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異機能漢麻彈性針織面料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多功能異機能漢麻彈性針織面料制造方法,其工藝流程包括如下步驟:紡紗→絡紗→針織→印染→后整理工序和檢驗檢測:該面料由面層和里層兩個層面構成,里層的外表面上覆蓋有面層,里層為漢麻纖維層;面層為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層;漢麻纖維層和;滌綸纖維層通過中間連接層編織連接,滌綸纖維層編織成帶凹槽的透氣的網(wǎng)眼結構,漢麻纖維層編織為平面結構;纖維為異形纖維,具有表面積大和溝槽,表面纖維層編織成透氣的網(wǎng)眼結構,凹槽大小0.5×3mm,均勻分布,有利于水分向外擴散;同時利用纖維溝槽結構的毛細作用有效傳輸或擴散漢麻纖維層中的液態(tài)水,依靠纖維與漢麻紗線間或纖維間縫隙輸送至織物外表面。
【專利說明】多功能異機能漢麻彈性針織面料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紡織面料及制造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具有吸濕速干、穿著舒適的多功能異機能漢麻彈性針織面料制造方法。
技術背景
[0002]當前針織產(chǎn)品的發(fā)展趨勢是穿著舒適、原料新穎、服飾時裝化、設計多樣化,要求針織品具有輕薄、舒適、彈性、環(huán)保、保健等特點,因此國際上都在積極開發(fā)新型原料,采用新工藝,使產(chǎn)品滿足消費者和市場的趨勢和需求。既要針織面料有良好的吸濕排汗功能、健康舒適功能、又要有多姿多彩外表時尚的特點,而傳統(tǒng)針織品中利用棉、竹、莫代爾、真絲等材料在舒適性、吸濕排汗、外觀靚麗、經(jīng)久耐用等方面存在各自的不足之處。
[0003]漢麻,是一種古老的植物,由它制成的服裝衣飾具有吸濕、透氣、舒爽、散熱、防霉、抑菌、抗輻射、防紫外線、吸音等多種功能。在當前綠色制品的熱潮中,由漢麻纖維制的針織內(nèi)衣,具有穿著舒適、吸濕散熱、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等保健特點,漢麻針織內(nèi)衣正逐步受到消費者喜愛,近年來,在日本、韓國、意大利等國已掀起麻制品熱。
[0004]漢麻紗線不足之處在于聚合度大,結晶度高,楊氏模量大,剛度大;漢麻的纖維較粗,截面積大,受到外力不易彎曲,當漢麻織物在穿著時,會對人體皮膚造成瘙癢感。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為克服現(xiàn)有漢麻針織產(chǎn)品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異機能漢麻彈性針織面料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的面料選用漢麻纖維層、滌綸纖維層,漢麻纖維滌綸層和滌綸纖維層通過中間連接層編織連接以改善層間結構。在保證漢麻各項優(yōu)良性能的前提下,改善人們對面料的穿著舒服感。
[0006]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多功能異機能漢麻彈性針織面料制造方法,包括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和漢麻棉紗,所述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層和漢麻纖維層通過中間連接層編織連接。其工藝流程包括如下步驟:紡紗一絡紗一針織一印染一后整理;其特征在于:具體工藝流程如下:
1、紡紗工序
按質(zhì)量比漢麻30%、棉70%的比例采用普通環(huán)錠紡細紗機,加上柔順紡技術(一種新型能使紗線光潔的紡紗技術工程)紡成40支的漢麻混紡紗線,紗線條干達到烏斯特25%的水平,毛羽減少30%、強力提高5%,符合針織紗要求;
2、絡紗工序
采用全自動絡筒機,將小紗卷繞成容量大、成型好的筒子紗供針織大圓機使用,并且清除紗線上的疵點和雜質(zhì)。
