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軌道交通預應力先張法混凝土u形梁預制施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種用于軌道交通工程中的預應力先張法混凝土 U形梁預制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在高架橋梁施工中,標準梁跨的跨徑主要采用25m、30m、35m,通常以30m為主,其余的非標準梁跨達一百多種,一般軌道結構的30m及30m以下梁跨均采用先張法預應力。本發明涉及的U形梁用于國內首條引進法國技術的城市軌道交通先張法預應力橋梁,主要采用大噸位先張工藝。該U形梁的先張預應力總噸位約1700噸,不僅對U形梁梁體的應力應變控制提出較高要求,而且在應力損失控制上要求的輔助工藝更高、更先進,同時也對先張制梁臺座的設計、施工、工裝配置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質量標準要求。模板方面,由于跨度種類數量多,梁型復雜;模板的通用性設計和施工技術難度大,質量控制標準要求高,必須尋求安全、快速、高效的施工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U形梁預制施工工藝,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軌道交通預應力先張法混凝土 U形梁預制施工工藝, 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底模、側模安裝到先張反力臺座上,所述先張反力臺座為整體式“一串三”長線臺座,即一條臺座上同時進行三片U形梁的生產;
步驟2,將鋼筋加工之后綁扎成鋼筋骨架,并在鋼筋骨架內事先布置鋼絞線; 步驟3,鋼筋骨架檢驗合格之后,將其整體吊裝入先張反力臺座上的底模、側模內; 步驟4,檢查修整鋼筋骨架,然后調整鋼絞線; 步驟5,安裝端模;
步驟6,在鋼筋骨架兩端安裝連接器,做好預應力施工準備; 步驟7,對鋼絞線進行20%的預應力初調; 步驟8,安裝內模、預埋件;
步驟9,整體檢查,如不合格,則返回整修鋼筋骨架、調制鋼絞線的步驟4 ;合格之后進行整體鋼絞線85%預應力張拉;
步驟10,對單束鋼絞線進行100%預應力張拉;
步驟11,對鋼絞線、模板和預埋件進行檢驗,合格之后,用混凝土澆筑U形梁梁體; 步驟12,采用輻射式混凝土蒸汽養護系統對澆筑好的U形梁梁體進行養護; 步驟13,拆掉內模、松開側模; 步驟14,兩端同步整體分級放張; 步驟15,切除U形梁梁體上多余的鋼絞線、拆掉端模;步驟16,將U形梁梁體起吊至存梁區;
步驟17,對U形梁梁體端部的混凝土進行鑿毛封端,然后自然養護; 步驟18,到混凝土齡期后,驗收產品出場。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采用了“一串三”的先張反力臺座同時進行3片U形梁的生產,加快了先張反力臺座和模板周轉速度,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且先張反力臺座對鋼絞線進行牽引張拉,工作行程長,有效解決了伸長值過大利用傳統工藝頻繁重復張拉的低效、 高耗的矛盾問題;采用輻射式混凝土蒸汽養護系統進行蒸汽養護,起到節能減排且減少對模板腐蝕性的效果。
圖1是本發明中先張反力臺座的俯視結構圖。圖2是圖1的主視剖面圖。圖中標記1是張拉端,2是中間臺體,3是反力墻,4是錨固端,5是鋼制張拉橫梁, 6是傳力桿,7是穿心式千斤頂,8是鋼絞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一種U形梁施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底模、側模安裝到先張反力臺座上,所述先張反力臺座為整體式“一串三”長線臺座,即一條長線臺座上同時進行三片U形梁的生產。所述先張反力臺座包括張拉端1、中間臺體2、反力墻3和錨固端4,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整體澆筑,如圖1所示。如圖2所示,張拉端1和錨固端4的張拉反力支座采用墻式反力支座的形式,也即反力墻3。截面2000mm*6500mm。鋼絞線8錨固在反力墻3前的鋼制張拉橫梁5,通過四個傳力桿6穿過反力墻3上預留的孔洞,在反力墻3后利用四臺600T穿心式千斤頂7整體張拉,張拉過程中控制張拉形成同步,鋼制張拉橫梁5控制最大撓度為1. 5mm。反力墻3的優點是整體性好,抗扭能力好,傳力桿6受力均衡,對控制鋼絞線8的應力均勻性很有利。中間臺體2平衡兩端的張拉水平力,張拉水平力對先張反力臺座的彎矩由張拉端1或錨固端4兩側的預制混凝土方樁產生的上拔力和下壓力形成的力偶來平衡,抗傾覆的安全系數不小于1. 5,同時將一端的三個張拉端1連成整體,互相借力,提高安全儲備,如圖1所示。步驟2,將鋼筋加工之后綁扎成鋼筋骨架,并在鋼筋骨架內事先布置鋼絞線。具體綁扎的順序為底部支座和預埋件的鋼筋預綁底部鋼筋的預綁;梁體腹板及上部鋼筋的預綁;將鋼絞線布置于鋼筋骨架內。步驟3,鋼筋骨架檢驗合格之后,將其整體吊裝入先張反力臺座上的底模、側模內。側模板為整體式模板。側模板與端模板間通過拉桿螺栓的緊固實現模板的連接, 通過拉桿螺栓的緊固和密封膠條實現側模板和底模板的密封;端模板轉角的調整通過側模板上部設置的調節機構及調節絲桿實現。當轉角調整后,模板之間出現的較大縫隙,用玻璃膠堵塞并抹平。側模板的安裝在梁體的鋼筋骨架安裝前進行。