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烘干系統及具有其的衣物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72832閱讀:765來源:國知局
烘干系統及具有其的衣物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家電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烘干系統及具有其的衣物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洗、曬衣服的時間被一再的壓縮,單純的洗衣機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特別是在南方,南方城市大多比較潮濕,再加上梅雨季節的到來使得空氣更加潮濕,洗完的衣服可能要曬一個星期才能干透。所以帶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機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

目前常用的洗衣干衣機的烘干模式主要包括:電加熱水冷凝烘干系統、電加熱風冷凝烘干系統、以及蒸發器冷凝結合冷凝器加熱的熱泵加熱系統。相對于前兩種烘干模式,熱泵烘干節能達40%~50%,且烘干過程不消耗水,市場應用前景廣闊。

相關技術公開的干衣機中,烘干系統通常設在裝置的底部,也有一些烘干系統中設置蒸發器、冷凝器的部分通道設在裝置的頂部。如果在這樣的烘干系統的空氣流通通道上增設空氣處理部件,空氣處理部件無處安裝,且維護非常不便,系統結構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烘干系統,該烘干系統通過優化結構,可便于在系統的空氣流通通道內設置處理部件。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烘干系統的衣物處理裝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烘干系統,所述烘干系統用于衣物處理裝置,所述衣物處理裝置包括滾筒,所述烘干系統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主體部、引風部和送風部,所述引風部和所述送風部分別與所述主體部的兩端相連通,所述引風部和所述送風部分別適于與所述滾筒相連通,其中,所述主體部適于設在所述滾筒的上方,至少部分引風部的位置適于高于所述滾筒的頂端,所述引風部連接在所述主體部的頂壁或者側壁上;冷凝器和蒸發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發器沿水平方向排布在所述主體部內;風機,所述風機設在所述主體部內以驅動氣流從所述蒸發器吹向所述冷凝器;空氣處理部件,所述空氣處理部件設在所述引風部的位于所述滾筒上方的位置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烘干系統,通過將用于連接滾筒的引風部連接在主體部的頂壁或者側壁上,使得至少部分引風部可適于安裝在滾筒的上方,當在引風部上設置空氣處理部件時,可便于空氣處理部件的清潔、檢修或者更換。另外,空氣處理部件設在引風部的位于滾筒上方的區段上,可減緩引風部與滾筒之間的沖擊。

具體地,所述主體部的頂壁上設有第一通風口,所述引風部的底壁上設有對應所述第一通風口的第二通風口,所述引風部通過卡扣結構或者插槽結構連接在所述主體部上。由此,裝配方便,且可以很容易地將引風部從主體部上拆下以檢修風機和/或空氣處理部件。

可選地,所述主體部上設有環繞所述第一通風口的插槽,所述引風部上設有與所述插槽配合的插件。從而裝配時引風部與主體部可快速定位,加快安裝速度。

更具體地,所述風機為離心風機,所述風機設在所述主體部的與所述引風部的連接處。由此,可將殼體內的氣流從引風部與主體部之間轉向流動,減小風阻。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引風部的頂壁或者前后側壁上設有插口,所述空氣處理部件還包括可活動地設在所述插口內的過濾件。從而便于過濾件的維護或者檢修。

具體地,所述過濾件包括:封板,所述封板設在所述插口處以封閉所述插口;中空的支柱,所述支柱設在所述封板上且伸入至所述引風部內,所述支柱的側面和/或所述支柱的遠離所述封板的端面上設有通氣口,所述通氣口上設有濾網。

可選地,所述過濾件上還設有把手。由此,可方便過濾件的拆裝。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引風部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引風段和第二引風段,所述第一引風段的一端與所述主體部相連,所述第二引風段連接在所述第一引風段的另一端底壁上,所述第一引風段適于設在所述滾筒的上方,所述第二引風段適于與所述滾筒相連。

具體地,所述第一引風段上設有插口,所述空氣處理部件還包括可活動地設在所述插口內的過濾件,所述過濾件設在所述第一引風段與所述第二引風段的連接口處。由此,氣流的過濾與風向轉變集合在一處,有利于減小風阻。

有利地,所述第一引風段的內腔底壁上設有環繞所述連接口的定位塊,所述過濾件的底端止抵在所述第一引風段的內腔底壁上,所述過濾件的外周壁止抵在所述定位塊上。從而保證過濾件裝配到位,可使過濾件與第一引風段的內腔底壁形成緊密配合,氣流不易從過濾件的邊緣處漏出,提高過濾效果。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衣物處理裝置,包括:箱體和滾筒,所述滾筒設在所述箱體內,所述滾筒具有間隔開的進風口和出風口;烘干系統,所述烘干系統設在所述箱體內,所述烘干系統為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所述的烘干系統,所述烘干系統包括壓縮機,所述引風部與所述出風口相連,所述送風部與所述進風口相連,所述主體部和至少部分所述引風部設在所述滾筒的上方。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衣物處理裝置,可在引風部上設置空氣處理部件,且空氣處理部件清潔、檢修或者更換較方便。

