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抗疲勞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梁,尤其涉及一種抗疲勞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
背景技術:
目前,多高層結構樓面梁廣泛采用鋼梁或型鋼混凝土梁,此型鋼混凝土梁是指混凝土內配置型鋼和鋼筋的梁。雖然鋼梁具有斷面小,安裝方便,施工速度快的優點,但是其抗疲勞性能差,局部和整體穩定性差,剛度小,變形大。型鋼混凝土具有剛度大、防火性能好、局部和整體穩定性好、局部和整體穩定性好的優點,但是鋼筋綁扎繁瑣,施工速度慢,與剛連接節點復雜,施工難度大,費用高;端面大,影響建筑層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抗疲勞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抗疲勞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包括鋼梁和鋼梁頂面的混凝土層,其特征在于,鋼梁包括上翼緣、下翼緣、腹板、錨板、預應力鋼絞線、錨 頭和弧形板,上翼緣、腹板和下翼緣依次焊接組成H型鋼梁,鋼梁兩端焊有錨板,位于H型鋼梁兩端的錨板靠近下翼緣處關于腹板對稱的兩側分別設有錨孔,錨板面向H型鋼梁一端的端側設有一塊弧形板,弧形板中間凸出部分壓在與腹板中心線對應的錨板上,預應力鋼絞線一端依次穿過弧形板、兩塊錨板上的錨孔,張拉后,預應力鋼絞線兩端通過錨頭錨固,鋼梁上翼緣頂面的延長方向上具有數個均勻分布的剪力鍵,剪力鍵與鋼梁固定連接,混凝土層與剪力鍵澆注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下翼緣設計疲勞應力幅從原局限于允許疲勞應力幅可提高到接近設計強度f,抗疲勞能力大幅提高,將疲勞的脆性破壞變為強度問題,鋼梁經設計本身可抵抗疲勞荷載標準值的靜力作用,所以鋼絞線疲勞破壞不會引起結構倒坍,避免了脆性破壞,使得組合梁的抗疲勞強度顯著增強。
圖1為組合梁整體示意圖圖2為A-A截面示意圖其中:1為上翼緣,2為下翼緣,3為腹板,4為錨板,5為剪力鍵,6為預應力鋼絞線,7為混凝土層,8為錨頭,9為弧形板。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1、2,一種抗疲勞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包括鋼梁和鋼梁頂面的混凝土層7,其特征在于,鋼梁包括上翼緣1、下翼緣2、腹板3、錨板4、預應力鋼絞線6、錨頭8和弧形板9,上翼緣1、腹板3和下翼緣2依次焊接組成H型鋼梁,鋼梁兩端焊有錨板4,位于H型鋼梁兩端的錨板4靠近下翼緣2處關于腹板3對稱的兩側分別設有錨孔,錨板面向H型鋼梁一端的端側設有一塊弧形板9,弧形板9中間凸出部分壓在與腹板中心線對應的錨板4上,預應力鋼絞線6 —端依次穿過弧形板9、兩塊錨板上的錨孔,張拉后,預應力鋼絞線6兩端通過錨頭8錨固,鋼梁上翼緣頂面的延長方向上具有數個均勻分布的剪力鍵5,剪力鍵5與鋼梁上翼緣固定連接,混凝·土層7與剪力鍵5澆注在一起。
權利要求1.一種抗疲勞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包括鋼梁和鋼梁頂面的混凝土層,其特征在于,鋼梁包括上翼緣、下翼緣、腹板、錨板、預應力鋼絞線、錨頭和弧形板,上翼緣、腹板和下翼緣依次焊接組成H型鋼梁,鋼梁兩端焊有錨板,位于H型鋼梁兩端的錨板靠近下翼緣處關于腹板對稱的兩側分別設有錨孔,錨板面向H型鋼梁一端的端側設有一塊弧形板,弧形板中間凸出部分壓在與腹板中心線對應的錨板上,預應力鋼絞線一端依次穿過弧形板、兩塊錨板上的錨孔,張拉后,預應力鋼絞線兩端通過錨頭錨固,鋼梁上翼緣頂面的延長方向上具有數個均勻分布的剪力鍵·,剪力鍵與鋼梁固定連接,混凝土層與剪力鍵澆注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抗疲勞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包括鋼梁和鋼梁頂面的混凝土層,鋼梁兩端焊有錨板,位于H型鋼梁兩端的錨板靠近下翼緣處關于腹板對稱的兩側分別設有錨孔,錨板面向H型鋼梁一端的端側設有一塊弧形板,弧形板中間凸出部分壓在與腹板中心線對應的錨板上,預應力鋼絞線一端依次穿過弧形板、兩塊錨板上的錨孔,張拉后,預應力鋼絞線兩端通過錨頭錨固,下翼緣設計疲勞應力幅從原局限于允許疲勞應力幅可提高到接近設計強度f,抗疲勞能力大幅提高,將疲勞的脆性破壞變為強度問題,避免了脆性破壞,使得組合梁的抗疲勞強度顯著增強。
文檔編號E04B5/29GK203097040SQ20132004610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明者朱崇釗 申請人:朱崇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