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泵用裝球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砼泵用裝球裝置,它涉及建筑【技術領域】,閥芯安裝在殼體內,動力傳動裝置與閥芯連接,殼體的下端設置有橫向擱板,閥板通過緊固件與連接標準管及對接支撐板連接,密封圈設置在閥板上;閥芯連接板上設置有閥芯管,閥芯管的一側設置有連接件,閥芯連接板的兩端均設置有抱箍,對接支撐板上安裝有螺母,動力傳動裝置與閥芯一端的抱箍連接形成轉動副;它能大大降低堵管的概率,節省原材料,結構簡單合理,操作安全簡便,節省作業時間。
【專利說明】砼泵用裝球裝置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砼泵用裝球裝置。
[0003]【背景技術】:
[0004]目前,建筑行業所使用的砼泵輸送設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可移動式泵車及車載泵;另外一種是固定式托泵(地泵)。前述兩種砼泵輸送設備,在砼泵輸送工序結束后,都需要對管道進行清洗工作,目前建筑工地使用比較普遍的清洗方法有以下幾種:1、正泵直接水洗法:其工作過程大致如下:在泵送完混凝土后,再泵送砂漿,然后利用設備自身泵壓力將事先儲存在混凝土灰斗里的水沿混凝土管道泵送(托泵及泵車均利用正泵打水)至輸出管輸出為止,連續打水一段時間。此種洗管方法只能將管道中殘留混凝土的灰漿洗掉,并不能將管內的沙粒及小石塊清洗干凈,管內殘留物較多容易造成下次使用時堵管且如果有垂直向上的管道時,通常需拆除彎管。2、反吸混凝土法:其工作過程如下:在泵送完混凝土后打反泵,將管道內殘留混凝土反吸入混凝土料斗里,然后打開料斗底部的卸料門,將反吸回的混凝土從料斗中清理出,利用其它途徑送至澆筑地點,然后直接用水(托泵利用正泵打料斗里儲存的水,泵車利用正泵打料斗里儲存的水或者反泵從儲水的池里吸水)洗輸送管。此種洗管方法雖然可以減少管內殘留物但管道內仍有大量的沙粒及小石塊積存,同時又會產生許多混凝土廢料。3、加清洗球法:3.1、托泵加清洗球清洗管道的工作過程如下:在泵送完混凝土后,利用面板操作,確定正在吸料的混凝土活塞至少已經吸入了足夠量的混凝土后,停止泵送并切斷電源,清除料斗內混凝土并沖洗干凈后,向最后吸料的混凝土活塞缸內裝入清洗球,利用泵送壓力將球打入主管道內,隨后向料斗內注水并利用高壓水推送清洗球直至清洗球從輸出管端泵出為止;3.2、泵車加清洗球清洗管道的工作過程如下:在泵送完混凝土后,從輸出管端部加清洗球,然后利用泵送壓力反吸清洗球,讓清洗球推送管道內殘留的混凝土至混凝土活塞缸,當清洗球被反吸到膠力彎頭處時停泵,然后拆下膠力彎頭取出清洗球,對彎頭及分配閥等進行清洗。此種方法解決了前述兩種問題,但裝球困難且經常在分配閥(S閥、閘板閥等)處將清洗球切碎,從而特別容易造成清洗球透水引起堵管;同時泵車反吸出的混凝土需要再經過吊裝或者其它運輸途徑運送至澆筑地點甚至有些工地直接將這部分混凝土作為肥料處理,造成資源與人力的浪費。
[0005]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砼泵用裝球裝置,它能大大降低堵管的概率,節省原材料,結構簡單合理,操作安全簡便,節省作業時間。
[0007]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含殼體
1、閥芯2、動力傳動裝置3,閥芯2安裝在殼體I內,動力傳動裝置3與閥芯2連接,所述的殼體I由緊固件101、閥板102、連接標準管103、對接支撐板104、密封圈105、橫向擱板106組成;殼體I的下端設置有橫向擱板106,閥板102通過緊固件101與對接支撐板104及連接標準管103連接,密封圈105設置在閥板102上;所述的閥芯2由抱箍201、閥芯管202、連接件203、閥芯連接板204組成;閥芯連接板204上設置有閥芯管202,閥芯管202的一側設置有連接件203,閥芯連接板204的兩端均設置有抱箍201,動力傳動裝置3由螺母301、絲杠302組成;對接支撐板104上安裝有螺母301,動力傳動裝置3與閥芯2 —端的抱箍201連接形成轉動副。
[0008]所述的動力傳動裝置3既可以采用手動裝置(如絲杠螺母機構),也可以采用自動裝置(如液壓、氣動、電動等裝置)使閥芯2產生平面往復運動,也可以采用其它各種手動、自動傳動機構使閥芯2產生旋轉圓周運動。
[0009]所述的閥芯2在殼體I的軌道上運動可采用滾動(滾輪或其它滾動)形式,也可以采用滑動(V型滑軌或其它類型滑軌)形式。
[0010]所述的動力傳動裝置3與閥芯2的連接形式可采用轉動副連接,也可以采用固定連接。
[0011]所述的動力傳動裝置3既可以采用螺母轉動,絲杠固定的傳動方式也可以采用絲杠轉動,螺母固定的傳動方式進行動力傳遞。
