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砌墻輔助提升架。
背景技術:
:
現有砌墻方式一般是在墻體的頂面涂上砂漿,然后再將磚塊放上去,為了保證磚塊的平面處于對齊水平,一般需要拉線,非常麻煩,而且一層鋪好后,需要再重新拉線,大大影響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砌墻輔助提升架,它的提升架可以隨著墻體提升,并輔助涂漿的厚度,保證磚塊放置的水平度,提高砌墻效果。
本實用新型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方案是:
一種砌墻輔助提升架,包括提升架,所述提升架包括兩個側板,兩個連接塊固定在兩個側板的左右兩端處,側板的端部內側壁固定在連接塊的對應的一側壁上,連接塊對應的地面上固定有連接座,連接座上鉸接有豎直螺桿,豎直螺桿螺接在對應的連接塊上具有的螺接通孔中,豎直螺桿的下端固定有轉動齒輪,連接座的側壁上固定有連接架,連接架上固定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豎直向下并固定有驅動齒輪,轉動齒輪與驅動齒輪相嚙合;
墻體插套在兩個側板和兩個連接塊組成的中心空腔中,兩個側板的內側壁緊貼墻體的頂部外側壁。
所述兩個側板的相對壁面的頂部具有滑動凹槽,兩個限位塊插套在兩個側板之間的,兩個限位塊處于提升架的兩端處,限位塊的頂部兩側具有延伸部,延伸部插套在滑動凹槽中,延伸部的底面壓靠在滑動凹槽的底面上。
所述滑動凹槽的底面固定有永磁鐵層,延伸部的底面固定有鐵質塊,鐵質塊吸附并壓靠在永磁鐵層上,限位塊的底面壓靠在墻體的頂面上,限位塊的兩側壁靠近兩個側板的內側壁。
兩個豎直螺桿的頂端鉸接在上支撐板的底面兩端處。
本實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與現有技術相比,它的提升架可以隨著墻體提升,并輔助涂漿的厚度,保證磚塊放置的水平度,提高砌墻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提升架的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如圖1至3所示,一種砌墻輔助提升架,包括提升架10,所述提升架10包括兩個側板11,兩個連接塊12固定在兩個側板11的左右兩端處,側板11的端部內側壁固定在連接塊12的對應的一側壁上,連接塊12對應的地面上固定有連接座13,連接座13上鉸接有豎直螺桿14,豎直螺桿14螺接在對應的連接塊12上具有的螺接通孔121中,豎直螺桿14的下端固定有轉動齒輪141,連接座13的側壁上固定有連接架15,連接架15上固定有驅動電機16,驅動電機16的輸出軸豎直向下并固定有驅動齒輪161,轉動齒輪141與驅動齒輪161相嚙合;
墻體100插套在兩個側板11和兩個連接塊12組成的中心空腔1中,兩個側板11的內側壁緊貼墻體100的頂部外側壁。
進一步的說,所述兩個側板11的相對壁面的頂部具有滑動凹槽17,兩個限位塊18插套在兩個側板11之間的,兩個限位塊18處于提升架10的兩端處,限位塊18的頂部兩側具有延伸部181,延伸部181插套在滑動凹槽17中,延伸部181的底面壓靠在滑動凹槽17的底面上。
進一步的說,所述滑動凹槽17的底面固定有永磁鐵層171,延伸部181的底面固定有鐵質塊182,鐵質塊182吸附并壓靠在永磁鐵層171上,限位塊18的底面壓靠在墻體100的頂面上,限位塊18的兩側壁靠近兩個側板11的內側壁。
進一步的說,兩個豎直螺桿14的頂端鉸接在上支撐板19的底面兩端處。
本實施例中,其通過驅動電機16運行,可以實現提升架10的提升,使得提升架10的上部處于墻體100的上方,而通過移動限位塊18的位置,使得限位塊18限定涂漿的長度,而通過永磁鐵層171與鐵質塊182吸附固定,方便位置調節;
然后,即可進行涂漿,然后放置磚塊,一層砌好后,再通過驅動電機16運行,使得提升架10再次提升,實現上方的砌墻。
最后,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權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