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造型模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帶表面裝飾造型形式的市政橋梁、景觀橋的市政預制橋墩用造型模板。
背景技術:
市政工業化主要注重于箱梁、橋面板、橋墩、節段梁等產品形式的工廠預制,對產品外觀尚處于表面是否有氣泡、蜂窩麻面、混凝土顏色均勻程度等階段,對具有不同顏色、不同線條紋理等造型的關注程度不高,且對于重量大、體積大、外顯面多的大型市政構件的表面造型制作難度大。所以帶造型裝飾的市政預制構件的相關研究不多。
某湖大橋是一座跨越遠湘湖水域的景觀橋,橋立柱采用外帶石塊造型的鋼筋混凝土預制矩形棱臺橋墩。因橋墩外表面為造型混凝土(石塊),需要用塑膠模成型,而塑膠模為軟體模,梯形立柱夾角為83度,正立澆注塑膠模無法固定于鋼模上,倒立澆筑由于立柱重量達到140噸以上,廠內起重設備無法對其進行翻身作業,在常規澆筑無法一次性澆筑成型,給施工帶來諸多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市政預制橋墩用造型模板,能夠解決帶表面造型裝飾的大型市政預制構件難以整體預制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市政預制橋墩用造型模板,該造型模板包括兩塊A預制板和兩塊B預制板,在所述A預制板上均預埋有第一連接件,所述B預制板上均預埋有第二連接件,所述A預制板、B預制板分別通過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與定制鋼板焊接組裝,A預制板和B預制板間隔分布組裝形成四周封閉的圍邊模,所述圍邊模的外層為裝飾層。
所述裝飾層采用硅膠造型模具預制或均采用鋼板造型模具預制。
所述裝飾層采用反打制作,形成不同顏色、線條或紋理結構。
所述裝飾層采用石材反打鋪貼形成裝飾結構。
所述A預制板上設有第一接駁器;B預制板上設有第二接駁器,通過第一接駁器實現兩塊相對設置的A預制板之間的拉緊,通過第二接駁器實現兩塊相對設置的B預制板之間的拉緊。
所述A預制板的截面為等腰梯形;所述B預制板的截面為等腰梯形。
所述圍邊模為混凝土材質的圍邊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①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安裝方便,將每根立柱分成兩次澆筑成型,第一次澆筑立柱外框,立柱外框分割成4塊預制混凝土板,4塊板先進行方便的平躺預制制作,第二次澆筑立柱內芯,由先前澆筑的4塊板進行組裝加固充當外模板,再制作成型,成功解決了帶表面造型裝飾的大型市政預制構件難以整體預制的問題;②本實用新型既是一種帶造型的預制混凝土立柱外框裝飾板又是用于預制橋墩立柱的模板,將橋墩分成了裝飾層和承重內芯兩次預制制作,成功解決了由于重量大、翻身難且環立柱360度均帶裝飾等原因而預制橋墩無法一次性澆筑成型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A預制板的正視圖。
圖2為圖1中a區域第一連接件預埋示意圖。
圖3圖1的側視圖。
圖4為本發明B預制板的正視圖。
圖5為圖4的側視圖。
圖6為本發明預制橋墩立柱底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市政預制橋墩用造型模板,該造型模板包括兩塊A預制板1和兩塊B預制板2,在所述A預制板1上均預埋有第一連接件3,所述B預制板2上均預埋有第二連接件4,所述A預制板1、B預制板2分別通過第一連接件3、第二連接件4與定制鋼板焊接組裝,A預制板1和B預制板2間隔分布組裝形成四周封閉的圍邊模,所述圍邊模的外層為裝飾層。
本實施例所述裝飾層采用硅膠造型模具預制或均采用鋼板造型模具預制。
本實施例中裝飾層采用反打制作,形成不同顏色、線條或紋理結構。
作為優選,本實施例中A預制板1上設有第一接駁器5;B預制板2上設有第二接駁器6;A預制板1的截面為等腰梯形;所述B預制板2的截面為等腰梯形。
作為進一步優選,本實施例中圍邊模為混凝土材質的圍邊模。
本實施例是采用預制方式制作,作用一是通過混凝土材質的兩塊A預制板和兩塊B預制板組裝,為橋墩立柱承重內芯7的澆筑提供模板;作用二是作為表面裝飾層與承重內芯一起結合成整體,共同構成了預制橋墩立柱形式。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裝飾層采用石材反打鋪貼形成裝飾結構,其余技術方案和實施例1中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