[0007]3、針織工序
(I)在雙面大圓機上采用反織工藝,選用變化平針組織(緯編針織物的基本組織之一,由連續(xù)的單元線圈單向相互串套而成)與網(wǎng)眼組織(利用線圈與集圈懸弧交錯配置,形成網(wǎng)孔,又稱珠地織物),結合吸濕速干纖維紗線變化變叉穿引復合而成雙面織物:分別將一定根數(shù)(48-54)和長度的漢麻紗、滌綸和萊卡包覆絲,從筒子架上引出,組成兩幅紗片,使不同織造面的同種紗線具有均勻的的張力,相互間距相等且平行地緊密繞排列在雙面大圓機針盤和針筒上;吸濕速干纖維和萊卡包覆絲采用變化平針組織在針盤上織針交替編織而成;漢麻棉紗采用變化平針組織在針筒上織針編織,織物的正面顯現(xiàn)吸濕速干滌綸纖維組織點多,織物反面為漢麻棉紗形成的平紋面;中間層采用珠地組織由漢麻紗與滌綸絲編織成多孔的網(wǎng)眼面。正反兩面具有不同的材料、風格和性能,使織物在色澤、保形、導濕和舒適性與保健性能比竹纖維、莫代爾等多組分纖維針織物,漢麻單層針織物均有明顯提高;
(2)、雙面大圓機織造工藝的三角排列法:分別由成圈三角、浮線三角和集圈三角按照組織結構排列;
(3 )、穿紗方法:第1、3、5、7路喂入吸濕速干滌綸和萊卡包覆絲,第2、4、6、8路喂入漢麻棉紗;
(4)、張力控制:根據(jù)面料要求,通過調(diào)整針盤三角的排列高度加大彈力紗張力,通過調(diào)整針筒上三角的排列高度減小漢麻紗張力,漢麻紗斷頭減少,織物表面光滑,里面平實,兩層結合緊密。
[0008]4、印染工序:
吸濕速干纖維和漢麻兩種不同的纖維分別通過不同印染工藝上色;
Cl)染料配制:漢麻活性染料按織物重量百分比的2% (Carbon RGB為4% ) 0.w.f.、元明粉50g/L、純堿13g/L、浴比1:10,活性染料具有色澤鮮艷、色譜齊全;染滌綸用分散染料和助劑按織物重量百分比為:分散翠藍BGN 0.70%,分散艷黃8GFF 0.05%醋酸Ig / L,勻染劑HG-980 1.5g / L,擴散劑NNO Ig / L,平平加O 0.9g / L,用分散翠藍BGN拼染的艷綠色澤鮮艷、醒目、活潑。
[0009](2)染色工藝:在浴比為1:10的條件下,染色液以1°C /min的速度升溫至125-130°C后,保溫60min染滌綸,然后降溫至80°C后放湯,在常溫下水洗;先將染色液以10C /min的速度升溫至60-65°C后,保溫60min染漢麻;然后放湯、水洗;漢麻染色重復2_3次,色牢度達到3-4級。
[0010]5、后整理工序:對染色后的面料用柔軟劑進行柔軟整理,水溫為40°C,時間為20分鐘;然后進行脫水、烘干,烘干溫度為100°C。
[0011]經(jīng)柔軟劑整理的覆蓋式漢麻多組分雙層彈力針織面料具有很好的吸濕并向外排出的能力,表現(xiàn)為汗液能輕易快速地從面料貼近皮膚的一面?zhèn)鬟f到外層空間,從而保持皮膚干爽。
[001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I)多功能異機能漢麻彈性針織面料制造方法,它由面層和里層兩個層面構成,里層的外表面上覆蓋有面層,里層為漢麻纖維層;面層為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層。所述漢麻纖維層和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層通過中間連接層編織連接,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層編織成帶凹槽的透氣的網(wǎng)眼結構,漢麻纖維層編織為平面結構。吸濕速干纖維為異形纖維,具有表面積大和溝槽,表面吸濕速干纖維層編織成透氣的網(wǎng)眼結構,凹槽大小0.5X3mm,均勻分布,有利于水分向外擴散;同時利用吸濕速干纖維溝槽結構的毛細作用有效傳輸或擴散漢麻纖維層中的液態(tài)水,依靠吸濕速干纖維與漢麻紗線間或纖維間縫隙形成的毛細作用輸送至織物外表面,而后蒸發(fā)成水蒸汽擴散至外,達到快干效果;中間連接層為漢麻纖維和吸濕速干滌綸交織組成連接層,通過控制漢麻紗線粗細和集圈、成圈,使吸濕速干滌綸不露出里層漢麻纖維層的外表面。根據(jù)織物用途的需要,可將吸濕速干滌綸纖維紗和漢麻纖維紗的比例和形態(tài)進行調(diào)整,也可編織成不同的織物組織來實現(xiàn)不同的織物風格。
