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裝配式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混凝土構件及其調整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裝配式建筑以其建造速度快、生產成本低等突出的特點,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裝配式建筑是利用混凝土構件裝配而成的建筑,只要將預制的混凝土構件運送到工地上,再通過吊運方式進行組裝,即可完成建造。
但是,由于這種裝配式建筑是通過吊運組裝而形成的,使得混凝土構件與樓板之間極易出現偏差,因此,在混凝土構件就位后、進行永久固定前,還需要對其水平方向及豎直方向的位置進行適當調整。目前,行業中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通用的混凝土構件位置調整方法,對混凝土構件的位置調整多是依靠現場工人用錘子等工具對混凝土構件進行敲打或是撬動來實現。這種位置調整方式極其簡陋,不僅會對混凝土構件造成一定的損壞,而且調整精度差、無法保證安裝質量,且對現場工人的能力要求較高,操作較為繁瑣,適用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混凝土構件及其調整方法,以解決上述調整方式調整精度差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包括水平調整裝置和豎直調整裝置。
所述水平調整裝置包括用于連接混凝土構件與固定樓板的第一直角連接件、用于連接混凝土構件與所述第一直角連接件的豎直直角邊的第一調整組件和用于連接固定樓板與所述第一直角連接件的水平直角邊的第一預埋組件。
所述豎直調整裝置包括用于連接混凝土構件與固定樓板的第二直角連接件、用于連接混凝土構件與所述第二直角連接件的豎直直角邊的第二預埋組件和穿過所述第二直角連接件的水平直角邊并抵接在固定樓板上表面的第二調整組件。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預埋組件包括埋設在固定樓板內部的至少一個第一螺栓套筒和與所述第一螺栓套筒固定連接的連接鋼板,所述連接鋼板的非連接面與固定樓板的表面平齊。
所述第一直角連接件通過至少一個第一固定螺栓與所述第一螺栓套筒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與所述第一螺栓套筒的數量相匹配。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直角連接件的豎直直角邊上設有容許對混凝土構件進行高度調節的容納空間,所述容納空間為U型槽。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調整組件包括L型預埋鋼筋,所述L型預埋鋼筋的一邊埋設在混凝土構件內部,另一邊穿過所述容納空間,并通過水平調整螺母與所述第一直角連接件的豎直直角邊連接,所述L型預埋鋼筋的非埋設邊套裝固定有一限位鋼板。
進一步的,在所述水平調整螺母與所述第一直角連接件的豎直直角邊之間設有調整墊片。
進一步的,所述水平調整裝置還包括至少一個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穿過所述第一直角連接件的豎直直角邊,并抵靠在所述限位鋼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預埋組件包括埋設在混凝土構件內部的至少一個第二螺栓套筒,所述第二直角連接件通過至少一個第二固定螺栓與所述第二螺栓套筒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栓與所述第二螺栓套筒的數量相匹配。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調整組件包括高度調整螺栓和設置在固定樓板上的承壓墊片,所述高度調整螺栓穿過所述第二直角連接件的水平直角邊,并抵靠在所述承壓墊片上。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混凝土構件,設有上述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混凝土構件調整方法,利用上述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對混凝土構件進行調整,包括水平調整方法和豎直調整方法;
所述水平調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將連接有所述第一螺栓套筒的所述連接鋼板埋設在固定樓板中,將所述L型預埋鋼筋埋設在混凝土構件中,將所述第二螺栓套筒埋設在混凝土構件中;
S20:將步驟S10中的混凝土構件吊運至預定安裝位置;
