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漿封孔攪拌機,屬于瓦斯封孔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針對瓦斯抽采鉆孔布管施工過程中,需對瓦斯抽放管外壁與打鉆孔內壁之間的孔隙,在從出口處到打鉆孔內約15米的范圍內,進行注漿封孔施工,此前土礦使用的注漿設備,水泥漿的制備為人工攪拌操作,操作費時費力,且工作效率較低,攪拌不均勻,封孔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注漿封孔攪拌機,省時省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攪拌更加均勻,封孔效果更好,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注漿封孔攪拌機,包括桶體和置于桶體內的攪拌刃,所述攪拌刃通過轉動軸連接到液壓馬達上,所述液壓馬達安裝在上軸座上,所述上軸座固定連接在支撐板中部,所述支撐板兩端固定安裝在桶體頂端,且保證液壓馬達位于桶體正中心上方,并設置有進料口。
優(yōu)選的,上述攪拌刃包括螺旋的攪拌葉和連接條,所述攪拌葉為包括上端的圓柱段和圓柱段下的錐體段,通過多條間隔均勻的連接條連接到轉動軸。
優(yōu)選的,上述轉動軸上端可分離地連接到旋轉的馬達軸套,下端通過下軸頭可旋轉地連接到下軸座上,所述馬達軸套通過鍵連接到液壓馬達的輸出軸,并可旋轉地嵌入到上軸座內。
優(yōu)選的,上述進料口處設置有過濾網。
優(yōu)選的,上述桶體兩外側壁上設置有對稱的扶手。
優(yōu)選的,上述馬達軸套與上軸座間和下軸頭與下軸座間設置有銅套。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液壓馬達驅動攪拌刃進行攪拌,攪拌更加省時省力,攪拌效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且攪拌更加均勻,封孔效果更好,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維護方便快捷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圖A;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馬達軸套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上軸頭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介紹。
實施例1:如圖1-圖7所示,一種注漿封孔攪拌機,包括桶體1和置于桶體1內的攪拌刃2,攪拌刃2通過空心的轉動軸3連接到液壓馬達4上,液壓馬達4安裝在上軸座5上,上軸座5固定連接在支撐板6中部,支撐板6兩端固定安裝在桶體1頂端的法蘭盤20上,且保證液壓馬達4位于桶體1正中心上方,并設置有進料口10,出料口17設置在桶體1下端部,法蘭盤20設置有加強筋21。
優(yōu)選的,上述攪拌刃6包括螺旋的攪拌葉7和連接條8,攪拌葉7為包括上端的圓柱段和圓柱段下的錐體段,通過多條間隔均勻的連接條8連接到轉動軸3,桶體1下端設置成錐形結構,螺旋的攪拌葉7的螺距為300mm,板厚為4-6mm,圓柱段攪拌葉7的螺旋外徑為570mm,內徑為480mm,圓錐段短短螺旋內徑與圓柱段相同,小端螺旋外徑為240mm,內徑為150mm,軸向延伸約為二分之一的螺距,連接條8采用厚度為4-6mm厚、寬度為45mm的鋼板制作,多條連接條8的軸向間隔為75mm,螺旋圓周上均勻分布。
優(yōu)選的,上述轉動軸3上端通過上軸頭22可分離地連接到旋轉的馬達軸套9,下端通過下軸頭11可旋轉地連接到下軸座12上,馬達軸套9通過鍵13連接到液壓馬達4的輸出軸,并可旋轉地嵌入到上軸座5內,上軸頭22上端面設置有繞其軸心設置的兩對稱的扇形凸起和在兩扇形凸起間設置兩扇形缺口,馬達軸套12下端也同樣設置了兩對稱的扇形凸起和在兩扇形凸起間設置兩扇形缺口,上軸頭的扇形凸起和扇形缺口與馬達軸套12的扇形缺口和扇形凸起鑲嵌實現可分離連接,還可在上軸頭22上端中部設置定位軸,方便快速定位安裝。
優(yōu)選的,上述進料口10處設置有過濾網14,通過過濾網能夠將過大顆粒濾除,避免管路的堵塞。
優(yōu)選的,上述桶體1兩外側壁上設置有對稱的扶手15,通過扶手方便將攪拌桶進行搬運和移動,桶體1下設置有四條角鋼制作的支撐腿18,四條支撐腿18通過加固環(huán)連接,支撐腿18底端設置有支撐板,提高支撐面積,保證支撐穩(wěn)定性。
優(yōu)選的,上述馬達軸套9與上軸座5間和下軸頭11與下軸座12間設置有銅套16,銅套具有耐磨的特性,能夠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