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紡機,具體為一種便于安裝的紡機撐檔。
背景技術:
1、傳統的紡機撐檔采用角鋼結構,剛性較差,機器震動較大,且與箱形墻板結合面的面積較小,使得結構不牢固,影響使用壽命及生產效率。
2、現有技術中織布機在工作時會產生振動,而織布機是高速旋轉的,所以產生的振動也比較大。振動會造成機器磨損,也會帶動地面震動,對地面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安裝的紡機撐檔,以解決織布機在工作時會產生振動,而織布機是高速旋轉的,所以產生的振動也比較大。振動會造成機器磨損,也會帶動地面震動,對地面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安裝的紡機撐檔。
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包括機器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器主體內部固定有支撐主體,所述支撐主體內側活動連接有側板,所述側板和支撐主體之間通過第一彈簧彈性連接,所述支撐主體內側底部固定有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上方活動連接有第二支撐板,且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之間通過第二彈簧彈性連接。
4、進一步地,所述側板一側固定有第二導向桿,且第二導向桿延伸至支撐主體的內部。
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側板可以減緩紡機的震動。
6、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撐板底部固定有第一導向桿,且第一導向桿底部貫穿第一支撐板。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第一和第二支撐板可以減緩紡機的震動。
8、進一步地,所述支撐主體內部開設有與第二導向桿相配合的導向孔,且導向孔和第二導向桿截面呈圓形。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側板可以和支撐主體滑動連接。
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撐板內部開設有第一導向桿相配合的導向孔,且導向孔和第一導向桿截面呈圓形。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兩個支撐板可以滑動連接。
12、進一步地,所述側板表面均勻開設有多組第一螺釘孔,所述第二支撐板表面均勻開設有多組第二螺釘孔,且第一螺釘孔和第二螺釘孔通過螺栓與紡機固定連接。
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紡機和機器主體進行連接。
1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側板和機器主體之間、第二支撐板和第一支撐板之間分別設置有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從而達到減緩紡織機運行時的震動,通過支撐主體與墻面連接,支撐主體底部有支撐座,達到增高機器的作用,從而起到減少機器與地面摩擦的效果。
1.一種便于安裝的紡機撐檔,包括機器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器主體(1)內部固定有支撐主體(6),所述支撐主體(6)內側活動連接有側板(2),所述側板(2)和支撐主體(6)之間通過第一彈簧(3)彈性連接,所述支撐主體(6)內側底部固定有第一支撐板(9),所述第一支撐板(9)上方活動連接有第二支撐板(10),且第一支撐板(9)和第二支撐板(10)之間通過第二彈簧(8)彈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裝的紡機撐檔,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2)一側固定有第二導向桿(7),且第二導向桿(7)延伸至支撐主體(6)的內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裝的紡機撐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板(10)底部固定有第一導向桿(5),且第一導向桿(5)底部貫穿第一支撐板(9)。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安裝的紡機撐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主體(6)內部開設有與第二導向桿(7)相配合的導向孔,且導向孔和第二導向桿(7)截面呈圓形。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安裝的紡機撐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板(9)內部開設有第一導向桿(5)相配合的導向孔,且導向孔和第一導向桿(5)截面呈圓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安裝的紡機撐檔,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2)表面均勻開設有多組第一螺釘孔(4),所述第二支撐板(10)表面均勻開設有多組第二螺釘孔(11),且第一螺釘孔(4)和第二螺釘孔(11)通過螺栓與紡機固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