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水泥制品、混凝土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水泥電桿應預力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電力建設高速發(fā)展,國家電網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xié)調發(fā)展的政策方針,促進大媒電、大水電、大核電基地集約化開發(fā)發(fā)展,實施更大范圍內資源優(yōu)化配置。在國家電網政策的影響下,水泥制品產業(yè),如雨后春筍般得出現(xiàn),不同的水泥所采用的原料及工藝不盡相同,目前輸電混凝土電桿主要使用的是普通混凝土制作的預應力電桿、部分預應力電桿及普通混凝土電桿,一篇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椋?01210343090.5,名稱為:一種部分預應力混凝土電桿,電桿本采用圓錐形設計,其內部鋼筋、接地鋼圈、 法蘭和架立圈,其中鋼筋包括縱向受力直鋼筋和螺旋鋼筋,縱向受力直鋼筋包括間隔布置的預應力鋼筋和非預應力鋼筋,上述文件中的鋼筋制作難度大,其制作的鋼筋生產設備成本高、生產周期長 電桿抗酸堿鹽腐蝕性差、抗凍融性差、 混凝土脆性大、易產生收縮裂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按照GB4623-2006標準,提供了一種提高預應力、高強度、高可靠性、成本低,周期短的混凝土水泥電桿的制作方法。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提高水泥電桿應預力的制作方法,首先根據(jù)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電桿選取原料,其次將稱取的原料進行加工,再次將加工成型的水泥電桿進行蒸汽養(yǎng)護,最后對水泥電桿進行檢驗和保養(yǎng),其具體生產加工方法步驟如下:
(A)選取原料為:水泥、砂子、碎石、水、減水劑和鋼筋,然后按照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電桿稱取水泥、砂子、碎石、水和減水劑;
(B)鋼筋骨架籠的加工:鋼筋骨架籠包括架立圈、纏繞筋和主筋,將架立圈焊接在縱向放置的主筋上形成稀疏的骨架籠,然后再選取纏繞筋纏繞在稀疏的骨架籠的外圍從而編制成鋼筋骨架籠,所編制的骨架籠至少包括兩個個或兩個個以上的架立圈,至少包括八根以上的縱向鋼筋;
(C)清理鋼模:將鋼筋骨架籠放入鋼模前,先清除鋼模的合縫口和鋼模腔內殘留的雜物,然后在合縫口均勻涂上機油,再在鋼模腔內均勻噴灑地涂上脫模劑放置8~15分鐘后,清除鋼模腔內沉積的脫模劑,所述噴施時脫模劑的溫度為35~400C。
(D)下料攪拌:按照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電桿,用砼計量配比稱取水泥、砂子、碎石,先將砂子和碎石投放入用砼內,加入水和減水劑攪拌30~40s使砂子和碎石充分濕潤,再投放入水泥攪拌60~70s,最后再加入剩余的水攪拌80~90s得到混凝土物料,將攪拌好的混凝土物料放置40~60s備用,攪拌過程中保持砼的坍塔度穩(wěn)定,在氣溫在250C以下,保持砼的坍塔度為25~40mm,溫度在250C以上,保持砼的坍塔度為40~60mm;
(E)裝料、蓋鋼模蓋:將步驟(D)中的混凝土物料按每根電桿的量裝入鋼模腔內,裝料完成后,將用機油浸泡過的鋼模的蓋蓋嚴實,然后用螺栓固定蓋好鋼模;
(F)離心轉動:將裝好混凝土物料的鋼膜平移至離心機上,并使鋼模的轉輪與離心機的拖輪對正放穩(wěn),啟動離心機對鋼模進行變頻離心轉動,使鋼膜殼內的漿料分布均勻,確保電桿壁厚度均勻;
