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整體裝配式建筑的外掛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整體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因其具有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等特點,逐漸被各地推廣應用。外掛板是整體裝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構件,在平行拼接的外掛板之間的連接處為后澆段,在板面相互垂直的外掛板拼接處為邊緣構件,后澆段及邊緣構件均為現場澆筑。
后澆段和邊緣構件作為外掛板的約束端,在抗震構造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施工質量不容小覷;如按照普通現澆豎向構件的施工順序,應在鋼筋綁扎成型后支模并澆筑混凝土,但在整體裝配式建筑中常規的施工順序并不可行,因后澆段或邊緣構件的鋼筋綁扎成型后再吊裝外掛板,后澆段或邊緣構件的豎筋和箍筋均會阻擋外掛板上外露的水平錨筋進入后澆段或邊緣構件。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現階段常用的兩種施工方法是:
一、首先進行后澆段及邊緣構件內的豎筋焊接,然后吊裝外掛板并校正固定,安裝綁扎u型開口箍筋,在開口箍筋的開口處安裝綁扎封閉對拉筋,經隱蔽驗收合格后支模并澆筑混凝土;此方法在后澆段及邊緣構件內豎筋焊接完成后再吊裝外掛板,此時因豎筋自由端較長,穩定性差,外掛板就位時難免因碰撞造成豎筋變形,從而影響后澆段及邊緣構件的鋼筋綁扎成型質量;另外,使用開口箍筋不利于抗震要求,故采用封閉對拉筋進行彌補,但其整體性仍不及封閉箍筋,且鋼筋使用量大于封閉箍筋,造成浪費;
二、首先進行后澆段及邊緣構件內的豎筋焊接,然后吊裝外掛板并校正固定,安裝綁扎“[”型開口箍筋,焊接開口箍筋形成封閉箍筋,經隱蔽驗收合格后支模并澆筑混凝土;此方法雖然將相對兩個“[”型箍筋搭接并焊接成封閉箍筋,能滿足抗震要求,但將使用大量的焊接材料,耗費大量的焊接工時,成本過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整體裝配式建筑的外掛板施工方法,其首先將外掛板吊裝到位并進行臨時固定,之后將后澆段及邊緣構件內的多個封閉矩形的箍筋一步吊裝到位,并對穿插入其中的豎筋進行夾具固定后再焊接,不僅提高整體裝配式建筑的外掛板的施工效率,還使得安裝的外掛板抗震性能好、保證鋼筋綁扎成型質量,具有較大優勢。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整體裝配式建筑的外掛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外掛板吊裝到位并進行臨時固定,調整垂直度;
步驟二、外掛板錨腳灌漿;
步驟三、在所述支撐架的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內對應水平放置多個封閉矩形的箍筋;
步驟四、將裝配好多個封閉矩形箍筋的支撐架吊裝至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一側,并將裝配好多個封閉矩形箍筋送入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內,將支撐架的邊沿與外掛板外延鋼筋進行臨時固定;
步驟五、在多個封閉矩形箍筋范圍內進行豎筋穿插安裝,并通過固定夾具固定住;
步驟六、對多個封閉矩形的箍筋位置進行定位調整并進行箍筋綁扎,焊接豎筋后打開固定夾具并撤除支撐架;
步驟七、進行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范圍內的鋼筋隱蔽驗收,合格后采用模板支撐;
步驟八、進行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處的混凝土澆筑;
其中,所述支撐架包括底座,其為一矩形或者圓形鑄鐵座;支撐板,其為一垂直于底座的板體結構;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其開口朝上通過滑動組件可上下滑動的設置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為直角形彎折件,且所述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中任一個u形槽的槽體內容置空間與所述多個封閉矩形箍筋中任一個封閉矩形箍筋相適應;固定夾具,其通過固定桿固定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固定夾具由多個拼接板相互拼接構成,且多個拼接板均以所述固定夾具的中心向外呈發散狀排布;固定帶,其圍繞所述固定夾具的周緣設置,且所述固定夾具的多個拼接板的外周緣沿均與所述固定帶固定粘結,所述固定帶的兩端通過卡扣可拆卸的連接;多個貫通孔,其設置在所述固定夾具內,且所述多個貫通孔設置在相鄰兩個拼接塊處,每個拼接塊各設置半孔,多個貫通孔的側壁上設置有橡膠墊片。
優選的是,所述固定夾具包括四個等腰三角形的拼接板,且四個等腰三角形的拼接板的拼接處的中部各設置一個貫通孔。
優選的是,所述滑動組件還包括:滑軌,其沿所述支撐板的長度方向設置;多個滑動,其滑動設置在所滑軌內,且所述多個滑塊的上一一對應固定設置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
優選的是,所述支撐板的高度與所述外掛板的高度相適應,且所述支撐板的寬度不超過15cm,且所述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的開口寬度大于所述支撐板的寬度。