[0013](2)漢麻纖維具有天然的抗菌、抗紫外、吸濕排汗等優(yōu)良特性,多功能異機能面漢麻彈性針織面料選用漢麻30%、棉70%的混紡紗,削弱混紡紗線的剛性,采用多種組織,加上柔軟的后整理,吸濕速干覆蓋式漢麻多功能雙層彈力針織面料改善了刺癢感問題,色彩鮮艷,色牢度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面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里層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中間連接層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上機工藝排列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染色工藝流程圖;
圖6本發(fā)明工藝流程圖。
[0015]在圖中1.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層2.中間層3.漢麻纖維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發(fā)明的多功能異機能漢麻彈性針織面料制造方法,包括一種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層I和一種漢麻棉紗3,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層I和漢麻纖維層3通過中間連接層2編織連接。
[0017]1、紡紗工序
按質(zhì)量比30%漢麻、70%棉的比例,采用普通環(huán)錠紡細紗機,加上柔順紡技術紡成40支的漢麻混紡紗線,紗線條干達到烏斯特25%的水平,毛羽減少30%、強力提高5%,達到了針織紗要求。
[0018]2、絡紗工序:
采用自動絡筒機,將小紗卷繞成容量大、成型好的筒子紗供針織大圓機使用,并且清除紗線上的疵點和雜質(zhì)。
[0019]3、針織工序:
在本發(fā)明圖1、圖2、圖3和圖4所不的針織工序?qū)嵤├?
(I)在雙面大圓機上采用反織工藝,選用變化平針組織與珠地組織,結合吸濕速干纖維紗線變化變叉穿引復合而成異機能面織物:分別將一定根數(shù)(48-54)和長度的漢麻紗、吸濕速干滌綸和萊卡包覆絲,從筒子架上引出,組成兩幅紗片,使不同織造面的同種紗線具有均勻的的張力,相互間距相等且平行地緊密繞排列在雙面大圓機針盤和針筒上;吸濕速干纖維和萊卡包覆絲采用變化平針組織在針盤上織針交替編織;漢麻棉紗采用變化平針組織在針筒上織針編織,織物的正面顯現(xiàn)吸濕速干滌綸纖維組織點多,織物反面為漢麻棉紗形成的平紋面;中間層采用珠地組織由漢麻紗與滌綸絲編織成多孔的網(wǎng)眼面。正反兩面具有不同的風格和性能,使織物保形、導濕和舒適性與保健性能比普通竹纖維、莫代爾等多組化纖纖維針織物均有明顯提高;
(2)、雙面大圓機織造工藝的三角排列法:分別由成圈三角、浮線三角和集圈三角按照組織結構排列;
(3 )、穿紗方法:第1、3、5、7路喂入吸濕速干滌綸和萊卡包覆絲,第2、4、6、8路喂入漢麻棉紗;
(4)、張力控制:根據(jù)面料要求,通過調(diào)整針盤三角的排列高度加大彈力紗張力,通過調(diào)整針筒上三角的排列高度減小漢麻紗張力,漢麻紗斷頭減少,織物表面光滑,里面平實,兩層結合緊密。
[0020]在本發(fā)明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
5、印染工序:
在本發(fā)明圖5所示的印染工序中:吸濕速干纖維和漢麻兩種不同的纖維分別通過不同印染工藝上色;
(1)基礎配方:漢麻活性染料按織物重量百分比的2%(Carbon RGB為4% ) 0.w.f.、元明粉50g/L、純堿13g/L、浴比1:10,活性染料具有色澤鮮艷、色譜齊全;染滌綸用分散染料和助劑按織物重量百分比分散翠藍BGN 0.70%分散艷黃8GFF 0.05%醋酸Ig / L勻染劑HG-980 1.5g / L擴散劑NNO Ig / L平平加O 0.9g / L用分散翠藍BGN拼染的艷綠色澤鮮艷、醒目、活潑;
