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停車位,具體說它是安裝在地面停車位上的二層停車位的立柱。
背景技術:
CN 103061550 A公開了一種單邊液壓驅動式立體框架停車位,它包括橫斷面呈 h形的車庫形框架,其中呈 I 形的立柱框架位于車庫形框架一邊,下半部分橫斷面呈 n 形為一層車庫 ;在一層車庫左右兩個側邊的每個側邊的下面安裝行走輪,行走輪在地面軌道上,驅動主動行走輪的液壓馬達設置在車庫形框架上。它還有升降回轉裝置 1,安裝在立柱框架 21 上,具體是,回轉立柱 16 安裝在上回轉支撐12和下回轉支撐17之間,在上回轉支撐上安裝驅動回轉立柱回轉的液壓回轉驅動裝置 11 ;由液壓缸 14 驅動的升降滑套 13 套在回轉立柱上,升降滑套的下端固定載車臺板 15,液壓缸 14 固定在回轉立柱上。其缺陷是,由于它包括了橫斷面呈 h形的車庫形框架,導致體積龐大,具體是占據地面和空間較大,只能在空間較大的場地安裝,限制了它的應用范圍。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二層停車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由升降載車臺板、位于升降載車臺板一側的可回轉立柱和立柱軌道組成;
可回轉立柱包括立式方管和位于立式方管下部的立柱底座,立式方管下端口設置軸承座,在立柱底座上表面固定與軸承座配合的立柱底座軸,立柱底座軸的高度不小于立式方管高度的十分之一;在立柱底座軸上端固定一個立柱底座軸檔圈,蓋在軸承座上;
驅動立式方管繞立柱底座及其底座軸回轉的機構是,所述軸承座形成圓缺形,在圓缺弦線的兩端各設置一個固定座,回轉鏈條箍在圓缺上,回轉鏈條的每端連接在同側的固定塊上,回轉鏈條的每端連接在固定座的方式是,回轉鏈條銷軸插入活節螺栓的眼里,活節螺栓的螺桿穿過固定座的孔后,緊固螺母從螺桿的外端旋入至固定座;與鏈條嚙合的主動齒輪安裝在立柱底座上;
在立式方管上開軸向條形口,該軸向條形口對著升降載車臺板;與軸向條形口相鄰的面為立式導軌固定面,立式導軌固定在立式導軌固定面上,與立式導軌相配合的立式導軌套固定在載車臺板鄰近立柱的一側,立式導軌套與載車臺板呈L形,立式導軌套的高度以載車臺板滿載運行時保持水平為限;
在立柱方管腔內安裝鏈條起重系統,具體是在連接軸的每端各安裝一個鏈輪,構成啞鈴形雙鏈輪,每個鏈輪上的起重鏈條,一端固定立柱方管上,另一端即起重端固定在升降載車臺板的角鋼上,升降液壓缸缸體固定在立柱方管上,升降液壓缸活塞桿朝上并固定在啞鈴形雙鏈輪的連接軸上,活塞桿與連接軸呈T形;
所述立柱軌道包括,安裝在地面的絲杠,絲杠由固定在地面的帶軸承的軸承座支撐,在絲杠的兩側至少一側安裝與絲杠平行的臥式導軌,與絲杠配合的絲母固定在立柱底座的下表面,在立柱底座的下表面還固定與臥式導軌相配合的臥式導軌套;絲杠由液壓馬達驅動。
所述臥式導軌立式導軌相同,臥式導軌座型材與立導軌座型材相同,導軌與導軌座型材安裝方式相同。
空載的載車臺板停在地面停車位空間的上面為初始狀態。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來車需要存時,啟動液壓馬達正轉,絲杠正轉,絲母在絲杠上前行,帶動立柱及載車臺板前行,行至載車臺板的后端超過地面停車的前端,前行止;啟動回轉液壓缸,該活塞桿伸出,推動立式方管繞立柱底座軸正轉90°,載車臺板隨之正轉90°,載車臺板的縱向與地面停車的縱向垂直;啟動升降液壓缸,該活塞桿向下縮回,構成啞鈴形的一對鏈輪隨之下降,在載車臺板重力的作用下鏈條的起重端受力,鏈輪相當于動滑輪,使鏈條由固定端向起重端運行,鏈條起重端下降,將臺板送到地面,升降液壓缸停止;存車倒入載車臺板上,啟動升降液壓缸,該活塞桿向上伸出,構成啞鈴形的一對鏈輪隨之上升,鏈條起重端由向固定端運行,鏈條起重端上升,牽引載車臺板上升,由于一定高度的立式導軌套與各自立式導軌的配合所產生的限位作用,使得載車臺板滿載上下運行時保持水平;當上升到需要的高度時,升降液壓缸停泵,啟動回轉液壓缸,該活塞桿縮回,拉動立式方管繞立柱底座軸反轉90°,載車臺板隨之反轉90°;啟動液壓馬達反轉,絲杠反轉,絲母在絲杠上后退,帶動立柱及載車臺板后退,退至載車臺板位于地面停車上面重合時,液壓馬達停止工作。
臥式導軌及其臥式導軌套的配合,為絲杠絲母副及立柱底座起到導向作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所占空間較小 ,適合安裝在露天停車場、馬路停車場等。特別是現有的地下車庫,一般地下車庫空間高度不高于4米,CN 103061550 A無法應用,而本實用新型則可以安裝使用,因此它的應用面更廣。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空載狀態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圖3是圖2的B-B剖面圖。