優選的是,所述支撐板的寬度為15cm,所述滑軌的寬度為5-10cm。
優選的是,所述豎筋通過直螺紋連接套筒進行延長固定。
優選的是,還包括:固定環,其設置在所述支撐板的側邊沿上,且所述固定環與所述外掛板外漏的水平鋼筋通過鐵絲臨時固定。
優選的是,所述步驟三中,在所述支撐架的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內對應水平放置多個封閉矩形箍筋時,應用鐵絲將多個封閉矩形箍筋進行臨時固定。
優選的是,所述模板采用鋁合金模板或覆膜板,所述模板的次楞采用矩管,主楞采用槽鋼,對拉螺栓采用高強對拉螺栓。
優選的是,在完成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范圍的混凝土澆筑后,在10h以內進行覆蓋和保濕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6d,在能保證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時方可進行模板拆除。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施工方法采用bim技術,通過生成構件模型及三維模擬技術,并結合工程實踐,開發出與現有的普通現澆結構施工順序不同的施工方法,首先將外掛板吊裝就位并校正、固定后才進行邊緣構件的矩形箍筋和豎筋安裝,并且在支撐架上直接進行矩形箍筋的排布后,隨著支撐架的吊裝到位,整體穿插入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范圍內,之后,再進行完豎筋的裝配和加長作業之后,不需要后續做過多調整即可進行捆扎作業,并且由于設置有固定夾具,可以對豎筋的高度和垂直度進行固定和定位,焊接方便,且保證鋼筋綁扎成型的質量,有效提高外掛板吊裝的工作效率;澆段和/或邊緣構件的箍筋為封閉矩形箍筋,保證澆筑后的整體強度,抗震性能好;不耗費任何多余工時,符合綠色施工要求。
支撐架的底座為矩形或者圓形鑄鐵座,可以保證在裝配矩形箍筋和豎筋時的重力平衡狀態;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上放置需要裝配的矩形箍筋,在實際施工中,可以根據矩形箍筋分布的需要上下調整u形槽的高度和間距,使用方便;固定夾具在使用前保持打開狀態,當豎筋穿插到位后,直接將固定夾具的多個拼接板相互拼接并通過固定帶固定,豎筋被擠壓固定在多個貫通孔內,橡膠墊片起到了擠壓固定的作用,避免豎筋滑脫,使用安全。
綜上所述,應用本發明方法不僅提高整體裝配式建筑的外掛板的施工效率,還使得安裝的外掛板抗震性能好、保證鋼筋綁扎成型質量,具有較大優勢。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基于bim技術的整體裝配式建筑的外掛板施工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支撐架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固定夾具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外掛板間的后澆段箍筋臨時固定時的施工時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邊緣構件兩側的外掛板吊裝到位后的施工時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bim技術的整體裝配式建筑的外掛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外掛板20吊裝到位并進行臨時固定,調整垂直度;
步驟二、外掛板錨腳灌漿;
步驟三、在支撐架10的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內對應水平放置多個封閉矩形的箍筋30;
步驟四、將裝配好多個封閉矩形箍筋的支撐架吊裝至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一側,并將裝配好多個封閉矩形箍筋送入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內,將支撐架的邊沿與外掛板外延鋼筋進行臨時固定;
步驟五、在多個封閉矩形箍筋范圍內進行豎筋穿插安裝,并通過固定夾具固定住;
步驟六、對多個封閉矩形的箍筋位置進行定位調整并進行箍筋綁扎,焊接豎筋后打開固定夾具并撤除支撐架;
步驟七、進行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范圍內的鋼筋隱蔽驗收,合格后采用模板支撐;
步驟八、進行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處的混凝土澆筑;
其中,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支撐架10包括底座101,其為一矩形或者圓形鑄鐵座;支撐板102,其為一垂直于底座的板體結構;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103,其開口朝上通過滑動組件可上下滑動的設置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為直角形彎折件,且所述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中任一個u形槽的槽體內容置空間與所述多個封閉矩形箍筋中任一個封閉矩形箍筋相適應;固定夾具104,其通過固定桿固定在所述支撐板上,所述固定夾具由多個拼接板相互拼接構成,且多個拼接板均以所述固定夾具的中心向外呈發散狀排布;固定帶,其圍繞所述固定夾具的周緣設置,且所述固定夾具的多個拼接板106的外周緣沿均與所述固定帶固定粘結,所述固定帶的兩端通過卡扣可拆卸的連接;多個貫通孔105,其設置在所述固定夾具內,且所述多個貫通孔設置在相鄰兩個拼接塊處,每個拼接塊各設置半孔,多個貫通孔的側壁上設置有橡膠墊片107。
