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機,具體地說是一種自動縫紉機。
背景技術:
縫紉機在加工布匹等工件時,需要將布匹張緊之后進行加工,以防在工件褶皺的情況下進行加工,影響工件質量,現有技術中通常是通過工人用手將其張緊,這種方式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容易造成工作疲勞,影響加工效率,而且工人張緊時可能不慎將手伸入針頭下方,扎傷手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將布匹拉緊,便于加工的自動縫紉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動縫紉機,包括縫紉臺和安裝在縫紉臺上的縫紉機,所述縫紉臺的外側設有連接到縫紉臺上的擴展臺,所述擴展臺為平板狀,所述擴展臺通過連接裝置連接在縫紉臺的立面處,所述擴展臺上還設置壓料裝置。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壓料裝置包括上壓板和下壓板,所述上壓板與下壓板相對設置,上壓板與下壓板的同側設置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軌跡板和升降裝置,另有轉軸一端固定連接到軌跡板上,所述軌跡板上具有一個內凹的腔室,腔室中安裝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包括設置在殼體中的升降通道和安裝在升降通道中的升降桿,所述升降桿中部截斷,且截斷處安裝回位彈簧,所述上壓板和下壓板分別連接到兩段升降桿上,所述升降桿的兩端延伸到殼體外側,所述軌跡板的腔室內環面為風車形。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裝置包括連接氣囊,所述擴展臺的連接面及縫紉臺的立面上均設置連接槽,所述連接槽為縮口槽,且連接槽沿擴展臺及縫紉臺端面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連接氣囊為兩頭內徑大于中部內徑的紡錘形。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擴展臺的上端面設置滑動槽,所述壓料裝置的下端設置滑塊,所述滑塊嵌合到滑動槽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自動縫紉機通過設置拉料機構,將布料張緊,張緊后便于加工,提高縫紉機的加工效率,同時,保證加工的質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縫紉臺的結構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自動縫紉機,包括縫紉臺1和安裝在縫紉臺1上的縫紉機2,所述縫紉機2為自動縫紉機,可通過程序控制,實現自動縫紉,所述縫紉臺1的外側設有連接到縫紉臺1上的擴展臺3,所述擴展臺3為平板狀,擴展臺3水平安裝在縫紉臺1外側,增大縫紉臺1的面積,所述擴展臺3通過連接裝置連接在縫紉臺1的立面處,所述擴展臺3上還設置壓料裝置。
所述壓料裝置包括上壓板4和下壓板5,所述上壓板4與下壓板5相對設置,下壓板5的上端面在最高處時與縫紉臺1的上端面平齊,上壓板4與下壓板5的同側設置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軌跡板6和升降裝置,另有轉軸一端固定連接到軌跡板6上,所述軌跡板6上具有一個內凹的腔室,腔室中安裝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包括設置在殼體7中的升降通道和安裝在升降通道中的升降桿8,所述升降桿8中部截斷,且截斷處安裝回位彈簧9,所述上壓板4和下壓板5分別連接到兩段升降桿8上,所述升降桿8的兩端延伸到殼體7外側,所述軌跡板6的腔室內環面為風車形,所述升降桿8延伸到殼體7外側的兩端沿腔室的內環面運動,轉動轉軸,使軌跡板6旋轉,當升降桿8運動到內環面內徑較短處,兩段升降桿8內縮,從而使上壓板4與下壓板5靠近,將物料夾緊在上壓板4與下壓板5之間,繼續轉動軌跡板6,當升降桿8運動到內環面內徑較長處,兩段升降桿8在回位彈簧9的作用下外擴,從而使上壓板4與下壓板5分離,物料可抽出。
所述連接裝置包括連接氣囊10,所述擴展臺3的連接面及縫紉臺1的立面上均設置連接槽,所述連接槽為縮口槽,且連接槽沿擴展臺3及縫紉臺1端面的長度方向延伸,所述連接氣囊10為兩頭內徑大于中部內徑的紡錘形,連接氣囊10充氣后,卡緊在連接槽中,使擴展臺3與縫紉臺1連接,將連接氣囊10放氣后,可使擴展臺3與縫紉臺1分離。
所述擴展臺3的上端面設置滑動槽11,所述壓料裝置的下端設置滑塊12,所述滑塊嵌合到滑動槽11中,為適應不同的需要,壓料裝置可在擴展臺3上移動,改變壓料位置。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