S30:通過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將所述第一直角連接件的水平直角邊與所述第一螺栓套筒固定連接,并將所述L型預埋鋼筋穿入所述容納空間中;
S40:將所述水平調整螺母旋入所述L型預埋鋼筋的非埋設端,旋緊所述水平調整螺母,為混凝土構件提供水平拉力;調節所述定位螺栓,為混凝土構件提供水平推力;
所述豎直調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50:通過所述第二固定螺栓將所述第二直角連接件的豎直直角邊與所述第二螺栓套筒固定連接;
S60:調節所述高度調整螺栓,使混凝土構件產生豎直位移。
本發明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當混凝土構件就位后,利用預埋在固定樓板內部的第一預埋組件將水平調整裝置固定,通過調節用于連接混凝土構件與第一直角連接件的豎直直角邊的第一調整組件,使混凝土構件產生水平方向位移,從而實現對混凝土構件的橫向位置調整;之后,利用預埋在混凝土構件內部的第二預埋組件將豎直調整裝置固定在混凝土構件的側壁,通過調節穿過第二直角連接件的水平直角邊并抵接在固定樓板上表面的第二調整組件,使混凝土構件產生豎直方向位移,從而實現對混凝土構件的縱向位置調整。
在對裝配式建筑進行組裝固定前,通過水平調整裝置和豎直調整裝置分別對混凝土構件的橫向位置和縱向位置進行控制與調整,大大減弱了傳統調整方式中由操作工人敲打進行調整而對混凝土構件造成的損壞,并且提高了調整精度,保證了混凝土構件的安裝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裝配式建筑的質量。
通過在混凝土構件上設置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極大地方便了裝配式建筑在組裝過程中的位置精度調整,保證了裝配式建筑的安裝質量,具有較高的經濟意義。
同時,利用這種調整方法對混凝土構件的水平位置及豎直位置進行調整,大大地簡化了調整步驟,并且縮短了裝配工時,具有極強的適應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水平調整裝置的主視局部剖視圖;
圖2為本實施例一水平調整裝置的左視局部剖視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一豎直調整裝置的主視局部剖視圖;
圖4為本實施例一豎直調整裝置的左視局部剖視圖;
圖5為本實施例一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使用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二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使用示意圖。
圖標:
1-混凝土構件;2-固定樓板;3-水平調整裝置;
4-豎直調整裝置;
31-第一直角連接件;32-第一調整組件;33-第一預埋組件;
311-容納空間;
321-L型預埋鋼筋;322-限位鋼板;323-調整墊片;
324-水平調整螺母;325-定位螺栓;
331-連接鋼板;332-第一固定螺栓;333-第一螺栓套筒;
41-第二直角連接件;42-第二調整組件;43-第二預埋組件;
411-加強肋;
421-高度調整螺栓;422-承壓墊片;
431-第二固定螺栓;432-第二螺栓套筒。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包括水平調整裝置3和豎直調整裝置4。
如圖1和圖2所示,水平調整裝置3包括用于連接混凝土構件1與固定樓板2的第一直角連接件31、用于連接混凝土構件1與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豎直直角邊的第一調整組件32和用于連接固定樓板2與所述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水平直角邊的第一預埋組件33。
如圖3和圖4所示,豎直調整裝置4包括用于連接混凝土構件1與固定樓板2的第二直角連接件41、用于連接混凝土構件1與第二直角連接件41的豎直直角邊的第二預埋組件43和穿過第二直角連接件41的水平直角邊并抵接在固定樓板2上表面的第二調整組件42。
當混凝土構件1就位后,利用預埋在固定樓板2內部的第一預埋組件33將水平調整裝置3固定,通過調節用于連接混凝土構件1與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豎直直角邊的第一調整組件32,使混凝土構件1產生水平方向位移,從而實現對混凝土構件1的橫向位置調整;之后,利用預埋在混凝土構件1內部的第二預埋組件43將豎直調整裝置4固定在混凝土構件1的側壁,通過調節穿過第二直角連接件41的水平直角邊并抵接在固定樓板2上表面的第二調整組件42,使混凝土構件1產生豎直方向位移,從而實現對混凝土構件1的縱向位置調整。
