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隱形防水劑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隱形防水劑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鋼筋混凝土是目前人類使用最大宗的建筑結構材料?;炷亮踊^程(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和鋼筋或預應力鋼筋發生劣化的主要原因有凍融循環、堿骨料反應、硫酸鹽侵蝕、收縮開裂和鋼筋銹蝕等。對上述任何一種劣化過程而言,膨脹和開裂的原因都與水有關,同時水也是侵蝕性介質(如氯鹽、硫酸鹽等)遷移進入混凝土內的載體。水既是破壞物質的傳遞介質,又是破壞發生的必要條件和許多失效機理與模型建立的基礎。綜合混凝土結構各種劣化機理, 可知,幾乎所有影響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化學和物理過程都涉及兩個主要的影響因素,即水及其在混凝土孔隙和裂縫中的遷移?;炷潦且环N多孔復合材料。在硬化混凝士中常存在孔徑不同的孑L,如凝膠孔、 毛細孔、微細裂縫等。當這些孔形成連續不斷和相互銜接的通路時,水分極易滲入?;炷僚c環境間的水、熱量和化學物質的復合遷移及控制這些遷移機理的參數構成影響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水或水分的存在是控制各種類型的劣化過程的一個單獨且重要的因素。 研究新型防水材料、防止水分向混凝土內部滲透技術與方法對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提高混凝土結構表面防水性能是研發新型的防水材料重點考慮的方面。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是目前應用十分廣泛的混凝土結構表面防水材料之一。然而隨著混凝土技術不斷向高強、高性能方向發展,混凝土結構強度越來越高,而傳統的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的使用效果也越來越弱。同時,由于傳統的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需要拌和在水泥及砂漿中使用,因此在應用過程中只能應用于抹面砂漿、裝飾砂漿等建筑材料中,而對于已經建成的混凝土建材結構中則無法進行方便的后期處理。目前,很多早期的建筑由于在初始修建時對其建材沒有進行過防水處理,因此在后續的使用過程中一旦出現漏水等現象,使用現有的水泥基滲透結晶性防水材料是無法方便解決的?,F有技術中的其他一些種類的防水劑多數是只能采用覆蓋式防水,一旦與基層脫開極易產生滲漏現象,而且對于不同類型,尤其是不規則形狀的建筑結構的外部或內部施工而言,采用覆蓋式防水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綜上,從混凝土技術發展、混凝土結構滲漏原因、建筑墻體材料的發展趨勢與防水材料存在的問題分析來看,開發一種具有高滲透性且采用噴涂方法進行施工的隱形防水劑已經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隱形防水劑及其制備工藝。本發明中的隱形防水劑為一種用于混凝土結構的防水及防潮用外加防水劑。本發明的隱形防水劑可用于各類混凝土結構、建筑內外墻、地下室、隧道、人防等防水工程,多孔砌體結構及各種裝飾層的防潮、防水,是一種高效的隱形防水劑。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隱形防水劑,由酒石酸、氟化鈉、硅溶膠、硅烷乳液和水組成,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酒石酸15% 28%;氟化鈉8% 19%;硅溶膠2% 10% ;硅烷乳液的固含量1% 10%;荷葉素1% 10%;水33% 74%。組成成份的優選方案是酒石酸20% ;氟化鈉15% ;娃溶膠6% ;娃燒乳液的固含量6% ;荷葉素5% ;水48%。本發明的隱形防水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按配方比例稱量各組分,然后依次將酒石酸、氟化鈉、硅溶膠、硅烷乳液、荷葉素先后加入水中制得混合溶液,在反應釜中將混合溶液充分攪拌均勻,然后經過濾處理去除溶液中的雜質,過濾處理后的清液即制得本發明的隱形防水劑。優選的,所述過濾處理選自可將混合溶液經過目數為400目的耐酸濾網過濾,分離出可能存在的固體雜質即可。本發明所述的隱形防水劑的使用方法為首先對應用的混凝土基面進行預處理; 所述預處理的具體步驟為除去混凝土基面表面的油污或其他雜物,表面保持干燥,然后采用涂刷或噴涂的施工方式將隱形防水劑應用到混凝土基面,可噴涂一遍,也可第一遍干燥后,噴涂第二遍,可進一步加強防水效果。本發明針對目前混凝土技術發展趨勢以及混凝土結構滲漏原因與防水需求,提供了一種高效滲透結晶、防水、增強、疏水等功能的隱形防水劑。