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縫紉設備的技術領,特別涉及一種帽片縫紉機及縫紉方法。
背景技術:
1、在帽子生產過程中,帽冠片上的繡眼處理與合縫工藝至關重要,但現有技術存在明顯不足。傳統上,繡眼需逐片手工縫制,不僅效率低下,還易導致位置偏差和線跡不整,影響美觀與耐用性。同時,帽冠片的合縫也主要依賴手工,這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縫合質量受工人技術水平影響,波動較大。特別是在大規模生產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制約了生產速度和產品質量的提升。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帽片縫紉機,能夠取代人工對帽片的繡眼進行縫紉以及對兩片帽片進行合縫。
2、本發明還提出一種應用于上述帽片縫紉機的帽片縫紉方法。
3、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實施例的帽片縫紉機,所述帽片縫紉機包括:
4、機架,所述機架具有工作臺;
5、進料裝置,所述進料裝置能夠滑移地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進料裝置包括兩個可升降的抓取機構,兩個所述抓取機構之間對稱設置,兩個所述抓取機構被配置為分別抓取帽片,兩片所述帽片之間對稱放置;
6、繡眼裝置,所述繡眼裝置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繡眼裝置位于所述進料裝置的一側,所述進料裝置將兩片所述帽片輸送至所述繡眼裝置上,所述繡眼裝置被配置為縫紉所述帽片上的繡眼;
7、貼合裝置,所述貼合裝置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貼合裝置位于所述繡眼裝置的一側,所述貼合裝置被配置為將對稱放置的所述帽片相對翻轉,以使兩片所述帽片之間相互貼合;
8、合縫裝置,所述合縫裝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合縫裝置位于所述貼合裝置的另一側,所述合縫裝置配置為將兩片所述帽片縫合在一起;
9、送料裝置,所述送料裝置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送料裝置位于所述繡眼裝置、所述貼合裝置以及所述合縫裝置的一側,所述送料裝置配置為傳遞所述帽片;以及
10、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定位裝置位于所述進料裝置、所述繡眼裝置、所述貼合裝置以及所述合縫裝置中,所述定位裝置配置為定位所述帽片的位置。
11、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帽片縫紉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進料裝置將兩片所述帽片抓取至所述繡眼裝置上,所述繡眼裝置依次對兩片所述帽片的繡眼進行縫紉,通過所述送料裝置輸送,所述帽片從所述繡眼裝置移送到所述貼合裝置上,所述貼合裝置將兩片所述帽片進行貼合,而后通過所述合縫裝置進行縫合。通過所述帽片縫紉機,可取代人工同時對兩片所述帽片的繡眼進行縫紉以及將兩片所述帽片進行縫合。
12、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定位裝置包括第一定位機構,所述第一定位機構設置在所述進料裝置上,所述進料裝置還包括:
13、托料機構,所述托料機構可升降地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托料機構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托料機構分別位于兩個所述抓取機構的下方,所述帽片放置于所述托料機構上,所述第一定位機構設置有兩個,兩個第一定位機構之間對稱設置,兩個所述第一定位機構分別位于兩個所述托料機構的下方,所述第一定位機構被配置為將所述帽片限位在所述托料機構上;以及
14、第一滑移機構,所述第一滑移機構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兩個所述抓取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滑移機構的輸出端上,所述第一滑移機構配置為驅動所述抓取機構遠離或者靠近所述繡眼裝置。
15、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定位機構包括第一定位桿以及若干第一限位桿,所述第一定位桿能夠穿設于所述托料機構并插設在所述帽片的繡眼中,若干所述第一限位桿位于所述帽片的外周側。
16、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第二定位機構,所述第二定位機構設置在所述繡眼裝置上,所述繡眼裝置包括:
17、第一縫紉機構,所述第一縫紉機構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第一縫紉機構配置為縫紉所述帽片上的繡眼;以及
18、第一壓料機構,所述第一壓料機構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第二定位機構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第二定位機構設置于所述工作臺的下方,所述第二定位機構配置為定位所述帽片的繡眼,所述第一壓料機構配置為將所述帽片抵壓在所述工作臺上。
19、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定位機構包括第二升降件以及第二定位桿,所述第二定位桿設置在所述第二升降件的輸出端上,所述第二升降件配置為驅動所述第二定位桿能夠穿設所述工作臺并插設在所述帽片的繡眼上。