(2)染色:在浴比為1:10的條件下,染色液以1°C /min的速度升溫至125_130°C后,保溫60min染滌綸,然后降溫至80°C后放湯,在常溫下水洗;再將染色液以1°C /min的速度升溫至60-65°C后,保溫60min染漢麻;然后放湯、水洗。漢麻染色重復2_3次,色牢度達到3-4 級。
[0021]6、后整理工序: 對染色后的面料用柔軟劑進行柔軟整理,水溫為40°C,時間為20分鐘;然后進行脫水、烘干,烘干溫度為100°C。
[0022]經(jīng)柔軟劑整理的多功能異機能面漢麻彈性針織面料具有很好的吸濕并向外排濕的能力,汗液能輕易快速地從面料貼近皮膚的一面?zhèn)鬟f到外層空間,保持皮膚干爽舒適。
[0023]根據(jù)織物用途的需要,可將兩種經(jīng)紗的比例和成分進行調(diào)整,也可設計不同的織物組織來實現(xiàn)不同的織物風格。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異機能漢麻彈性針織面料制造方法,包括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和漢麻棉紗,所述吸濕速干滌綸纖維層和漢麻纖維層通過中間連接層編織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一)、紡紗工序: 按質(zhì)量比漢麻30%、棉70%的比例采用普通環(huán)錠紡細紗機,加上柔順紡技術紡成40支的漢麻混紡紗線,紗線條干達到烏斯特25%的水平,毛羽減少30%、強力提高5%,符合針織紗要求; (二)、絡紗工序: 采用全自動絡筒機,將小紗卷繞成容量大、成型好的筒子紗供針織大圓機使用,并且清除紗線上的疵點和雜質(zhì); (三)、針織工序: (1)在雙面大圓機上采用反織工藝,選用變化平針組織,由連續(xù)的單元線圈單向相互串套而成與網(wǎng)眼組織,結合吸濕速干纖維紗線變化變叉穿引復合而成雙面織物:分別將48-54根數(shù)和長度的漢麻紗、滌綸和萊卡包覆絲,從筒子架上引出,組成兩幅紗片,使不同織造面的同種紗線具有均勻的的張力,相互間距相等且平行地緊密繞排列在雙面大圓機針盤和針筒上;吸濕速干纖維和萊卡包覆絲采用變化平針組織在針盤上織針交替編織而成;漢麻棉紗采用變化平針組織在針筒上織針編織,織物的正面顯現(xiàn)吸濕速干滌綸纖維組織點多,織物反面為漢麻棉紗形成的平紋面;中間層采用珠地組織由漢麻紗與滌綸絲編織成多孔的網(wǎng)眼面; (2)、雙面大圓機織造工藝的三角排列法:分別由成圈三角、浮線三角和集圈三角按照組織結構排列; (3 )、穿紗方法:第1、3、5、7路喂入吸濕速干滌綸和萊卡包覆絲,第2、4、6、8路喂入漢麻棉紗; (4)、張力控制:根據(jù)面料要求,通過調(diào)整針盤三角的排列高度加大彈力紗張力,通過調(diào)整針筒上三角的排列高度減小漢麻紗張力,漢麻紗斷頭減少,織物表面光滑,里面平實,兩層結合緊密; (四)、印染工序: (1)基礎配方:漢麻活性染料按織物重量百分比的2%(Carbon RGB為4% ) 0.w.f.、元明粉50g/L、純堿13g/L、浴比1:10,活性染料具有色澤鮮艷、色譜齊全;染滌綸用分散染料和助劑按織物重量百分比為:分散翠藍BGN 0.70%,分散艷黃8GFF 0.05%醋酸lg / L,勻染劑 HG-980 1.5g / L,擴散劑 NNO lg / L,平平加 0 0.9g / L ; (2)染色工藝:吸濕速干纖維和漢麻兩種不同的纖維分別通過不同印染工藝上色,在浴比為1:10的條件下,染色液以1°C /min的速度升溫至125_130°C后,保溫60min染滌綸,然后降溫至80°C后放湯,在常溫下水洗;先將染色液以1°C /min的速度升溫至60_65°C后,保溫60min染漢麻;然后放湯、水洗;漢麻染色重復2-3次,色牢度達到3_4級; (五)、后整理工序:對染色后的面料用柔軟劑進行柔軟整理,水溫為40°C,時間為20分鐘;然后進行脫水、烘干,烘干溫度為10°c。
【文檔編號】D06P1/38GK104278422SQ201310292380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7月12日
【發(fā)明者】陳克炎 申請人: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