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躍層支架以及液壓躍層爬升系統。
背景技術:
液壓爬升防護屏是用于建筑物結構施工階段中,設置在建筑物結構外側起到防護作用的,通過防護屏可以保證施工人員在結構外側臨邊施工時的作業面和施工安全。
現有的液壓爬升防護屏系統是通過高強螺栓將掛座固定在結構上,通過導軌等對防護屏進行豎向提拉,使其能夠在建筑物結構的外側進行爬升,以定位在不同的樓層上,起到外防護作用。
而現有的液壓爬升防護屏系統向上爬升過程中,遇到躍層情況時,即本層無結構板的情況下,就無法尋找可以使防護屏爬升的著力點,這樣就無法繼續的對防護屏進行提升,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強行的爬升防護屏,很容易會出現傾覆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夠在躍層的位置搭設腳手架,以提供以上各層的臨邊防護,所以,由于液壓爬升防護屏無法繼續向上爬升,就無法充分發揮液壓爬升防護屏的優勢,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會降低工作效率,耽誤工程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躍層支架以及液壓躍層爬升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在提升防護屏時,針對躍層提升防護屏的情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工作效率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躍層支架,包括立柱、抱鉤橫梁和斜撐;
所述抱鉤橫梁設置在所述立柱的頂端,所述立柱上設置有斜撐桿,所述斜撐桿的一端與所述立柱連接,所述斜撐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抱鉤橫梁連接,用于固定支撐所述抱鉤橫梁;
所述斜撐與所述立柱連接,用于固定支撐所述立柱。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斜撐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斜撐與所述立柱共同形成三角體結構。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立柱垂直設置,兩個所述斜撐在水平面內相互垂直,兩個所述斜撐與所述立柱共同形成直角三角體結構。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斜撐為可伸縮斜撐。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液壓躍層爬升系統,包括爬升裝置和所述躍層支架;
所述爬升裝置包括導軌、液壓油缸以及用于固定在建筑物結構內和\或所述躍層支架上的掛座;
所述液壓油缸設置在所述掛座上,用于提升所述導軌以及所述導軌上的支撐平臺。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掛座設置在建筑物結構的樓層洞口和\或所述躍層支架的抱鉤橫梁。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掛座通過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結構內和\或所述躍層支架上。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支撐平臺包括平臺橫梁、平臺立柱和平臺支架;
所述平臺橫梁和所述平臺支架固定在所述導軌上,所述平臺立柱支撐在所述平臺橫梁和所述平臺支架之間。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平臺立柱上還設置有斜撐支架桿;
所述斜撐支架桿的一端與所述平臺立柱固定,所述斜撐支架桿的另一端與所述平臺支架固定,用于固定支撐所述平臺支架。
進一步的,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所述平臺立柱上設置有外防護龍骨。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提供了一種可以在躍層爬升防護屏時使用的躍層支架,利用該躍層支架就可以快速有效的進行防護屏爬升的工作效率,并能夠有效的保證施工安全。
所述躍層支架通過立柱、抱鉤橫梁以及斜撐組成,抱鉤橫梁設置在立柱的頂端,用來為導軌以及設置在導軌上的防護屏提供著力點,斜撐用來支撐立柱,要使立柱穩固的立住,這樣才能夠讓抱鉤橫梁為導軌以及設置在導軌上的防護屏提供穩定的著力,保證導軌以及導軌上的防護屏順利的沿建筑物結構的外側爬升,不發生傾覆的危險。而與現有技術相比,這種方式顯然會更加高效并安全,躍層支架拆卸方便,可重復利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有技術中采用的搭設腳手架躍層爬升的施工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躍層支架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躍層支架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躍層爬升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支撐平臺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躍層爬升系統的施工狀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斜撐支架桿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支撐平臺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立柱; 2-抱鉤橫梁; 3-斜撐;
5-建筑物結構; 6-支撐平臺; 7-腳手架;
11-斜撐桿; 41-導軌; 42-液壓油缸;
43-掛座; 51-樓層洞口; 61-平臺橫梁;
62-平臺立柱; 63-平臺支架; 64-斜撐支架桿;
65-外防護龍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現有技術中采用的搭設腳手架躍層爬升的施工方式結構示意圖。
