91.44cm,拆幅加放:0.2—0.4cm,成包規格:360YDS。
[0030]由所述工藝織造而成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包括地組織以及鄰設于該地組織兩邊的邊組織,所述地組織為5/3經面緞紋,所述邊組織為1/4+4/1復合組織,其幅寬為72.5英寸,匹長為40碼,總經根數為7974根,所述經密為433根/10cm,所述緯密為267.5根/10cm,經向縮率為10%,緯向縮率為3.5%,所述兩邊的邊組織中的邊紗數均為150根,經紗用紗量為27.7kg/百米,緯紗用紗量為22.48kg/百米。
[0031](實施例2 織物:72.5" C32SX32S+40D 124X82 5/3 直貢)
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步驟包括原料準備、加捻、整經、漿紗、穿筘、織造、整理,所述原料準備中,原紗條件:經紗采用100%棉紗,緯紗采用棉包氨綸絲,其中棉紗重量百分比為93.9%,對應的氨綸絲重量百分比為6.1% ;所述經紗支數為32s,對應的緯紗支數為 32S+40D。
[0032]所述加捻工藝中,對經紗加Z捻,捻系數為370 ;對緯紗加Z捻,捻系數為440。
[0033]所述整經工藝中,對經紗進行分批整經,整經根數為642根,整經長度為29000米,其中張力桿間距為10mm。
[0034]所述上漿工藝中,漿料含固率13%,定積0.73 PH值7— 8,漿料由以下重量配
比的原料組成:
PVA:37.5kg/桶蠟片:2.1kg/桶
變性淀粉:62.5 kg/桶 301油劑:2 kg/桶丙烯:3 kg/桶;
其中漿紗工藝參數:
上衆率:12—14% 回潮率:5—7%伸長率〈0.9%
漿槽溫度:95°C 退繞張力:450N喂入張力:25N
濕區張力:500N 干區張力:1700N卷繞張力:2900N 壓紗力:3500N 壓漿力1:8— IOKN 壓漿力2:24KN并軸數:14只墨印X匹長:39.5mX 54匹。
[0035]所述穿筘工藝鋼筘規格為82.5 X 2085,停經片規格為165 X 11 X0.2,綜絲規格為330X5.5X0.3,并采用6頁綜,穿綜順序為地組織:2.3.4.5.6,邊組織:
左:2.2.1.1 (循環 7 次),2.5.3.6.4,2.2.1.1 (循環 6 次),2.5.3.6.4,2.2.1.1 (循環 5次),2.5.3.6.4,2.2.1.1 (循環 4 次),2.5.3.6.4,2.2.1.1 (循環 3 次),2.5.3.6.4,2.2.1.1(循環 3 次),2.5.3.6.4,2.2.1.1 (2 次),
右:2.2.1.1(2 次),2.5.3.6.4,2.2.1.1(3 次),2.5.3.6.4,2.2.1.1(3 次),2.5.3.6.4,
2.2.1.1(4 次),2.5.3.6.4,2.2.1.1(5 次),2.5.3.6.4,2.2.1.1(6 次),2.5.3.6.4,2.2.1.1(7次),每綜穿入數地組織:1根/綜,邊組織:1根/綜;每筘穿入數地組織:3根/筘,邊組織:4根/筘,停經片穿法:1.2.3.4.5.6,停經片穿入數:1根/片,穿筘幅寬為184cm。
[0036]所述織造工藝中,采用ZA205i日本津田駒噴氣織布機織造,工藝參數如下:
卷取緯密牙:50 X 90F,綜框高度=135X 135X 134X 133X 132X 131,開口時間:
290°,后梁高度:80,停經架高度:3格,停經架前后:6格,邊撐型號:刺環式,邊撐位置:刺環下壓后、上沿齊平,機上控制筘幅:182—186cm,相對濕度:68—84%,濕度:23—38°C。
[0037]所述整理工藝中,匹長X聯匹:40YDSX3,拆幅幅寬:91.44cm,拆幅加放:0.2—0.4cm,成包規格:480YDS。
[0038]由所述工藝織造而成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包括地組織以及鄰設于該地組織兩邊的邊組織,所述地組織為5/3經面緞紋,所述邊組織為1/4+4/1復合組織,其幅寬為72.5英寸,匹長為40碼,總經根數為8988根,所述經密為487根/10cm,所述緯密為325根/10cm,經向縮率為12%,緯向縮率為3.5%,所述兩邊的邊組織中的邊紗數均為150根,經紗用紗量為18.12kg/百米,緯紗用紗量為11.69kg/百米。
[0039](實施例3 織物:82.5" C32SX40S+40D 230X 105 5/3 直貢)
