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刷墻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縱橫向移動刷墻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逐漸對房屋的粉刷裝修要求也不斷提高。目前大多數場合多采用人工粉刷,由于其效率低下,粉刷力度不均勻,同時漆料的揮發性氣體對裝修人員的身體有很大危害等原因并不值得大力提倡,特別是對一些高空作業的外表面墻體,由于其粉刷面積大,作業難度高,也給人工粉刷帶來很大的難度。申請號為201510029795.3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定步長工作范圍可調整的智能剪式升降刷墻機,該實用新型雖解決了刷墻機縱向升降的刷墻問題,但沒有解決刷墻機的橫向移動,所以刷墻的范圍不夠廣,同時刷墻自動化程度也不夠高,并不能解決縱向橫向大面積移動的刷墻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合縱向橫向大面積移動的縱橫向移動刷墻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的縱橫向移動刷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橫向移動機構,垂直設置在此橫向移動機構上的縱向移動機構,設置在此縱向移動機構上的刷墻機構,設置在所述縱向移動機構上的反饋控制系統,
所述的橫向移動機構包括底座Ⅲ,與此底座Ⅲ相連接的絲杠遮擋箱,設置在所述底座Ⅲ底部的橫向移動輪組,設置在所述底座Ⅲ上的絲杠支架,設置在所述底座Ⅲ上的電動機Ⅰ,與此電動機Ⅰ輸出軸相連接的聯軸器,與此聯軸器相連接的絲杠,所述的絲杠設置在所述的絲杠遮擋箱內且支撐于所述的絲杠支架之上,
所述的縱向移動機構包括與所述橫向移動機構相連接的底座Ⅱ,設置在此底座Ⅱ底部的絲杠螺母,平行設置在所述底座Ⅱ上的兩個縱向滑軌,設置在此兩個縱向滑軌之間的且沿所述縱向滑軌上下移動的縱向移動平臺,設置在所述兩個縱向滑軌中任意一個縱向滑軌上的齒條,設置在每個縱向滑軌內側的燕尾槽,
所述的縱向移動平臺包括底座Ⅰ,設置在此底座Ⅰ兩側邊沿的燕尾槽導軌,設置在此底座Ⅰ上的電動機Ⅱ,與此電動機Ⅱ的輸出軸相連接的齒輪,所述的齒輪與所述的齒條相嚙合,所述的燕尾槽導軌與所述的燕尾槽滑動連接,
所述的絲杠螺母與所述的絲杠相嚙合。
所述的刷墻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底座Ⅰ上漆料供給裝置,與此漆料供給裝置相連接的滾刷,
所述的滾刷包括與所述底座Ⅰ固定連接的滾刷桿,設置在此滾刷桿上的滾刷頭,所述的滾刷桿包括支干、橫桿和與此橫桿平行設置的漆料桿,所述的滾刷頭設置在所述的橫桿上,所述的漆料桿上還設有一組噴漆孔,此一組噴漆孔朝向所述的滾刷頭,
所述的漆料供給裝置包括液壓馬達,與此液壓馬達相連接的漆料桶,與所述液壓馬達相連接的輸料管,所述的輸料管與所述的漆料桿相連接。
所述的反饋控制系統包括設置在所述底座Ⅱ上的控制柜,設置在此控制柜上的顯示屏,設置在權利要求2所述的滾刷上的壓力傳感器,所述的壓力傳感器與所述的控制柜相連接。
所述的橫向移動輪組包括一組萬向輪組件,每個萬向輪組件包括萬向輪和與此萬向輪相連接的萬向輪卡件。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縱橫向移動刷墻機結構簡單,實用性強,自動化程度高,極大地代替了人工刷墻,本實用新型主體結構由縱向移動機構和橫向移動機構組成,可實現刷墻機的縱向橫向移動,擴大了粉刷范圍,提高了粉刷效率;
(2)本實用新型的縱橫向移動刷墻機通過壓力傳感器測量滾刷與墻壁的壓力,實時監測粉刷力度,時刻保證滾刷的刷墻力度均勻;另外,橫向移動機構的底座Ⅲ還通過萬向輪卡件限制萬向輪的自由旋轉,保證粉刷過程中刷墻機與墻壁的垂直距離,確保整體的粉刷力度均勻;
(3)本實用新型的縱橫向移動刷墻機的縱向移動機構上的底座Ⅰ與縱向滑軌通過燕尾槽和燕尾槽導軌配合,保證了縱向移動的平穩性;橫向移動機構通過絲杠傳動,使得橫向移動機構運行平穩,噪聲小;
(4)本實用新型的縱橫向移動刷墻機橫向移動機構的整體傳動機構隱蔽設置在絲杠遮擋箱內,以防止刷墻機在工作時有雜物或是涂料飛濺在傳動機構上,影響橫向移動機構的運行平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滾刷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A部放大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B部放大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縱向滑軌和底座Ⅰ的配合圖和局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5和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縱橫向移動刷墻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橫向移動機構,垂直設置在此橫向移動機構上的縱向移動機構,設置在此縱向移動機構上的刷墻機構,設置在所述縱向移動機構上的反饋控制系統,
