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服裝機械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裁剪機。
背景技術:
裁剪機是用于服裝規模化量產的數控裁剪設備,其適用于高檔西服、高級時裝以及制服的定制生產;裁剪機能最大程度地滿足裁剪車間的多元化需求,可實現分段吸附和分段裁剪,實現上料、裁剪、拾料同時作業。
目前,市場上公開號為CN203383078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直刀型裁剪機,由底座、安裝于底座上的支架、安裝于支架上的基座、以及安裝于基座上的電動機構成,基座上設有手柄,支架的前端設有刀槽,直刀卡入刀槽內,所述的基座中段設一空腔,其內安裝搖擺軸承,基座的前端設有滑道,滑塊安裝于滑道內,搖擺軸承的搖柄通過一個滑塊滑動連接,滑塊上安裝直刀,搖擺軸承的中心軸與電動機軸同軸連接。
通過利用慣量小的搖擺軸承替換了慣量大的曲柄連桿機構,雖然降低了電機圓周運動轉換為滑塊上下往復直線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動能;由于剪裁機在進行剪裁時,直刀為邊運動邊剪裁的,有時剪裁機會使布料由于直刀的運動而折起,造成剪切不準確影響后序裁剪效果,如需提高裁剪效果需要將直刀兩側的布料展平,再進行剪切,這樣又影響勞力以及裁剪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設計合理,有效提高裁剪質量的裁剪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裁剪機,包括底座,安裝于底座上的支架、安裝于支架上的刀件以及安裝于支架上驅動刀件運轉的驅動機構,所述支架上設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設置有刀件剪切時用于按壓布料的壓桿,所述壓桿通過設置于基座上的調節裝置實現壓桿沿刀件長度方向的移動。
如此設置,通過底座使該裝置處于直立的狀態,當進行剪切時,根據布料折疊的厚度及裁剪的長度確定好位置后,通過調節裝置將壓桿輕壓于布料上,使布料平整的平鋪于刀件旁,再通過驅動機構控制刀件處于支架上運動,進行剪切工序,即刀件在剪切之前通過壓桿輕壓布料,使刀件更好的進行剪切,有效的防止刀件在剪切時布料的折疊堆積問題,進一步提高裁剪效果。
進一步設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齒輪以及與齒輪相嚙合的齒條,所述齒輪與基座轉動連接,所述齒條與壓桿固定連接。
如此設置,通過轉動齒輪,促使齒條相對于齒輪發生偏移,即齒條帶動壓桿實現位置的移動,實現壓桿快速按壓不同厚度布料的目的。
進一步設置:所述齒輪設置于基座內,且在齒輪的軸心線上設置有便于轉動齒輪的搖桿,所述搖桿通過設置于基座上的軸承與基座轉動連接。
如此設置,通過轉動搖桿,由于搖桿通過設置于基座上的軸承與基座轉動連接,在轉動的時候搖桿相對于基座為空轉,即促使齒輪在基座內發生轉動,再通過齒輪促使齒條發生移動,實現壓桿的移動。
進一步設置:所述壓桿的端部連接有壓塊,所述壓塊呈Y形設置,所述刀件設置于壓塊的兩分叉端之間,所述壓塊的另一端呈弧形設置且與壓桿固定連接。
如此設置,在壓桿的端設置有呈Y形設置的壓塊,將刀件設置于Y形壓塊的兩分叉端的中間,可以促進布料在裁剪的時候處于刀件的兩端,其Y形壓塊的另一端呈弧形有利于布料的一個圓弧過渡,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通過設置壓塊起到一定的輔助按壓布料的作用。
進一步設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調節絲桿,所述調節絲桿一端與壓桿連接,另一端與基座轉動連接。
如此設置,通過轉動調節絲桿,由于調節絲桿的末端與壓桿連接,而調節絲桿的另一端與基座為螺紋絲桿連接,調節絲桿轉動時,促使調節絲桿相對于基座為絲桿傳動,實現調節絲桿相對于基座發生移動,即帶動與調節絲桿固定連接的壓桿實現移動,達到調節壓桿的作用。
進一步設置: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轉輪、連桿以及驅動轉輪轉動的電機,所述刀件通過連桿與轉輪連接且連桿偏心設置于轉輪上,所述刀件與支架滑動連接,所述電機設置于基座外端。
如此設置,將刀件與轉輪通過連桿連接,且連桿偏心設置于轉輪上,電機設置與基座上便于電機在該裝置裝配;當電機驅動轉輪轉動時,刀件通過連桿實現刀件在支架上滑動,使刀件進行裁剪工序;便于操作者操縱以及提高布料裁剪質量。
