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以關鍵篩孔的通過量,來確定不同級配礦料方案;2)測定不同級配礦料方案的堆積密度;3)對不同級配礦料進行初期性能試驗;4)測定不同級配礦料的物理和力學指標;5)對不同級配礦料進行路用性能檢驗;6)確定微表處混合料最佳礦料級配。本發明采用集料的堆積密度法來評判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劣,從而得到具有密實骨架結構的微表處混合料,并綜合考慮微表處混合料前期和后期的路用性能,得到很好的高溫穩定性和抗滑性能、較高的耐磨耗性能的微表處混合料。本發明提供的設計方法,試驗數據準確可靠,借鑒熱拌瀝青混合料的試驗方法,具有非常良好的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公路浙青路面養護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0002]截至2012年底,我國公路網總里程達到41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6萬公里,一個干支銜接、布局合理、四通八達的全國公路網已初步形成。在已建成(或在建)的高速公路中,浙青路面以其良好的性能倍受青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方便快捷的運輸方式,使得交通量迅猛增長,并大大超出了原設計交通量,而且車輛重載、超載嚴重,使一些高速公路在建成通車I~3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就出現了車轍、開裂、泛油、坑槽等嚴重的早期病害。因此,雖然高等級浙青路面的設計壽命為15年,但多數浙青路面在運營后短的2~3年,長的8~10年就需要進行大面積的維修和改造。如果浙青路面在沒有破壞前就采取必要的預防性預養護措施,可使路面的使用壽命延長,使養護后的路面有抗滑、耐磨耗及防水等優點。
[0003]在諸多養護技術中,微表處養護技術以其養生和固化期較短,在使用壽命內能保持良好的抗滑性能(高的摩擦系數),可以填補車轍(尤其是較深的車轍)以及改善路面的行駛功能,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等特點,受到了廣大公路部門的青睞。
[0004]目前,微表處己經在我國很多公路養護工程中得到應用。作為一種有效的路面養護技術,微表處混合料的設計方法、性能評價和施工工藝也在逐漸完善,形成了一套的理論體系。但在實際工程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微表處混合料在使用過程中抗松散性能不足,容易造成石子脫落;新填充車轍的微表處又產生新的車轍;車內噪聲過大;抗裂性能較差;有些路段在開放交通不久后就出現剝落、車轍等病害。造成這些病害的原因,有施工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目前忽視微表處混合料的礦料級配優化設計,從而導致沒有優良的微表處混合料。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該方法采用集料的“堆積密度法”來評判礦料不同級配的優劣,采用堆積密度最大的原則優化礦料級配,并通過微表處混合料的初期性能、物理力學性能、以及路用性能驗證得出,用堆積密度法設計的最優級配,從而獲得骨架密實性能優良的微表處混合料。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0007]I)以關鍵篩孔的通過量,來確定不同級配礦料方案;
[0008]2)測定不同級配礦料方案的堆積密度;
[0009]3)對不同級配礦料進行初期性能試驗;
[0010]4)測定不同級配礦料的物理和力學指標;
[0011]5)對不同級配礦料進行路用性能檢驗;[0012]6)根據步驟I)~5)的試驗及測試結果,確定微表處混合料最佳礦料級配。
[0013]所述步驟I)中,以關鍵篩孔的通過量,來確定不同級配礦料方案的具體步驟如下:
[0014]1.1)根據微表處礦料級配范圍,找出相鄰篩孔尺寸差值間隔最大的兩個篩孔;
[0015]1.2)增加一個篩孔尺寸為差值間隔最大的兩個篩孔尺寸平均值的篩孔,改變該篩孔通過率的條件下測試其骨架特性;然后對混合料進行馬歇爾試驗,確定增加的這個篩孔的通過率;
[0016]1.3)通過正交試驗選出若干計算組合來進行試驗,確定試驗組數。
[0017]所述步驟2)中,具體測定不同級配礦料方案堆積密度的具體方法如下:
[0018]堆積密度的測試方法:根據粗集料的公稱最大粒徑選用相應的容量筒容積V,對于每種方案,由級配得出各個粒徑的用量;首先稱取容量筒的質量叫;將稱好的試樣置于干凈的水泥地上,用平頭鐵鍬將試樣拌和均勻,將試樣分次分別裝入容量筒:第一層裝完后,將一根直徑為25_的圓鋼筋放在筒底,按住筒的邊沿,左右交替顛擊地面若干次;裝完第二層后,按上述方法顛實,其中圓鋼筋的方向與第一層放置方向垂直;裝完第三層后,同樣按照上述方法顛實;使礦料高出容量筒口,待所有試樣裝完后,用鋼筋滾轉筒口邊緣將高出的顆粒去掉,填平凹處,使表面凹處的礦料體積和凸起的部分相等,稱取試樣和容量筒總質量Hl2進行堆積密度試驗;
[0019]其中,振實狀態下的堆積密度為
【權利要求】
1.一種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以關鍵篩孔的通過量,來確定不同級配礦料方案; 2)測定不同級配礦料方案的堆積密度; 3)對不同級配礦料進行初期性能試驗; 4)測定不同級配礦料的物理和力學指標; 5)對不同級配礦料進行路用性能檢驗; 6)根據步驟I)~5)的試驗及測試結果,確定微表處混合料最佳礦料級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以關鍵篩孔的通過量,來確定不同級配礦料方案的具體步驟如下: 1.1)根據微表處礦料級配范圍,由于4.5mm和9mm相鄰篩孔間隔較大,在兩個篩孔之間.增加一個7_篩孔,改變該篩孔通過率的條件下測試其骨架特性;然后對混合料進行馬歇爾試驗,確定增加的這個篩孔的通過率; 1.2)通過正交試驗或圖解法選出若干計算組合來進行試驗,確定試驗組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具體測定不同級配礦料方案堆積密度的具體方法如下: 堆積密度的測試方法:根據粗集料的公稱最大粒徑選用相應的容量筒容積V,對于每種方案,由級配得出各個`粒徑的用量;首先稱取容量筒的質量Hi1 ;將稱好的試樣置于干凈的水泥地上,用平頭鐵鍬將試樣拌和均勻,將試樣分次分別裝入容量筒:第一層裝完后,將一根直徑為25_的圓鋼筋放在筒底,按住筒的邊沿,左右交替顛擊地面若干次;裝完第二層后,按上述方法顛實,其中圓鋼筋的方向與第一層放置方向垂直;裝完第三層后,同樣按照上述方法顛實;使礦料高出容量筒口,待所有試樣裝完后,用鋼筋滾轉筒口邊緣將高出的顆粒去掉,填平凹處,使表面凹處的礦料體積和凸起的部分相等,稱取試樣和容量筒總質量Hl2進行堆積密度試驗; 其中,振實狀態下的堆積密度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初期性能試驗包括濕輪磨耗試驗及負荷車輪粘砂試驗,以測定磨耗值和粘附砂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采用馬歇爾實驗測定不同級配礦料的物理和力學指標。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物理指標為空隙率和毛體積密度,力學指標為穩定度和流值。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表處混合料礦料級配的優化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路用性能試驗包括車轍試驗、滲水試驗以及摩擦擺值試驗,以分別測試優選級配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抗水穩定性以及抗滑性能。
【文檔編號】C04B14/02GK103524061SQ201310426055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7日
【發明者】姚愛玲, 馬洪林, 張久鵬, 王建東, 李曉明, 萬福紀, 杜金鵬, 穆勇 申請人: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