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勁性骨架高空施工難度大,風險高,對于此種高空施工安全防護的大型裝置國內尚未存在及實行。目前現有的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大多需要在高空中安裝,不僅安裝風險大,而且操作不便,因此需要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的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在地面完成防護裝置安裝后,再隨吊裝節段升空,大大減小了高空安裝的風險,同時為高空作業帶來了安全保障,并節省了施工時間,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設置防護網、人行通道和人行爬梯,大大減小了施工風險,方便工作人員在勁性骨架吊裝節段上施工,規避了在高空中安裝防護裝置的危險,同時保證高空作業人員的安全,使用操作方便,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護網、人行爬梯以及用于放置勁性骨架吊裝節段的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所述第一底模上設置有第一人行通道,所述第二底模上設置有第二人行通道,所述防護網包括設置在第一人行通道外側的第一豎直防護網、設置在第二人行通道外側的第二豎直防護網以及設置在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之間的底面防護網,所述人行爬梯包括第一人行爬梯和第二人行爬梯,所述第一人行爬梯與位于第一底模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內側的上弦管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人行爬梯與位于第二底模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內側的上弦管固定連接。
上述的一種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安裝第一豎直防護網的第一上桁架、第一下桁架和第一豎直安裝鋼絲繩,所述第一上桁架包括多個第一上橫桿,多個所述第一上橫桿沿第一底模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位于外側的上弦管的長度方向布設,所述第一上橫桿一端設置有供第一豎直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一鋼絲繩孔,所述第一上橫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豎桿,所述第一上橫桿上斜向連接有第一后拉桿,所述第一豎桿和第一后拉桿均與第一底模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位于外側的上弦管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下桁架包括多個沿第一底模長度方向布設的第一左下橫桿,所述第一左下橫桿的一端設置有供第一豎直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二鋼絲繩孔,所述第一左下橫桿的另一端與第一底模固定連接,相鄰兩個所述第一上橫桿之間的距離和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左下橫桿之間的距離相等。
上述的一種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安裝底面防護網的底面第一桁架、底面第二桁架和底面安裝鋼絲繩,所述底面第一桁架包括多個設置在第一底模內側的第一右下橫桿,多個所述第一右下橫桿沿第一底模長度方向布設,所述第一右下橫桿的一端設置有供底面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一安裝孔,所述底面第二桁架包括多個設置在第二底模內側的第二左下橫桿,多個所述第二左下橫桿沿第二底模長度方向布設,所述第二左下橫桿的一端設置有供底面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二安裝孔,相鄰兩個所述第二左下橫桿之間的距離和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右下橫桿之間的距離相等。
上述的一種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安裝第二豎直防護網的第二上桁架、第二下桁架和第二豎直安裝鋼絲繩,所述第二上桁架包括多個第二上橫桿,多個所述第二上橫桿沿第二底模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位于外側的上弦管的長度方向布設,所述第二上橫桿一端設置有供第二豎直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三鋼絲繩孔,所述第二上橫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豎桿,所述第二上橫桿上斜向連接有第二后拉桿,所述第二豎桿和第二后拉桿均與第二底模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位于外側的上弦管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下桁架包括多個沿第二底模長度方向布設的第二右下橫桿,所述第二右下橫桿的一端設置有供第二豎直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四鋼絲繩孔,所述第二右下橫桿的另一端與第一底模固定連接,相鄰兩個所述第二上橫桿之間的距離和相鄰兩個所述第二右下橫桿之間的距離相等。