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烘干系統的分解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烘干系統(未顯示壓縮機)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烘干系統與滾筒的空氣流通路徑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滾筒與殼體之間的空氣流通方向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殼體在第二引風段內的空氣流通方向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殼體在第一引風段內的空氣流通方向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主體部到滾筒之間的空氣流通路徑示意圖;

圖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過濾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引風部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烘干系統與滾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烘干系統與滾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滾筒與殼體之間的空氣流通方向示意圖;

圖13是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過濾件的一個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過濾件的另一個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蒸發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1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衣物處理裝置的一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1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衣物處理裝置的另一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1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箱體與壓縮機、散熱風扇的裝配關系圖;

圖1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與散熱風扇的裝配關系圖;

圖20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壓縮機的裝配剖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

衣物處理裝置100、

烘干系統1、

壓縮機11、主殼體111、支腳112、第一支板1121、第二支板1122、連接柱113、壓縮機底座114、

風機12、電機121、風輪122、

殼體13、

主體部130、第一通風口1301、插槽1302、第一殼體部1303、第二殼體部1304、安裝口1305、支撐板1306、

引風部131、第二通風口1311、插件1312、

第一引風段1313、插口13131、定位塊13132、

第二引風段1314、斜面s、上引管13141、伸縮管13142、下引管13143、

連接口1315、

送風部132、

冷凝器14、第二集流管142、第二扁管143、

蒸發器15、第一集流管152、第一扁管153、蒸發器的翅片154、

干燥過濾器161、節流裝置162、

空氣處理部件19、過濾件190、封板191、支柱192、第一側面f1、第二側面f2、通氣口1921、把手193、

箱體2、箱體的前壁21、箱體的后壁22、箱體的左側壁25、箱體的右側壁26、滾筒3、減震件4、散熱風扇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下面參考圖1-圖15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烘干系統1,該烘干系統1可用于衣物處理裝置或者其他裝置中,裝置中設有用于盛裝衣物的滾筒3,烘干系統1用于烘干衣物等,下文均以用于衣物處理裝置為例進行說明。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烘干系統1,如圖1-圖3所示,包括:殼體13、冷凝器14、蒸發器15、風機12和空氣處理部件19。

殼體13包括主體部130、引風部131和送風部132,引風部131和送風部132分別與主體部130的兩端相連通,引風部131和送風部132分別適于與滾筒3相連通。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沿水平方向排布在主體部130內,風機12設在主體部130內以驅動氣流從蒸發器15吹向冷凝器14。

具體地,烘干系統1為熱泵烘干系統。熱泵烘干系統還包括:壓縮機11、干燥過濾器161和節流裝置162等,壓縮機11、節流裝置162、干燥過濾器161、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限定出冷媒的制冷循環路徑。干燥過濾器161的兩端分別與冷凝器14的冷媒出口和蒸發器15的冷媒進口相連通,節流裝置162連接在蒸發器15和冷凝器14之間。節流裝置162可為機械式節流器、電子膨脹閥或熱力膨脹閥或節流電磁閥等,這里不作限定,在圖1的示例中,節流裝置162為毛細管,從而便于節流裝置162與系統其他部件緊湊排布,減小占用空間,且能降低成本。

熱泵烘干系統工作時,壓縮機11將其內的冷媒壓縮成高溫高壓氣態冷媒,高溫高壓冷媒被泵入到冷凝器14中放熱并冷凝成液態冷媒,之后冷媒經干燥過濾器161過濾雜質、節流裝置162節流變成低溫低壓液態冷媒,低溫低壓液態冷媒流入蒸發器15后吸熱蒸發形成低溫低壓氣態冷媒或者氣液兩相冷媒,最后蒸發器15內的冷媒流回壓縮機11重新壓縮,如此重復循環。

在圖2和圖3所示的一個具體示例中,在烘干系統1使用時,殼體13的兩端即引風部131和送風部132與盛放衣物的滾筒3相連,殼體13與滾筒3限定出空氣流通路徑(如圖中3多個箭頭所呈現的路徑)。在風機12的驅動下,氣流可在滾筒3與殼體13之間循環流動形成循環風,以將滾筒3內的衣物逐漸烘干。

在圖3的示例中,風機12啟動后,殼體13向滾筒3提供干熱的空氣氣流,滾筒3內衣物不停翻動,在干熱空氣的加熱下衣物的水分吸熱蒸發形成水蒸氣,氣流混雜著水蒸氣從滾筒3排出并流入引風部131內,氣流方向如圖3和圖4中圈示標號1所示。之后,濕空氣被引風部131導引向主體部130內,氣流方向如圖3、圖5、圖6中圈示標號2所示。

主體部130內濕空氣先流經蒸發器15,由于制冷循環路徑中冷媒在蒸發器15中吸熱,使空氣流通路徑中流經蒸發器15的空氣溫度大幅度降低,空氣被冷卻后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形成液滴或者水霧,附著在蒸發器15表面上的液滴或水霧可在重力作用下沿蒸發器15向下流動。冷卻后空氣濕度降低,之后空氣再流經冷凝器14,由于制冷循環路徑中冷媒在冷凝器14中放熱,使空氣流通路徑中流經冷凝器14的空氣得以加熱。主體部130內氣流方向如圖3、圖7中圈示標號3所示。

