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聚酯鋼絲過濾網編織用牽引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聚酯鋼絲過濾網編織用牽引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過濾網制造行業(y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我國的過濾網制造行業(yè),經過了長期的發(fā)展,專業(yè)化程度越來越高,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競爭強度也越發(fā)激烈。因此每個企業(yè)都要提高自己的生產技術,這樣才在市場上占有競爭力。
在過濾網的制造過程中,需要將過濾網的原料聚酯絲牽引到編織機上,目前市場上基本都是通過普通的牽引輪進行引導的,這種牽引方式雖然使用方便,但是聚酯絲在牽引安裝到編織機的過程中,由于聚酯絲強度高,聚酯絲的張緊力很難控制,嚴重影響了過濾網的加工效率。因此市場上需要一種可以在牽引的過程中對聚酯絲的牽引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聚酯鋼絲過濾網編織用牽引裝置。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聚酯鋼絲過濾網編織用牽引裝置,包括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左、右兩端均安裝有可沿支撐架豎向移動的滑動塊,所述滑動塊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齒條,所述支撐架的前端均勻設有通孔。使用時,聚酯絲可以利用通孔進行導向。
所述滑動塊上均安裝有定位螺母,所述支撐架的左、右兩部均對稱安裝有定位組,所述定位組包括定位單元,所述定位單元均上、下對稱安裝在支撐架上,所述齒條均與對應的定位單元相配合。使用時,人工帶動滑動塊移動,滑動塊帶動齒條移動,為定位單元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
所述支撐板的左上部的定位單元包括連接軸,所述連接軸通過軸承連接的方式沿橫向安裝在支撐架的前端,所述連接軸的左端通過鍵連接的方式安裝有齒輪,所述齒輪與對應的齒條相嚙合,所述連接軸的右端安裝有集線輪,所述集線輪的右側設有擺動桿,所述擺動桿通過鉸接的方式安裝在支撐架上,所述擺動桿的左端固定有鋼絲,所述鋼絲安裝在集線輪上。使用時,齒條移動帶動齒輪旋轉,齒輪帶動連接軸旋轉,連接軸帶動集線輪旋轉,集線輪帶動鋼絲移動,鋼絲拉動擺動桿旋轉,為裝置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
所述擺動桿的右端固定有上壓塊,所述通孔與對應的上壓塊相配合,所述擺動桿的下端安裝有拉簧,所述拉簧固定在支撐架的上端。使用時,利用拉簧的彈力,帶動擺動桿向下移動,為上壓塊提供壓緊力。
所述滑動塊上均安裝有把手。使用時,把手可以方便人工操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具有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實現了對聚酯絲的導向,保證了過濾網的編織質量,提高了過濾網的加工效率,節(jié)約了生產成本,同時利用定位單元對聚酯絲的定位夾緊,方便聚酯絲的上料,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定位組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定位單元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以方便技術人員理解。
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聚酯鋼絲過濾網編織用牽引裝置,包括支撐架1,所述支撐架1的左、右兩端均安裝有可沿支撐架1豎向移動的滑動塊2,所述滑動塊2的上、下兩端均安裝有齒條3,所述支撐架1的前端均勻設有通孔1a。使用時,聚酯絲可以利用通孔1a進行導向。
所述滑動塊2上均安裝有定位螺母4。使用時,利用定位螺母4控制滑動塊2的位置。
所述支撐架1的左、右兩部均對稱安裝有定位組5,所述定位組5包括定位單元6,所述定位單元6均上、下對稱安裝在支撐架1上,所述齒條3均與對應的定位單元6相配合。使用時,人工帶動滑動塊2移動,滑動塊2帶動齒條3移動,為定位單元6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
所述支撐板的左上部的定位單元6包括連接軸601,所述連接軸601通過軸承連接的方式沿橫向安裝在支撐架1的前端,所述連接軸601的左端通過鍵連接的方式安裝有齒輪602,所述齒輪602與對應的齒條3相嚙合,所述連接軸601的右端安裝有集線輪603,所述集線輪603的右側設有擺動桿604,所述擺動桿604通過鉸接的方式安裝在支撐架1上,所述擺動桿604的左端固定有鋼絲605,所述鋼絲605安裝在集線輪603上。使用時,齒條3移動帶動齒輪602旋轉,齒輪602帶動連接軸601旋轉,連接軸601帶動集線輪603旋轉,集線輪603帶動鋼絲605移動,鋼絲605拉動擺動桿604旋轉,為裝置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
所述擺動桿604的右端固定有上壓塊606,所述通孔1a與對應的上壓塊606相配合,所述擺動桿604的下端安裝有拉簧607,所述拉簧607固定在支撐架1的上端。使用時,利用拉簧607的彈力,帶動擺動桿604向下移動,為上壓塊606提供壓緊力。
所述滑動塊2上均安裝有把手7。使用時,把手7可以方便人工操作。
使用時,向下拉動把手7,把手7帶動滑動塊2向下移動,滑動塊2帶動對應的齒條3向下移動,齒條3移動帶動對應的齒輪602旋轉,齒輪602帶動連接軸601旋轉,連接軸601帶動集線輪603旋轉,集線輪603將鋼絲605收緊,鋼絲605拉動擺動桿604旋轉,擺動桿604帶動上壓塊606向上移動,打開通孔1a的位置,這時將聚酯絲放入到通孔1a內,接著反向拉動把手7,同理集線輪603反向旋轉,拉簧607帶動擺動桿604向下移動,將通孔1a內的聚酯絲固定,最后人工將聚酯絲牽引到編織機對應的位置上。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已經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