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清洗設備,具體涉及工業洗水機。
背景技術:
工業洗水設備用于清洗布匹,紗料等。在經過工業洗水設備處理后使得產品達到某種視覺,觸覺效果現有技術中,工業洗水設備,如圖1所示,包括內筒3和外筒1,所述內筒3相對外筒1轉動,所述外筒1設有外筒翻蓋2,所述外筒翻蓋2滑動連接與外筒1,所述內筒3設有內筒翻蓋4,所述內筒翻蓋4轉動連接于內筒3,所述外筒1外壁上設有固定內筒翻蓋4的固定機構。當需放入清洗物品時,滑開外筒翻蓋2,轉開內筒翻蓋4,用固定機構5固定內筒翻蓋4即可。
當需蓋上內筒翻蓋4時,撤走固定機構5,內筒翻蓋4會直接落下,內筒翻蓋4在重力的作用下速度較大,此時人手若位于內筒3內,使用者來不及將手拿出內筒3外,容易夾傷使用者,有嚴重的安全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工業洗水機,通過設有起緩沖作用的支撐桿,支撐桿一端連接于內筒翻蓋,一端連接于內筒,來減緩內筒翻蓋下落速度,防止內筒翻蓋夾傷使用者。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工業洗水機,包括內筒翻蓋和內筒,所述內筒翻蓋轉動連接于內筒,還包括用于緩沖內筒翻蓋的支撐桿,支撐桿一端連接于內筒翻蓋,另一端連接于內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支撐桿,對內筒翻蓋提供一個支撐力,減小內筒翻蓋重力,減小內筒下落時的加速度。同時緩沖件會提供給內筒翻蓋一個緩沖力,來減小內筒翻蓋的速度,給人足夠的反映時間將手拿出內筒翻蓋外,防止內筒翻蓋夾傷使用者。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桿為可伸縮結構,所述支撐桿一端轉動連接于內筒翻蓋,另一端固定連接于內筒內壁。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 可通過控制支撐桿伸縮到不同長度,來控制內筒翻蓋轉開的角度。同時支撐桿對內筒翻蓋有支撐力,保證了使用時內筒翻蓋不會突然翻落,保證了使用者的安全。且只需一根可伸縮的桿即可實現減小內筒翻蓋下落速度的目地,制作成本小。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桿為氣動伸縮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氣動伸縮桿重量輕,收藏高度低,升高高度范圍大,適合全天候使用,強耐腐蝕,負荷大。且氣動伸縮桿為現有零件,可直接購買,安裝到工業洗水機上即可,安裝方便,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內筒設有開口槽,所述開口槽呈階梯形,所述內筒翻蓋與開口槽呈嵌設配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機械加工的產品表面必然存在形狀及尺寸偏差,因此在機械零件聯結處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間隙。增大了內筒翻蓋與開口槽的接觸面積,增加了內筒翻蓋和內筒間的摩擦力,防止工業洗水機在運行過程內筒翻蓋翻開。同時在蓋上內筒翻蓋時,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開口槽底部開有滑槽,所述支撐桿一端轉動連接于內筒翻蓋,另一端與滑槽呈滑動連接,所述支撐桿一端與滑槽內壁抵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桿在滑槽內滑動的過程中,滑槽對支撐桿有摩擦力,會減小內筒翻蓋下落時的速度。同時支撐桿的體積小,內筒翻蓋蓋上后,支撐桿藏于滑槽內,不會影響工業洗水機的運作。同時支撐桿只需為一根普通的桿即可,加工簡單,制作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桿包括至少兩個支撐單元,所述支撐單元相互鉸接,所述支撐桿一端鉸接于內筒翻蓋,另一端鉸接于內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單元轉動時,支撐單元之間有摩擦力,減小了內筒翻蓋下落的速度。同時由于支撐單元間的摩擦力,可使內筒翻蓋定于任意角度,根據所需放入的物品大小,使內筒翻蓋翻到對應角度,減小污染物進入內筒的可能性。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內筒翻蓋側壁設有密封內筒的密封條。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密封條具有彈性,密封條發生彈性變形,在密封接觸面上造成接觸壓力,增大了內筒翻蓋與內筒之間的摩擦力,防止工業洗水機在運行過程內筒翻蓋翻開。