再之后,轉變成干熱空氣的氣流又被送風部132導回滾筒3,氣流方向如圖3、圖7中圈示標號4所示。干熱空氣進入滾筒3后對滾筒3內的衣物進行烘干,干熱空氣在滾筒3內吸收衣物水分而轉變成濕熱空氣,濕熱空氣再次從滾筒3吹出,如此重復循環。

這樣,冷媒的制冷循環流通配合空氣流通路徑,可將滾筒3內的衣物快速烘干。

當然,上述空氣流通路徑也是可逆的。如在另一些示例中,與圖3所示示例相比,殼體13內蒸發器15與冷凝器14的位置互換,風機12的吹風方向相反,那么殼體13與滾筒3之間的空氣流通路徑的方向與圖3所示方向相反,即滾筒3內的濕空氣從送風部132導向主體部130,然后主體部130內去濕加熱后的干熱空氣再從引風部131吹回滾筒3。

可以理解的是,在室內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人們選用衣物處理裝置時通常是希望裝置的占用面積越小越好,而裝置上方空間通常無法利用,因此裝置的高度受限小。再考慮到傳統的蒸發器和冷凝器體積較大,占用空間大,因此將蒸發器和冷凝器設置在衣物處理裝置的頂部或者底部可有效減小裝置的占用面積。

另外,如果將烘干系統的各組成元件設在裝置的底部,還要考慮到裝置的主排水泵也是安裝在滾筒最底部的,這將導致主排水泵的位置比蒸發器的位置還高,濕空氣經過蒸發器之后凝結的冷凝水就會聚集在裝置底部,無法靠重力自動流入主排水泵,導致不得不額外增加一個排水泵來將冷凝水排出,使成本增加、結構更加復雜。其次,將烘干系統安裝于裝置底部會需要較長的通風管路,以將風從滾筒內引到烘干系統、以及從烘干系統將熱風引回滾筒。這樣的通風管路產生的風阻較大,不利于系統運行,相對成本也高。因此,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優選設置在滾筒3的上方,設置了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的主體部130也要設置在滾筒3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滾筒3的外輪廓通常為大體圓柱形,經過滾筒3的中心軸線的水平面將滾筒3的外周面分割成上半周面和下半周面。在本發明實施例的說明中,提及的某部件位于滾筒3的上方,指的是該部件位于滾筒3的上半周面的上方,提及的某部件位于滾筒3的下方,指的是該部件位于滾筒3的下半周面的下方,之后將不再贅述。

如果將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設置在滾筒3的上方,可在有限的裝置尺寸限制下,加大滾筒3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利于加大滾筒容積,符合大容量烘干的發展趨勢。

由于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沿水平方向排布在主體部130內,殼體13內空氣大體沿水平方向流經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由于重力作用蒸發器15上凝結的液態水會沿著蒸發器15向下流動。氣流與水流不是逆向流動,彼此干涉也小,即氣流不會影響水流的排出,水流也不會影響氣流的風量。由此,可保證系統風阻較小,換熱器熱交換率高,系統性能好。

在衣物處理裝置中,烘干系統的傳統設計通常是將引風部連接在主體部的底壁上,以向下連接滾筒,即引風部夾設在滾筒的背面與箱體的后壁之間,或者引風部夾設在滾筒的正面與箱體的前壁之間。但是箱體的前壁上連接有衣物處理裝置的門體、門體密封圈等,箱體的后壁上通常要固定管路、其他零件等,需要打開箱體時,無法將箱體的前壁單獨拆下,也無法將箱體的后壁單獨拆下。

如果在引風部上增設空氣處理部件,那么當空氣處理部件需要維護時,箱體需要完全拆開才能露出引風部,這就導致空氣處理部件的檢修、維護非常不便。

而如果將空氣處理部件設在主體部上,則受主體部的尺寸限制,空氣處理部件的結構限制較多,安裝位置也有限。

因此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參照圖2和圖3,引風部131連接在主體部130的頂壁或者側壁上,至少部分引風部131適于設在滾筒3的上方,且至少部分引風部131的位置適于高于滾筒3的頂端。空氣處理部件19設在引風部131上,且空氣處理部件19設在引風部131的位于滾筒3上方的位置處。可以理解的是,衣物處理裝置內位于滾筒3的上方的空間大小有限,當滾筒3的上方要同時設置主體部130和部分引風部131時,引風部131的至少一部分區域要高于滾筒3的最高點處。

由于烘干系統1中占用體積較大的冷凝器14、蒸發器15、風機12均設在主體部130內,引風部131上無需安裝大件部件,因此可將引風部131的位于滾筒3上方的部分設置得尺寸較小,如圖3中將引風部131位于滾筒3上方的部分設置成高度較小,這樣不會過多增加衣物處理裝置的整體高度尺寸。

當裝置進行維修時,可直接拆下裝置的頂蓋,引風部131的位于滾筒3上方的部分露出。如果在引風部131內增設空氣處理部件19,可將引風部131拆開后維修或者清潔等。

如此,少了冷凝器14、蒸發器15、風機12的擠占空間,空氣處理部件19的安裝位置靈活,尺寸也可適度增大,空氣處理部件19的類型也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

