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砌墻工具。
背景技術:
在砌墻時,現在的建筑工人大多都是把灰漿直接抹在磚體上,再把需要砌上的另一塊磚體粘結上去,這種砌墻手法很考驗建筑工人的技術水平,如果是不太熟練的建筑工人在抹灰漿的時候會涂抹的很部均勻,而且砌過的墻體上會留有許多殘留的灰漿,嚴重影響墻體質量,而且浪費材料,延誤工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建筑工人在砌墻過程中對灰漿的把控不好的問題,而提供的一種有效保證砌墻時灰漿的用量、涂抹的均勻度,而且節省材料的砌墻工具。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砌墻工具,包括支撐板,在所述支撐板上設有連通上下底面的通透凹槽;所述凹槽為長方形,在所述支撐板的短軸向的兩端均向上延伸設有第一圍擋部,在所述支撐板長軸向一端向上延伸設有第二圍擋部所述,凹槽的寬度與磚體的寬度相當,所述凹槽的長度大于兩塊磚的長度;在其中一個所述第一圍擋部設有可以用作把手的橢圓形通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過在一塊支撐板設有與所砌磚體相配的凹槽,形成一種砌墻模板,使得每塊磚體所使用的灰漿都是等量的,沒有經驗的建筑工人也能很好把控砌墻過程中灰漿的使用量,而且還能提高砌墻速度;
2.在凹槽周邊設有圍擋部,可以放置多余的灰漿溢出支撐板,浪費材料;
3.在所述砌墻工具上設有把手,易于操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在砌墻過程中使用的砌墻工具,具有涂抹均勻,灰漿涂抹飽滿,節省原料,提高工作效率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砌墻工具的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砌墻工具的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板;2、凹槽;3、第一圍擋部;4、第二圍擋部;5、通孔;6、握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一種砌墻工具,包括支撐板1,在所述支撐板1上設有連通上下底面的通透凹槽2,所述凹槽2為長方形,在所述支撐板1的短軸向的兩端均向上延伸設有第一圍擋部3,在所述支撐板1長軸向一端向上延伸設有第二圍擋部4所述,凹槽2的寬度與磚體的寬度相當,所述凹槽2的長度大于兩塊磚的長度;在其中一個所述第一圍擋部3設有可以用作把手的橢圓形通孔5。
實施例2 一種砌墻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板1,在所述支撐板1上設有連通上下底面的通透凹槽2,所述凹槽2為一端開口的U型結構,所述凹槽2開口寬度與磚體寬度相當,所述凹槽2兩側的長度與磚體的厚度相當,在凹槽2上部設有與與凹槽2連接的握持部6。
具體使用時,當水平砌磚時,需要在磚體的上表面抹灰漿,使用實施例1所述的砌墻工具,把所述工具放在磚體上,凹槽2部對準需要抹灰的磚體的表面,向凹槽2內填滿灰漿,用瓦刀把多余的灰漿刮到支撐板1的一端留待下次使用,當垂直砌磚時,需要在磚體厚度方向的端面上涂抹灰漿,把實施例2所述的砌墻工具的卡在磚體上,然后向凹槽2內填滿灰漿,把多余的灰漿刮到支撐板1上部。
由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一種砌墻工具具有涂抹均勻,灰漿涂抹飽滿,節省原料,提高工作效率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