20、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設置在所述貼合裝置上,所述貼合裝置包括:
21、第二驅動機構,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通過第一驅動機構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第二驅動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輸出端上,所述第一驅動機構配置為驅動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進行轉動;以及
22、翻轉板,所述翻轉板設置有兩塊,兩塊所述翻轉板之間對稱設置,兩塊所述翻轉板分別水平地設置在所述第二驅動機構的輸出端上,兩塊所述翻轉板相對設置,所述翻轉板用于承托帽片,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翻轉板能夠相對翻轉,以使所述帽片能夠相互貼合,所述固定機構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機構設置在所述翻轉板的下方,所述固定機構配置為固定所述帽片。
23、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固定機構包括驅動件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設置在所述驅動件的輸出端上,所述驅動件配置為驅動所述固定件穿過所述翻轉板,所述固定件配置為能夠與所述帽片接觸,以使所述帽片固定在所述翻轉板上。
24、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貼合裝置還包括第二壓料機構,所述第二壓料機構設置在所述機架上并位于所述翻轉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壓料機構包括可升降的壓緊塊,所述壓緊塊用于將所述帽片抵壓在所述翻轉板上。
25、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第三定位機構,所述第三定位機構設置在所述合縫裝置上,所述合縫裝置包括:
26、第二縫紉機構,所述第二縫紉機構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第二縫紉機構配置為縫合兩片所述帽片;以及
27、第三壓料機構,所述第三壓料機構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第三定位機構位于所述工作臺的下方,所述第三定位機構配置為將貼合好的兩片所述帽片的邊緣相互對齊,所述第三壓料機構配置為將所述帽片抵壓在所述工作臺上。
28、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三定位機構包括:
29、推料件,所述推料件設置在所述第二縫紉機構的下方,所述推料件包括推料桿,所述推料桿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縫紉機構的下方;以及
30、對齊件,所述對齊件設置在所述第二縫紉機構的下方并位于所述推料件的一側,所述對齊件包括三根以上第四定位桿,所述第四定位桿可升降地穿設于所述工作臺,所述第四定位桿位于所述帽片的外周側,所述推料桿配置為將所述帽片推送至所述對齊件中,以使所述對齊件對兩片所述帽片之間的邊緣進行對齊。
31、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帽片縫紉機還包括出料裝置,所述出料裝置設置在所述機架上,所述出料裝置位于所述合縫裝置的一側,所述出料裝置配置為將縫合好的兩片所述帽片送出所述合縫裝置。
32、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出料裝置包括:
33、第一夾持機構,所述第一夾持機構設置在所述工作臺上,所述第一夾持機構配置為夾持縫合好的兩片所述帽片;
34、儲料倉,所述儲料倉設置在所述第一夾持機構的一側,所述儲料倉用于存儲所述帽片;以及
35、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可升降地設置在所述儲料倉中,所述升降板配置為承托所述帽片并將所述帽片放入所述儲料倉中。
36、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實施例的縫紉方法,所述帽片縫紉方法應用于所述帽片縫紉機,所述帽片縫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7、同時抓取并輸送兩片帽片,兩片所述帽片之間對稱放置;所述帽片縫紉機包括進料裝置,所述進料裝置包括兩個可升降的抓取機構、兩個托料機構以及第一滑移機構,兩個所述抓取機構設置在所述第一滑移機構的輸出端上,所述第一滑移機構配置為驅動所述抓取機構移動,兩個所述抓取機構之間對稱設置,兩個所述抓取機構的位置分別與兩個所述托料機構的位置一一對應,兩片所述帽片分別放置在所述托料機構上;
38、依次縫紉兩片所述帽片的繡眼;所述帽片縫紉機包括繡眼裝置,所述繡眼裝置位于所述進料裝置的一側,所述進料裝置將兩片所述帽片輸送至所述繡眼裝置上,所述繡眼裝置被配置為縫紉所述帽片上的繡眼;
39、貼合兩片相互對稱放置的所述帽片;所述帽片縫紉機還包括貼合裝置,所述貼合裝置位于所述繡眼裝置的一側,所述貼合裝置被配置為將對稱放置的所述帽片相對翻轉,以使兩片所述帽片之間相互貼合;
40、縫合兩片相互貼合的所述帽片;所述帽片縫紉機還包括合縫裝置,所述合縫裝置位于所述貼合裝置的另一側,所述合縫裝置配置為將兩片所述帽片合縫在一起;以及
41、輸送所述帽片;所述帽片縫紉機包括送料裝置,所述送料裝置設置于所述繡眼裝置、所述貼合裝置以及所述合縫裝置的一側,所述送料裝置被配置為將所述帽片從所述繡眼裝置、所述貼合裝置以及所述合縫裝置依次進行輸送。