例如,當引風部131用于導入濕空氣時,在氣流流通方向上,引風部131位于蒸發器15的上游。空氣處理部件19可為過濾件190,這樣,在氣流流經蒸發器15之前,盡可能將氣流中的毛屑過濾掉,減小毛屑粘附在蒸發器15、冷凝器14的表面,以提高氣流與換熱器的換熱效率,且提高流通空氣的清潔度。

又例如,當引風部131用于導出干熱空氣時,在氣流流通方向上,引風部131位于冷凝器14的下游。空氣處理部件19可為加熱器,加熱器可為電加熱器等。這樣,在氣流流經冷凝器14之后,空氣被加熱器進一步加熱,以提升烘干效率。

空氣處理部件19還可為添加盒,用于向流經引風部131的空氣增加添加劑。添加劑可為芳香劑等,這樣可以通過氣流流通將芳香劑逐漸添加到衣物上,達到類似于薰蒸的效果,使衣物含有淡香。

由于至少部分引風部131的位置適于高于滾筒3的頂端,空氣處理部件19設在引風部131的位于滾筒3上方的位置處,空氣處理部件19維護時只需要拆開箱體的頂蓋,從上方就能夠進行空氣處理部件19的維護,而無需拆開衣物處理裝置的整個箱體,從而空氣處理部件19定期維護非常容易。如過濾件190可定期清潔或者更換,添加盒可定期放入添加劑,而電加熱器容易燒壞,因此電加熱器也可定期檢查等。

其中,受風機12轉動的影響,裝配風機12的主體部130、與主體部130相連的引風部131及空氣處理部件19均會產生晃動。如果將空氣處理部件19設在引風部131的位于滾筒3后側的區段上,引風部131容易與晃動的滾筒3發生干涉。因此將空氣處理部件19設在引風部131的位于滾筒3上方區段上,可減緩引風部131與滾筒3之間的沖擊。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烘干系統1,通過將用于連接滾筒的引風部131連接在主體部130的頂壁或者側壁上,使得至少部分引風部131可適于安裝在滾筒3的上方,當在引風部131上設置空氣處理部件19時,且空氣處理部件19設在引風部131的位于滾筒3上方的位置處,可便于空氣處理部件19的清潔、檢修或者更換。另外,空氣處理部件19設在引風部131的位于滾筒3上方的區段上,可減緩引風部131與滾筒3之間的沖擊。

在一些實施例中,風機12為離心風機,利用離心風機對風向90°改變的特點,可將殼體13內的氣流從引風部131與主體部130之間轉向流動,減小風阻。

具體地,風機12設在主體部130的與引風部131的連接處。如圖1所示,主體部130的后端與引風部131相連,風機12設在主體部130的后端。

其中,風機12具有多種安裝位置,離心風機可水平擺放,離心風機也可以豎直擺放。

下面以主體部130設在滾筒3上方的左側,引風部131從主體部130的后端向右延伸,風機12設在主體部130后端為例,對風機12的安裝位置進行示意性且不限制地列舉。

如圖3和圖1所示,引風部131連接在主體部130的頂壁上,風機12可水平擺放,風機12的中心軸線大體沿豎直方向延伸。風機12從上方進風,并向前出風,即風機12將風轉向,使風由上至下流入風機12后再由后向前流出風機12,以將引入的風順利向前導入主體部130。

又例如,引風部131連接在主體部130的右側壁上(圖未示出),風機12可豎直擺放,風機12的中心軸線大體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風機12從右方進風,并向前出風,即風機12將流入引風部的由右向左的風向改為由后向前流動,以將引入的風順利向前導入主體部130。

又例如,引風部131連接在主體部130的頂壁上(圖未示出),風機12可豎直擺放,風機12的中心軸線大體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風機12從前方進風,并向上出風,即風機12將流經換熱器的由前向后的風向改為由下向上流動,以將換熱后的風順利向上導入引風部131。

又例如,引風部131連接在主體部130的右側壁26上(圖未示出),風機12可豎直擺放,風機12的中心軸線大體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風機12從前方進風,并向右出風,即風機12將流經換熱器的由前向后的風向改為由左向右流動,以將換熱后的風順利向右導入引風部131。

當引風部131安裝在主體部130的前端,或者引風部131設在主體部130的左側時,風機12的安裝方式可以此類推,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圖3所示,引風部131連接在主體部130的頂壁上,離心風機從上方進風,并向前出風。其中,如圖7所示,離心風機包括電機121和風輪122,電機121安裝在主體部130的底壁上,風輪122設在主體部130內,電機軸向上穿過主體部130的底壁以與風輪122的輪轂相連。與相關技術中公開的下方進風的方案相比,該實施例中風機12相當于倒裝在主體部130上。

在圖7和圖1的示例中,主體部130的底壁上設有貫通的安裝口1305,主體部130包括支撐板1306,支撐板1306用于封閉安裝口1305。風機12的電機121安裝在支撐板1306上,電機121的電機軸穿過支撐板1306伸入到主體部130內,以與主體部130內的風輪122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和圖7所示,引風部131連接在主體部130的頂壁上,主體部130的頂壁上設有第一通風口1301,引風部131的底壁上設有對應第一通風口1301的第二通風口1311。這樣,部分引風部131與滾筒3的距離變大,可以減少引風部131與主體部130之間的干涉。

