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型材領域,具體是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專用型鋼。
背景技術:
裝配式建筑外圍護系統是建筑的外墻圍護,是現代大型和高層建筑常用的帶有裝飾效果的輕質墻體,但是在其單元板塊連接的過程中,易出現以下問題: 1、現有的型鋼截面形狀不能夠滿足裝配式外圍護系統的單元板塊的結構特點,并且連接安裝不方便;2、裝配式外圍護系統的左右單元板塊在對接后,不易安裝插芯龍骨,可操作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設計了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專用型鋼,能夠兼顧工程中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的結構特點,便于與其進行連接固定,并且在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左右單元板塊對接后便于插芯龍骨的安裝、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專用型鋼,其特征在于:包括腹板以及與腹板的左右兩側分別垂直連接的翼板,所述翼板的上端面與腹板的上端面齊平,所述腹板的中部設置有用來安裝插芯龍骨的凹槽,所述凹槽由腹板折彎而成,所述凹槽的開口朝向腹板的上端面一側。
上述凹槽的截面設置為半圓形或半橢圓形或半梭子形,以便于在左右單元板塊對接后不同結構形狀的插芯龍骨的安裝和固定。
上述凹槽的截面設置為V形,所述V形凹槽的夾角α為20°~45°,以便于于安裝在凹槽內的插芯龍骨相匹配。
上述V形凹槽的內側底部呈平滑過渡。
上述腹板的長度與所述翼板的長度的比值為4:1~7:1,腹板一側的翼板用以通過自攻釘與板塊固定連接,另一側的翼板用以通過專用掛件與板塊固定連接。
上述腹板和翼板的厚度均設置為3mm~6mm。
該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專用型鋼采用優質冷軋鋼板或不銹鋼板經冷彎一體化成型,自重輕,抗震性能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過上述方案得出: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腹板上設置凹槽,在左右單元板塊對接后,便于插芯龍骨的安裝,以保證水平載荷的傳導,并且分別通過腹板左右兩側的翼板與單元板塊進行固定連接,安裝方便,結構簡單;另外,本實用新型針對性強,在滿足力學性能的前提下,兼顧了工程中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的特點,豐富了冷彎薄壁型鋼截面的形式,增加了后續工程截面的選擇,值得推廣。
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腹板,2為翼板,3為凹槽,4為夾角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來詳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專用型鋼,包括腹板1以及與腹板1的左右兩側分別垂直連接的翼板2,翼板2的上端面與腹板1的上端面齊平,腹板1的中部設置有用來安裝插芯龍骨的凹槽3,凹槽3由腹板1折彎而成,凹槽3的開口朝向腹板1的上端面一側。上述凹槽3的截面設置為半圓形或半橢圓形或半梭子形,以便于在左右單元板塊對接后插芯龍骨的安裝和固定。凹槽3的截面設置為V形,所述V形凹槽的夾角α4為20°~45°。上述V形凹槽的內側底部呈平滑過渡。腹板1的長度L1與所述翼板2的長度L2的比值為4:1~7:1,腹板1一側的翼板2用以通過自攻釘與板塊固定連接,另一側的翼板2用以通過專用掛件與板塊固定連接。腹板1和翼板2的厚度均設置為3mm~6mm。該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專用型鋼采用優質冷軋鋼板或不銹鋼板經冷彎一體化成型,自重輕,抗震性能好。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腹板1上設置凹槽3,在左右單元板塊對接后,便于插芯龍骨的安裝,以保證水平載荷的傳導,并且分別通過腹板1左右兩側的翼板2與單元板塊進行固定連接,安裝方便,結構簡單;另外,本實用新型針對性強,在滿足力學性能的前提下,兼顧了工程中裝配式外圍護系統單元板塊的特點,豐富了冷彎薄壁型鋼截面的形式,增加了后續工程截面的選擇,值得推廣。
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