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二重組織雙層織物織造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經二重組織的雙層織物織造工藝,其工藝步驟是:絡筒工序→整經工序→漿液的調制→漿紗工序→穿筘工序→織造工序→整理工序。該工藝將JC27.8Tex+40D和JC/H(60/40)21.6Tex經紗,加工出的面料顯露出JC27.8Tex+40D經紗一面作為外層,確保服裝的挺括性和保型性;顯露出C/H(60/40)21.6Tex經紗的一面作為里層,漢麻纖維具有優良的吸濕性和排濕性,面料里層可以將人體的汗液和水蒸氣及時吸取和排出,改善了服裝的穿著舒適性。
【專利說明】
經二重組織雙層織物織造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服裝面料織造工藝,具體說是一種經二重組織雙層織物織造工藝。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中低檔春秋季職業裝的面料一般采用純滌面料或者少量羊毛與滌綸混紡,織物組織采用3\2、2\1等斜紋。滌綸含量較高的面料具有結實耐用、彈性好、不易變形、挺括、易洗快干等特點,且面料的挺括性和保型性都比較好。但滌綸含量越高,面料的吸濕排汗性越差,在穿著舒適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穿著時經常摩擦,靜電現象比較嚴重。
【發明內容】
[0003]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經二重組織(由兩組經紗與一組緯紗交織而成二重的經重疊組織)面料的雙層織物織造工藝,該雙層織物織造工藝解決了面料吸濕排汗性越差,穿著不舒適以及摩擦易產生靜電的問題。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經二重組織雙層織物的織造工藝,其工藝步驟是:絡筒工序—整經工序一配制漿液一漿紗工序一穿筘工序一織造工序一整理工序。
[0005](I)絡筒工序:采用德國賜來福AUT0C0NER338全自動絡筒機,將細紗機落下來的細紗管紗卷繞成容量大、成型好且卷繞密度為0.6-0.8g/cm3的筒子,并且清除紗線上疵點和雜質。
[0006](2 )整經工序:分別將一定根數約20000根和長度約5000-5500米的經紗JC27.8Tex+40D與經紗JC/!K60/40) 21.6Tex,從絡紗筒子上引出,組成一幅紗片,使經紗具有均勻的張力,相互平行地緊密繞在整經軸上。
[0007](3)配制漿液:
①、將PVA1799 55kg、PVA205MB 25kg、變性淀粉15kg、聚丙烯酸25kg、柔軟劑3kg、抗靜電劑6kg、潤滑劑3kg、胭脂紅著色劑0.3kg,投入調衆桶內,然后加水至總體積0.85m3,通入蒸汽,使調漿桶內的溫度逐漸達到90°C以上,壓強約0.16MP,蒸煮45分鐘左右并高速攪拌至漿液達到完全糊化狀態。
[0008]②、用PVA1799 45kg、PVA205MB 20kg、變性淀粉 30kg、AD 丙烯類 12kg、油脂 3kg 投入調漿桶內,然后加水至總體積0.85m3,通入蒸汽,使調漿桶內的溫度逐漸達到90°C以上,壓強約0.16MP,蒸煮40分鐘左右并高速攪拌至漿液達到完全糊化狀態。
[0009](4)漿紗工序:將調漿桶內蒸煮調制好的兩種漿液用導漿泵分別注入第一上漿液槽和第二上漿液槽,將經紗JC27.8Tex+40D與經紗JC/H (60/40) 21.6Tex分別通過第一漿液槽內的上漿液和第二漿液槽內的上漿液,并采取高壓上漿(壓漿力42KN)的方式,防止在織造過程中產生靜電。紗線上漿率達到6.5%,回潮率7%。
[0010](5)穿筘工序:將經紗JC27.8Tex+40D與經紗JC/H(60/40) 21.6Tex按織物織造工藝要求所規定的方法依次穿過停經片、綜絲和鋼筘,采用分區穿法,將JC27.8Tex+40D經紗穿在前區,JC/H(60/40) 21.6Tex經紗穿在后區。
[0011]穿綜法為:A1、B5、A2、B6、A3、B7、A4、B8。
[0012]在織物組織穿法中,數字代表經紗穿在第幾頁綜框上,A表示經紗JC27.8Tex+40D,B表示經紗JC/H(60/40) 21.6Tex),C表示緯紗T150D+40D純滌氨綸包芯紗。
[0013]為了布面風格的需要,采用2入的穿筘法。
[0014]為保證布邊平整,不卷邊,布邊組織2/2變化經重平組織。