(G)蒸汽護養(yǎng):將完成離心轉動后的鋼模緩慢地平放入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進行蒸汽養(yǎng)護,蒸汽養(yǎng)護池內的溫度為70~850C,蒸汽養(yǎng)護池內的壓力為0.8~1.1MPa,然后自然降溫至30~450C后將鋼模取出放置冷卻至常溫;
(H)拆卸鋼膜殼、檢驗:將冷至常溫的鋼模拆卸,然后對制作的電桿進行參數(shù)檢驗;
(I)保養(yǎng)、入庫:將檢驗合格的電桿進行堆放保養(yǎng)15~20天后進行入庫,保養(yǎng)期間,每天曬水三次,堆放的層數(shù)不能超過四層。
優(yōu)選的,所述步驟(C)的脫膜劑由以下組分組成:肥皂1-2份,滑石粉3.5-4.5份,機油1-2份,乙二醇0.5-1份、水18-30份;脫膜劑的制作方法為,將肥皂和機油加少量水加熱攪拌進行乳化,再加入滑石粉和其余的水緩慢加熱至90~950C攪拌合成,完全乳化為止停止加熱。在鋼模內噴灑或涂脫模劑使水泥電桿易于成型、表面光滑,能順利地從鋼模上分離開來,從而得到光滑平整水泥電桿。
優(yōu)選額,所述步驟(F)的離心轉動,每個鋼模離心轉動的總時間不少于13min,首先采用低速離心轉動1.5-3min,離心機以180-240r/min的轉速轉動,鋼模以70-100r/min的轉速轉動;其次采用升速離心轉動3.5-5min,每隔1min提速一次,升速后離心機的轉速不超過580r/min,鋼模的轉速不超過300r/min;最后采用快速轉動8-12min,離心機以750-950r/min的轉速轉動,鋼模以370-490r/min的轉速轉動;將鋼模通過離心機的高速旋轉將混凝土均勻分布在鋼模內壁四周,使水泥電桿就形成空心,同時使混凝土原料能充分混合,加速凝混凝土原料凝固的效果和速度。
優(yōu)選的,所述步驟(G)蒸汽護養(yǎng)分為三個階段,首先采用升溫養(yǎng)護,在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通入蒸汽1-1.5h,將溫度升至70~750C,其次是恒溫養(yǎng)護,在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通入蒸汽保持溫度在75~850C,進行恒溫養(yǎng)護2-4h,最后是降溫養(yǎng)護,自然降溫至35~450C后,將鋼模取出放置冷卻至常溫,拆除電桿的鋼模;使用蒸汽養(yǎng)護使混泥土電桿強度提前,加快凝固時間,將水泥電桿的養(yǎng)護的時間縮短至3~4小時,因此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產量、降低了成本。
優(yōu)選的,按照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電桿稱取每根電桿原料,其水泥、砂子、碎石、水和減水劑,其重量比為1:1.610~1.665:2.810~2.910:0.260~0.271:0.019~0.021。
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鋼筋骨架制作簡單;鋼筋骨架的焊接和繞線工序,提高效率,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水泥電桿的質量,按工藝要求能夠把纏繞筋緊緊地纏繞在主筋上,保持間距均勻和緊密。
(2)本發(fā)明的電桿的預應力強度高;本發(fā)明通過離心轉動使混凝土均勻分布在鋼模內壁四周,使水泥電桿就形成空心,加速凝混凝土原料凝固的效果和速度,成型較快,表面光滑,而且還提高了混凝土電桿的預應力。
