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保溫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一體化復合自保溫砌塊。
背景技術:
保溫砌塊作為一種兼具墻體結構與保溫雙重功能的產品,在建筑外墻上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隨著國家節能減排要求和建筑消防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保溫砌塊不但無法達到國家新的標準規范的要求,而且曝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端。作為建筑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溫砌塊應該是多項性能指標均優化配置后的系統化組合。傳統的保溫砌塊往往突出其中一點或幾點性能而犧牲了其它重要性能指標,由此導致傳統的自保溫砌塊實際應用后,曝露出各種問題,并為后期質量與安全隱患埋下伏筆,探尋一種全性能型保溫砌塊在建筑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本專利技術研發一種新型的保溫砌塊,綜合兼具合適的容重、良好的強度與自身牢固度、優越的保溫性能且無冷橋、良好的防火性能,同時其他各項性能指標優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一體化復合自保溫砌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一體化復合自保溫砌塊,包括砌塊本體,所述砌塊本體的左右兩側分別留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內腔均設有與之相匹配的第二保溫板,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出口處兩側均設有相互平行的凹槽,所述第二保溫板的外側設有與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砌塊本體的上端中部設有限位塊,所述砌塊本體的下端設有與限位塊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砌塊本體的內腔中部設有第一保溫板,所述第一保溫板位于第二保溫板的中間,所述第一保溫板的上端設有耐水石膏層,所述第一保溫板的下端設有砂漿抹面層。
優選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內腔側壁均勻設有多個凹包,且凹包為圓形或其它規則形狀,所述第二保溫板的外側設有與凹包相匹配的凸塊。
優選的,所述砌塊本體的左右兩側均設有卡扣槽,且卡扣槽位于第一限位槽出口處的左右兩側,且卡扣槽的內腔卡接有卡扣條。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一種一體化復合自保溫砌塊,采用第一限位槽與第二保溫板配合,同時在砌塊本體的內腔設有第一保溫板,且第一保溫板位于第二保溫板的中間,起到保護保溫的作用,同時利用凹槽與凸起的配合,更好的卡接,防止松動,也更高安裝,利用限位塊與第二限位槽的配合,更方便吻合,實現了一體化復合自保溫砌塊的效果,綜合兼具合適的容重、良好的強度與自身牢固度、優越的保溫性能且無冷橋、良好的防火性能,具有結構簡單、性能優越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部分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砌塊本體、2第一保溫板、3第一限位槽、4凹槽、5凸起、6第二保穩板、7限位塊、8第二限位槽、9砂漿抹面層、10耐水石膏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一體化復合自保溫砌塊,包括砌塊本體1,所述砌塊本體1的左右兩側分別留有第一限位槽3,所述第一限位槽3的內腔均設有與之相匹配的第二保溫板6,所述第一限位槽3的出口處兩側均設有相互平行的凹槽4,所述第二保溫板6的外側設有與凹槽4相匹配的凸起5,所述砌塊本體1的上端中部設有限位塊7,所述砌塊本體1的下端設有與限位塊7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8,所述砌塊本體1的內腔中部設有第一保溫板2,所述第一保溫板2位于第二保溫板6的中間,所述第一保溫板2的上端設有耐水石膏層10,所述第一保溫板2的下端設有砂漿抹面層9。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槽3的內腔側壁均勻設有多個凹包,且凹包為圓形或其它規則形狀,所述第二保溫板6的外側設有與凹包相匹配的凸塊, 使整體更加具有穩定性,達到了緊密扣合以及無冷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砌塊本體1的左右兩側均設有卡扣槽,且卡扣槽位于第一限位槽3出口處的左右兩側,且卡扣槽的內腔卡接有卡扣條,為了避免第二保溫板6的松動,且卡接的更加穩定,不輕易脫落,對于以后的推廣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該一種一體化復合自保溫砌塊,采用第一限位槽3與第二保溫板6配合,同時在砌塊本體1的內腔設有第一保溫板2,且第一保溫板2位于第二保溫板6的中間,起到保護保溫的作用,同時利用凹槽4與凸起5的配合,更好的卡接,防止松動,也更高安裝,利用限位塊7與第二限位槽8的配合,更方便吻合,實現了一體化復合自保溫砌塊的效果,綜合兼具合適的容重、良好的強度與自身牢固度、優越的保溫性能且無冷橋、良好的防火性能,具有結構簡單、性能優越等優點。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