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鞋帶生產過程中對布料進行折邊的部件,特別涉及一種鞋帶折邊器。
背景技術:
在鞋帶生產行業,包邊機是其中一個關鍵的工序。現有鞋帶行業普遍采用:(1)將布料裁成長條。(2)長條兩邊刷膠,經過抽條機后兩邊各對折近1/4。(3)長條兩邊刷膠,經過抽條機后對折。(4)經過包邊機打線。上述加工方法存在生產周期長、生產效率低的弊端,同時由于采用膠粘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影響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因此如何將生成周期縮短,節約人工費三倍左右、且加工方便、提高產品質量成為各廠家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鞋帶折邊器,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自動對布料進行折邊的部件,配合包邊機的使用,可大大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量三倍左右,且整個折邊過程不需要膠粘,還減少了環境污染。
本實用新型解決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鞋帶折邊器,包括一頂面及對稱設置在頂面兩側的側面一、側面二,頂面、側面一、側面二的內側面共同構成一容置空間,容置空間的兩端分別為進料端、 出料端,沿進料端至出料端方向,該容置空間的直徑逐漸變小;側面一、側面二分別還設有側面三、側面四,側面三、側面四置于容置空間內,且側面一、側面三的內側面形成滑道一、側面二、側面四的內側面形成滑道二;頂面的中間部沿進料端至出料端方向逐漸從側面過渡形成一凸出的曲面,曲面置于容置空間內且位于側面三、側面四之間,當布料至出料端時,布料的兩側邊分別置于滑道一、滑道二內使布料側邊向內側彎折,布料的中間部被曲面頂起,整個布料呈“W”形。
還包括一底面,底面的兩側邊分別與側面一、側面二連接,且設置在頂面相向的一側,使容置空間四周至少部分的閉合;底面上開設一通孔,該通孔用于撥動布料自進料端向出料端處移動。
所述通孔為長條狀,沿進料端至出料端方向開設。
所述通孔與曲面的位置相對應,曲面至少部分的置于通孔范圍內。
所述側面三、側面四均為三角形,三角形置于容置空間內的頂點靠近出料端。
還包括一安裝部,該安裝部用于連接包邊機的安裝頭,安裝部設置在頂面上。
所述安裝部為一固定塊,安裝部上開設有用于連接安裝頭的安裝孔。
所述頂面為等腰梯形。
所述底面為等腰梯形。
所述頂面、側面一、側面二、側面三、側面四為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該折邊器自進料端寬至出料端直徑逐漸變窄的設計,使布料在通過容置空間時,逐漸被擠壓,而滑道一、滑道二及曲面的設計,在布料被擠壓的過程 中,布料兩側邊逐漸置于滑道一、滑道二內,發生彎折。同時頂面的曲面將布料中部頂起,至出料端時,布料成三折狀態,實現了自動折疊。整個折疊過程一次完成,縮短了生產周期。
2.整個折疊過程中不需要采用膠粘,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及對人體的危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是圖1中出料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布料至出料端時狀態;
圖4是底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6是安裝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三。
