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墻體的施工方法,特別涉及冷橋處填充墻體砌筑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全部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房屋,房屋厚實穩固,但是因為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導熱系數也比較大,這種混凝土房子,不經過特別的保溫隔熱處理,也不太適宜人們在內不居住。便會出現所謂的“冷橋”現象的發生。有國外資料顯示,小住宅內部熱量的散失途徑主要有以下幾點:通過屋頂位置散失的熱量大約占25%,通過外墻位置散失的熱量大約占35%,通過窗戶位置散失的熱量大約占10%,通過門口位置散失的熱量大約占15%,通過地面位置散失的熱量大約占地面15%。如果未采取有效的保溫構造措施,往往會產生所謂的冷橋效應現象。這些冷橋現象部位,往往會遇冷表面結露。冷橋效應現象,在冬季,會嚴重降低住宅的保溫隔熱效果,增加住宅的能源消耗。在夏季,同樣也會增加住宅的能源負荷。住宅外部圍護結構中的一些部位,在室外室內溫差的作用下,形成熱流相對密集、室內表面溫度較低的區域。這些部位區域,成為傳熱較多的橋梁,冷橋現象,往往是由于該部位建筑材料的傳熱系數比相鄰部位建筑材料的傳熱系數大得多、該部位沒有采取有效的保溫構造措施所導致的,而目前針對于冷橋處的施工,存在著冷橋部位與上下墻體之間連接處處理不當,連接處防水防潮能力不佳,導致熱量散失較為嚴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針對于冷橋處的墻體施工,冷橋部位防水防潮效果較好,熱量散失率較少。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冷橋處填充墻體砌筑施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采用混凝土實心磚澆筑勒腳,在勒腳上方澆筑設置有水平防潮層和豎直防潮層形成導墻;步驟b:在水平防潮層的上方冷橋部位澆筑混凝土,在冷橋部位上方和下方砌筑預制空心混凝土砌塊分別形成上墻體和下墻體,在每塊砌塊中間夾設有eps泡沫聚苯板,冷橋部位與上下保溫墻體之間形成間隙;步驟c:對冷橋部位表面基層處理,然后聚合物保溫砂漿打底,分層抹灰;聚合物抗裂砂漿分兩道抹,并在中間內設耐堿網格布;涂上防水界面劑;步驟d:在冷橋部位與下墻體之間縫隙設置防腐木塊及若干根pe管,采用砌塊粘結劑與砌塊粉末拌合物填充,填充24小時后采用發泡劑填充密實,在冷橋部位與上墻體之間的縫隙中采用c20細石混凝土澆筑;步驟e:對上墻體和下墻體進行基層處理。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勒腳部分設置有水平防潮層和豎直防潮層,進而起到了對于底面的水平防潮和豎直方向的防潮,增加了防潮效果,并且設置有eps泡沫聚苯板,起到了砌塊具有保溫的作用;在冷橋部位下方設置有防腐木塊以及若干跟pe管,實現了冷橋部位與墻體部位之間的柔性連接,確保具有防潮的作用,在上方的縫隙處采用c20細石混凝土澆筑,起到了防潮防水的效果,并且在冷橋部位采用聚合物保溫砂漿打底,再采用抗裂砂漿分兩道抹,起到了冷橋部位良好的保溫和抗裂效果,并且在外側涂上防水界面劑,進一步的增強防水效果,冷橋部位與上下墻體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在保溫砂漿的作用下熱量散失較少。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步驟c中冷橋部位表面基層處理包括:基層清理,涂界面劑,在交界面鍍鋅鋼絲網,再涂一層界面劑;在涂完防水界面劑之后涂抹外墻膩子和外墻涂料。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交界面鍍鋅鋼絲網,能起到對于砂漿的保溫防裂作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改進,所述eps泡沫聚苯板的兩側面均設置為具有凹凸結構的鋸齒狀面,在所述空心混凝土砌塊的側面具有與鋸齒狀面相嵌合的鋸齒狀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有鋸齒狀面,使eps泡沫聚苯板和空心混凝土砌塊之間的連結更加緊密牢固。