且密封條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內筒翻蓋側壁開有密封條凹槽,所述密封條于密封條凹槽呈嵌設配合。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長時間使用后,密封條磨損,密封效果變差。上述結構方便了密封條的安裝和拆卸,方便對工業洗水機進行維護。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內筒翻蓋背對內筒一側設有把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內筒翻蓋質量較大,翻開內筒翻蓋需較大的力。而內筒翻蓋合上時,內筒翻蓋嵌設于開口槽內,內筒翻蓋上無方便施力的點。把手方便了使用者翻開內筒翻蓋。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把手與內筒翻蓋呈轉動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蓋上內筒翻蓋后,轉動把手,使把手抵接內筒外壁,防止在工業洗水機工作過程中把手與清洗物品摩擦,破壞清洗物品。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防止內筒翻蓋夾傷使用者,內筒翻蓋可固定旋轉到任一角度,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翻開和合上內筒翻蓋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一的剖視圖;
圖4為A處放大圖;
圖5為實施例二內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B處的放大圖;
圖7為C處的放大圖;
圖8為實施例三內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D處的放大圖。
附圖標記:1、外筒;2、外筒翻蓋;3、內筒;31、開口槽;32、滑槽;33、支撐桿底座;4、內筒翻蓋;41、凹槽;5、固定機構;51、底座;52、插銷;6、支撐桿;61、安裝孔;62、支撐單元;7、密封條;8、密封條凹槽; 9、把手;10、把手座;101、轉動孔。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2所示,工業洗水機,包括內筒3和外筒1,內筒3位于外筒1內,可相對外筒1轉動。外筒1設有外筒翻板2,外筒翻板2密閉外筒1,外筒翻板2滑動連接于外筒1。內筒3設有階梯形開口槽31和內筒翻蓋4,內筒翻蓋4與開口槽31呈嵌設配合,內筒翻板4鉸接于內筒3。外筒1外壁上設有固定機構5,固定機構5包括底座51和插銷52。底座51固定連接與外筒1外壁上,插銷52插接于底座51,并與底座51呈滑動連接。要放入產品時,滑開外筒1翻板,轉開內筒翻板4,滑動插銷52,使插銷52擋住內筒翻板4,防止在放入產品中,內筒翻板4翻落。
如圖2和圖3所示,內筒3內設有支撐桿6,支撐桿6為氣動伸縮桿。內筒3內壁和內筒翻蓋4相對內筒3一面均焊接有支撐桿底座51,支撐桿6兩端均設有安裝孔61。緊固件通過安裝孔61將支撐桿6一端固定連接于位于內筒3上的支撐桿底座51。上述緊固件為螺栓、螺釘和開口銷。另一端鉸接于位于內筒翻蓋4上的支撐桿底座51。使用時通過控制氣壓大小來調節氣動伸縮桿的伸縮,從而控制內筒翻蓋4的旋轉角度。
如圖4所示,內筒翻蓋4側壁開有密封條凹槽41,內筒翻蓋4設有密封條7,密封條7嵌設在密封條凹槽41內,防止在工業洗衣機運轉過程中,內筒翻蓋4翻落。同時方便了密封條7的安裝和拆卸。
實施例二:
如圖5和圖6所示,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開口槽31底部開有滑槽32,支撐桿6一端嵌設在滑槽32內,并于滑槽32呈滑動連接。如圖7所示,內筒翻蓋4相對內筒3一面開有凹槽41,凹槽41底面焊有支撐桿底座51,支撐桿6鉸接于支撐桿底座51。當內筒翻蓋4完全蓋上時,支撐桿6嵌設在滑槽32內。
實施例三:
如圖8所示,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支撐桿6包括多個支撐單元62。支撐單元62之間互相呈鉸接,支撐桿6一端鉸接于內筒翻蓋4,另一端鉸接于內筒3。由于支撐單元62之間的摩擦力,內筒翻蓋4可固定旋轉到任一角度。
如圖9所示,為了方便使用者轉開內筒翻蓋4,內筒翻蓋4外壁上設有把手 9。為了防止產品纏繞在把手 9上,故優選的,內筒翻蓋4外壁上設有兩個把手座10,把手座10上設有轉動孔101,把手10兩端插入轉動孔101中,把手 9轉動連接于把手座10。需轉開內筒翻蓋4時,轉開把手9,拉住把手9,轉開內筒翻蓋4,裝入需水洗產品,蓋上內筒翻蓋4后,轉回把手9,使把手9與內筒3外壁抵觸。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