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步驟包括原料準備、加捻、整經、漿紗、穿筘、織造、整理,所述原料準備中,原紗條件:經紗采用100%棉紗,緯紗采用棉包氨綸絲,其中棉紗重量百分比為92.38%,對應的氨綸絲重量百分比為7.62% ;所述經紗支數為32s,對應的緯紗支數為 40S+40D。
[0040]所述加捻工藝中,對經紗加Z捻,捻系數為370 ;對緯紗加Z捻,捻系數為440。[0041 ] 所述整經工藝中,對經紗進行分批整經,整經根數為680根,整經長度為29000米,其中張力桿間距為10mm。
[0042]所述上漿工藝中,漿料含固率13%,定積0.73 m5,PH值7— 8,漿料由以下重量配
比的原料組成:
PVA:37.5kg/桶蠟片:2.0 kg/桶
變性淀粉:62.5 kg/桶 301油劑:2 kg/桶丙烯:3 kg/桶;
其中漿紗工藝參數:
上衆率:12—14% 回潮率:5—7% 伸長率〈0.9%
漿槽溫度:95°C 退繞張力:450N 喂入張力:25N 濕區張力:500N 干區張力:1700N 卷繞張力:2900N 壓紗力:3500N 壓漿力1:8— IOKN 壓漿力2:24KN 并軸數:28只墨印X匹長:41.2mX54匹。[0043]所述穿筘工藝鋼筘規格為115X2085,停經片規格為165X 11 X0.2,綜絲規格為330X5.5X0.3,并采用6頁綜,穿綜順序為地組織:2.3.4.5.6,邊組織:
左:2.2.1.1 (循環 7 次),2.5.3.6.4,2.2.1.1 (循環 6 次),2.5.3.6.4,2.2.1.1 (循環 5次),2.5.3.6.4,2.2.1.1 (循環 4 次),2.5.3.6.4,2.2.1.1 (循環 3 次),2.5.3.6.4,2.2.1.1(循環 3 次),2.5.3.6.4,2.2.1.1 (2 次),
右:2.2.1.1(2 次),2.5.3.6.4,2.2.1.1(3 次),2.5.3.6.4,2.2.1.1(3 次),2.5.3.6.4,
2.2.1.1(4 次),2.5.3.6.4,2.2.1.1(5 次),2.5.3.6.4,2.2.1.1(6 次),2.5.3.6.4,2.2.1.1(7次),每綜穿入數地組織:1根/綜,邊組織:1根/綜;每筘穿入數地組織:4根/筘,邊組織:4根/筘,停經片穿法:1.2.3.4.5.6,停經片穿入數:1根/片,穿筘幅寬為184cm。
[0044]所述織造工藝中,采用ZA205i日本津田駒噴氣織布機織造,工藝參數如下:
卷取緯密牙:25 X 63τ ,綜框高度=135X 135X 134X 133X 132X 131,開口時間:
290°,后梁高度:80,停經架高度:3格,停經架前后:6格,邊撐型號:刺環式,邊撐位置:刺環下壓后、上沿齊平,機上控制筘幅:182—186cm,相對濕度:68—84%,濕度:23—38°C。
[0045]所述整理工藝中,匹長X聯匹:40YDSX3,拆幅幅寬:91.44cm,拆幅加放:0.2—
0.4cm,成包規格:360YDS。
[0046]由所述工藝織造而成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包括地組織以及鄰設于該地組織兩邊的邊組織,所述地組織為5/3經面緞紋,所述邊組織為1/4+4/1復合組織,其幅寬為82.5英寸,匹長為40碼,總經根數為18976根,所述經密為905.5根/IOcm,所述緯密為413.5根/10cm,經向縮率為12.4%,緯向縮率為3.5%,所述兩邊的邊組織中的邊紗數均為150根,經紗用紗量為38.25kg/百米,緯紗用紗量為14.35kg/百米。
[0047]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步驟包括原料準備、加捻、整經、漿紗、穿筘、織造、整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料準備中,原紗條件:經紗采用100%棉紗; 緯紗采用棉包氨綸絲,其中棉紗重量百分比為92.38-94.94%,對應的氨綸絲重量百分比為 7.62—5.06% ; 所述經紗支數為21—32s,對應的緯紗支數為16—40s,所包氨綸絲細度為70— 40D ; 所述穿筘工藝采用6頁綜,穿綜順序為地組織:2.3.4.5.6, 邊組織:
