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洗衣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洗衣機外筒、以及具有該外筒的洗衣機。
背景技術:
滾筒洗衣機包含有滾筒和外筒。滾筒可旋轉的套裝在外筒內,滾筒底部的中心固定有驅動軸,驅動軸穿過外筒與電機連接,電機通過驅動軸帶動滾筒旋轉;在外筒底部的中心設置有軸承座,軸承座內固定有軸承,驅動軸與軸承內圈固定。外筒用于盛放洗滌水,外筒為塑料材質,外筒包括外筒前和外筒后兩部分組成。
目前,在外筒后注塑時內嵌軸承座,在上線裝配前需要將兩個軸承壓裝到外筒后的軸承座中,這樣需要設置專門的壓裝設備和壓裝工序;并且軸承與軸承座之間為過盈配合,在壓裝過程中由于所需的壓裝力較大,難免損傷外筒后的結構,出現廢品的情況;當然軸承壓裝質量的好壞還與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有關,使得軸承壓裝的質量不以保證。此外,軸承座一般采用鋁合金或鑄鐵材料,相對于外筒后所用的塑料材料的成本也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洗衣機外筒,通過將軸承直接固定在中心軸孔內,省略了軸承座,降低外筒的制造成本。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洗衣機外筒,包括外筒后,在外筒后的底壁上開設有中心軸孔,所述中心軸孔內固定有至少一個軸承。
進一步的,所述軸承與外筒后為一體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外筒后注塑成型。
進一步的,所述外筒后注塑時內嵌所述軸承。
進一步的,所述軸承的外表面與所述中心軸孔的內壁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軸承包括外圈,所述外圈具有鋸齒結構,所述鋸齒結構位于所述底壁內。
進一步的,所述軸承還具有壓裝在所述軸承外側的固定環,所述固定環位于所述底壁內。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環具有鋸齒狀的外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中心孔內具有間隔設置的兩個軸承。
進一步的,所述兩個軸承分別為大的軸承和小的軸承,且大的軸承位于小的軸承的前方。
基于上述的洗衣機的外筒,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洗衣機,省略了軸承座,降低外筒的制造成本。
一種洗衣機,包括箱體、以及上述的外筒。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洗衣機外筒,通過在外筒的底壁上的所述中心軸孔內固定有至少一個軸承,使得軸承直接固定到中心軸孔內,這樣省略了軸承座,節省了軸承座的成本,以及節省了對于軸承座嵌入模具的操作,減少了工時,有利于降低外筒的制造成本。此外,無需配備專用的軸承壓裝設備將軸承壓裝進軸承座中,進一步減低了成本。
結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后,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洗衣機外筒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外筒后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區域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軸承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 “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是以洗衣機正常使用時,相對于用戶來說的,以靠近用戶的方向為“前”,反之為“后”;術語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參閱圖1-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洗衣機外筒的一個實施例,洗衣機具有形成外形的箱體10,并在其內部設置洗滌中所需的各種部件,外筒20 被設置在箱體10 內部儲存洗滌水,外筒20由相互結合的外筒前和外筒后2構成;滾筒30 用于容納洗滌物,并被可旋轉的設置于外筒20內,外筒20和滾筒30被橫放設置,以使其入口面朝向箱體10 的前方,外筒20和滾筒30的入口與箱體1的開口部連通,并在箱體10上設有可開閉開口部的門體40;當門體40被打開時,用戶可通過將洗滌物投放于滾筒30 內。并且在外筒20的后壁上設置有驅動滾筒30旋轉的電機50,電機50利用驅動軸60使滾筒30進行旋轉,驅動軸60穿過外筒后2。具體的,在外筒后2的底壁上開設有中心軸孔21,在中心軸孔21內直接固定有軸承3,即軸承3的外圈31與中心軸孔21固定,驅動軸60與軸承3的內圈32固定。
本實施例中,在外筒后2的底壁上開設有中心軸孔21,在中心軸孔21內直接固定有軸承3,通過將軸承3直接固定到中心軸孔21內,這樣省略了軸承座,節省了軸承座的成本,以及節省了對于軸承座嵌入模具的操作,減少了工時,有利于降低外筒的制造成本。
參見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外筒前和外筒后2均通過注塑成型,為了增加軸承3與外筒后2結合的牢固性,在外筒后2注塑時將軸承3內嵌在模具中,使得軸承2內嵌在外筒后2內;或者說軸承3與外筒后2為一體結構,軸承3的外表面與中心軸孔21的內壁緊密接觸。
通過外筒后2注塑時內嵌軸承3,使得軸承3與外筒后2的結合牢固,增加了軸承3的穩定性;并且避免了對于軸承3的壓裝,避免了因為壓裝造成的外筒后報廢,保證外筒后2上線裝配前的成品率;以及減少了對于軸承3的壓裝工序,通過工序的減少進一步節省了工時,而且也不需要配備專門的壓裝軸承的設備,使得外筒后2的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
參見圖5所示,為了進一步增加軸承3與外筒后2的固定牢固性,軸承3的外圈31有一部分被注塑在外筒后2的內部,也就是外圈31有一部分被外筒后2包覆。外圈31設置為鋸齒結構311,并且鋸齒結構311注塑在外筒后2的底壁21內。通過設置鋸齒結構311,使得軸承3與外筒后2的接觸面積增大,并且通過設置鋸齒結構311增強了軸承3與外筒后2注塑后的受力性能,使得軸承3與外筒后2的固定更加牢固。
由于軸承3的標準件是外圈31為圓形,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在軸承3的外側壓裝固定環,固定環具有鋸齒狀的外表面;并且將壓裝有固定環的軸承3內嵌到外筒后2的模具中,外筒后2注塑成型后固定環位于外筒后2的底壁21內,增加軸承3與外筒后2的固定牢固性。
參見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在中心孔21內具有兩個間隔設置的軸承3,其中大的軸承位于小的軸承的前方。通過設置兩個間隔設置的軸承3有利于軸承3對于驅動軸60的支撐,增加驅動軸60的穩定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