上述的一種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行通道包括鋪設在第一底模上的第一人行踏板和設置在第一人行踏板外側的第一通道欄桿。
上述的一種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人行通道包括鋪設在第二底模上的第二人行踏板和設置在第二人行踏板外側的第二通道欄桿。
上述的一種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豎直防護網和第二豎直防護網均包括多個防護網片,相鄰所述防護網片通過繩卡固定連接。
上述的一種提籃式鋼管拱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行踏板和第二人行踏板均為方木板。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實現及使用操作方便。
2、本實用新型采用第一豎直防護網、第二豎直防護網和底面防護網對勁性骨架吊裝節段進行全方位防護,大大減小了高空安裝風險,同時為高工施工帶來了安全保障,設置人行通道和人行爬梯,方便工作人員在勁性骨架吊裝節段上施工,節省了施工時間,提高了施工效率。
3、本實用新型中,在勁性骨架吊裝節段吊裝前,在地面上安裝防護裝置,規避了高空施工安全防護裝置的安裝,同時保證高空作業人員的安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設置防護網、人行通道和人行爬梯,大大減小了高空安裝風險,方便工作人員在勁性骨架吊裝節段上施工,規避了在高空中安裝防護裝置的危險,同時保證高空作業人員的安全使用操作方便,實用性強,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1—第一底模; 1-2—第二底模; 2-1—第一人行踏板;
2-2—第二人行踏板; 3-1—第一通道欄桿; 3-2—第二通道欄桿;
4-1—第一豎直防護網; 4-2—第二豎直防護網; 5-1—第一人行爬梯;
5-2—第二人行爬梯; 6—底面防護網; 7-1—第一左下橫桿;
7-2—第二左下橫桿; 8-1—第一右下橫桿; 8-2—第二右下橫桿;
9-1—第一上橫桿; 9-2—第二上橫桿; 10-1—第一豎桿;
10-2—第二豎桿; 11-1—第一后拉桿; 11-2—第二后拉桿;
12—勁性骨架吊裝節段; 12-1—上弦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防護網、人行爬梯以及用于放置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的第一底模1-1和第二底模1-2,所述第一底模1-1上設置有第一人行通道,所述第二底模1-2上設置有第二人行通道,所述防護網包括設置在第一人行通道外側的第一豎直防護網4-1、設置在第二人行通道外側的第二豎直防護網4-2以及設置在第一底模1-1和第二底模1-2之間的底面防護網6,所述人行爬梯包括第一人行爬梯5-1和第二人行爬梯5-2,所述第一人行爬梯5-1與位于第一底模1-1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內側的上弦管12-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人行爬梯5-2與位于第二底模1-2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內側的上弦管12-1固定連接。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用于安裝第一豎直防護網4-1的第一上桁架、第一下桁架和第一豎直安裝鋼絲繩,所述第一上桁架包括多個第一上橫桿9-1,多個所述第一上橫桿9-1沿第一底模1-1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位于外側的上弦管12-1的長度方向布設,所述第一上橫桿9-1一端設置有供第一豎直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一鋼絲繩孔,所述第一上橫桿9-1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豎桿10-1,所述第一上橫桿9-1上斜向連接有第一后拉桿11-1,所述第一豎桿10-1和第一后拉桿11-1均與第一底模1-1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位于外側的上弦管12-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下桁架包括多個沿第一底模1-1長度方向布設的第一左下橫桿7-1,所述第一左下橫桿7-1的一端設置有供第一豎直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二鋼絲繩孔,所述第一左下橫桿7-1的另一端與第一底模1-1固定連接,相鄰兩個所述第一上橫桿9-1之間的距離和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左下橫桿7-1之間的距離相等。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用于安裝第二豎直防護網4-2的第二上桁架、第二下桁架和第二豎直安裝鋼絲繩,所述第二上桁架包括多個第二上橫桿9-2,多個所述第二上橫桿9-2沿第二底模1-2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位于外側的上弦管12-1的長度方向布設,所述第二上橫桿9-2一端設置有供第二豎直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三鋼絲繩孔,所述第二上橫桿9-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第二豎桿10-2,所述第二上橫桿9-2上斜向連接有第二后拉桿11-2,所述第二豎桿10-2和第二后拉桿11-2均與第二底模1-2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位于外側的上弦管12-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下桁架包括多個沿第二底模1-2長度方向布設的第二右下橫桿8-2,所述第二右下橫桿8-2的一端設置有供第二豎直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四鋼絲繩孔,所述第二右下橫桿8-2的另一端與第一底模1-2固定連接,相鄰兩個所述第二上橫桿9-2之間的距離和相鄰兩個所述第二右下橫桿8-2之間的距離相等。