步驟4,整查修整鋼筋骨架,然后調整鋼絞線。步驟5,安裝端模。步驟6,在U形梁鋼筋骨架兩端安裝連接器,做好預應力施工準備。梁體鋼筋就位后,將端模板吊運到先張法預應力U形梁穿心牽引式臺座端部的安裝位置,然后將預應力鋼絞線通過其對應的孔道,通過連接器連接到張拉橫梁上,用調節絲桿將將側模板和端模板連接、緊固在一起。步驟7,對鋼絞線進行20%的預應力初調。步驟8,安裝內模、預埋件。內模采用自動壓系統,先將內模在修理平臺上清理干凈并涂上脫模劑后收攏在鋼筋骨架調整完畢后,進行內模板吊裝,以端模位置控制內模縱向位置,再開動液壓系統伸開內模,安裝輔助伸桿和拉桿。局部調節螺栓使各部尺寸滿足模板驗收標準。步驟9,整體檢查,如不合格,則返回整修鋼筋骨架、調制鋼絞線的步驟4 ;合格之后進行整體鋼絞線85%預應力張拉。步驟10,對單束鋼絞線進行100%預應力張拉。步驟11,對鋼絞線、模板及預埋件進行檢驗,合格之后,用混凝土澆筑U形梁梁體。澆筑方式采用水平分層,從梁體一端向另一端單層推進澆筑的方法。混凝土應從一側梁端向另一側梁端依次進行,水平分層連續澆筑。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應控制在6小時, 底板、腹板澆筑間隔時間應控制在2小時內,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梁體澆筑。混凝土灌注須下料均勻,水平分層厚度控制在30-50cm,最后澆筑上翼緣板。每片梁開盤澆筑放料時均在距梁端an位置下料,盡量避開支座位置。這種澆筑方式體現了澆筑的連續性、整體性,不僅有效控制了混凝土的整體性,而且對提高梁體外觀質量有明顯效果,能有效可能冷縫通病。步驟12,采用輻射式混凝土蒸汽養護系統對澆筑好的U形梁梁體進行蒸汽養護。蒸汽養護的方法分為靜停、升溫、恒溫、降溫四個階段。靜停時間為夏季4-6小時,冬季6-8小時;在蒸汽養護過程中,自送汽以后每半小時查溫一次,注意調整。溫度表的布置不得小于6處,對稱布置。其中,跨中處箱內、外各布設一個點,兩端各一個點。另外兩個表布置在混凝土較厚大的端頭部分測量混凝土的芯部溫度。蒸汽養護結束后,梁體拆模后即進入自然養護,采用噴水系統噴霧養護,灑水次數以混凝土面充分濕潤為度。當環境溫度低于5攝氏度時,應在預制梁表面噴涂養護劑,采取保溫措施,禁止對混凝土灑水。步驟13,拆掉內模、松開側模。步驟14,兩端同步整體分級放張。步驟15,切除U形梁梁體上多余的鋼絞線、拆掉端模。步驟16,將U形梁梁體起吊至存梁區。步驟17,對U形梁梁體端部混凝土進行鑿毛封端,然后自然養護。步驟18,到混凝土齡期后,驗收產品出場。本發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擴展到任何在本說明書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過程的步驟或任何新的組合。
權利要求
1. 一種軌道交通預應力先張法混凝土 U形梁預制施工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底模、側模安裝到先張反力臺座上,所述先張反力臺座為整體式“一串三”長線臺座,即一條臺座上同時進行三片U形梁的生產;步驟2,將鋼筋加工之后綁扎成鋼筋骨架,并在鋼筋骨架內事先布置鋼絞線; 步驟3,鋼筋骨架檢驗合格之后,將其整體吊裝入先張反力臺座上的底模、側模內; 步驟4,檢查修整鋼筋骨架,然后調整鋼絞線; 步驟5,安裝端模;步驟6,在鋼筋骨架兩端安裝連接器,做好預應力施工準備; 步驟7,對鋼絞線進行20%的預應力初調; 步驟8,安裝內模、預埋件;步驟9,整體檢查,如不合格,則返回整修鋼筋骨架、調制鋼絞線的步驟4 ;合格之后進行整體鋼絞線85%預應力張拉;步驟10,對單束鋼絞線進行100%預應力張拉;步驟11,對鋼絞線、模板和預埋件進行檢驗,合格之后,用混凝土澆筑U形梁梁體;步驟12,采用輻射式混凝土蒸汽養護系統對澆筑好的U形梁梁體進行養護;步驟13,拆掉內模、松開側模;步驟14,兩端同步整體分級放張;步驟15,切除U形梁梁體上多余的鋼絞線、拆掉端模;步驟16,將U形梁梁體起吊至存梁區;步驟17,對U形梁梁體端部的混凝土進行鑿毛封端,然后自然養護; 步驟18,到混凝土齡期后,驗收產品出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軌道交通預應力先張法混凝土U形梁預制施工工藝,采用“一串三”長線施工,在先張臺座上同時進行三片U形梁的生產,先后經過安裝底模側模,綁扎鋼筋骨架并整體吊裝入模,安裝端模、內模和預埋件,對單根鋼絞線先進行20%初調,再整體張拉后再單根鋼絞線精調至設計拉力,混凝土澆筑,采用輻射式蒸汽養護,整體應力卸載等步驟。本發明方案中先張反力臺座和模板周轉速度快,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牽引張拉的工作行程長,有效解決了伸長值過大利用傳統工藝頻繁重復張拉的低效、高耗的矛盾問題;采用輻射式混凝土蒸汽養護系統進行蒸汽養護,起到節能減排且減少對模板腐蝕性的效果。
文檔編號B28B23/06GK102259388SQ20111023538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7日
發明者任俊松, 馮永第, 劉玉柱, 喻丕金, 常琨, 張長春, 曹福剛, 王準, 王國正, 白志波, 胡志勇, 高炳榮, 黃先友, 黃靜, 黎開政 申請人:中鐵二十三局集團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