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面料的整理工藝,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針織內(nèi)衣面料染整工藝。
背景技術(shù):
內(nèi)衣(英文名:underwear)是指貼身穿的衣物,包括背心、汗衫、短褲、抹胸、胸罩等,通常是直接接觸皮膚的,是現(xiàn)代人不可少的服飾之一。
內(nèi)衣有吸汗、矯型、襯托身體、保暖及不受來自身體的污穢的危害的作用,有時會被視為性征。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內(nèi)衣都是通過棉滌面料進行制作的,但是棉滌面料具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容易起球,內(nèi)衣本身是直接貼合人體的,因此起球的面料會帶來很大的不適。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易起球的針織內(nèi)衣面料染整工藝。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shù)方案:
一種針織內(nèi)衣面料染整工藝,
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預(yù)處理,將布料在50℃下進行熱洗,之后通過在100℃水蒸氣蒸煮;
步驟二:烘干預(yù)處理后的布料:
步驟三:染色,將布料浸入到染料中,進行一次浸扎,其中染料包括下述組成:
色料:6g/l
分散劑:3g/l
處理劑:3g/l
所述處理劑包括下列重量份組成:
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4,4`-二甲基苯醚硅烷:1份
順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鈉:1份;
步驟四:將染色完成后的布料浸入到浸扎液中進行二次浸扎,所述浸扎液包括5g/l的整理液,所述整理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組成:
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5份
四(2-羥基乙氧基)硅烷;:5份。
四聚乙二醇單辛醚:1份
步驟五:對二次浸扎后的布料進行清洗烘干。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步驟三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步驟四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步驟五中先用50℃的水進行浸洗10分鐘,之后再用15℃的水沖洗2分鐘。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整理劑中還包括有滲透劑3g/l。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滲透劑包括下述重量份組成:
3-[(羥甲基)甲基胺]丙烷磺酸:2份
順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鈉:10份
羥基亞乙基二膦酸鉀鹽:2份。
在本發(fā)明中,先通過熱洗和熱蒸,可以使得整體面料軟化,在處理過程中,能夠起到一個較好的保護作用,之后進行一次浸扎染色,在染色過程中,加入的處理劑對于色料有一個保護作用,通過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4`-二甲基苯醚硅烷、順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鈉的協(xié)同作用,能夠使得在使用處理劑后,能夠起到提高色牢度的效果,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經(jīng)過抗起球整理劑之后,雖然抗起球性有所提高,但是色牢度卻大大下降,而本發(fā)明中的處理劑的加入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再經(jīng)二次浸扎,使得浸扎液中所含有的整理液具有提高面料抗起球性能的效果,在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四(2-羥基乙氧基)硅烷、四聚乙二醇單辛醚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能夠保證在多次水洗后仍然具有較好的抗起球性能。
而滲透劑的加入,能夠加快整理劑中成分的滲入,而提高整體的抗起球性能,同時通過3-[(羥甲基)甲基胺]丙烷磺酸、順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鈉、羥基亞乙基二膦酸鉀鹽三者的協(xié)同效果,還能夠進一步加強多次清洗后的抗起球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一種針織內(nèi)衣面料染整工藝,
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預(yù)處理,將布料在50℃下進行熱洗,之后通過在100℃水蒸氣蒸煮;
步驟二:烘干預(yù)處理后的布料:
步驟三:染色,將布料浸入到染料中,進行一次浸扎,其中染料包括下述組成:
色料:6g/l
分散劑:3g/l
處理劑:3g/l
所述處理劑包括下列重量份組成:
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4,4`-二甲基苯醚硅烷:1份
順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鈉:1份;
步驟四:將染色完成后的布料浸入到浸扎液中進行二次浸扎,所述浸扎液包括5g/l的整理液,所述整理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組成:
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5份
四(2-羥基乙氧基)硅烷;:5份。
四聚乙二醇單辛醚:1份
步驟五:對二次浸扎后的布料進行清洗烘干。
所述步驟三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四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五中先用50℃的水進行浸洗10分鐘,之后再用15℃的水沖洗2分鐘。
所述整理劑中還包括有滲透劑3g/l。
所述滲透劑包括下述重量份組成:
3-[(羥甲基)甲基胺]丙烷磺酸:2份
順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鈉:10份
羥基亞乙基二膦酸鉀鹽:2份。
實施例二
一種針織內(nèi)衣面料染整工藝,
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預(yù)處理,將布料在50℃下進行熱洗,之后通過在100℃水蒸氣蒸煮;
步驟二:烘干預(yù)處理后的布料:
步驟三:染色,將布料浸入到染料中,進行一次浸扎,其中染料包括下述組成:
色料:6g/l
分散劑:3g/l
處理劑:3g/l
所述處理劑包括下列重量份組成:
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4,4`-二甲基苯醚硅烷:1份
順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鈉:1份;
步驟四:將染色完成后的布料浸入到浸扎液中進行二次浸扎,所述浸扎液包括5g/l的整理液,所述整理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組成:
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5份