[0015](6)織造工序:采用日本津田駒ZAX噴氣織機,開口時間290度,后梁高度至53mm,送經時間310度,送經張力2500牛,車速600轉/分,采用“大張力、小開口”的生產工藝;通過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系統的配合,使經緯紗按照設計的要求交織形成織物;在此過程中采用了隔紗器進行分紗,使JC27.8Tex+40D經紗在隔紗器的上層,JC/H(60/40)21.6TeX經紗在隔紗器的下層,這樣出現斷頭時,可以很容易的區分是哪種經紗,不易穿錯;
(7)整理工序:在GA801-300驗布機上對坯布進行檢驗、測量,由人工對布面疵點修補。
[0016]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以下特點:(1)在漿紗過程中使兩種經紗通過不同的漿液槽進行上漿,并在經紗JC/H(60/40) 21.6Tex的漿液里加入可退洗的胭脂紅著色劑,使兩種經紗容易區分穿筘,易于操作,并在JC27.8Tex+40D經紗的漿液里加入抗靜電劑,防止起靜電、起球,使織造工序能夠順利進行。
[0017](2)在穿筘工序中,把JC27.8Tex+40D經紗穿在前區,保證在織造過程中小開口工藝,減少其上下摩擦,避免經紗摩擦起毛。
[0018](3)在織造過程中,采用了隔紗器進行分紗,使JC/H(60/40) 21.6Tex在隔紗器的上層,JC27.8Tex+40D經紗在隔紗器的下層,這樣出現斷頭時,可以很容易的區分是哪一種經紗。采用這種工藝,可以在常規噴氣織機上織造出經重組織雙層織物,具有工藝簡單,織造難度小,并且很好地保證了織物的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1本發明的工藝組織圖。
[0020]圖2是本發明的工藝步驟圖。
[0021]在圖中1、為組織圖,2、為穿筘圖,3、為穿綜圖,4、為紋板圖,A表示經紗JC27.8Tex+40D,B表示經紗 JC/H(60/40)21.6Tex),C表示緯紗T150D+40D純滌氨綸包芯紗。
【具體實施方式】
[0022]本發明經二重組織的雙層織物織造工藝中。經紗分為兩種,一種是JC27.8Tex+40D經紗,另一種為JC/H(60/40) 21.6Tex經紗,在進行服裝生產加工時,面料顯露出JC27.8Tex+40D經紗一面作為外層,確保服裝的挺括性和保型性;顯露出C/H(60/40) 21.6Tex經紗的一面作為里層,漢麻纖維具有優良的吸濕性和排濕性,面料里層可以將人體的汗液和水蒸氣及時吸取和排出,改善了服裝的穿著舒適性。
[0023]在本發明圖1、圖2所示實施例中:織物設計使用兩種經紗,JC27.8Tex+40D經紗與JC/H(60/40) 21.6Tex經紗,織物組織為經二重組織。穿綜法:A1、B5、A2、B6、A3、B7、A4、B8 (數字代表經紗穿在第幾頁綜框上,A、表示經紗JC27.8Tex+40D, B、表示經紗JC/H(60/40) 21.6Tex), C、表示緯紗T150D+40D純滌氨綸包芯紗)。
[0024]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工藝步驟為:絡筒工序一整經工序一配制漿液一漿紗工序一穿筘工序一織造工序一整理工序。
[0025](I)絡筒工序:采用德國賜來福AUT0C0NER338全自動絡筒機,將細紗機落下來的細紗管紗卷繞成容量大、成型好且具有一定密度的筒子,并且清除紗線上疵點和雜質。
[0026](2)整經工序:分別將一定根數約20000根和長度約5000米的經紗JC27.8Tex+40D與經紗JC/H (60/40) 21.6Tex,從絡紗筒子上引出,組成一幅紗片,使經紗具有均勻的張力,相互平行地緊密繞在整經軸上。
[0027](3)配制漿液:
①、將PVA1799 55kg、PVA205MB 25kg、變性淀粉15kg、聚丙烯酸25kg、柔軟劑3kg、抗靜電劑6kg、潤滑劑3kg、胭脂紅著色劑0.3kg,投入調衆桶內,然后加水至總體積0.85m3,通入蒸汽,使調漿桶內的溫度逐漸達到90°C以上,壓強約0.16MP,蒸煮45分鐘左右并高速攪拌至漿液達到完全糊化狀態。
[0028]②、用PVA1799 45kg、PVA205MB 20kg、變性淀粉 30kg、AD 丙烯類 12kg、油脂 3kg 投入調漿桶內,然后加水至總體積0.85m3,通入蒸汽,使調漿桶內的溫度逐漸達到90°C以上,壓強約0.16MP,蒸煮40分鐘左右并高速攪拌至漿液達到完全糊化狀態。
[0029](4)漿紗工序:使經紗JC27.8Tex+40D與經紗JC/H(60/40) 21.6Tex分別通過兩個漿液槽進行上漿。由于兩種經紗性質的不同,兩個漿液槽中分別注入不同的漿液,JC27.8Tex+40D經紗經過第一漿液槽上漿,JC/H (60/40) 21.6Tex經紗經過第二個漿液槽上漿,使穿筘工人易于區分兩種經紗,便于穿筘工序操作。
JC/H ¢0/40) 21.6Tex經紗的漿液中加入可退洗的胭脂紅著色劑,將此種經紗染色,并且卷繞時把JC/!K60/40)21.6Tex經紗繞在漿軸外面,以便區分兩種經紗,為了避免JC27.8Tex+40D經紗起靜電現象,在其漿液中加入抗靜電劑,采取高壓上漿(壓漿力42KN)的方式,減少在織造過程中產生靜電。