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步驟b中砌塊之間粘結劑厚度水平與垂直灰縫均為3mm,水平灰縫飽滿度≥90%,豎向灰縫飽滿度≥80%,砌塊與梁、板底之間預留20~30mm的空隙。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施工過程當中達到上述的要求,能避免后續的開裂難以修補的情況。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步驟e當中基層處理包括:步驟1:基層修平,對混凝土表面缺陷如蜂窩、麻面、露筋等應剔平刷凈,并用1:3水泥砂漿找平,對一般電線管、配電箱等安裝完畢留下的縫槽,用砌塊粘結劑與砌塊粉末以1:2的比例拌合物填嵌密實;步驟2:界面劑噴涂,并在交界面鍍鋅鋼絲網;步驟3:抹灰,步驟4:涂上膩子和涂料。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基層修平確保了墻體外部的平整度,并且進一步的采用水泥砂漿找平。在電線管等管路安裝完后留下的縫槽采用填嵌密實,增強了墻體整體的強度。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步驟e的步驟3抹灰采用分層抹灰,當底層砂漿凝結24小時后滿鋪壓入耐堿網格布,并抹下一層砂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凝結之后壓入耐堿網格布,并且鋪設下一層砂漿,起到了耐堿網格布在內部的鋪設更加穩定牢固。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步驟a砌筑第一批磚時,先用水潤濕導墻,并鋪設c20細石混凝土找平,砌塊底面采用坐漿方式,側面采用粘結劑砌筑;第二批砌塊底面側面全采用粘結劑砌筑。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首先將水潤濕導墻,鋪設有細石混凝土,進而起到了保證水平位置,采用粘結劑能保證砌塊與砌塊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穩固。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粘結劑采用電動工具攪拌均勻,并且在拌和后2小時內用完。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確保粘結劑在粘結之前使用完,達到較好的粘結效果。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的改進,在墻體終凝之后對墻體的水、電管線位置處進行開槽,當豎向開槽時與墻面夾角不大于45°,深度不超過墻厚的三分之一,當水平開槽時,深度不超過墻厚的四分之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墻體終凝之后在對墻體的水管進行開槽,并且限定了豎向開槽的深度以及橫向開槽的深度,能最小限度的減小開槽對于墻體的影響。
綜合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防潮效果好,在勒腳部位設置有水平防潮層和豎直防潮層,起到了對于底部的防潮效果的增強,并冷橋外側涂有防水界面劑,且在冷橋與墻體之間的連接分別采用柔性連接以及細石混凝土連接,起到了較好的防水防潮效果;
2、保溫效果良好,設置有eps泡沫聚苯板,起到了砌塊具有保溫的作用,并且在冷橋部位采用聚合物保溫砂漿打底,起到了冷橋部位良好的保溫。
3、抗裂效果良好,裂砂漿分兩道抹,起到了冷橋部位良好抗裂效果,砌塊之間粘結劑厚度水平與垂直灰縫均為3mm,水平灰縫飽滿度≥90%,豎向灰縫飽滿度≥80%,砌塊與梁、板底之間預留20~30mm的空隙,避免后續的開裂難以修補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施工工藝的流程圖;