在本方案中,如圖4所示,本發明的施工方法采用bim技術,通過生成構件模型及三維模擬技術,并結合工程實踐,開發出與現有的普通現澆結構施工順序不同的施工方法,首先將外掛板吊裝就位并校正、固定后才進行邊緣構件的矩形箍筋和豎筋安裝,并且在支撐架上直接進行矩形箍筋的排布后,隨著支撐架的吊裝到位,整體穿插入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范圍內,之后,再進行完豎筋的裝配和加長作業之后,不需要后續做過多調整即可進行捆扎作業,并且由于設置有固定夾具,可以對豎筋的高度和垂直度進行固定和定位,焊接方便,且保證鋼筋綁扎成型的質量,有效提高外掛板吊裝的工作效率;澆段和/或邊緣構件的箍筋為封閉矩形箍筋,保證澆筑后的整體強度,抗震性能好;不耗費任何多余工時,符合綠色施工要求。
支撐架的底座為矩形或者圓形鑄鐵座,可以保證在裝配矩形箍筋和豎筋時的重力平衡狀態;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上放置需要裝配的矩形箍筋,在實際施工中,可以根據矩形箍筋分布的需要上下調整u形槽的高度和間距,使用方便;固定夾具在使用前保持打開狀態,當豎筋穿插到位后,直接將固定夾具的多個拼接板相互拼接并通過固定帶固定,豎筋被擠壓固定在多個貫通孔內,橡膠墊片起到了擠壓固定的作用,避免豎筋滑脫,使用安全。
如圖5所示,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邊緣構件位于兩個板面相互垂直的外掛板拼接處,在連接兩個外掛板的外掛板的外漏的水平鋼筋201時,同一水平面需要2個矩形箍筋,且2個矩形箍筋相互垂直,一端固定于外掛板的外漏的水平鋼筋上,另一端相互重疊;為了加快施工效率,可以同時使用兩個支撐架對2豎列的矩形箍筋進行插入定位排布。
如圖3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固定夾具包括四個等腰三角形的拼接板,且四個等腰三角形的拼接板的拼接處的中部各設置一個貫通孔。在本方案中,適用于四根豎筋矩形排位的裝配要求,是最常用的豎筋裝配方式,但是根據需要也可以設置更多貫通孔和拼接板,設置原則即是貫通孔一定設置在拼接板的拼接處,使得貫通孔隨拼接板的相互分離而打開。
如圖2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滑動組件還包括:滑軌108,其沿所述支撐板的長度方向設置;多個滑動,其滑動設置在所滑軌內,且所述多個滑塊的上一一對應固定設置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
如圖4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支撐板的高度與所述外掛板的高度相適應,且所述支撐板的寬度不超過15cm,且所述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的開口寬度大于所述支撐板的寬度。為了滿足實際裝配和強度的需要,支撐板為鋼板,滑軌焊接在支撐板上,并且其寬度不宜過寬,以不影響裝配邊緣構件的矩形箍筋和豎筋為基本原則。
如圖4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支撐板的寬度為15cm,所述滑軌的寬度為5-10cm。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豎筋通過直螺紋連接套筒進行延長固定。在本方案中,直螺紋連接套筒連接的豎筋的質量滿足《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107中相關要求。采用直螺紋連接套筒連接的鋼筋適用于承受拉、壓雙向作用力,保證本方案中的豎筋質量,使得外掛板的后澆段在澆筑后的整體強度好、抗震性能強。
如圖4或圖5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還包括:固定環109,其設置在所述支撐板的側邊沿上,且所述固定環與所述外掛板外漏的水平鋼筋通過鐵絲40臨時固定。避免支撐架的歪斜,在鋼筋捆扎完畢后,既可以拆除鐵絲,使用方便,一個支撐架的一側邊沿上至少設置兩個固定環既可以滿足臨時固定要求。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步驟三中,在所述支撐架的多個開口朝上的u形槽內對應水平放置多個封閉矩形箍筋時,應用鐵絲將多個封閉矩形箍筋進行臨時固定。在本方案中,在豎筋安裝完后,對箍筋的位置進行重新定位和調整,保證箍筋的位置和穩定性滿足設計的要求。并且,多個封閉矩形箍筋的裝配到位,也為后續的豎筋安裝提供限位框和參考點位,減少鋼筋外漏,使后續澆筑混凝土提供有利條件。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模板采用鋁合金模板或覆膜板,所述模板的次楞采用矩管,主楞采用槽鋼,對拉螺栓采用高強對拉螺栓。在本方案中,對拉螺栓采用
一個優選方案中,在完成后澆段和/或邊緣構件范圍的混凝土澆筑后,在10h以內進行覆蓋和保濕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6d,在能保證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損傷時方可進行模板拆除。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