圖4是圖3的J部放大圖。
圖5是圖2的C-C剖視圖。
圖6是圖5的K部放大圖。
圖7是圖2的E-E剖視圖。
圖8是圖2的D部放大圖。
圖9是圖1的立柱前行到立柱軌道前端、載車臺板與存車通道重合時的狀態圖。
圖10是車輛存入圖1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它是由升降載車臺板1、位于升降載車臺板一側的可回轉立柱2和立柱軌道3組成;
參見圖2-4,可回轉立柱包括立式方管21和位于立式方管下部的立柱底座22,立式方管下端口按上、下設置兩個軸承座211和212,在立柱底座上表面固定與軸承座配合的立柱底座軸221,立柱底座軸的高度不小于立式方管高度的十分之一,為了將立式方管在上下方向定位于立柱底座軸上,在立柱底座軸上端固定一個立柱底座軸檔圈222,蓋在所述上軸承座211上;這樣立式方管可繞立柱底座及其底座軸實現回轉;
參見圖5、6,驅動立式方管繞立柱底座及其底座軸回轉的機構是,所述下軸承座212形成圓缺形,在圓缺弦線213的兩端各設置一個固定座214,鏈條215箍在圓缺上,鏈條的每端連接在同側的固定塊214上,鏈條的每端連接在固定座的方式是,鏈條銷軸插入活節螺栓7的眼里,活節螺栓的螺桿穿過固定座的孔后,緊固螺母從螺桿的外端旋入至固定座;與鏈條嚙合的主動齒輪216安裝在立柱底座22上;回轉電機驅動主動齒輪在90°內回轉,進而驅動鏈條和立式方管繞立柱底座及其底座軸在90°內回轉;
參見圖2、7,在立式方管上開軸向(上、下方向)條形口217,該軸向條形口對著升降載車臺板;與軸向條形口相鄰的面為立式導軌固定面218,立式導軌固定在立式導軌固定面上,所述導軌是由導軌座61和圓柱形導軌頭62組成,導軌座的斷面呈凸字形,包括兩個底腳邊611,導軌座的每個底腳邊由上、下排列的多個螺栓固定在立式導軌固定面上,圓柱形導軌頭放在導軌座的凸出部,由上、下排列的多個螺栓將立式導軌固定在導軌座上;與圓柱形導軌頭相配合的立式導軌套12,固定在載車臺板1鄰近立柱的一側(參見圖1),立式導軌套與載車臺板呈L形,立式導軌套的高度以載車臺板滿載運行時保持水平(即不側翻)為限;
參見圖3和8,在立柱方管腔內安裝鏈條起重系統4,具體是在連接軸41的每端各安裝一個鏈輪42,構成啞鈴形雙鏈輪,每個鏈輪上的起重鏈條43,一端固定立柱方管21上,另一端即起重端固定在升降載車臺板1的角鋼11上,升降液壓缸44缸體固定在立柱方管上,升降液壓缸活塞桿441朝上并固定在啞鈴形雙鏈輪的連接軸上,活塞桿與連接軸呈T形;
參見圖1、4和5,所述立柱軌道3包括,安裝在地面的絲杠31,絲杠由固定在地面的帶軸承的軸承座33支撐,在絲杠的兩側各安裝一個與絲杠平行的臥式導軌6′,所述臥式導軌是由導軌座61和圓柱形導軌頭62組成,導軌座的斷面呈凸字形,包括兩個底腳邊611,導軌座的兩個底腳邊固定在T形型材63的上表面上,圓柱形導軌頭放在導軌座的凸出部,由多個螺栓將臥式導軌固定在導軌座上;與絲杠配合的絲母32固定在立柱底座的下表面,在立柱底座的下表面還固定與圓柱形導軌頭相配合的臥式導軌套64;絲杠由液壓馬達驅動。
參見圖1,位于載車臺板的另一側即立柱對應面是載車臺板輔助支撐樁5,它固定在地面上。它的主要作用是,當車輛長期停放在載車臺板上,為升降液壓缸承擔一部分載荷。
載車臺板空載時本實用新型位于停車位為初始狀態,如圖1。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需要存車時,啟動升降液壓缸,該活塞桿向上伸出,構成啞鈴形的一對鏈輪隨之上升,鏈條起重端上行,牽引載車臺板上升200mm止,載車臺板離開載車臺板輔助支撐樁;啟動液壓馬達正轉,絲杠正轉,絲母在絲杠上前行,帶動立柱及載車臺板前行,立柱前行到立柱軌道前端、載車臺板至存車通道止;啟動回轉電機和主動齒輪正轉90°,鏈條和立式方管繞立柱底座及其底座軸反轉90°,載車臺板隨之反轉90°(參見圖9),與存車通道重合止;啟動升降液壓缸,該活塞桿向下縮回,構成啞鈴形的一對鏈輪隨之下降,在載車臺板重力的作用下鏈條的起重端受力,鏈輪相當于動滑輪,鏈條的起重端下降,將臺板送到地面止;存車8倒入載車臺板上,啟動升降液壓缸,該活塞桿向上伸出,鏈條起重端牽引載車臺板上升,上升到高于載車臺板輔助支撐樁200mm時止;啟動回轉電機和主動齒輪反轉90°,載車臺板隨之正轉90°止;啟動液壓馬達反轉,絲杠反轉,絲母在絲杠上后退,帶動立柱及載車臺板后退,退載車臺板輔助支撐樁上方200mm時止;啟動升降液壓缸,該活塞桿向下縮回,將臺板送到輔助支撐樁止,參見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