進一步設置:所述底座上設置有便于推動底座滑動的滾輪,所述滾輪與底座轉動連接。
如此設置,由裁剪機在裁剪時候需要推動裁剪機往切割的方向移動,在底座上設置便于推動該裝置的滾輪,方便裁剪機在裁剪的時候移動的更佳順利,進而促進裁剪效果。
如此設置,所述底座上設置有便于防止滾輪的凹槽,所述滾輪設置于凹槽。
進一步設置:將滾輪設置于滑塊的凹槽內,可以優化滾輪與滑塊之間的相對高度,使滑塊通過滾輪實現快速滾動的同時,也優化了滾輪與滑塊之間的設置,減少滾輪與滑塊之間的相對高度。
進一步設置:所述基座上設置有便于推動整體的推手。
如此設置,通過推手方便操作者更好的控制裁剪機的裁剪工序,提高使用者的體驗。
如此設置,所述基座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電機啟閉的控制開關。
進一步設置:通過控制基座上的控制開關,即可方便的控制電氣的啟閉功能,便于使用者操作。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在裁剪機上設置有助于在才殲擊機裁剪的時候按壓布料的壓桿,通過調節壓桿使裁剪機適應不同折疊厚度的布料進行裁剪,提高裁剪的準確度及裁剪時裁剪的穩定性能,通過在裁剪機上設置及運用新的機械結構,其操作簡單,設計合理,達到有效提高裁剪質量以及提高操作者體驗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中的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中的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A處的放大圖;
圖5為施例1中滾輪的布局圖;
圖6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支架;3、刀件;4、驅動機構;41、轉輪;42、連桿;43、電機;5、基座;6、壓桿;7、調節裝置;71、齒輪;72、齒條;8、搖桿;9、軸承;10、壓塊;11、調節絲桿;12、控制開關;13、滾輪;14、推手;15、凹槽;16、保護罩。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6對裁剪機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裁剪機,包括底座1,安裝于底座1上的支架2、安裝于支架2上的刀件3以及安裝于支架2上驅動刀件3運轉的驅動機構4;如圖3和圖4所示,驅動機構4包括設置于基座5內的轉輪41、連桿42以及驅動轉輪41轉動的電機43,刀件3通過連桿42與轉輪41連接且連桿42轉輪41偏心設置于轉輪41上,連桿42均與刀件3以及轉輪41轉動連接,支架2上設置有供刀件3滑動的滑槽,刀件3設置于支架2的滑槽內且與支架2滑動連接;如圖1所示,驅動裝置外端設置有用于保護罩16,保護罩16與基座5通過螺栓可拆卸固定連接;電機43設置于基座5外端,且在基座5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電機43啟閉的控制開關12;在其基座5外端面上還設置有便于推動整體的推手14。
如圖2所示,支架2與基座5連接,基座5上設置有刀件3剪切時用于按壓布料的壓桿6,其壓桿6的端部連接有壓塊10,壓塊10呈Y形設置,刀件3設置于壓塊10的兩分叉端之間,壓塊10的另一端呈弧形設置且與壓桿6固定連接,壓桿6設置于刀件3的前方;壓桿6通過設置于基座5上的調節裝置7實現壓桿6沿刀件3長度方向的移動;調節裝置7包括齒輪71以及與齒輪71相嚙合的齒條72,齒輪71與基座5轉動連接且齒輪71設置于基座5內,齒條72與壓桿6固定連接;在其齒輪71的軸心線上設置有便于轉動齒輪71的搖桿8,搖桿8通過設置于基座5上的軸承9與基座5轉動連接。
如圖5所示,在底座1上設置有若干用于放置滾輪13的凹槽15,在其凹槽15內設置有便于推動底座1滑動的滾輪13,滾輪13通過軸銷與底座1轉動連接,滾輪13的數量優選為四個,且分布于底座1的四個角上,且均為定向輪;底座1朝刀件3切割的一端呈圓弧設置,且前端沿中部的高度逐漸增加。
實施例2:如圖6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調節裝置7為調節絲桿11傳動調節,調節絲桿11的一端與壓桿6通過軸承9連接,另一端與基座5轉動連接;通過轉動調節絲桿11,促使調節絲桿11相對于基座5為絲桿傳動,實現調節絲桿11相對于基座5發生移動,即帶動與調節絲桿11固定連接的壓桿6實現移動,達到調節壓桿6的作用。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