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連接邊的復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復合板,尤其涉及一種包括層疊連接在一起的面板和底板的復合板,該復合板主要是應用在墻面上,用于對墻面起裝飾或保護作用。
背景技術:
在建筑裝潢領域,有時需要應用到板材對墻面進行覆蓋,以對墻面提供裝飾或保護作用。往墻面上覆蓋一些輕質的板材相對較為容易,但往墻面上覆蓋較重的板材,如大理石,則需要預先在墻面上設置鋼質掛架,較重的板材通過掛鉤掛接掛架上。這種對較重板材的設置方法操作麻煩,板材與墻面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隔,板材的設置對建筑的整體保溫效果貢獻小。掛接在掛架上的板材時間一長會出現松動脫落,特別是在遭遇到地震等地質災害時,掛接在掛架上的板材易發生碎裂脫落,從而會帶來安全隱患。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號CN 201291614U)中公開了一種復合板,主要用于船艙室的墻板、吊頂等,包括面板、底板及面板與底板之間的蜂窩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芯板的兩側,于面板與底板之間設有“U”型材,“U”型材的開口向外。由于在其蜂窩芯板的兩側于面板與底板之間設置了 “U”型材,提高了復合板本身的強度,并且在安裝后,復合板的“U”型材開口插入到鋁合金方管或其他的金屬方管中,增強了復合板在安裝后的強度,另夕卜,這種復合板的安裝也很方便。這種復合板上的結構適用于質量較輕的板材,對于如大理石等較重、脆性較大的板材并不適用。
發明內容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帶有連接邊的復合板,該復合板便于固定在墻面上,可以為墻面提供良好的裝飾和保護作用。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包括層疊連接在一起的面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至少有部分邊緣突出到面板的外側,底板上的該突出部分構成了所述的連接邊,該連接邊的位置處用于鉆透孔。面板為裝飾用板材,底板可以是結構較為疏松的保溫層。在底板上設有突出到面板外側的連接邊,可以在連接邊處鉆入透孔,通過專用的注粘接劑的工具,往底板的背側注入粘接劑,通過粘接劑使底板牢固地粘貼在墻面上。多片復合板緊挨拼接在一起,能夠覆蓋大片墻面,相鄰面板之間因所述連接邊而存在的間隙可以通過涂抹防水膠的方法而抹平。作為優選,所述連接邊沿面板的整個周緣延伸。這種復合板用于設置在墻體裝飾面的中部位置處。作為優選,所述連接邊形成在面板相鄰兩側邊緣的外側。這種復合板用于設置在墻體裝飾面的角部位置處。作為優選,所述連接邊呈“U”形。這種復合板用于設置在墻體裝飾面外緣的中部位置處。[0010]作為優選,所述面板與底板之間設有粘接兩者的粘接層。面板與底板通過粘接層能夠牢固地粘接在一起。作為優選,所述面板邊緣處的厚度范圍內設有可供片狀體相插接的插接結構。相鄰兩復合板上的插接結構位置相對應,片狀的壓片兩端插接在相應的插接結構內,通過穿過壓片的緊固螺栓與墻體的連接而實現對面板的固定,從而可提高復合板整體的牢固性。作為優選,所述插接結構為插接槽或截斷面呈“L”形的缺口。插接槽可以通過鋸片切割的方式形成在面板的厚度范圍內,“L”形的缺口可以通過在面板生產時而形成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底板上設置有連接邊,在該連接邊的位置處可以鉆出透孔,而可以向墻面與底板背側注入粘接劑,能夠使底板牢固地粘接在墻面上。因此,在實現本復合板與墻體覆蓋時,不需要再設置掛架,省卻了操作上的麻煩,特別適應于較重復合板的安裝要求。留有連接邊,不需要在面板上鉆孔,可以不破壞面板的裝飾效果。底板可以選用結構較為疏松的材料如泡沫材料,從而達到對建筑物保溫的目的。由于底板可以牢固地粘接在墻面上,面板在底板上安全性能夠得到保證,即使出現如地震等重大的地質·災害,面板只可能出現破裂現象,但不易與底板相脫離而掉落,本復合板的使用安全性高。在需要對墻體進行保溫處理時,由于面板覆蓋在底板上,面板也能夠對底板提供一定的保護作用,從而可以延緩疏松材質制成的底板的老化速度。由于連接邊位于面板的外側,在進行注入粘接劑作業時,多余的粘接劑也能留在連接邊的外表面上,而不會污染到面板上,本復合板安裝固定完畢后,對面板的清洗工作量小。
