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縫紉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縫紉機定刀組件結構。
背景技術:
定刀組件是縫紉機上的一個機構,定刀組件內至少設有一個定刀片,當縫紉機縫紉完成后,需要通過定刀片與動刀片配合裁剪布邊,從而提高自動化程度;然而很多電腦縫紉機自動化程度更高,縫紉不同的布料時,對布料的邊緣裁剪位置要求不同,這就要求定刀片具有調節適應功能,而目前通常的縫紉機結構中的定刀片都是固定不動的,無法滿足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定刀組件中的定刀片位置無法調節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可調節定刀片的位置、適用于布料的多種裁剪要求、通用性強的縫紉機定刀組件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縫紉機定刀組件結構,包括刀架、設在刀架上端的定刀片,所述刀架的正面設有調節旋鈕,所述調節旋鈕與刀架之間轉動連接,所述刀架的背面設有與調節旋轉同軸固定的螺桿,所述螺桿的外側套設有螺紋套,所述螺紋套的外端設有法蘭,所述刀架的上端設有限位凸臺。法蘭與縫紉機連接,限位凸臺卡入縫紉機頂面的限位槽內,限位槽與螺桿的軸線平行,整個刀架受到螺桿、限位凸臺這兩點的限位,需要調節定刀片時,只需要轉動調節旋鈕,調節旋鈕帶動螺桿與螺紋套之間相對運動,實現定刀片向內、向外移動,從而能夠準確的調節定刀片的位置,能適用于不同布料的裁剪要求。
作為優選,所述螺紋套的外側位于法蘭與刀架之間的部位設有壓簧。壓簧起到預緊作用,防止螺桿與螺套的螺紋之間的間隙晃動;同時壓簧能增加調節旋鈕的轉動阻力,當螺桿調節到合適位置停止后,壓簧能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調節旋鈕被誤碰觸而導致位置改變。
作為優選,所述調節旋鈕的圓周面上設有若干防滑槽,所述的刀架上位于調節旋鈕的一側設有簧片,所述的簧片與調節旋鈕的圓周面之間彈性接觸。防滑槽能增加手指與調節旋鈕之間的摩擦力,轉動調節旋鈕更加方便;簧片壓在防滑槽上,調節旋鈕轉動時,簧片在防滑槽之間跳動,會發出聲音,調節旋鈕轉動時手感更好,調節旋鈕停止后,簧片對調節旋鈕具有限位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刀架的上端面上設有滑槽,所述的滑槽內設有滑塊,所述滑塊的一端固定有分線針,所述刀架的正面設有與滑槽一側連通的長槽孔,所述的長槽孔內設有與滑塊連接的撥塊,所述刀架的背面設有與滑槽另一側連通的缺口,所述的缺口內設有限位簧片,所述滑塊的側面設有兩個限位凹槽。通過撥塊能撥動滑塊在滑槽內移動,滑動移動帶動分線針移動,從而能夠調節分線針的長短。
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調節方便,使用機動靈活,通用性強的有益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刀座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刀座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刀座的側視圖。
圖4為滑塊與滑槽的配合示意圖。
圖中:刀架1、定刀片2、調節旋鈕3、螺桿4、螺紋套5、法蘭6、限位凸臺7、壓簧8、防滑槽9、簧片10、滑槽11、滑塊12、分線針13、長槽孔14、撥塊15、缺口16、限位簧片17、限位凹槽1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的一種縫紉機定刀組件結構,包括刀架1、設在刀架上端的定刀片2,刀架的正面設有調節旋鈕3,調節旋鈕與刀架之間轉動連接,刀架的背面設有與調節旋轉同軸固定的螺桿4,螺桿的外側套設有螺紋套5,螺紋套的外端設有法蘭6,刀架的上端設有限位凸臺7,螺紋套的外側位于法蘭與刀架之間的部位設有壓簧8,調節旋鈕的圓周面上設有若干防滑槽9,刀架上位于調節旋鈕的一側設有簧片10,簧片與調節旋鈕的圓周面之間彈性接觸。
如圖4所示,刀架的上端面上設有滑槽11,滑槽內設有滑塊12,滑塊的一端固定有分線針13,刀架的正面設有與滑槽一側連通的長槽孔14,長槽孔內設有與滑塊連接的撥塊15,刀架的背面設有與滑槽另一側連通的缺口16,缺口內設有限位簧片17,滑塊的側面設有兩個限位凹槽18。
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法蘭與縫紉機連接,限位凸臺卡入縫紉機頂面的限位槽內,限位槽與螺桿的軸線平行,整個刀架受到螺桿、限位凸臺這兩點的限位,需要調節定刀片時,只需要轉動調節旋鈕,調節旋鈕帶動螺桿與螺紋套之間相對運動,實現定刀片向內、向外移動,從而能夠準確的調節定刀片的位置,能適用于不同布料的裁剪要求;通過撥塊能調節分線針的長短,以適應不同的縫紉線。本實用新型具有調節方便,使用機動靈活,通用性強的有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