在對裝配式建筑進行組裝固定前,通過水平調整裝置3和豎直調整裝置4分別對混凝土構件1的橫向位置和縱向位置進行控制與調整,大大減弱了傳統調整方式中由操作工人敲打進行調整而對混凝土構件1造成的損壞,并且提高了調整精度,保證了混凝土構件1的安裝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裝配式建筑的質量。
請繼續參照圖1和圖2,第一預埋組件33包括埋設在固定樓板2內部的至少一個第一螺栓套筒333和與第一螺栓套筒333固定連接的連接鋼板331,其中,連接鋼板331的非連接面與固定樓板2的表面平齊。具體的,第一直角連接件31通過兩個第一固定螺栓332與第一螺栓套筒333固定連接,第一螺栓套筒333的數量也為兩個。
在使用本實施例中的水平調整裝置3對就位后的混凝土構件1進行調節前,將第一直角連接件31置于與固定樓板2表面相平齊的連接鋼板331的非連接面上,同時,利用兩個第一固定螺栓332將第一直角連接件31固定在連接鋼板331上,實現對水平調整裝置3的位置固定,以便于后續對混凝土構件1的水平調整。
本實施例中,在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豎直直角邊上設有容許對混凝土構件1進行高度調節的容納空間311,具體的,容納空間311為U型槽。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容納空間311可以是上述U型槽的形式,但不僅僅局限于上述這種形式,還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條形孔,其只要是容許對混凝土構件1進行高度調節的容納空間311即可。
請繼續參照圖1和圖2,第一調整組件32包括L型預埋鋼筋321,其中,L型預埋鋼筋321的一邊預先埋設在混凝土構件1內部,另一邊穿過上述容納空間311,并通過水平調整螺母324與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豎直直角邊連接。此外,L型預埋鋼筋321的非埋設邊還套裝固定有一限位鋼板322。并且,在水平調整螺母324與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豎直直角邊之間還可以設有調整墊片323。
在將L型預埋鋼筋321埋入混凝土構件1中時,利用套裝在L型預埋鋼筋321的非埋設邊上的限位鋼板322進行限位,使限位鋼板322的一面與混凝土構件1的表面平齊,且始終保持豎直狀態,另一面則完全埋入混凝土構件1中。這樣的設置,使得埋入混凝土構件1中的L型預埋鋼筋321的長度得到控制,同時,與混凝土構件1表面保持平齊的限位鋼板322還為定位螺栓325提供了定位基準。
請繼續參照圖1和圖2,在本實施例中,水平調整裝置3還包括兩個定位螺栓325,其中,定位螺栓325穿過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豎直直角邊,并抵靠在上述限位鋼板322外露的表面上。
當混凝土構件1就位后,利用水平調整裝置3對其進行橫向位置調整時:當混凝土構件1向右傾斜時,通過旋緊水平調整螺母324,為混凝土構件1提供水平拉力,使混凝土構件1以與固定樓板2的接觸端為中心,產生逆時針運動趨勢,以逐漸將混凝土構件1調整至豎直狀態;當混凝土構件1向左傾斜時,通過調節定位螺栓325,為混凝土構件1提供水平推力,使混凝土構件1以與固定樓板2的接觸端為中心,產生順時針運動趨勢,以逐漸將混凝土構件1調整至豎直狀態。
通過L型預埋鋼筋321提供水平拉力,通過定位螺栓325提供水平推力,實現混凝土構件1的雙向位置調整,使調節精度更加準確,保證了混凝土構件1的水平方向安裝質量。而且,這種調整方式容易操作,大大簡化了安裝過程,縮短了裝配調整工時。
請繼續參照圖3和圖4,在豎直調整裝置4中,第二預埋組件43包括埋設在混凝土構件1內部的兩個第二螺栓套筒432,并且,第二直角連接件41通過兩個第二固定螺栓431與上述第二螺栓套筒432固定連接。
請繼續參照圖3和圖4,本實施例中,第二調整組件42包括高度調整螺栓421和設置在固定樓板2上的承壓墊片422,其中,高度調整螺栓421穿過第二直角連接件41的水平直角邊,并抵靠在所述承壓墊片422上。
在使用本實施例中的豎直調整裝置4對就位后的混凝土構件1進行調節前,利用兩個第二固定螺栓431將第二直角連接件41固定在混凝土構件1上。隨后,通過調節高度調整螺栓421,使第二直角連接件41產生向上運動位移和向下運動位移,并帶動與第二直角連接件41固定連接的混凝土構件1產生豎直方向的位移,以實現混凝土構件1在高度方向上的調整。
本實施例中,在第二直角連接件41的豎直直角邊與水平直角邊之間還可以設置加強肋411。通過設置加強肋411,增強了豎直調整裝置4的結構強度,從而提高了豎直調整裝置4的調整精度。