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用于安裝底面防護網6的底面第一桁架、底面第二桁架和底面安裝鋼絲繩,所述底面第一桁架包括多個設置在第一底模1-1內側的第一右下橫桿8-1,多個所述第一右下橫桿8-1沿第一底模1-1長度方向布設,所述第一右下橫桿8-1的一端設置有供底面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一安裝孔,所述底面第二桁架包括多個設置在第二底模1-2內側的第二左下橫桿7-2,多個所述第二左下橫桿7-2沿第二底模1-2長度方向布設,所述第二左下橫桿7-2的一端設置有供底面安裝鋼絲繩穿過的第二安裝孔,相鄰兩個所述第二左下橫桿7-2之間的距離和相鄰兩個所述第一右下橫桿8-1之間的距離相等。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人行通道包括鋪設在第一底模1-1上的第一人行踏板2-1和設置在第一人行踏板2-1外側的第一通道欄桿3-1。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人行通道包括鋪設在第二底模1-2上的第二人行踏板2-2和設置在第二人行踏板2-2外側的第二通道欄桿3-2。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豎直防護網4-1和第二豎直防護網4-2均包括多個防護網片,相鄰所述防護網片通過繩卡固定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人行踏板2-1和第二人行踏板2-2均為方木板。
具體實施時,待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在第一底模1-1和第二底模1-2上就位后,沿第一底模1-1上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位于外側的上弦管12-1的長度方向焊接第一上橫桿9-1,在第一底模1-1的外側沿第一底模1-1的長度方向焊接第一左下橫桿7-1,首先將第一豎直安裝鋼絲繩從多個第一上橫桿9-1的第一鋼絲繩孔依次穿過,再將第一豎直安裝鋼絲繩從多個第一左下橫桿7-1的第二鋼絲繩孔依次穿過,然后將第一豎直安裝鋼絲繩從上下位置對應的第一上橫桿9-1的第一鋼絲繩孔和第一左下橫桿7-1的第二鋼絲繩孔穿過,形成第一防護網縱橫向骨架,然后利用吊車將防護網片安裝在第一防護網縱橫向骨架上,相鄰兩個防護網片采用繩卡固定,形成第一豎直防護網4-1,對第一底模1-1上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的外側面進行全面封閉,保證人員在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上的施工安全。
沿第二底模1-2上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位于外側的上弦管12-1的長度方向焊接第二上橫桿9-2,在第二底模1-2的外側沿第二底模1-2的長度方向焊接第二右下橫桿8-2,首先將第二豎直安裝鋼絲繩從多個第二上橫桿9-2的第三鋼絲繩孔依次穿過,再將第二豎直安裝鋼絲繩從多個第二右下橫桿8-2的第四鋼絲繩孔依次穿過,然后將第二豎直安裝鋼絲繩從上下位置對應的第二上橫桿9-2的第三鋼絲繩孔和第二右下橫桿8-2的第四鋼絲繩孔穿過,形成第二防護網縱橫向骨架,然后利用吊車將防護網片安裝在第二防護網縱橫向骨架上,相鄰兩個防護網片采用繩卡固定,形成第二豎直防護網4-2,對第二底模1-2上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的外側面進行全面封閉,保證人員在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上的施工安全。
安裝底面防護網6時,在第一底模1-1的內側沿第一底模1-1的長度方向焊接第一右下橫桿8-1,在第二底模1-2的內側沿第二底模1-2的長度方向焊接第二左下橫桿7-2,底面安裝鋼絲繩首先依次穿過多個第一右下橫桿8-1上的第一安裝孔,然后依次穿過多個第二左下橫桿7-2上的第二安裝孔,在依次穿過左右位置對應的第一右下橫桿8-1上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左下橫桿7-2上的第二安裝孔,形成底面防護網縱橫向骨架,然后利用吊車將防護網片安裝在底面防護網縱橫向骨架上,形成底面防護網6,對底面進行全面封閉,保證人員在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上的施工安全。
利用吊車將第一人行爬梯5-1吊裝在位于第一底模1-1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內側的上弦管12-1上,然后由施工人員將第一人行爬梯5-1與上弦管12-1焊接牢固,利用吊車將第二人行爬梯5-2吊裝在位于第二底模1-2上的勁性骨架吊裝節段12內側的上弦管12-1上,然后由施工人員將第二人行爬梯5-2與上弦管12-1焊接牢固。
在第一底模1-1靠近外側的上表面上鋪設第一人行踏板2-1,在第二底模1-2靠近外側的上表面上鋪設第二人行踏板2-2,在第一人行踏板2-1的外側安裝第一通道欄桿3-1,在第二人行踏板2-2的外側安裝第二通道欄桿3-2。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