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是一種坩堝成型機的下模結構,屬于坩堝成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坩堝是用極耐火的材料(如粘土、石墨、瓷土、石英或較難熔化的金屬鐵等)所制的器皿或熔化罐。當有固體要以大火加熱時,就必須使用坩堝,因為它比玻璃器皿更能承受高溫。粘土坩堝是融化玻璃的容器,耐高溫,抗侵蝕,其他容器無法取代?,F有技術中,粘土坩堝制造均為手工成型,質量大起大落難于掌控,客觀上受氣候制約,主觀上受人為因素影響,其內在質量問題如:穿孔、脫節(jié)等,至今也沒有現代儀器測試,正品率難以提高,并且手工制作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益差,對于體積較大的粘土坩堝生產尤為明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降低制作成本,能與上模進行良好配合,不僅可以保證制品質量,而且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的坩堝成型機的下模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一種坩堝成型機的下模結構,它包括一安裝在一塊可移動工作托板上的、用金屬板體制作而成的下模體,所述下模體包括由下模外殼體 和下模內腔壁組合而成的雙層外殼以及由雙層外殼構成的圓形或方形敞口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設置有多個以中間為中心點圍合而成的、圓形或方形淺凸環(huán),所述下模內腔壁和模腔底部上均勻分布設置有多個僅供氣體和水從模腔通過進入雙層外殼中殼內腔的氣孔。
作為優(yōu)選:所述模腔內設有一層覆蓋下模內腔壁和模腔底部的丙綸750濾布,且所述的氣孔的直徑為2~5mm;所述下模內腔壁上設置有垂直均布的至少三條淺凸條,所述模腔底部設置的圓形或方形淺凸環(huán)和所述淺凸條的兩側凸邊均為有利于脫模的倒角邊。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下模外殼體的下部設有與殼內腔連通的排水口,所述下模外殼體的上部設置有與殼內腔連通的接氣管,且該接氣管與外置的真空泵連通。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降低制作成本,能與上模進行良好配合,不僅可以保證制品質量,而且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 1 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模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坩堝成型機的下模結構,它包括一安裝在一塊可移動工作托板7上的、用金屬板體制作而成的下模體,所述下模體包括由下模外殼體 1和下模內腔壁3組合而成的雙層外殼以及由雙層外殼構成的圓形或方形敞口模腔2;所述模腔2的底部設置有多個以中間為中心點圍合而成的、圓形或方形淺凸環(huán)9,這種圓形或方形淺凸環(huán)9有利于模壓成型和脫模,并且使成型的坩堝底面增加表面積;還有利于增加模具和坩堝成型后的強度(相當于加強筋);所述下模內腔壁3和模腔底部上均勻分布設置有多個僅供氣體和水從模腔通過進入雙層外殼中殼內腔4的氣孔5。
圖中所示,所述模腔2內設有一層覆蓋下模內腔壁 3和模腔底部的丙綸750濾布,且所述的氣孔5的直徑為2~5mm;所述下模內腔壁3上設置有垂直均布的至少三條淺凸條10,所述模腔2底部設置的圓形或方形淺凸環(huán)9和所述淺凸條10的兩側凸邊均為有利于脫模的倒角邊。
本實用新型所述下模外殼體 1的下部設有與殼內腔4連通的排水口6,所述下模外殼體1 的上部設置有與殼內腔4連通的接氣管8,且該接氣管8與外置的真空泵連通;這種接氣管8可以通過所述的真空泵使殼內腔4形成負壓或高壓,并在形成負壓時,有利于模壓成型,而當殼內腔4形成高壓時,有利于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