(3)成本低,生產周期短;生產過程可以實現(xiàn)全自動化,減少了人力資源;加工過程中采用蒸汽養(yǎng)護,加快混凝土電桿的凝固時間,將水泥電桿的養(yǎng)護的時間縮短至3~5小時內,因此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產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而且減少了熱量的損失,有利于環(huán)保的改善。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實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圖做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架立圈和主筋的焊接時間距距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離心機與鋼模離心轉動時的示意圖。
其中,L-每根主筋的距離;3a-鋼模的轉動方向,3b-離心機得轉動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fā)明的生產方法適合于不同管徑和長度預應力的混凝土水泥電桿的要求,至少適用于以下不同規(guī)格的混凝土電桿要求,例如,錐度為1:75~1:85的電桿:Φ130/223×7m, Φ150/256×8m,Φ150/270×9m, Φ190/310×9m,Φ150/283×10m,Φ190/323×10m,Φ190/250×12m, Φ270/430×12m,,等直徑上下的兩段式電桿,例如,Φ300/300×6m,Φ400/400×6m,Φ300/300×9m,等多種不同規(guī)格的電桿,其中,Φ130/223×7m表示電桿的小頭為130mm,大頭為223mm,長度為7m。本發(fā)明的工藝,按照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電桿,稱取每根電桿原料,其水泥、砂子、碎石、水和減水劑的重量比為1:1.610~1.665:2.810~2.910:0.260~0.271:0.019~0.021,表1為三種規(guī)格電桿原料質量的取值。
表1:三種規(guī)格電桿原料的取值
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鋼筋骨架籠的編制過程如下:選取鋼筋骨架籠包括架立圈、纏繞筋和主筋,將架立圈焊接在縱向放置的主筋上形成稀疏的骨架籠,然后再選取纏繞筋纏繞在稀疏的骨架籠的外圍從而編制成鋼筋骨架籠,所編制的骨架籠至少包括兩個個或兩個個以上的架立圈,其中內架立圈與外架立圈的數(shù)量相同或不相同,至少包括八根以上的縱向鋼筋,其中架立圈包括內架立圈和外架立圈;編制過程為首先是取主筋,將主筋呈縱向放置后,在主筋上的第一只和最后一只外架立圈的內徑來調整整個鋼筋骨架籠的直徑大小,如果是錐形鋼筋骨架籠,鋼筋骨架籠與骨架中心軸線呈一定的角度傾斜,以錐度為1:75~85進行調整;其次將內架立圈放入主筋圍成的框架內;并將架立圈按照規(guī)范的距離固定好,先將四條主筋鋼筋中心軸線形成1:75的錐度的鋼筋骨架,再次點焊固定第一只和最后一只外架立圈在主筋上,并按規(guī)定間距把余下主筋點焊于外架立圈和內架立圈上,最后選取與架立圈直徑相同的螺鋼筋均勻地纏繞在稀疏的骨架籠的外圍從而編制成鋼筋骨架籠;如果是等徑骨架,主筋上的第一只和最后一只外架立圈的內徑大小應相同,然后調直主筋即可;這樣所編制的鋼筋骨架籠誤差小、不易變形,有利于提高水泥電桿的應預力。
實施例1:規(guī)格型號為Φ130/223×7m生產加工方法:
(A)選取原料為:水泥、砂子、碎石、水、減水劑和鋼筋,然后稱取規(guī)格型號為Φ130/223×7m每根電桿的質量,水泥54.5kg、砂子90.7kg、碎石158.3kg、水14.7kg和減水劑1.04kg,其中每根電桿的主筋鋼筋為9根,長度為7000m±1.5mm, 主筋鋼筋的直徑Φ為5~8mm,以及纏繞筋和架立圈若干個,架立圈鋼筋的直徑Φ為5~8mm,架立圈的直徑大小偏差≤1.5mm,不平度≤2.5mm,不圓度≤1.5mm, 纏繞筋直徑Φ為2.5~5mm,水泥規(guī)格為P?Ⅱ52R.5R,砂子的細度模數(shù)為2~2.5,碎石采用5~20mm連續(xù)粒級,壓碎指標≤8%;
(B)鋼筋骨架籠的加工:將所選取的架立圈、纏繞筋和主筋編制成錐度為1:75的鋼筋骨架籠,制作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首先取外架立圈并將架立圈套入主筋內,與主筋的兩端的根端距離22mm處開始設立外架立圈,每隔75cm設一只,其次取9根主筋鋼筋,將外架立圈和3根主筋焊接在一起制成較為牢固的稀疏鋼筋骨架,再將余下的主筋焊接在剩余的外架立圈上,每根主筋的距離為L,其中的L的距離不超過5mm(參見圖1),再次將內架立圈按照規(guī)定的距離放入主筋圍成的框架內并焊接固定好,最后與主筋的根端1.2m處開始將纏繞筋沿主筋并以螺旋方式纏繞在主筋骨架上編制成鋼筋骨架籠,其中纏繞筋纏繞的間距不超過12cm,距離根部兩端1.2m內,螺旋筋纏繞的間距不超過8cm,最后將鋼筋骨架籠的主筋兩端的筋頭進行墩頭處理;
(C)清理鋼模:將鋼筋骨架籠放入鋼模前,先清除鋼模的合縫口和鋼模腔內殘留的雜物,然后在合縫口均勻涂上機油,再在鋼模腔內均勻噴灑地涂上脫模劑放置8分鐘后,清除鋼模腔內沉積的脫模劑,所述噴施時脫模劑的溫度為350C。
(D)下料攪拌:按照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電桿,以Φ130/223×7的規(guī)格型號為例,用砼計量配比稱取10根電桿原料,其中,水泥545kg、砂子907kg、碎石1583kg、水147kg和減水劑10.4kg,總重為3192.4kg,先將砂子和碎石投放入用砼內,加入水和減水劑攪拌30~40s使砂子和碎石充分濕潤,再投放入水泥攪拌60~70s,最后再加入剩余的水攪拌80~90s得到混凝土物料,將攪拌好的混凝土物料放置40s備用,攪拌過程中保持砼的坍塔度穩(wěn)定,在氣溫在250C以下,保持砼的坍塔度為25~40mm,優(yōu)選坍塔度為28~32mm;溫度在250C以上,保持砼的坍塔度為40~60mm,優(yōu)選坍塔度為48~50mm;
(E)裝料、蓋鋼模蓋:將步驟(D)中的混凝土物料按每根電桿的量裝入鋼模腔內,所述按每根電桿的混凝土物料為319.24kg,裝料完成后,將用機油浸泡過的鋼模的蓋蓋嚴實,然后用螺栓固定蓋好鋼模;
(F)離心轉動:將裝好混凝土物料的鋼膜平移至離心機上,并使鋼模的轉輪與離心機的拖輪對正放穩(wěn),啟動離心機對鋼模進行變頻離心轉動,使鋼膜殼內的漿料分布均勻,確保電桿壁厚度均勻,其轉動方向參見圖2(其中3a表示鋼模的轉動方向,3b表示離心機得轉動方向);所述離心轉動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采用低速離心轉動1.5min,離心機以180r/min的轉速轉動,使鋼模以70r/min的轉速轉動,其次采用升速離心轉動3.5min,每隔1min提速一次,升速后,離心機的轉速不超過480r/min, 鋼模的轉速不超過280r/min,最后采用快速離心轉動8min,離心機以750r/min的轉速轉動,鋼模以370r/min的轉速轉動,每根電桿離心轉動的總時間不少于13min。