附圖I是本實用新型帶連接邊的復合板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沿圖I中的A-A方向剖視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再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帶連接邊的復合板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帶連接邊的復合板的結構包括層疊連接在一起的面板I和底板3,面板I和底板3之間一般是通過粘接劑粘接在一起的,即面板I和底板3之間具有粘接層。在需要對墻體進行保溫的情況下,底板3的厚度要大于面板I的厚度,本復合板4的整體形狀
呈矩形。底板3的尺寸要大于面板I的尺寸,即底板3至少有一邊緣突出到面板I邊緣的外側,從而使得復合板4整體帶有連接邊2。該連接邊2的位置用于鉆透孔,從而在安裝本復合板4時,可以利用注粘接劑的工具往底板3的背側注入粘接劑,以便復合板4整體能夠與墻面實現牢固粘接。在進行墻面施工時,是把若干塊復合板4緊挨拼接在一起。復合板4邊緣處所設置的連接邊2使得相鄰的復合板4之間形成縫隙5。為保證墻體裝飾面的美觀性,要求本復合板4具有多種結構形式。一種復合板4邊緣處的連接邊2是沿整個面板I周緣延伸形成一閉合環,這種結構的復合板4位于整個裝飾面的中部位置處;一種復合板4邊緣處的連接邊2是設于面板I的相鄰兩側邊的外側,這種結構的復合板4位于整個裝飾面的角部位置處;一種復合板4邊緣處的連接邊2呈“U”形,這種結構的復合板4位于整個裝飾面外側的中部位置處。只有多種結構形式的復合板4拼接在一起后,在整個裝飾面上才會形成多個整體劃一、交錯布置的縫隙5。在進行注入粘接劑時,多余的粘接劑可以溢到連接邊2的外表面上,即所述的縫隙5中。在對復合板4的安裝 固定完畢后,可以在縫隙5中涂抹一層防水膠,以便防水和延緩底板3的老化。為提高復合板4在墻面上的牢固性,在面板I邊緣處的厚度范圍內設置有插接結構,該插接結構可以是通過鋸片切割的方式在面板I的厚度范圍內形成的插接槽6,也可以是截斷面呈“L”形的缺口 7。圖2中顯示的本復合板4的橫向剖視圖,圖中的插接結構為兩種結構形式,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同一復合板4上的插接結構一般為一種結構形式。
權利要求1.一種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包括層疊連接在一起的面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至少有部分邊緣突出到面板的外側,底板上的該突出部分構成了所述的連接邊,該連接邊的位置處用于鉆透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邊沿面板的整個周緣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邊形成在面板相鄰兩側邊緣的外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邊呈“U”形。
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與底板之間設有粘接兩者的粘接層。
6.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邊緣處的厚度范圍內設有可供片狀體相插接的插接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結構為插接槽或截斷面呈“L”形的缺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連接邊的復合板,解決了現有復合板因結構的限制在進行與墻面安裝固定時,作業麻煩,安全性相對較差的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一種帶連接邊的復合板,包括層疊連接在一起的面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至少有部分邊緣突出到面板的外側,底板上的該突出部分構成了所述的連接邊,該連接邊的位置處用于鉆透孔。
文檔編號E04F13/075GK202755573SQ201220308900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
發明者葉君華 申請人:葉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