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建筑外墻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的快速推進,建筑外墻保溫材料尤其是EPS( 聚苯乙烯泡沫 )、 PS( 擠塑聚苯乙烯泡沫 ) 和 PU( 聚氨酯泡沫 )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這類材料均屬易燃有機保溫材料,這類材料最大的優點是質輕、保溫、隔熱性好;最大的缺陷則是防火安全性差、 易老化、易燃燒。這些新型建筑節能材料如果沒有經過阻燃和降煙的化學結構改性,只是簡單的添加阻燃劑,都存在嚴重的火災隱患,導致頻煩引發建筑火災事故,央視火災向全國敲響警鐘,因此易燃有機保溫材料的防火阻燃技術和防火構造的研究及其大規模的推廣應用, 已成為關系我國民生安全的重要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中國專利號ZL201510572749.8中公開了一種建筑外墻防火保溫構造,包括基層墻體,所述的基層墻體外側依次設置有內層保溫板、外層保溫板,相鄰的內層保溫板之間設置有內層板縫,所述的內層板縫中嵌有內層板縫填料層,相鄰的外層保溫板之間設置有外層板縫,所述的外層板縫中嵌有外層板縫填料層,所述的內層板縫與外層板縫交錯排布。上述方案將整個外墻保溫系統進行有效的分割,在內層板縫填料層和外層板縫填料層中填充阻燃物質,以此達到減緩火勢蔓延的目的,該方案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火勢蔓延的速度,但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阻止火勢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能從根本上阻止火勢蔓延的阻火保溫外墻。
本方案中的阻火保溫外墻,包括墻本體,所述墻本體的外側依次設有保溫層、中間層和隔熱層,保溫層由若干的保溫板榫卯連接組成,保溫板與墻本體通過膨脹螺栓進行連接,隔熱層由若干的隔熱板榫卯連接組成,中間層包括若干錫塊,相鄰兩塊錫塊之間填充有膨脹塊,錫塊一端與隔熱板焊接,錫塊另一端與保溫板螺紋連接。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本方案中的外墻在外部發生火災時,火災將首先使隔熱層發生燃燒,隔熱層燃燒時將產生大量的熱量并使溫度升高,此時位于中間層的膨脹塊將吸收熱量后發生膨脹現象,同時中間層中的錫塊在溫度達到230℃左右時將發生融化變軟的現象,在膨脹塊的作用下,融化變軟后的錫塊將產生流動的現象,并破壞錫塊與保溫板之間的螺紋連接,從而使得保溫層與隔熱層之間的連接關系也發生破壞,此時發生火災時燃燒的隔熱層將自動與保溫層之間發生分離,從根本上避免了火勢蔓延到保溫層。
本方案的優點在于:1、本方案通過設置中間層,將與墻本體連接的保溫層和外層的隔熱層進行分隔,當隔熱層在發生火災燃燒時,中間層內的物質將發生狀態的變化并自動的實現保溫層和隔熱層之間的分離,從而從根本上避免了火勢蔓延到保溫層,達到了徹底阻止火勢的目的。
2、本方案在進行保溫層和墻本體之間的連接時,將保溫層與墻本體之間通過膨脹螺栓進行連接,相對于傳統保溫層和墻本體之間之間膠粘的連接方式,該方式的連接性能更加穩定可靠。
進一步,隔熱板為內部空心結構。在隔熱板內部設置空心結構,能有效的減輕隔熱板的重量,在發生火災,隔熱板與保溫板進行分離下落時,不會對人員等造成傷害。
進一步,保溫層的厚度為30-35mm,中間層的厚度為20-25mm,隔熱層的厚度為30-35mm。該厚度既可以保證各層的性能,同時又不會由于厚度過厚而造成材料的浪費。
進一步,隔熱板一端設有凸起,隔熱板另一端設有凹槽,隔熱板上的凸起與相鄰隔熱板上的凹槽進行榫卯。在進行隔熱板之間的榫卯時,將隔熱板上的凸起和相鄰隔熱板的凹槽進行配合安裝即可,安裝方便且快速。
進一步,隔熱層外側還設有防水層。防水層能有效防止水分對隔熱層的侵蝕,保證隔熱層的工作性能。
進一步,所述防水層采用丙烯酸乳液、硅酸鈉、聚乙酸乙烯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意一種材料涂抹而成。上述涂料均是常用的防水涂料,成本較低且防水性能也較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阻火保溫外墻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墻本體1、保溫板2、隔熱板3、錫塊4、膨脹塊5、防水層6。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所示:阻火保溫外墻,包括墻本體1,在墻本體1的左側從右至左依次設有保溫層、中間層、隔熱層和防水層6。
保溫層由若干的保溫板2采用榫卯的方式進行連接而成,保溫板2為EPS保溫板2,保溫板2的厚度為30mm,該厚度既可以保證保溫板2的保溫效果,同時又不會由于厚度過厚而導致材料的浪費,在將保溫板2與墻本體1進行連接時,將保溫板2與墻本體1之間通過膨脹螺栓進行連接,膨脹螺栓的連接方式與傳統直接采用膠粘的方式相比,連接性能更加可靠,在每個保溫板2的上側均設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高度為5mm,第一凸起的寬度為6mm,在每個保溫板2的下側均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尺寸與第一凸起的尺寸相適應,在進行相鄰兩塊保溫板2的安裝時,將保溫板2上的第一凸起伸入到相鄰保溫板2的第一凹槽內,從而實現相鄰兩塊保溫板2之間的榫卯連接。
在保溫層的左側設有中間層,中間層的左側設有隔熱層,隔熱層有若干的隔熱板3組成,在每塊隔熱板3的上側均設有第二凸起,在隔熱板3的下側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高度為5mm,第二凹槽的寬度為6mm,第二凹槽的尺寸與第二凸起的尺寸向適應,在進行隔熱板3的安裝時,將隔熱板3上的第二凸起伸入到相鄰隔熱板3的第二凹槽內,進而實現相鄰隔熱板3之間的榫卯。同時在每塊隔熱板3的內部均開設有空腔,空腔的左壁與隔熱板3左側之間的距離為3mm,空腔的右壁與隔熱板3右側之間的距離為3mm,該距離即能保證隔熱板3具有足夠的強度,同時又能有效的減輕隔熱板3的整體重量,當發生火災隔熱板3與保溫板2進行分離時,采用安全警示繩將發生火災的區域進行隔離,此時隔熱板3掉下來不會對人員造成任何的傷害。
在保溫層與隔熱層之間設有中間層,中間層的厚度為20mm,中間層包括若干的錫塊4,相鄰兩塊錫塊4之間設有膨脹塊5,膨脹塊5是一種吸收熱量后能膨脹并發生體積變大的物質,膨脹塊為膨脹聚苯塊,錫塊4的左端與隔熱板3之間通過焊接的方式進行連接,錫塊4的右端與保溫板2之間通過螺紋的方式進行連接,錫塊4的熔點是在230℃,當錫塊4在此溫度時,固態的錫塊4將發生融化變軟現象,錫塊4在融化變軟后將破壞錫塊4與保溫板2之間的連接,從而使得隔熱層能與保溫層之間自動分離,進而到達阻止火勢的目的。
在隔熱層的左側還設有防水層6,本實施例中,防水層6采用丙烯酸乳液材料涂抹而成。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