[0012]所述的閥芯2中至少固接兩根與主管道材質及規格相同的鋼管,在閥芯2運動過程中,閥芯2中的鋼管交替與殼體I上的連接標準管及裝球孔相通。
[0013]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一、解決了利用清洗球清洗輸送管時裝球困難及切球問題,同時大大降低了堵管的概率;
[0015]二、解決了砼泵洗管時管道內殘留大量的沙粒及小石塊的問題;
[0016]三、利用此閥清洗管道時,省去了面板操作工序;
[0017]四、減少了堵管時由于拆管帶來的時間及混凝土的額外浪費;
[0018]五、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大大縮短了洗管時間并提高了洗管效率。
[0019]【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殼體的左視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閥芯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動力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4]【具體實施方式】:
[0025]參看圖1-圖4,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含殼體1、閥芯2、動力傳動裝置3,閥芯2安裝在殼體I內,動力傳動裝置3與閥芯2連接,所述的殼體I由緊固件101、閥板102、連接標準管103、對接支撐板104、密封圈105、橫向擱板106組成;殼體I的下端設置有橫向擱板106,閥板102通過緊固件101與對接支撐板104及連接標準管103連接,密封圈105設置在閥板102上;所述的閥芯2由抱箍201、閥芯管202、連接件203、閥芯連接板204組成;閥芯連接板204上設置有閥芯管202,閥芯管202的一側設置有連接件203,閥芯連接板204的兩端均設置有抱箍201,動力傳動裝置3由螺母301、絲杠302組成;對接支撐板104上安裝有螺母301,動力傳動裝置3與閥芯2 —端的抱箍201連接形成轉動副。
[0026]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過程如下:泵送混凝土前,利用動力裝置3驅動閥芯2,使得閥芯2內的一根閥芯管202與主管道相通并利用管卡卡緊;閥芯2在軌道上的運動方式可以設計為平面運動,也可以設計為旋轉運動,動力傳動裝置3既可以采用人工操作也可以采用電機、液壓、氣壓等器械進行拖動,此時閥體作為輸送管使用,在閥芯2內的其它閥芯管202中裝入用水浸透后的清洗球或者泵管配套柱塞,以待洗管時使用;2、當泵送混凝土結束或者堵管時,停泵卸壓后拆除管卡并利用動力傳動裝置3將閥芯2移動,使其已經裝入清洗球的閥芯管202對準殼體I上固結的連接標準管103,并利用砼泵配套膠圈及管卡卡緊,將灰料斗內混凝土清除干凈后加滿水;3、準備工作完成后開啟正泵打水,利用水推送清洗球清洗管道內殘留混凝土,直至清洗球從出料端泵出為止;使閥芯2保持此位置不動,同時對剛剛作為輸送管用的閥芯管202進行清洗并進行裝球工序,待下次泵送混凝土時使用。每泵送一次混凝土,重復一次上述的工作過程即可,不僅簡化了洗管的操作工序,同時還大大降低了堵管的概率。
[002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砼泵用裝球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殼體(I)、閥芯(2)、動力傳動裝置(3),閥芯(2)安裝在殼體⑴內,動力傳動裝置⑶與閥芯⑵連接,所述的殼體⑴由緊固件(101)、閥板(102)、連接標準管(103)、對接支撐板(104)、密封圈(105)、橫向擱板(106)組成;殼體(I)的下端設置有橫向擱板(106),閥板(102)通過緊固件(101)與對接支撐板(104)及連接標準管(103)連接,密封圈(105)設置在閥板(102)上;所述的閥芯(2)由抱箍(201)、閥芯管(202)、連接件(203)、閥芯連接板(204)組成;閥芯連接板(204)上設置有閥芯管(202),閥芯管(202)的一側設置有連接件(203),閥芯連接板(204)的兩端均設置有抱箍(201),動力傳動裝置(3)由螺母(301)、絲杠(302)組成;對接支撐板(104)上安裝有螺母(301),動力傳動裝置(3)與閥芯(2) —端的抱箍(201)連接形成轉動副。
【文檔編號】E04G21/02GK203961305SQ201420403002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2日
【發明者】王立平 申請人:王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