所述的橫向移動機構包括底座Ⅲ5,與此底座Ⅲ5相連接的絲杠遮擋箱8,設置在所述底座Ⅲ5底部的橫向移動輪組,設置在所述底座Ⅲ5上的絲杠支架19,設置在所述底座Ⅲ5上的電動機Ⅰ6,與此電動機Ⅰ6輸出軸相連接的聯軸器7,與此聯軸器7相連接的絲杠22,所述的絲杠22設置在所述的絲杠遮擋箱8內且支撐于所述的絲杠支架19之上,
所述的縱向移動機構包括與所述橫向移動機構相連接的底座Ⅱ9,設置在此底座Ⅱ9底部的絲杠螺母23,平行設置在所述底座Ⅱ9上的兩個縱向滑軌15,設置在此兩個縱向滑軌15之間的且沿所述縱向滑軌15上下移動的縱向移動平臺,設置在所述兩個縱向滑軌15中任意一個縱向滑軌15上的齒條17,設置在每個縱向滑軌15內側的燕尾槽151,
所述的縱向移動平臺包括底座Ⅰ11,設置在此底座Ⅰ11兩側邊沿的燕尾槽導軌111,設置在此底座Ⅰ11上的電動機Ⅱ14,與此電動機Ⅱ14的輸出軸相連接的齒輪18,所述的齒輪18與所述的齒條17相嚙合,所述的燕尾槽導軌111與所述的燕尾槽151滑動連接,
所述的絲杠螺母23與所述的絲杠22相嚙合。
所述的刷墻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底座Ⅰ11上漆料供給裝置,與此漆料供給裝置相連接的滾刷,
所述的滾刷包括與所述底座Ⅰ11固定連接的滾刷桿3,設置在此滾刷桿3上的滾刷頭2,所述的滾刷桿3包括支干34、橫桿31和與此橫桿31平行設置的漆料桿32,所述的滾刷頭2設置在所述的橫桿31上,所述的漆料桿32上還設有一組噴漆孔33,此一組噴漆孔33朝向所述的滾刷頭2,
所述的漆料供給裝置包括液壓馬達12,與此液壓馬達12相連接的漆料桶13,與所述液壓馬達12相連接的輸料管16,所述的輸料管16與所述的漆料桿32相連接。
所述的反饋控制系統包括設置在所述底座Ⅱ9上的控制柜10,設置在此控制柜10上的顯示屏4,設置在所述的滾刷上的壓力傳感器1,所述的壓力傳感器1與所述的控制柜10相連接。
所述的橫向移動輪組包括一組萬向輪組件,每個萬向輪組件包括萬向輪21和與此萬向輪11相連接的萬向輪卡件20。
粉刷墻面前,先調整墻面和滾刷距離,以達到最佳的粉刷效果;如圖1所示,壓力傳感器1位于滾刷桿3上的一側,滾刷頭2套在滾刷桿3的橫桿31上。當滾刷頭2靠近粉刷墻壁時,壓力傳感器1測量滾刷頭2和橫桿31之間的壓力值,間接得到滾刷頭2與墻壁的壓力值,將信息傳輸到反饋控制系統的控制柜10內,壓力值顯示在顯示屏4上。通過人工調整刷墻機與墻壁的垂直距離,以達到最佳粉刷效果;萬向輪組至少設置四組,四組萬向輪組分別位于底座Ⅲ5的底面四個角處。調整好刷墻機的位置后,將萬向輪卡件20套在萬向輪21上,限制萬向輪21的自由旋轉,從而控制刷墻機與墻壁的垂直距離,保證刷墻力度均勻。
粉刷墻面時,依靠橫向移動機構和縱向移動機構的配合使用完成一整塊墻壁的粉刷任務,整個過程的動作順序和粉刷的路線控制都由反饋控制系統控制。如圖1、3、4和6所示,縱向移動機構的縱向滑軌15的內側設有燕尾槽151,底座Ⅰ11兩側邊沿設有燕尾槽導軌111,燕尾槽導軌111在燕尾槽151內的滑動連接,實現整個縱向移動平臺沿所述縱向滑軌15上下移動;縱向移動平臺上的電動機Ⅱ14的輸出端設有齒輪18,此齒輪18與設置在縱向滑軌15一側的齒條17相嚙合,電動機Ⅱ14啟動時,帶動整個縱向移動平臺沿縱向滑軌15上下移動,從而帶動滾刷縱向移動,反復刷墻,以滿足粉刷效果,在此過程中,液壓馬達12工作,將漆料桶13內的漆料通過輸料管16輸送到漆料桿32內,漆料透過漆料桿32的上的一組漆料孔33滴到滾刷頭2上,源源不斷地提供漆料;如圖1、2和5所示,橫向移動機構與縱向移動機構通過絲杠22和設置在底座Ⅱ9底部的絲杠螺母23相連接,實現縱向移動機構在橫向移動機構上的橫向移動,絲杠22一端通過聯軸器7與電動機Ⅰ6連接,另一端通過絲杠支架19固定在底座Ⅲ5上。絲杠遮擋箱8將絲杠22包裹起來,防止在工作過程中雜物落在絲杠22上,影響絲杠22的潤滑。當上述的縱向區域墻壁粉刷任務完成時,電動機Ⅰ6工作,帶動絲杠22旋轉,實現底座Ⅱ9緊貼絲杠遮擋箱8的橫向移動,將進行下一個縱向區域墻壁的粉刷任務,重復上述動作,完成一整塊墻壁的粉刷任務。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強,自動化程度高,極大地代替了人工刷墻,本實用新型主體結構由縱向移動機構和橫向移動機構組成,運行平穩,噪音小,刷墻力度均勻,可實現刷墻機的縱向橫向移動,擴大了粉刷范圍,提高了粉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