圖中:100.布料、1.頂面、11.曲面;2.側面一、3.側面二、4.容置空間、41.進料端、42.出料端、5.側面三、51.頂點、6.側面四、61.頂點、7.滑道一、8.滑道二、9.底面、91.通孔、10.安裝部、101、安裝孔、1’.頂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鞋帶折邊器,如圖1、圖2中所示的基礎結構,包括一頂面1及對稱設置在頂面兩側的側面一2、側面二3,頂面1、側面一2、側面二3的內側面共同構 成一容置空間4,容置空間4的兩端分別為進料端41、出料端42,沿進料端41至出料端42方向,該容置空間4的直徑逐漸變小。側面一2、側面二3分別還設有側面三5、側面四6,側面三5、側面四6置于容置空間4內,且側面一2、側面三5的內側面形成滑道一7、側面二3、側面四6的內側面形成滑道二8。頂面1的中間部沿進料端至出料端方向逐漸從側面過渡形成一凸出的曲面11,曲面11置于容置空間4內且位于側面三5、側面四6之間,當布料至出料端42時,由于進料端41寬,出料端窄42,在布料從進料端41向出料端42移動過程中,布料逐漸被擠壓,使布料的兩側邊逐漸置于滑道一7、滑道二8內使布料的側邊向內側彎折,同時布料的中間部被曲面11頂起,整個布料100呈“W”形,布料100實現三折狀態,如圖3中所示。
本實施中,為方便部件的加工,采用的頂面1為等腰梯形。同時,為更好的使布料在容置空間4內移動,避免布料移動不順暢,側面三5、側面四6均采用三角形,如圖1中所示,且三角形置于容置空間內的頂點靠近出料端42,即頂點51、頂點61靠近出料端42,這樣,沿進料端41至出料端42的方向,側面三5、側面四6的側邊與頂面1的內側面之間的距離逐漸變小(在進料端距離最大),布料沿頂面1的內側面在容置空間4內移動時,方便布料的側邊逐漸滑入相應的滑道一7、滑道二8內。
所述頂面1、側面一2、側面二3、側面三5、側面四6之間可以通過焊接方式將四個部分連接在一起,也可以是一整塊薄板彎曲形成,即為一體成型。其中頂面1、側面一2、側面二3、側面三5、側面四6的形狀可以是任何適用的形狀,只要滿足最終的鞋帶折邊器的進料端41寬、出料端42窄即可,本實施例中頂面采用等腰梯形僅是為了方便加工、效果好,側面三、側面四采用三 角形也僅是為了得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進一步的,由于該鞋帶折邊器要與包邊機同時使用,因此要保證布料在移動過程中的順利移動,在前述的鞋帶折邊器的基礎結構上還設有一底面9,如圖1中所示,底面9的兩側邊分別與側面一2、側面二3連接,且設置在頂面1相向的一側,使容置空間4四周至少部分的閉合,即底面9的大小可以和頂面1相同,也可以小于頂面1。為方便將布料置于容置空間4內,在底面9上開設一通孔91,如圖4中所示,該通孔91用于在將布料塞入折邊器內時,撥動布料自進料端41向出料端42處移動。為更好的撥動布料,所述通孔91為長條狀,沿進料端41至出料端42方向開設。
更進一步的,由于曲面11位于鞋帶折邊器的中間部,為更好的將布料進行移動,將通孔91設置在與曲面11的相對應的位置上,曲面11至少部分的置于通孔91范圍內。
為了加工方便,所述底面9為等腰梯形,實際上也可以采用其他適用的形狀。為了操作方便,更好的使布料穿過容置空間4,頂面1要大于底面9,可以如圖5中的結構,其中頂面1’是頂面1的變形,在頂面1基礎上進料一端延伸出一倒梯形部,這些變形僅是為了操作方便,其他類似的變形也可適用。
進一步的,為了更好的將鞋帶折邊器安裝在包邊機上,還包括一安裝部10,該安裝部10用于連接包邊機的安裝頭,其中本實施例中的安裝部10為一固定塊,安裝部上開設有用于連接安裝頭的安裝孔101,如圖6中所示。安裝部10設置在頂面1上,如圖7中所示,除了上述提到的固定塊作為安裝部,實際上也可以是其他可以使鞋帶折邊器固定在包邊機上的物體,如夾子等。
鞋帶折邊器安裝在包邊機上,與包邊機聯合。使用時,將布料從進料端41塞 入,使布料的端部處于通孔91的范圍內,借助外物如剪子、鑷子等將布料頂在頂面的內側面上滑動,使布料頂端穿過出料端42。通過出料端42的布料成三折狀態,工作人員現將該部分布料沿折線壓疊在一起,即將“W”形布料橫向壓扁,布料的兩側邊依舊置于外側,用包邊機縫合,剩余的布料隨著包邊機的連續工作直接從鞋帶折邊器內穿過進行縫合。
上述鞋帶折邊器實現了布料的自動折疊,整個折疊過程一次完成,縮短了生產周期,整個折疊過程中不需要采用膠粘,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及對人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