本發明的隱形防水劑是一種由多種活性化學組分組成的水性防水外加劑。當其噴涂在混凝土結構表面上后,其具有很強的滲透能力和較強的疏水性能?;钚曰衔锵蚧炷羶炔繚B透并擴散,與混凝土中水化產物在毛細孔中反應,產生針狀或纖維狀的結晶體,阻塞毛細孔道,從而使混凝土密實,增加抗壓強度,起到既防水又透氣的功能。本發明的隱形防水劑中,酒石酸、氟化鈉、硅溶膠等可高效滲入混凝土基層,并與水泥水化產物反應生成晶體產物,可密實防水作用,而硅烷乳液可進一步對混凝土基層表面起到憎水防水作用。本發明與單獨使用硅烷乳液相比,具有高效滲透、結晶密實防水、憎水防水等特點。與單獨使用硅烷乳液相比,本發明所具有的特點如下I)具有較強的滲透擴散性。2)具有較好的滲透結晶防水作用,可耐2MPa以上水壓。3)具有表面增強、密實功能。4)具有微細裂縫的自愈合功能。5)防水性隨時間而增強;
6)具有透氣功能。7)具有防裂、防塵、防風化等功能。8)可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等。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具體的實時方式;任何在本發明基礎上的改變或改進,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隱形防水劑,由酒石酸、氟化鈉、硅溶膠、硅烷乳液、水、荷葉素組成,可根據性能需求選擇合理的組分比例,得到所需的性能產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優先考慮以下方案。實施例,隱形防水劑,其組分以及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酒石酸20% ;氟化鈉 15% ;硅溶膠6% ;硅烷乳液的固含量6% ;荷葉素5% ;水48%。制備方法按照上述配方比例稱量各組分,然后依次將酒石酸、氟化鈉、硅溶膠、硅烷乳液、荷葉素先后加入水中制得混合溶液,在反應釜中將混合溶液充分攪拌均勻,然后經目數為400目的耐酸濾網過濾處理去除溶液中的雜質,過濾處理后的清液即制得本實施例中制得的隱形防水劑。使用方法首先對應用的基面進行預處理,應除去上面的油污或其他雜物,表面應保持干燥,可采用涂刷的施工方式將隱形防水劑應用到混凝土基面。性能檢測本實施例制備的隱形防水劑無色或乳白色的透明液體,pH在3-6. 5之間,密度為I. 03g/cm3。經過本實施例處理后的混凝土基面,抗滲壓力大于I. 2MPa,48小時吸水率小于2%,抗壓強度增長率達到20%以上,具有良好的抗滲及防水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隱形防水劑,特征是由酒石酸、氟化鈉、硅溶膠、硅烷乳液和水組成,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酒石酸15% 28%氟化鈉8%--19% ;硅溶膠2%--10% ;硅烷乳液的固含量1%--10% ;荷葉素1%--10% ;水33% 74%。
2.如上所述的隱形防水劑的制備工藝,特征是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按配方比例稱量各組分,然后依次將酒石酸、氟化鈉、硅溶膠、硅烷乳液、荷葉素先后加入水中制得混合溶液,在反應釜中將混合溶液充分攪拌均勻,然后經過濾處理去除溶液中的雜質,過濾處理后的清液即制得本發明的隱形防水劑。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隱形防水劑,其特征是組成成份的優選方案是酒石酸20%; 氟化鈉15% ;硅溶膠6% ;硅烷乳液的固含量6% ;荷葉素5% ;水48%。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隱形防水劑的制備工藝,其特征是將混合溶液經過目數為 400目的耐酸濾網過濾,分離出可能存在的固體雜質即可。
全文摘要
隱形防水劑及其制備工藝,屬于建筑材料領域,由酒石酸、氟化鈉、硅溶膠、硅烷乳液和水組成,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酒石酸15%~28%;氟化鈉,8%~19%;硅溶膠2%~10%;硅烷乳液的固含量1%~10%;荷葉素1%~10%;水33%~74%。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按配方比例稱量各組分,然后依次將酒石酸、氟化鈉、硅溶膠、硅烷乳液、荷葉素先后加入水中制得混合溶液,在反應釜中將混合溶液充分攪拌均勻,然后經過濾處理去除溶液中的雜質,過濾處理后的清液即制得本發明的隱形防水劑。本發明的隱形防水劑與水泥水化產物反應生成晶體產物,可密實防水作用,而硅烷乳液可進一步對混凝土基層表面起到憎水防水作用。
文檔編號C04B111/27GK102584159SQ20121000976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3日
發明者唐秋生 申請人:唐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