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撐加工工具,特別是涉及一種剪力墻內撐批量加工工具。
背景技術:
剪力墻是由鋼筋混凝土澆成的墻體。鋼筋混凝土剪力墻不但具有良好的豎向承載能力,而且具有很好抵抗水平荷載的能力,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上。為了在施工過程很好的控制剪力墻模板的間距確保澆筑成型的剪力墻厚度誤差在規范允許范圍內。一般的做法是在剪力墻兩側模板之間水平設置內撐構件,通過置入內撐構件來控制模板間距,以保證剪力墻實體平整度。施工現場使用內撐的數量很大,需要批量生產才能滿足施工進度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建筑施工現場能方便快速的制作批量混凝土內撐構件,保證施工進度的剪力墻內撐批量加工工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剪力墻內撐批量加工工具,第一長外框架、第二長外框架、第一短外框架和第二短外框架圍成一長方形框架,在長方形框架的第一長外框架與第二長外框架之間連接有多根內隔斷,相鄰的內隔斷與長方形框架之間形成有用于制造內撐構件的內撐構件空腔。
進一步地,在長方形框架上設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具體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焊接在第一長外框架和第二長外框架上。
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間距為1m。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剪力墻內撐批量加工工具,使用時,工人手握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將本實用新型平放在地面,將混凝土注入到內撐構件空腔內,然后工人手握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將本實用新型取走,混凝土固化后即為內撐構件。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取材便捷、加工方便;
(2)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可自由選取合適的加工材料;
(3)操作簡便、使用靈活;
(4)節省成本,節省準備時間,容易上手,不需技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在建筑施工現場能方便快速的制作批量混凝土內撐構件,保證施工進度的剪力墻內撐批量加工工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產品的三維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產品左立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產品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產品前立面圖;
圖中:
1-第一長外框架1;2-第一把手2;3-內隔斷3;4-第一短外框架4;5-第二把手5;6-第二短外框架6;7-第二長外框架7;8-內撐構件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第一長外框架1、第二長外框架7、第一短外框架4和第二短外框架6圍成一長方形框架,在長方形框架的第一長外框架1與第二長外框架7之間連接有多根內隔斷3,相鄰的內隔斷3與長方形框架之間形成有用于制造內撐構件的內撐構件空腔8。
進一步地,在長方形框架上設有第一把手2和第二把手5。
具體地,第一把手2和第二把手5焊接在第一長外框架1和第二長外框架7上。第一把手2和第二把手5的間距為1m。
各構件的連接形式均采用雙面焊接。
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先根據內撐構件的長度確定第一長外框架1、第二長外框架7、第一短外框架4、第二短外框架6和內隔斷3的尺寸。先將第一長外框架1、第二長外框架7和第一短外框架4、第二短外框架6點焊固定;根據內撐構件的尺寸將內隔斷3先排放好后也采取點焊與第一長外框架1和第二長外框架7固定;然后將第一把手2和第二把手5與長方形框架焊接。
參見圖1、圖2、圖3和圖4,使用時,工人手握第一把手2和第二把手5將本實用新型平放在地面,將混凝土注入到內撐構件空腔8內,然后工人手握第一把手2和第二把手5將本實用新型取走,混凝土固化后即為內撐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