具體地,引風部131通過卡扣結構或者插槽結構連接在主體部130上,這樣裝配方便,且如果需要拆下引風部131以檢修風機12和/或空氣處理部件19時,可以很容易地將引風部131從主體部130上拆下,檢修容易。

當然,引風部131還可以通過螺釘等緊固件連接在主體部130上,以加強連接可靠性。

可選地,如圖7和圖9所示,主體部130上設有環繞第一通風口1301的插槽1302,引風部131上設有與插槽1302配合的插件1312。這樣,插槽1302與插件1312構成插槽結構,從而裝配時引風部131與主體部130可快速定位,加快安裝速度。

有利地,插槽1302為環形槽,插件1312也為環形,從而配合后可提高引風部131與主體部130連接處的密封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引風部131的頂壁或者前后側壁上設有插口13131,插口13131適于設在引風部131的位于滾筒3上方的位置處,烘干系統1還包括可活動地設在插口13131內的過濾件190,從而便于過濾件190的檢修及維護。

這里,過濾件190可以滑動連接在引風部131上,這樣,當過濾件190需要維護或者檢修時,可將過濾件190滑出插口13131。例如,過濾件190從引風部131內露出后,可直接擦除過濾件190上的毛屑等。

過濾件190也可可拆卸地連接在引風部131上,這樣,當過濾件190需要維護或者檢修時,可將過濾件190從插口13131內直接拆下。

當然,在不妨礙過濾件190檢修或者維護的前提下,插口13131的位置可不限于設在引風部131的頂壁上。

當插口13131設在引風部131的頂壁時,過濾件190可向上拆下,過濾件190為上抽式結構。

當插口13131設在引風部131的前側壁或者后側壁時,過濾件190可沿水平方向拆下。例如,當引風部131位于裝置后端時,插口13131設在引風部131的前側壁上,過濾件190可向前拆下,過濾件190為前抽式結構。

將插口13131設在引風部131的頂壁或者側壁上,滾筒3對過濾件190的檢修干涉小,過濾件190拆裝方便。

具體地,如圖8和圖9所示,過濾件190包括:封板191和中空的支柱192,封板191設在插口13131處以封閉插口13131,支柱192設在封板191上且伸入至引風部131內,支柱192的側面和/或支柱192的遠離封板191的端面上設有通氣口1921,通氣口1921上設有濾網(圖未示出)。

以插口13131設在引風部131的頂壁上為例,支柱192可由上向下插入引風部131內,支柱192的側面及底面上可設有通氣口1921,氣流可由通氣口1921流經引風部131。在流經通氣口1921時,濾網將毛屑過濾掉。通氣口1921可以設在支柱192的側面上,氣流可以沿水平方向流經濾網,通氣口1921也可設在支柱192的底面上,氣流可由下向上流經濾網。在圖8的示例中,支柱192的底面及側面上均設有通氣口1921,支柱192的底壁和側壁可設有濾網進行雙重過濾。

在圖8的示例中,支柱192為圓柱形,支柱192的底面上設有四個扇形的通氣口1921,支柱192的側面上設有四個環繞支柱192間隔設置的通氣口1921。當然,支柱192也可以形成為方形柱或者六面體等形狀,這里不作具體限制。

可選地,如圖8所示,過濾件190上還設有把手193,在圖8中,把手193設在封板191上,把手193可方便過濾件190的拆裝。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9、圖2和圖1所示,引風部131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引風段1313和第二引風段1314,第一引風段1313的一端與主體部130相連,第二引風段1314連接在第一引風段1313的另一端底壁上,第一引風段1313適于設在滾筒3的上方,第二引風段1314適于與滾筒3相連。當氣流流經第一引風段1313與第二引風段1314的連接口1315處時,氣流方向轉變。

具體地,如圖1所示,插口13131設在第一引風段1313上,過濾件190可活動地設在插口13131內,過濾件190設在第一引風段1313與第二引風段1314的連接口1315處。這樣,當氣流流經過濾件190以過濾時,部分氣流可經過濾件190導引轉變風向,即氣流的過濾與風向轉變集合在一處,有利于減小風阻。

具體而言,當優化過濾件190結構,例如將濾網相對連接口1315傾斜設置,過濾件190可對氣流產生導引作用,濾過的氣流能朝向水平方向偏離,即在過濾的過程中達到轉變風向的目的,減小了風阻。

如在如圖10-圖14所示的一些具體示例中,第一引風段1313的底壁上設有連接口1315,第二引風段1314連接在第一引風段1313的底部。其中,第二引風段1314的朝向主體部130的部分內側面形成為斜面s。

插口13131設在第一引風段1313的頂壁上,支柱192可由上向下插入引風部131內。其中,支柱192的底面與上述斜面s適配,支柱192的側面上可設有通氣口1921,氣流可由通氣口1921流經引風部131。在流經通氣口1921時,濾網將毛屑過濾掉。

如圖12-圖14所示,支柱192形成為大體四面柱形,支柱192具有底面和四個側面,其中兩個相對側面配合在引風部131的內壁面上,另兩個相對側面設有通氣口1921以流經引風部131內的空氣,為方便描述,稱這兩個流通空氣的側面分別為第一側面f1和第二側面f2。第一側面f1和第二側面f2上均設在濾網,支柱192可進行雙重過濾。