[0030](5)穿筘工序:將經紗JC27.8Tex+40D與經紗JC/H(60/40) 21.6Tex按織物織造工藝要求所規定的方法依次穿過停經片、綜絲和鋼筘,采用分區穿法,將JC27.8Tex+40D經紗穿在前區,JC/H(60/40) 21.6Tex 經紗穿在后區,穿綜方法:A1、B5、A2、B6、A3、B7、A4、B8。
[0031]在織物組織穿法中,數字1-8代表經紗穿在第幾頁綜框上,A表示經紗JC27.8Tex+40D,B 表示經紗 JC/H(60/40) 21.6Tex),C表示緯紗 T150D+40D 純滌氨綸包芯紗。
[0032]為了布面風格的需要,采用2入的穿筘法。
[0033]為保證布邊平整,不卷邊,布邊組織2/2變化經重平組織。
[0034](6)織造工序:采用噴氣織機,開口時間290度,后梁高度53mm,送經時間310度,送經張力2500牛,車速600轉/分,采用“大張力、小開口”的生產工藝;通過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五大系統的配合,使經緯紗按照設計的要求交織形成織物,在此過程中采用了隔紗器進行分紗,使JC27.8Tex+40D經紗在隔紗器的上層,JC/H(60/40) 21.6Tex經紗在隔紗器的下層,這樣出現斷頭時,可以很容易的區分是哪種經紗,不易穿錯。
[0035](7)整理工序:在GA801-300驗布機上坯布進行檢驗、測量,由人工對布面疵點修補。
【權利要求】
1.一種經二重組織雙層織物的織造工藝,其特證在于:工藝步驟是: (1)絡筒工序: 采用德國賜來福AUT0C0NER338全自動絡筒機,將細紗機落下來的細紗管紗卷繞成容量大、成型好且卷繞密度為0.6-0.8g/cm3的筒子,并且清除紗線上疵點和雜質; (2)整經工序: 分別將一定根數約20000根和長度約5000-5500米的經紗JC27.8Tex+40D與經紗JC/Η (60/40) 21.6Tex,從絡紗筒子上引出,組成一幅紗片,使經紗具有均勻的張力,相互平行地緊密繞在整經軸上; (3)調漿工序: ①、將PVA179955kg、PVA205MB 25kg、變性淀粉15kg、聚丙烯酸25kg、柔軟劑3kg、抗靜電劑6kg、潤滑劑3kg、胭脂紅著色劑0.3kg,投入調漿桶內,然后加水至總體積0.85m3,通入蒸汽,使調漿桶內的溫度逐漸達到90°C以上,壓強約0.16MP,蒸煮45分鐘左右并高速攪拌至漿液達到完全糊化狀態; ②、用PVA179945kg、PVA205MB 20kg、變性淀粉30kg、AD丙烯類12kg、油脂3kg投入調漿桶內,然后加水至總體積0.85m3,通入蒸汽,使調漿桶內的溫度逐漸達到90°C以上,壓強約0.16MP,蒸煮40分鐘左右并高速攪拌至漿液達到完全糊化狀態; (4)漿紗工序: 將調制好的兩種漿液用導漿泵分別注入第一上漿槽和第二上漿槽,將經紗JC27.8Tex+40D與經紗JC/!K60/40) 21.6Tex分別通過第一漿槽內的上漿液和第二漿槽內的上漿液,并采取高壓上漿(壓漿力42KN)的方式,防止在織造過程中產生靜電;紗線上漿率達到6.5%,回潮率7% ; (5)穿筘工序: 將經紗JC27.8Tex+40D與經紗JCAK60/40) 21.6Tex按織物織造工藝要求所規定的方法依次穿過停經片、綜絲和鋼筘,采用分區穿法,將JC27.8Tex+40D經紗穿在前區,JC/Η(60/40) 21.6Tex經紗穿在后區; 其穿綜法為:A1、B5、A2、B6、A3、B7、A4、B8 ; (數字代表經紗穿在第幾頁綜框上,A表示經紗JC27.8Tex+40D, B表示經紗JC/Η(60/40) 21.6Tex), C表示緯紗T150D+40D純滌氨綸包芯紗;采用2入的穿筘法,布邊組織2/2變化經重平組織; (6)織造工序:采用日本津田駒ZAX噴氣織機,開口時間290度,后梁高度至53mm,送經時間310度,送經張力2500牛,車速600轉/分,采用“大張力、小開口”的生產工藝;通過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系統的配合,使經緯紗按照設計的要求交織形成織物;在此過程中采用了隔紗器進行分紗,使JC27.8Tex+40D經紗在隔紗器的上層,JC/H(60/40) 21.6Tex經紗在隔紗器的下層; (7)整理工序:在GA801-300驗布機上對坯布進行檢驗、測量,由人工對布面疵點修補。
【文檔編號】D03D11/00GK104278407SQ201310292400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2日
【發明者】劉超, 段曉麗 申請人: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