(G)蒸汽護養(yǎng):將完成離心轉動后的鋼模緩慢地平放入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進行蒸汽養(yǎng)護,蒸汽養(yǎng)護池內的溫度為70~850C,蒸汽養(yǎng)護池內的壓力為0.8~1.1MPa,然后自然降溫至30~450C后將鋼模取出放置冷卻至常溫;所述蒸汽護養(yǎng)分為三個階段,首先采用升溫養(yǎng)護,在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通入蒸汽1h,將溫度升至700C,其次是恒溫養(yǎng)護,在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通入蒸汽保持溫度在750C,進行恒溫養(yǎng)護4h,最后是降溫養(yǎng)護,自然降溫至350C后將鋼模取出放置冷卻至常溫,拆除電桿的鋼模。
(H)拆卸鋼膜殼、檢驗:將冷至常溫的鋼模拆卸,然后對制作的電桿進行參數(shù)檢驗;
(I) 保養(yǎng)、入庫:將檢驗合格的電桿進行堆放保養(yǎng)15~20天后進行入庫,保養(yǎng)期間,每天曬水三次,堆放的層數(shù)不能超過四層。
實施例2:規(guī)格型號為Φ150/283×10m生產加工方法:
(A)選取原料為:水泥、砂子、碎石、水、減水劑和鋼筋,然后稱取規(guī)格型號為Φ150/283×10每根電桿的質量,水泥112.8kg、砂子181.6kg、碎石319.83kg、水29.8kg和減水劑2.37kg,其中每根電桿的主筋鋼筋15根,長度為10000m±1.5mm, 主筋鋼筋的直徑Φ為5~8mm,纏繞筋和架立圈若干個,架立圈鋼筋的直徑Φ為5~8mm,架立圈的直徑大小偏差≤1.5mm,不平度≤2.5mm,不圓度≤1.5mm, 纏繞筋直徑Φ為2.5~5mm,水泥規(guī)格為P?Ⅱ52R.5R,砂子的細度模數(shù)為2~2.5,碎石采用5~20mm連續(xù)粒級,壓碎指標≤8%;
(B)鋼筋骨架籠的加工:將所選取的架立圈、纏繞筋和主筋編制成錐度為1:75的鋼筋骨架籠,制作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首先取架立圈并將架立圈套入主筋內,與主筋的兩端根端距離20mm處開始設立外架立圈,每隔70cm設一只,其次取15根主筋鋼筋,將外架立圈和5根主筋焊接在一起制成較為牢固的稀疏鋼筋骨架,再將余下的主筋焊接在剩余的外架立圈上,每根主筋的距離為L,其中的L的距離不超過5mm(參見圖1) 再次將內架立圈按照規(guī)定的距離放入主筋圍成的框架內并焊接固定好,最后與主筋的根端1m處開始將纏繞筋沿主筋并以螺旋方式纏繞在主鋼筋骨架上編制成鋼筋骨架籠,其中纏繞筋纏繞的間距不超過10cm,根部兩端1.2m內,纏繞筋纏繞的間距不超過7cm,最后將鋼筋骨架籠的主筋兩端的筋頭進行墩頭處理;
(C)清理鋼模:將鋼筋骨架籠放入鋼模前,先清除鋼模的合縫口和鋼模腔內殘留的雜物,然后在合縫口均勻涂上機油,再在鋼模腔內均勻噴灑地涂上脫模劑放置15分鐘后,清除鋼模腔內沉積的脫模劑,,所述噴施時脫模劑的溫度為400C,
(D)下料攪拌:按照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電桿,以Φ150/283×10m的規(guī)格型號為例,用砼計量配比稱取10根電桿原料,其中,水泥1128kg、砂子1816kg、碎石3198.3kg、水298kg和減水劑23.7kg,總重為6464kg,先將砂子和碎石投放入用砼內,加入水和減水劑攪拌30~40s使砂子和碎石充分濕潤,再投放入水泥攪拌68~70s,最后再加入剩余的水攪拌90s得到混凝土物料,將攪拌好的混凝土物料放置60s備用,,攪拌過程中保持砼的坍塔度穩(wěn)定,在氣溫在250C以下,保持砼的坍塔度為25~40mm,優(yōu)選坍塔度為37~40mm;溫度在250C以上,保持砼的坍塔度為40~60mm,優(yōu)選坍塔度為56~60mm;;
(E)裝料、蓋鋼模蓋:將步驟(D)中的混凝土物料按每根電桿的量裝入鋼模腔內,所述按每根電桿的混凝土物料為646.4kg;裝料完成后,將用機油浸泡過的鋼模的蓋蓋嚴實,然后用螺栓固定蓋好鋼模;;