其中,第一側面f1和第二側面f2的上端平齊,第一側面f1的下端高于第二側面f2的下端,第二側面f2的下端伸入第二引風段1314內,且第一側面f1沿豎直方向延伸,第二側面f2與豎直面具有夾角。

第二側面f2上的濾網相對連接口1315傾斜設置,第一側面f1和第二側面f2相對水平面的角度變化,可對氣流產生導引作用,濾過的氣流能朝向水平方向偏離,即在過濾的過程中達到轉變風向的目的,減小了風阻。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圖8和圖9所示,過濾件190包括封板191和中空的支柱192,支柱192的底面及側面上均設有通氣口1921,通氣口1921上設有濾網。支柱192底面上的濾網可以封堵在連接口1315上,支柱192側面上的濾網相當于在連接口1315上方另罩一層濾網,即在連接口1315處設置了雙層濾網,氣流可以從支柱192的底壁和側壁進行雙重過濾,過濾效果加強。

有利地,如圖9所示,第一引風段1313的內壁上設有環繞連接口1315的定位塊13132,定位塊13132止抵在過濾件190的外周壁上,從而保證過濾件190裝配到位,避免過濾件190歪斜導致插口13131密封不嚴。

可選地,如圖9所示,定位塊13132為環形且設在第一引風段1313的內腔底壁上,過濾件190的底端止抵在第一引風段1313的內腔底壁上,即定位塊13132與第一引風段1313的內腔底壁限定出臺階面,過濾件190與臺階面配合,形成雙重面配合。這樣,可使過濾件190與第一引風段1313的內腔底壁形成緊密配合,氣流不易從過濾件190的邊緣處漏出,提高過濾效果。

當然,本發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引風段1314的內壁上也可設有環繞連接口1315的定位凸塊(圖未示出),過濾件190可以伸入至第二引風段1314內,過濾件190可止抵在定位凸塊上。由此,也能良好地定位過濾件190,且保證過濾件190周邊緊密不漏風。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如圖1-圖3所示,第二引風段1314包括依次連接的上引管13141、伸縮管13142和下引管13143,伸縮管13142連接在上引管13141與下引管13143之間,上引管13141與第一引風段1313相連,下引管13143適于與滾筒3相連。伸縮管13142可沿伸縮管13142的軸線方向和徑向伸縮運動。有利地,上引管13141與第一引風段1313為一體件。

可選地,伸縮管13142的一端與上引管13141套接固定,伸縮管13142的另一端與下引管13143套接固定。下引管13143與伸縮管13142通過卡箍或卡環連接。由于殼體13是通過引風部131和送風部132與滾筒3連接在一起,故伸縮管13142的設置可緩沖滾筒3的振動、位移,避免殼體13的其他部件隨之大幅度振動,從而降低殼體13因滾筒3的轉動而帶來的損耗。生產時,將上引管13141和下引管13143設計為剛性結構,而將伸縮管13142設計為彈性結構。具體地采用橡膠風管作為伸縮管13142,借助橡膠材質本身的彈性而實現伸縮。

可選地,送風部132的至少一部分管段也可沿其軸向伸縮,從而滾筒3運動產生位移時,不會過多影響殼體13的位置設定。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受裝置尺寸空間限制,引風部131不宜與主體部130沿直線方向設置,通常引風部131與主體部130之間夾一定角度。優選地,如圖2所示,引風部131垂直連接在主體部130上,即第一引風段1313與主體部130大體相垂直,這樣,在裝置整體尺寸一定的情況下,可保證主體部130的尺寸足夠長,以利于排布蒸發器15、冷凝器14及風機12等,還保證引風部131與滾筒3連接方便。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7所示,在主體部130內氣流的流通方向上,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朝向彼此傾斜設置。如圖7中,冷凝器14的上端與蒸發器15的上端相鄰近,冷凝器14的下端與蒸發器15的下端朝向遠離彼此的方向延伸。這里,將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朝向彼此傾斜設置,導引流經蒸發器15的空氣流順利流向冷凝器14,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換熱面積,提高換熱效率,而且還能適應空間有限的要求。

具體而言,蒸發器15和冷凝器14相向傾斜,使得風機12、蒸發器15和冷凝器14在殼體13內的布局非常緊湊,尤其縮小了主體部130高度方向的尺寸,如此可以有效地縮小裝配有該熱泵系統的裝置的外部尺寸,系統適用性高。

優選地,在空氣流動方向上,蒸發器15由下向上朝向氣流的流動方向延伸,進一步優選地,蒸發器15與水平方向的夾角范圍為20°-90°。發明人經大量實驗發現,在蒸發器15與水平方向的夾角控制在上述范圍內時,風機12將風吹向蒸發器15時,風可以在翅片區形成紊流,提高風與蒸發器15之間的熱交換,從而提高換熱器性能。另外,氣流在垂直通過蒸發器15時,可以加速將蒸發器15表面凝結的液態水排出蒸發器15。