四(2-羥基乙氧基)硅烷;:5份。
四聚乙二醇單辛醚:1份
步驟五:對二次浸扎后的布料進行清洗烘干。
所述步驟三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四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五中先用50℃的水進行浸洗10分鐘,之后再用15℃的水沖洗2分鐘。
對比例一:
一種針織內(nèi)衣面料染整工藝,
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預(yù)處理,將布料在50℃下進行熱洗,之后通過在100℃水蒸氣蒸煮;
步驟二:烘干預(yù)處理后的布料:
步驟三:染色,將布料浸入到染料中,進行一次浸扎,其中染料包括下述組成:
色料:6g/l
分散劑:3g/l
步驟四:將染色完成后的布料浸入到浸扎液中進行二次浸扎,所述浸扎液包括5g/l的整理液,所述整理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組成:
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四(2-羥基乙氧基)硅烷;:5份。
步驟五:對二次浸扎后的布料進行清洗烘干。
所述步驟三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四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五中先用50℃的水進行浸洗10分鐘,之后再用15℃的水沖洗2分鐘。
對比例二
一種針織內(nèi)衣面料染整工藝,
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預(yù)處理,將布料在50℃下進行熱洗,之后通過在100℃水蒸氣蒸煮;
步驟二:烘干預(yù)處理后的布料:
步驟三:染色,將布料浸入到染料中,進行一次浸扎,其中染料包括下述組成:
色料:6g/l
分散劑:3g/l
處理劑:3g/l
所述處理劑包括下列重量份組成:
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步驟四:將染色完成后的布料浸入到浸扎液中進行二次浸扎,所述浸扎液包括5g/l的整理液,所述整理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組成:
四(2-羥基乙氧基)硅烷;:5份。
四聚乙二醇單辛醚:1份
步驟五:對二次浸扎后的布料進行清洗烘干。
所述步驟三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四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五中先用50℃的水進行浸洗10分鐘,之后再用15℃的水沖洗2分鐘。
對比例三:
一種針織內(nèi)衣面料染整工藝,
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預(yù)處理,將布料在50℃下進行熱洗,之后通過在100℃水蒸氣蒸煮;
步驟二:烘干預(yù)處理后的布料:
步驟三:染色,將布料浸入到染料中,進行一次浸扎,其中染料包括下述組成:
色料:6g/l
分散劑:3g/l
處理劑:3g/l
所述處理劑包括下列重量份組成:
4,4`-二甲基苯醚硅烷:1份
步驟四:將染色完成后的布料浸入到浸扎液中進行二次浸扎,所述浸扎液包括5g/l的整理液,所述整理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組成:
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5份
步驟五:對二次浸扎后的布料進行清洗烘干。
所述步驟三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四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五中先用50℃的水進行浸洗10分鐘,之后再用15℃的水沖洗2分鐘。
對比例四
一種針織內(nèi)衣面料染整工藝,
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預(yù)處理,將布料在50℃下進行熱洗,之后通過在100℃水蒸氣蒸煮;
步驟二:烘干預(yù)處理后的布料:
步驟三:染色,將布料浸入到染料中,進行一次浸扎,其中染料包括下述組成:
色料:6g/l
分散劑:3g/l
處理劑:3g/l
所述處理劑包括下列重量份組成:
順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鈉:1份;
步驟四:將染色完成后的布料浸入到浸扎液中進行二次浸扎,所述浸扎液包括5g/l的整理液,所述整理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組成:
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2份
四聚乙二醇單辛醚:1份
步驟五:對二次浸扎后的布料進行清洗烘干。
所述步驟三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四中浸扎溫度為25℃,軋余率為60~70%。
所述步驟五中先用50℃的水進行浸洗10分鐘,之后再用15℃的水沖洗2分鐘。
上述實施例和對比例中的分散劑均選用木質(zhì)素磺酸鈉。
檢測:
抗起球性檢測根據(jù)gb/t4802.3-1997的標(biāo)準(zhǔn)進行檢測;
抗靜電測試按照gb/t12703.3標(biāo)準(zhǔn)進行檢測;
色牢度按照aatcc61:2007標(biāo)準(zhǔn)進行檢測
在本發(fā)明中,先通過熱洗和熱蒸,可以使得整體面料軟化,在處理過程中,能夠起到一個較好的保護作用,之后進行一次浸扎染色,在染色過程中,加入的處理劑對于色料有一個保護作用,通過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4,4`-二甲基苯醚硅烷、順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鈉的協(xié)同作用,能夠使得在使用處理劑后,能夠起到提高色牢度的效果,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經(jīng)過抗起球整理劑之后,雖然抗起球性有所提高,但是色牢度卻大大下降,而本發(fā)明中的處理劑的加入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再經(jīng)二次浸扎,使得浸扎液中所含有的整理液具有提高面料抗起球性能的效果,在3-(異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4-二-o-乙酰基-6-o-(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d-葡萄醛、四(2-羥基乙氧基)硅烷、四聚乙二醇單辛醚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能夠保證在多次水洗后仍然具有較好的抗起球性能。
而滲透劑的加入,能夠加快整理劑中成分的滲入,而提高整體的抗起球性能,同時通過3-[(羥甲基)甲基胺]丙烷磺酸、順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鈉、羥基亞乙基二膦酸鉀鹽三者的協(xié)同效果,還能夠進一步加強多次清洗后的抗起球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fā)明思路下的技術(shù)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yīng)當(dāng)指出,對于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yīng)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