左:2.2.1.1 (循環 7 次),2.5.3.6.4,2.2.1.1 (循環 6 次),2.5.3.6.4,2.2.1.1 (循環 5次),2.5.3.6.4,2.2.1.1 (循環 4 次),2.5.3.6.4,2.2.1.1 (循環 3 次),2.5.3.6.4,2.2.1.1(循環 3 次),2.5.3.6.4,2.2.1.1 (2 次),
右:2.2.1.1(2 次),2.5.3.6.4,2.2.1.1(3 次),2.5.3.6.4,2.2.1.1(3 次),2.5.3.6.4,2.2.1.1(4 次),2.5.3.6.4,2.2.1.1(5 次),2.5.3.6.4,2.2.1.1(6 次),2.5.3.6.4,2.2.1.1(7次),每綜穿入數地組織:1根/綜,邊組織:1根/綜;每筘穿入數地組織:4根/筘,邊組織:4根/筘,停經片穿法:1.2.3.4.5.6,停經片穿入數:1根/片,穿筘幅寬為184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捻工藝中,對經紗加Z捻,捻系數為370 ;對緯紗加Z捻,捻系數為44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經工藝中,對經紗進行分批整經,其中張力桿間距為10 — 2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漿工藝中,漿料含固率11- 13%,定積0.73—0.81 ,PH值7— 8,漿料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 PVA:31.5—37.5kg/ 桶蠟片:2 kg/ 桶 變性淀粉:62.5 kg/桶甘油:2 kg/桶丙烯:3 kg/桶; 其中漿紗工藝參數: 上衆率:11—13% 回潮率:5—7% 伸長率〈0.9% 漿槽溫度:95°C 退繞張力:450N 喂入張力:25N 濕區張力:500N 干區張力:1700N 卷繞張力:2900N 壓紗力:3500N 壓漿力1:8— IOKN 壓漿力2:24KN 并軸數:12—26只墨印:39.5—42m 相應匹長:54— 35匹。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織造工藝中,采用ZA205i日本津田駒噴氣織布機織造,工藝參數如下: 卷取緯密牙:(20 -;50gamma ) X (63 -90gamma),綜框高度=135X 135X 134X 133X 132X 131,開口時間:290°,后梁高度:80,停經架高度:3格,停經架前后:6格,邊撐型號:刺環式,邊撐位置:刺環下壓后、上沿齊平,機上控制筘幅:182— 186cm,相對濕度:68— 84%,濕度:23— 38 O。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的織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工藝中,匹長X聯匹:40YDSX3,拆幅幅寬:91.44cm,拆幅加放:0.2—0.4cm,成包規格:360—480YDS。
7.一種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其特征在于:由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織造方法織造 而成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組織以及鄰設于該地組織兩邊的邊組織,所述地組織為5/3經面組織,所述邊組織為1/4+4/1復合組織。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防卷邊直貢彈力布,其特征在于:其幅寬為72.5—82.5英寸,匹長為40碼,所述經密為433—905.5根/IOcm,所述緯密為267.5—413.5根/10cm,經向縮率為 10 —12.4%,緯向縮率為3.5%,所述兩邊的邊組織中的邊紗數均為150根。
【文檔編號】D06M13/03GK103437040SQ201310276119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日
【發明者】張智, 陳佩玲, 葛小四 申請人:安徽裕華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