在一些實施例中,蒸發器15和冷凝器14可采用微通道換熱器,這種換熱器的體積相對較小且換熱效率能滿足需求,當然也可采用其他類型的換熱器件。

具體地,如圖15和圖7所示,蒸發器15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一集流管152以及多個第一扁管153,多個第一扁管153的兩端分別連通兩個第一集流管152,多個第一扁管153彎折形成至少兩層結構。

在圖1中,相鄰第一扁管153之間還設置用于熱交換的翅片154,蒸發器15為多層換熱器,將蒸發器15的第一扁管153層數設置成三層及以上,可加強換熱速度,盡可能多地將氣流中含有的水蒸氣冷凝析出,以提高烘干效率。

具體地,如圖1和圖7所示,冷凝器14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個第二集流管142以及多個第二扁管143,多個第二扁管143的兩端分別連通兩個第二集流管142,多個第二扁管143彎折形成至少兩層結構。

其中,相鄰第二扁管143之間可設置用于熱交換的翅片(圖未示出),將冷凝器14的第二扁管143層數設置成兩層及以上,可加強換熱速度,增加氣流的吸熱量,提高衣物烘干效率。

在圖1所示示例中,蒸發器15的兩個第二集流管142均設在蒸發器15的下端,蒸發器15為四層換熱器。冷凝器14的一個第二集流管142位于冷凝器14的下端,另一個第二集流管142位于冷凝器14的上端,冷凝器14為三層換熱器。由于冷凝器14的上端朝向蒸發器15傾斜,將位于上端的第二集流管142設置在鄰近蒸發器15的一側,有利于蒸發器15與冷凝器14之間的部件管路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殼體13為分體式結構,殼體13包括第一殼體部1303和第二殼體部1304,第一殼體部1303和第二殼體部1304相互扣合,且第一殼體部1303和第二殼體部1304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固定。

將殼體13設計為分體結構,便于殼體13內的零件的組裝及拆卸,易于制造和維修,且烘干系統1的冷媒連接管路可夾設在第一殼體部1303和第二殼體部1304之間,以方便定位及安裝。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殼體部1303為上殼體,第二殼體部1304為下殼體。當然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殼體13也可以使殼體13左右分開,或以其他方式分開至少兩部分進行組裝。

可選地,殼體13為塑料件,從而便于減輕殼體13重量,降低殼體13成本。

下面參考圖1-圖20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衣物處理裝置100,衣物處理裝置100可為烘干機,衣物處理裝置100也可為洗干一體機,衣物處理裝置100還可為其他具有烘干功能的裝置。其中,衣物處理裝置100在滾筒3內進行烘干,可以理解的是,當衣物處理裝置100為洗干一體機時,衣物也在滾筒3內進行清洗。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衣物處理裝置100以滾筒式洗干一體機為例進行說明。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衣物處理裝置100,如圖16-圖17所示,包括:箱體2、滾筒3和烘干系統1,烘干系統1為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所述的烘干系統1。

具體地,箱體2具有前壁21、后壁22、頂壁、底壁、左側壁25和右側壁26。滾筒3和烘干系統1設在箱體2內,滾筒3的開口朝向箱體2的前壁21設置,滾筒3的后側與箱體2的后壁22相對,滾筒3具有間隔開的進風口和出風口。更具體地,滾筒3包括外筒及可轉動地設在外筒內的內筒,衣物在內筒內進行清洗及烘干。

如圖1所示,殼體13包括主體部130,主體部130的兩端分別設有引風部131和送風部132以與滾筒3相連。在一個具體示例中,引風部131與出風口相連通,送風部132與進風口相連通。

烘干系統1的具體結構如上方烘干系統1的各實施例中所述,這里不再贅述。由于設置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烘干系統1,引風部131連接在主體部130的頂壁或者側壁上,至少部分引風部131安裝在滾筒3的上方,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衣物處理裝置100,可在引風部131上設置空氣處理部件19,且空氣處理部件19清潔、檢修或者更換較方便。

這里,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在滾筒3上方有多種排列形式,例如,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可沿前后方向設置,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也可沿左右方向設置。

優選地,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沿前后方向并排設置,或者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沿左右方向并排設置。進一步優選地,冷凝器14、蒸發器15和風機12并排設置,這樣,可使殼體13內的部件結構較為緊湊,有利于減小殼體13整體尺寸,減小管道的長度等。

當然,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也不限于上述排布。例如,為提高換熱效率需要增加管道長度,或者在結構優化后管道長度需要加長時,冷凝器14、蒸發器15和風機12也可交錯設置。

有利地,當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沿前后方向并排設置時,冷凝器14和蒸發器15優選設在箱體2頂部的左側或者右側。

這里,由于主體部130設置在滾筒3的上方,衣物處理裝置100內循環風按常規設計有兩種風向。第一種循環風方向為,出風口位于滾筒3后側,進風口位于滾筒3前側,風從滾筒3后部出滾筒3,通過殼體13后再從滾筒3前端進入滾筒3。第二種循環風方向為,出風口位于滾筒3前側,進風口位于滾筒3后側,風從滾筒3前端出滾筒3,通過殼體13后再從滾筒3后端進入滾筒3。