42、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帽片縫紉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帽片縫紉方法應用于所述帽片縫紉機上,所述進料裝置將兩片所述帽片抓取至所述繡眼裝置上,所述繡眼裝置依次對兩片所述帽片的繡眼進行縫紉,通過所述送料裝置輸送,所述帽片從所述繡眼裝置移送到所述貼合裝置上,所述貼合裝置將兩片所述帽片進行貼合,而后通過所述合縫裝置進行縫合。通過所述帽片縫紉機,可取代人工同時對兩片所述帽片的繡眼進行縫紉以及將兩片所述帽片進行縫合。
43、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帽片縫紉機還包括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位于所述進料裝置、所述繡眼裝置、所述貼合裝置以及所述合縫裝置中,所述定位裝置配置為定位所述帽片的位置;其中,所述定位裝置包括第一定位機構,第一定位桿以及若干第一限位桿,所述第一定位桿穿設于所述托料機構并插設在所述帽片的繡眼中,若干所述第一限位桿位于所述帽片的外周側;
44、所述同時抓取并輸送兩片帽片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45、所述抓取機構抓取所述帽片后帶動所述帽片上升至所述第一定位桿以及所述第一限位桿的高度,以使所述帽片脫離所述第一定位機構;
46、所述第一滑移機構帶動所述抓取機構向所述繡眼裝置的方向移動,以使所述抓取機構將所述帽片放置在所述繡眼裝置上。
47、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繡眼裝置包括第一縫紉機構以及第一壓料機構,所述第一縫紉機構配置為縫紉所述帽片上的繡眼,所述第一壓料機構配置為將所述帽片抵壓在所述第一縫紉機構的下方,所述定位裝置包括第二定位機構,所述第二定位機構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第二定位機構設置于所述第一壓料機構的下方,所述第二定位機構配置為定位所述帽片的繡眼,所述第二定位機構包括第二升降件以及第二定位桿,所述第二定位桿設置在所述第二升降件的輸出端上,所述第二升降件配置為驅動所述第二定位桿插設在所述帽片的繡眼中;
48、所述依次縫紉兩片所述帽片的繡眼的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49、所述第二升降件驅動所述第二定位桿上升,以使所述第二定位桿插設在所述帽片的繡眼中;
50、第一壓料機構將所述帽片抵壓在所述第一縫紉機構的縫紉臺面上;
51、所述第二升降件驅動所述第二定位桿下降,以使所述第二定位桿抽離所述帽片的繡眼;以及
52、所述第一壓料機構抵壓所述帽片并帶動所述帽片在所述第一縫紉機構的縫紉臺面上滑移,所述第一縫紉機構對兩片所述帽片的繡眼依次進行縫紉。
53、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貼合裝置包括可翻轉的翻轉板以及第二壓料機構,所述翻轉板設置有兩塊,兩塊所述翻轉板之間對稱設置,兩塊所述翻轉板分別水平地設置,所述翻轉板能夠相對翻轉以使所述帽片能夠相互貼合,所述第二壓料機構位于所述翻轉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壓料機構抵壓所述帽片于所述翻轉板上,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固定機構,所述固定機構設置有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機構設置在所述翻轉板的下方,所述固定機構配置為固定所述帽片的位置;固定機構包括驅動件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設置在所述驅動件的輸出端上,所述驅動件配置為驅動所述固定件穿過所述翻轉板,所述固定件配置為能夠與所述帽片接觸,以使所述帽片固定在所述翻轉板上;
54、所述貼合兩片相互對稱放置的所述帽片的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55、所述第二壓料機構將所述帽片抵壓在所述翻轉板上;
56、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過所述翻轉板并與所述帽片接觸,以使所述固定件緊固所述帽片在所述翻轉板上;
57、兩塊所述翻轉板相對翻轉,以使兩片所述帽片相互貼合,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固定件,以使所述固定件釋放所述帽片。
58、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合縫裝置包括第二縫紉機構以及第三壓料機構,所述第二縫紉機構配置為縫合兩片所述帽片,所述第三壓料機構配置為將所述帽片抵壓在所述第二縫紉機構的縫紉臺上;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第三定位機構,所述第三定位機構位于所述第二縫紉機構的縫紉臺的下方,所述第三定位機構配置為將貼合好的兩片所述帽片的邊緣相互對齊;所述第三定位機構包括推料件以及對齊件,所述對齊件包括三根以上第四定位桿,所述第四定位桿可升降地穿設于所述第二縫紉機構的縫紉臺,所述第四定位桿位于所述帽片的外周側,所述推料件配置為將所述帽片推送至所述對齊件中,以使所述對齊件對兩片所述帽片之間的邊緣進行對齊;
59、所述縫合兩片相互貼合的所述帽片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60、所述推料件推動所述帽片至所述對齊件中,以使所述對齊件對兩片所述帽片之間的邊緣進行對齊;
61、所述第三壓料機構至少一次抵壓所述帽片與所述第二縫紉機構的縫紉臺上;
62、所述第四定位桿下降至所述第二縫紉機構的縫紉臺的下方;以及
63、所述第三壓料機構抵壓所述帽片并帶動所述帽片在所述第二縫紉機構的縫紉臺面上滑移,所述第二縫紉機構對兩片所述帽片進行縫合。
64、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