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熨燙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毛織品蒸燙機出氣均勻裝置。
背景技術:
毛織品需要獲得定型穩定,熨燙作業是其重要工藝流程,因此成型的毛織品必須經熨燙定型后才能包裝出廠。然而,現有技術的毛織品生產產業,在熨燙工藝上主要采用兩種:一是采用掛燙設備,由人工將成衣套進模板保持形狀,工人持蒸汽熨斗進行熨燙;二是人工把成衣套到模板上,放置在工作平臺上進行熨燙。這兩種方式生產效率仍然比較低下,需要配套各種大小規格形狀的模板,并且熨燙不均勻,同時現有的毛織品熨燙設備的預熱過程長、干燥效果差,不能滿足效率、品質和節能減排以及簡化人工流程的需要。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毛織品蒸燙機出氣均勻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毛織品蒸燙機出氣均勻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毛織品蒸燙機出氣均勻裝置,包括盒體,其特征在于,盒體安裝在燙板上,燙板的邊緣與盒體固定設置,在鋁板的表面開設有M行*N列的支撐裝置;盒體內設有與鋁板平行設置的燙板,燙板的邊緣與盒體內壁固定連接,在燙板的頂面設有多根出氣管,多根出氣管在燙上等距離排列,每根出氣管的底面均通過支撐件與燙板固定,兩根相鄰的出氣管均相互平行,并且在每根出氣管上均覆蓋有金屬網,金屬網的橫截面為V型,且金屬網通過多個鎖緊裝置與燙板固定;沿著每根出氣管的頂面長度方向困開設有兩行出氣孔,且每行的出氣孔交錯設置,在每根出氣管上均設有與其連通的連接管,每根連接管均與蒸汽發生裝置連接。
優選的,隔板與盒體底面之間設有保溫層;保溫層為保溫海綿。
優選的,支撐件為等距離排列在每根出氣管底面的支撐塊。
優選的,鎖緊裝置為沿著金屬網邊緣排列的鎖緊螺釘,在隔板上開設有多個與鎖緊螺釘對應的螺孔。
優選的,所述鋁板(8)的厚度為3.5-4.5mm。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毛織品蒸燙機出氣均勻裝置,在使用時,毛織品放置在燙板上,蒸汽發生裝置產生的蒸汽通過連接管進入出氣管中,并且蒸汽從出氣管上的出氣孔進入盒體內部,覆蓋在每根出氣管上的金屬網可將蒸汽打散,使得進入盒體內的蒸汽均勻,同時金屬網還具有導熱的功能,防止盒體內部由于局部受熱不均,導致燙板表面局部過熱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將毛織品熨燙均勻,而且熨燙時間短,工作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毛織品蒸燙機出氣均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毛織品蒸燙機出氣均勻裝置的出氣管結構示意圖。
圖中:1、盒體,2、鎖緊裝置,3、支撐件,4、燙板,文中請一并進行修改,5、保溫層,6、出氣管,7、金屬網,8、鋁板,9、支撐裝置,10、出氣孔,11、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毛織品蒸燙機出氣均勻裝置,包括盒體1,盒體1安裝在燙板4上,鋁板8的邊緣與盒體1固定設置,在鋁板8的表面開設有M行*N列的支撐裝置9。
盒體1內設有與鋁板8平行設置的燙板4,燙板4的邊緣與盒體1內壁固定連接,燙板4與盒體1底面之間設有保溫層5;保溫層5為保溫海綿,在燙板4的頂面設有多根出氣管6,多根出氣管6在燙板4上等距離排列,每根出氣管6的底面均通過支撐件與燙板4固定,支撐件3為等距離排列在每根出氣管6底面的支撐塊。
兩根相鄰的出氣管6均相互平行,并且在每根出氣管6上均覆蓋有金屬網7,金屬網7的橫截面為V型,且金屬網7通過多個鎖緊裝置2與燙板4固定,鎖緊裝置2為沿著金屬網7邊緣排列的鎖緊螺釘,在燙板4上開設有多個與鎖緊螺釘對應的螺孔。
沿著每根出氣管6的頂面長度方向困開設有兩行出氣孔10,且每行的出氣孔10交錯設置,在每根出氣管6上均設有與其連通的連接管11,每根連接管11均與蒸汽發生裝置連接。
在使用時,毛織品放置在鋁板8上,蒸汽發生裝置產生的蒸汽通過連接管11進入出氣管6中,并且蒸汽從出氣管6上的出氣孔10進入盒體1內部,覆蓋在每根出氣管6上的金屬網7可將蒸汽打散,使得進入盒體1內的蒸汽均勻,同時金屬網還具有導熱的功能,防止盒體1內部由于局部受熱不均,導致鋁板8表面局部過熱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