另外,進風口與出風口在滾筒3上的具體設置位置不作限定,進風口與出風口既可以設在滾筒3的外周面上,進風口與出風口也可設在滾筒3的端面上。以出風口為例,如圖3所示,出風口可以設置在滾筒3的背面正上部,又如圖15所示,出風口可以設置在滾筒3的背面右上方,如圖16所示,出風口還可以設置在滾筒3的上周面的右上方。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殼體13設在箱體2頂部的左側或者右側,烘干系統1的壓縮機11設在箱體2的底部的與殼體13相對的一側。即如果殼體13設在箱體2頂部左側,則壓縮機11設在箱體2底部的右側,如果殼體13設在箱體2頂部的右側,則壓縮機11設在箱體2底部的左側。

由于殼體13的兩端為引風部131和送風部132,引風部131和送風部132與滾筒3的連接處位置偏低。因此不將殼體13及壓縮機11擠在箱體2的同一側,可以避免引風部131或者送風部132與壓縮機11產生干涉,使箱體2內的部件排布更加靈活。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7所示,衣物處理裝置100還包括散熱風扇5,散熱風扇5設在箱體2內以向壓縮機11吹風。

可以理解的是,一般烘干衣服的過程需要3-5個小時,壓縮機11需持續工作多個小時。由于熱能的耗散,箱體2內的溫度會逐漸升高,使得壓縮機11的排氣溫度慢慢升高,所以壓縮機11能耗會逐漸升高。使用散熱風扇5向壓縮機11吹風,壓縮機11能夠降溫,達到節省能耗的作用。

具體地,如圖17和圖18所示,散熱風扇5設在箱體2的后壁22與壓縮機11之間,箱體2的后壁22上還設有對應散熱風扇5的吹風口(圖未示出)。可選地,散熱風扇5固定在箱體2的后壁22上。使用散熱風扇5由室外向箱體2內吹風,室外溫度較低,用低溫風吹向壓縮機11使得壓縮機11快速降溫,以進一步節省能耗。

另外,衣物處理裝置100在使用時通常背面朝向墻壁,箱體2除后壁22、底壁的其他壁面都可能面向用戶,因此箱體2除后壁22、底壁的其他壁面上不適合打孔。而如果將吹風口設在底壁上,容易吹入過多灰塵。因此吹風口適宜設在箱體2的后壁22上,從而既不影響裝置美觀,也容易獲得清潔空氣,保證箱體2內清潔度。

可選地,如圖19和圖20所示,壓縮機11包括:主殼體111和多個大體“l”形的支腳112,多個支腳112環繞主殼體111設置,每個支腳112包括第一支板1121和第二支板1122,第一支板1121固定連接在主殼體111的外周壁上,第二支板1122從第一支板1121的底端朝向遠離主殼體111的方向延伸,第二支板1122連接在箱體2上。

采用“l”形的支腳112固定壓縮機11,可以有效降低壓縮機11總高度,避免滾筒3與壓縮機11的干涉。

在一個具體示例中,如圖19和圖20所示,支腳112為三個且沿主殼體111的周向均勻間隔設在主殼體111上。第一支板1121焊接連接在主殼體111的外周壁上,第二支板1122通過連接柱113連接在壓縮機底座114上。

下面參考圖1-圖20,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個具體實施例中衣物處理裝置100的結構。

如圖16所示,滾筒3外還組裝連接有減震件4,該減震件4彈性支承在箱體2內,以提升滾筒3運轉過程中的穩定性。箱體2的前壁21上組裝有門體(圖未示出),該門體與滾筒3前側的門封相配合,用于打開或關閉滾筒3的內筒。滾筒3的出風口設置在滾筒3的后側上方,滾筒3的進風口設置在滾筒3的前側,且滾筒3的進風口位于門封處。滾筒3外筒底部設有主排水口和主排水管(圖未示出),主排水口處設置主排水泵(圖未示出)。

參照圖3和圖16,殼體13的主體部130位于滾筒3的上方或側上方,風機12相對靠近箱體2的后壁22。

參照圖17,壓縮機11靠近箱體2的后壁22布置,該壓縮機11安裝在殼體13的外部并通過冷媒管路與殼體13內的蒸發器15、冷凝器14組裝連接。烘干系統1的風機12安裝在主體部130內,且風機12的中心軸線豎向設置。其中,壓縮機11設在滾筒3下方且位于箱體2的左側,殼體13位于滾筒3上方且位于箱體2的右側。

主體部130大致水平延伸設置,主體部130的一端設置引風部131,該主體部130的另一端設置送風部132,主體部130通過該引風部131與滾筒3后側的出風口連接,主體部130通過送風部132與滾筒3前側的進風口連接。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實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川县| 白山市| 德令哈市| 元朗区| 定安县| 内乡县| 临猗县| 晋城| 那坡县| 恩施市| 尖扎县| 衡南县| 沙田区| 哈尔滨市| 社会| 嘉鱼县| 宁蒗| 开化县| 封开县| 克拉玛依市| 汉川市| 沾益县| 娄烦县| 安溪县| 长沙县| 赤水市| 寻甸| 息烽县| 乌兰县| 上思县| 晴隆县| 米林县| 新宾| 汉中市| 太仆寺旗| 新沂市| 宿州市| 余干县| 上林县| 岳阳县|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