如圖1中所述的結構,即為現有技術中針對躍層傾覆問題的解決方案,在圖1中,搭設腳手架7的位置即為躍層的位置,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升導軌41來爬升設置在導軌41上的防護屏,或者是其他操作平臺等,但是,如果施工隊一旦遇到某一層沒有結構板的情況,就無法找到可上升的著力點位置,所以在這種層面的位置就無法繼續的提升導軌41,因為如果強行的提升導軌41,使防護屏爬升的話,由于沒有得到貼緊建筑物結構5外側的著力點,使導軌41以及設置在導軌41上的防護屏沿著建筑物結構5的外側而爬升的話,很容易由于防護屏的重力偏重作用而發生防護屏以及導軌41傾覆的危險。
為了解決這種情況,現有技術一般是如圖1所示的一樣,當達到沒有結構板的層面時,停止施工,建設腳手架7來提供著力點,以便能夠避免傾覆的問題發生。
但是,建設腳手架7十分繁瑣,用完還需要拆除,所以就影響了施工效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為了解決該問題,就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躍層支架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躍層支架的俯視圖。
首先,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躍層支架,包括立柱1、抱鉤橫梁2和斜撐3;
所述抱鉤橫梁2設置在所述立柱1的頂端,所述立柱1上設置有斜撐桿11,所述斜撐桿11的一端與所述立柱1連接,所述斜撐桿11的另一端與所述抱鉤橫梁2連接,用于固定支撐所述抱鉤橫梁2;
所述斜撐3與所述立柱1連接,用于固定支撐所述立柱1。
在具體的實施例中,利用所述躍層支架就可以快速有效的進行防護屏爬升的工作效率,并能夠有效的保證施工安全。
如圖2所示,所述躍層支架通過立柱1、抱鉤橫梁2以及斜撐3組成,抱鉤橫梁2設置在立柱1的頂端,用來為導軌41以及設置在導軌41上的防護屏提供著力點,斜撐3用來支撐立柱1,要使立柱1穩固的立住,這樣才能夠讓抱鉤橫梁2為導軌41以及設置在導軌41上的防護屏提供穩定的著力,保證導軌41以及導軌41上的防護屏順利的沿建筑物結構5的外側爬升,不發生傾覆的危險。而與現有技術相比,這種方式顯然會更加高效并安全,躍層支架拆卸方便,可重復利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本申請僅僅提供了有限的實施例,提供了所述躍層支架來協助防護屏躍層爬升,但是,該躍層支架在實際的施工中并不僅限于防護屏的躍層爬升,例如還可以協助操作平臺等進行躍層爬升,所以,任何基于本申請技術方案,在未經過創造性勞動獲得的新技術方案,均包含在本申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
參考圖2,所述斜撐3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斜撐3與所述立柱1共同形成三角體結構。
通過兩個斜撐3與立柱1形成三角形的結構后,會使躍層支架更加穩固,適應更多的角度受力,提高防護屏躍層爬升的安全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立柱1垂直設置,兩個所述斜撐3在水平面內相互垂直,兩個所述斜撐3與所述立柱1共同形成直角三角體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斜撐3為可伸縮斜撐。由于斜撐3為可伸縮的斜撐,所以在實際支撐的時候,就可以隨意的調整立柱1的支撐角度以及支撐的牢靠度,保證為各角度施工情況提供十足穩固的支撐著力效果。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躍層爬升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液壓躍層爬升系統,包括爬升裝置和所述躍層支架;
所述爬升裝置包括導軌41、液壓油缸42以及用于固定在建筑物結構5內和\或所述躍層支架上的掛座43;
所述液壓油缸42設置在所述掛座43上,用于提升所述導軌41以及所述導軌41上的支撐平臺6。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支撐平臺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其中,所述支撐平臺6的安裝結構即可參考圖5所示。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液壓躍層爬升系統的施工狀態示意圖;在圖6中表示了液壓躍層爬升系統中的躍升支架與爬升裝置裝配并配合施工的結構示意圖,在施工時即可根據如圖6中所示的結構實現躍層施工工作。
由于所述躍層支架的具體結構、功能原理以及技術效果已經在前文詳述,在此便不再贅述。
所以,任何有關于所述躍層支架的技術內容均可參考前文的記載即可。
進一步的,所述掛座43設置在建筑物結構5的樓層洞口51和\或所述躍層支架的抱鉤橫梁2。
進一步的,所述掛座43通過螺栓固定在建筑物結構5內和\或所述躍層支架上。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支撐平臺的安裝結構示意圖;繼續參考圖5,所述支撐平臺6包括平臺橫梁61、平臺立柱62和平臺支架63;
所述平臺橫梁61和所述平臺支架63固定在所述導軌41上,所述平臺立柱62支撐在所述平臺橫梁61和所述平臺支架63之間。
在進行防護屏爬升的時候,就可以將防護屏固定在該支撐平臺6上,由支撐平臺6隨著導軌41的上升來帶動防護屏爬升。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斜撐支架桿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如圖7所示,進一步的,所述平臺立柱62上還設置有斜撐支架桿64;
所述斜撐支架桿64的一端與所述平臺立柱62固定,所述斜撐支架桿64的另一端與所述平臺支架63固定,用于固定支撐所述平臺支架63。
通過斜撐支架桿64可以進一步的提高防護屏爬升過程中的整體穩定性,保證施工安全。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提供的支撐平臺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如圖8所示,進一步的,所述平臺立柱62上設置有外防護龍骨65。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