(F)離心:將裝好混凝土物料的鋼膜平移至離心機上,并使鋼模的轉輪與離心機的拖輪對正放穩(wěn),啟動離心機對鋼模進行變頻離心轉動使鋼膜殼內的漿料分布均勻,確保電桿壁厚度均勻,其轉動方向參見圖2(其中,3a表示鋼模的轉動方向,3b表示離心機得轉動方向);所述離心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采用低速離心轉動3min,離心機以240r/min的轉速轉動,鋼模以100r/min的轉速轉動,其次采用升速離心轉動5min,每隔1min提速一次,升速后,離心機的轉速不超過580r/min,鋼模的轉速不超過300r/min,最后采用快速離心轉動12min,離心機以950r/min的轉速轉動,鋼模以490r/min的轉速轉動,每根電桿離心轉動的總時間不少于20min。
(G)蒸汽護養(yǎng):將完成離心轉動后的鋼模緩慢地平放入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進行蒸汽養(yǎng)護,蒸汽養(yǎng)護池內的溫度為70~850C,蒸汽養(yǎng)護池內的壓力為0.8~1.1MPa,然后自然降溫至30~450C后將鋼模取出放置冷卻至常溫;所述蒸汽護養(yǎng)分為三個階段,首先采用升溫養(yǎng)護,在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通入蒸汽1.5h,將溫度升至750C,其次是恒溫養(yǎng)護,在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通入蒸汽保持溫度在850C,進行恒溫養(yǎng)護2h,最后是降溫養(yǎng)護,自然降溫至450C后將鋼模取出放置冷卻至常溫,拆除電桿的鋼模。
(H)拆卸鋼膜殼、檢驗:將冷至常溫的鋼模拆卸,然后對制作的電桿進行參數(shù)檢驗;
(I) 保養(yǎng)、入庫:將檢驗合格的電桿進行堆放保養(yǎng)15~20天后進行入庫,保養(yǎng)期間,每天曬水三次,堆放的層數(shù)不能超過四層。
實施例3:規(guī)格型號為Φ190/350×12m生產加工方法:
(A)選取原料為:水泥、砂子、碎石、水、減水劑和鋼筋,然后稱取規(guī)格型號為Φ190/350×12m每根電桿的質量,水泥182.3kg、砂子296.2kg、碎石512.2kg、水47.4kg和減水劑3.64kg,其中每根電桿的主筋鋼筋12根,長度為12000m±2mm, 主筋鋼筋的直徑Φ為5~8mm,纏繞筋和架立圈若干個,架立圈鋼筋的直徑Φ為5~8mm,架立圈的直徑大小偏差≤1.5mm,不平度≤2.5mm,不圓度≤1.5mm, 纏繞直徑Φ為2.5~5mm,水泥規(guī)格為P?Ⅱ52R.5R,砂子的細度模數(shù)為2~2.5,碎石采用5~20mm連續(xù)粒級,壓碎指標≤8%;
(B)鋼筋骨架籠的加工:將所選取的架立圈、纏繞筋和主筋編制成錐度為1:75的鋼筋骨架籠,制作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首先取架立圈并將架立圈套入主筋內,與主筋的兩端根端距離16mm處開始設立架立圈,每隔60cm設一只,其次取12根主筋鋼筋,將外架立圈和4根主筋焊接在一起制成較為牢固的稀疏鋼筋骨架,再將余下的主筋焊接在剩余的外架立圈上,每根主筋的距離為L,其中的L的距離不超過6mm(參見圖1),最后與主筋的根端0.8m處開始將纏繞筋沿主筋并以螺旋方式纏繞在主鋼筋骨架上編制成鋼筋骨架籠,其中纏繞筋纏繞的間距不超過8cm,距離根部兩端0.8m內,纏繞的間距不超過5cm,最后將鋼筋骨架籠的主筋兩端的筋頭進行墩頭處理;
(C)清理鋼模:將鋼筋骨架籠放入鋼模前,先清除鋼模的合縫口和鋼模腔內殘留的雜物,然后在合縫口均勻涂上機油,再在鋼模腔內均勻噴灑地涂上脫模劑放置12分鐘后,清除鋼模腔內沉積的脫模劑,所述噴施時脫模劑的溫度為380C。