圖2為步驟c的流程圖;
圖3為步驟e的流程圖;
圖4為步驟a施工中的示意圖;
圖5為步驟b中冷橋部位與上下墻體施工的示意圖;
圖6為砌塊與eps泡沫聚苯板配合的示意圖。
圖中,1、導墻;1a、水平防潮層;1b、豎直防潮層;2、冷橋部位;3a、上墻體;3b、下墻體;4、eps泡沫聚苯板;41、鋸齒狀面;5、防腐木塊;51、pe管;6、c20細石混凝土;7、砌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參照附圖1并結合其余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冷橋處填充墻體砌筑施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結合附圖4,步驟a:采用混凝土實心磚澆筑勒腳,在勒腳上方澆筑設置有水平防潮層1a和豎直防潮層1b形成導墻1;在勒腳部分設置有水平防潮層1a和豎直防潮層1b,進而起到了對于底面的水平防潮和豎直方向的防潮,增加了防潮效果。
步驟b:在水平防潮層1a的上方冷橋部位2澆筑混凝土,在冷橋部位2上方和下方砌筑預制空心混凝土砌塊7分別形成上墻體3a和下墻體3b,在每塊砌塊7中間夾設有eps泡沫聚苯板4,設置有eps泡沫聚苯板4,起到了砌塊7具有保溫的作用。砌筑第一批磚時,先用水潤濕導墻1,并鋪設c20細石混凝土6找平,砌塊7底面采用坐漿方式,側面采用粘結劑砌筑;第二批砌塊7底面側面全采用粘結劑砌筑。首先將水潤濕導墻1,鋪設有細石混凝土,進而起到了保證水平位置,采用粘結劑能保證砌塊7與砌塊7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穩固。然后砌塊7與砌塊7之間采用粘結劑粘結,砌塊7之間粘結劑厚度水平與垂直灰縫均為3mm,水平灰縫飽滿度≥90%,豎向灰縫飽滿度≥80%,砌塊7與梁、板底之間預留20~30mm的空隙,能避免后續的開裂難以修補的情況。
參照附圖6,所述eps泡沫聚苯板4的兩側面均設置為具有凹凸結構的鋸齒狀面41,在所述空心混凝土砌塊7的側面具有與鋸齒狀面41相嵌合的鋸齒狀面41。通過設置有鋸齒狀面41,使eps泡沫聚苯板4和空心混凝土砌塊7之間的連結更加緊密牢固。冷橋部位2與上下保溫墻體之間形成間隙。
步驟c:對冷橋部位2表面基層處理,基層清理,涂界面劑,在交界面鍍鋅鋼絲網,再涂一層界面劑;然后聚合物保溫砂漿打底,分層抹灰;聚合物抗裂砂漿分兩道抹,并在中間內設耐堿網格布;涂上防水界面劑;涂抹外墻膩子和外墻涂料。在交界面鍍鋅鋼絲網,能起到對于砂漿的保溫防裂作用
參照附圖4,步驟d:在冷橋部位2與下墻體3b之間縫隙設置防腐木塊5及若干根pe管51,采用砌塊7粘結劑與砌塊7粉末拌合物填充,填充24小時后采用發泡劑填充密實,在冷橋部位2與上墻體3a之間的縫隙中采用c20細石混凝土6澆筑;在冷橋部位2下方設置有防腐木塊5以及若干跟pe管51,實現了冷橋部位2與墻體部位之間的柔性連接,確保具有防潮的作用,在上方的縫隙處采用c20細石混凝土6澆筑,起到了防潮防水的效果,并且在冷橋部位2采用聚合物保溫砂漿打底,再采用抗裂砂漿分兩道抹,起到了冷橋部位2良好的保溫和抗裂效果,并且在外側涂上防水界面劑,進一步的增強防水效果。
步驟e:對上墻體3a和下墻體3b進行基層處理,包括,步驟1:基層修平,對混凝土表面缺陷如蜂窩、麻面、露筋等應剔平刷凈,并用1:3水泥砂漿找平,對一般電線管、配電箱等安裝完畢留下的縫槽,用砌塊7粘結劑與砌塊7粉末以1:2的比例拌合物填嵌密實;步驟2:界面劑噴涂,并在交界面鍍鋅鋼絲網;步驟3:抹灰,抹灰采用分層抹灰,當底層砂漿凝結24小時后滿鋪壓入耐堿網格布,并抹下一層砂漿,涂上膩子和涂料。在基層修平確保了墻體外部的平整度,并且進一步的采用水泥砂漿找平。在電線管等管路安裝完后留下的縫槽采用填嵌密實,對于墻體內部的縫隙進行充實。
進一步的,在墻體終凝之后對墻體的水、電管線位置處進行開槽,當豎向開槽時與墻面夾角不大于45°,深度不超過墻厚的三分之一,當水平開槽時,深度不超過墻厚的四分之一,在墻體終凝之后在對墻體的水管進行開槽,并且限定了豎向開槽的深度以及橫向開槽的深度,能最小限度的減小開槽對于墻體的影響。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