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織圓機的上提花機構。
背景技術:
針織圓機的上提花機構,主要包括可旋轉的上針盤、固定設置在上針盤上方的安裝盤、設置在安裝盤上的選針器和三角裝置,上針盤頂面形成有沿其徑向延伸的針槽,針槽中活動配置有提花片和織針,提花片后段的底部形成有凸出的支撐腳,針槽形成有與支撐腳相適配的凹陷部,提花片前段的底部形成有凸出的支轉腳,針槽的槽底水平延伸可支承支撐腳、支轉腳和針織,上述結構的提花片及針槽結構使提花片在非初始位置,仍可被誤動作的選針器干擾而發生誤動作,影響提花編織。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防止提花片發生誤動作的針織圓機的上提花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針織圓機的上提花機構,包括可旋轉的上針盤、固定設置在上針盤上方的安裝盤、設置在安裝盤上的選針器,上針盤頂面形成有沿其徑向延伸的針槽,針槽中活動配置有提花片和織針,其特征在于:提花片后段的底部形成有凸出的支撐腳,針槽形成有與支撐腳相適配的凹陷部,當提花片處于初始位置時,可被選針器選中使其支撐腳剛好沉入凹陷部中,針槽形成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槽底段用于支承處于非初始位置的提花片支撐腳,所述提花片前段的底部形成有凸出的支轉腳,所述針槽形成有水平延伸用于支承織針和支轉腳的第二槽底段,第二槽底段高于所述第一槽底段,所述第一槽底段與第二槽底段之間通過傾斜槽底段過渡。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腳為三角形。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盤形成有上下貫通的讓位孔,所述選針器通過鎖緊機構與所述安裝盤的頂面固定連接,使選針器的下段穿過讓位孔與所述提花片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形成在所述安裝盤頂面的螺孔和設置在所述選針器上與螺孔配合的螺栓。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盤由圓周分布的多個塊體拼接而成,所述讓位孔形成在相鄰兩塊體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讓位孔為矩形。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提花機構的提花片只有在初始位置才可被選針器選中,而在非初始位置即使被選針器干擾,也會因為其支撐腳支承在第一槽底段而不受影響,從而防止提花片發生誤動作,影響正常提花編織,當提花片處于初始位置時,可被選針器選中使其支撐腳剛好沉入凹陷部中,第二槽底段高于第一槽底段,使提花片的擺動不受針槽的影響;在安裝盤上設置供選針器下段穿過的讓位孔,選針器直接鎖緊在安裝盤頂面,而無需另外設置選針器鞍座,可方便于選針器的拆裝和定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安裝盤的局部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所示,一種針織圓機的上提花機構,包括上針盤1、安裝盤2、選針器3、提花片4和織針5。
上針盤1可轉動地設置在機架上,上針盤1頂面形成有沿其徑向延伸的針槽11,針槽11中活動配置有提花片4和織針5;安裝盤2與上針盤1相對固定在機架上,安裝盤2形成有上下貫通的矩形讓位孔21,選針器3通過鎖緊機構與安裝盤2的頂面固定連接,使選針器3的下段穿過讓位孔21與提花片4配合,鎖緊機構包括形成在安裝盤2頂面的螺孔和設置在選針器3上與螺孔配合的螺栓31,安裝盤2由圓周分布的多個塊體22拼接而成,讓位孔21形成在相鄰兩塊體22之間。
提花片4后段的底部形成有凸出的支撐腳41,針槽11形成有與支撐腳41相適配的凹陷部12,提花片4前段的底部形成有凸出的支轉腳42,當提花片4處于初始位置時,可被選針器3選中使其支撐腳41剛好沉入凹陷部12中,針槽11形成有水平延伸的第一槽底段11a用于支承處于非初始位置的提花片4支撐腳41,針槽11形成有水平延伸用于支承織針5和支轉腳42的第二槽底段11b,第二槽底段11b高于第一槽底段11a,第一槽底段11a與第二槽底段11b之間通過傾斜槽底段11c過渡;支撐腳41為三角形,凹陷部12形成有與支撐腳41相適配的“V”字形開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