(D)下料攪拌:按照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電桿,以Φ150/283×10m的規(guī)格型號為例,用砼計量配比稱取5根電桿原料,其中,水泥1128kg、砂子1816kg、碎石3198.3kg、水298kg和減水劑23.7kg,總重為5208.7kg,先將砂子和碎石投放入用砼內,加入水和減水劑攪拌30~40s使砂子和碎石充分濕潤,再投放入水泥攪拌65s,最后再加入剩余的水攪拌85s得到混凝土物料,將攪拌好的混凝土物料放置50s備用,攪拌過程中保持砼的坍塔度穩(wěn)定,在氣溫在250C以下,保持砼的坍塔度為25~40mm,優(yōu)選坍塔度為36mm;溫度在250C以上,保持砼的坍塔度為40~60mm,優(yōu)選坍塔度為54mm;
(E)裝料、蓋鋼模蓋:將步驟(D)中的混凝土物料按每根電桿的量裝入鋼模腔內,所述按每根電桿的混凝土物料為1041.74kg,裝料完成后,將用機油浸泡過的鋼模的蓋蓋嚴實,然后用螺栓固定蓋好鋼模;
(F)離心:將裝好混凝土物料的鋼膜平移至離心機上,并使鋼模的轉輪與離心機的拖輪對正放穩(wěn),啟動離心機對鋼模進行變頻離心轉動使鋼膜殼內的漿料分布均勻,確保電桿壁厚度均勻,其轉動方向參見圖2(其中3a表示鋼模的轉動方向,3b表示離心機得轉動方向);所述離心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采用低速離心轉動2.5min,離心機以210r/min的轉速轉動,鋼模以85r/min的轉速轉動,其次采用升速離心轉動4.5,每隔1min提速一次,升速后,離心機的轉速不超過580r/min,鋼模的轉速不超過300r/min,最后采用快速轉離心動10min,離心機以820r/min的轉速轉動,鋼模以450r/min的轉速轉動,每根電桿離心轉動的總時間不少于17min。
(G)蒸汽護養(yǎng):將完成離心轉動后的鋼模緩慢地平放入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進行蒸汽養(yǎng)護,蒸汽養(yǎng)護池內的溫度為70~850C,蒸汽養(yǎng)護池內的壓力為0.8~1.1MPa,然后自然降溫至30~450C后將鋼模取出放置冷卻至常溫;所述蒸汽護養(yǎng)分為三個階段,首先采用升溫養(yǎng)護,在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通入蒸汽1.2h,將溫度升至720C,其次是恒溫養(yǎng)護,在蒸汽養(yǎng)護池內通入蒸汽保持溫度在810C,進行恒溫養(yǎng)護3h,最后是降溫養(yǎng)護,自然降溫至400C后將鋼模取出放置冷卻至常溫,拆除電桿的鋼模。
(H)拆卸鋼膜殼、檢驗:將冷至常溫的鋼模拆卸,然后對制作的電桿進行參數(shù)檢驗;
(I) 保養(yǎng)、入庫:將檢驗合格的電桿進行堆放保養(yǎng)15~20天后進行入庫,保養(yǎng)期間,每天曬水三次,堆放的層數(shù)不能超過四層。
生產結果分析,將本實施例1至實施例3與GB4623-2006標準相互比較,如表2所示
表2 生產結果對比分析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通過選取原料的配比選擇保持了電桿的凝固效果,而且節(jié)省了原料,通過鋼筋骨架籠的加工和清理鋼模,提高了水泥電桿的強度、品質、光滑度和可靠性,同時提高了水泥電桿的應預力;通過下料攪拌、裝料和蓋鋼模蓋工序使水泥電桿易于成型,布料均勻,表面光滑,不易開裂,然后離心處理和蒸汽護養(yǎng)使水泥電桿加快了成型的速度,增強了應預力,減小了撓度變形和表面的縫隙,同時降低了生產周期。
以上所述僅為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