請繼續參照圖1、圖2、圖3和圖4,本實施例中,在第一螺栓套筒333與第二螺栓套筒432的尾端均設有沿徑向方向的貫穿通孔,在貫穿通孔的內部設置有錨固鋼筋。通過錨固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錨固作用,提高了第一螺栓套筒333與固定樓板2之間及第二螺栓套筒432與混凝土構件1之間的連接強度,同時,也提高了混凝土構件1的結構承載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第一固定螺栓332和第二固定螺栓431均為抗剪型高強度螺栓。高強度螺栓連接具有施工簡單、受力性能好及耐疲勞等優點,而且,在動力載荷作用下基本不會發生松動。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分別通過高強度螺栓實現對第一直角連接件31和第二直角連接件41的固定,大大提高了連接強度,保證了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調整可靠性,從而提高了調整的精確度。
本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構件1,該混凝土構件1包括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通過在混凝土構件1上設置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極大地方便了裝配式建筑在組裝過程中的位置精度調整,保證了裝配式建筑的安裝質量,具有較高的經濟意義。
本實施例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的調整方法為:
如圖5所示,在對混凝土構件1進行調整時,需要同時使用水平調整裝置3和豎直調整裝置4。
水平調整裝置3的調整方法為:首先,將連接有第一螺栓套筒333的連接鋼板331埋設在固定樓板2中,將L型預埋鋼筋321埋設在混凝土構件1中,利用套裝固定在L型預埋鋼筋321上的限位鋼板322控制其預埋深度,同時,將第二螺栓套筒432埋設在混凝土構件1中;其次,將上述埋設有L型預埋鋼筋321的混凝土構件1吊運至固定樓板2上的預定安裝位置處;然后,利用第一固定螺栓332將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水平直角邊與埋設在固定樓板2內部的第一螺栓套筒333固定連接,實現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位置固定,同時,將L型預埋鋼筋321的非預埋端穿入第一直角連接件31豎直直角邊上的容納空間311中;最后,將水平調整螺母324從L型預埋鋼筋321的非埋設端旋入,通過旋緊上述水平調整螺母324,為混凝土構件1提供水平拉力,同時,將兩個定位螺栓325從第一直角連接件31上的螺紋孔旋入,并抵靠在L型預埋鋼筋321上的限位鋼板322表面,通過旋緊上述定位螺栓325,為混凝土構件1提供水平推力,從而實現對混凝土構件1在水平方向上的雙向位置調整。
豎直調整裝置4的調整方法為:首先,利用第二固定螺栓431將第二直角連接件41的豎直直角邊與第二螺栓套筒432固定連接,并在固定樓板2的上表面相應位置處設置承壓墊片422;其次,將高度調整螺栓421從第二直角連接件41上的螺紋孔旋入,并抵接在承壓墊片422表面,通過旋緊上述高度調整螺栓421,使第二直角連接件41產生向上運動的趨勢,從而帶動混凝土構件1產生向上的位移,通過放松上述高度調整螺栓421,使第二直角連接件41產生向下運動的趨勢,從而帶動混凝土構件1產生向下的位移,以此實現混凝土構件1的豎直位置調整。
利用這種調整方法對混凝土構件1的水平位置及豎直位置進行調整,大大地簡化了調整步驟,并且縮短了裝配工時,具有極強的適應性。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也是一種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該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的結構及工作原理與上述實施例一所述的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如下所述。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將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水平直角邊延伸至豎直調整裝置4的安裝位置處,使該水平直角邊取代承壓墊片422,當對混凝土構件1進行高度方向調整時,使高度調整螺栓421抵接在上述第一直角連接件31的水平直角邊的延伸部,以便后續對混凝土構件1進行高度方向調整。
這樣的設置,使成組使用的水平調整裝置3和豎直調整裝置4的結構更加緊湊,提高了混凝土構件調整裝置的集成化、一體化,對實際生產調整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