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鋼結構模塊化建筑,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1、鋼結構模塊化建筑是建筑工業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是高度集成的裝配式建筑。鋼結構模塊化建筑以功能模塊為基本單元,可單獨使用,也可通過水平及豎直方向的不同組合形成寬敞的使用空間,為周轉使用的臨時或永久性建筑。模塊化鋼結構建筑采用模塊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在工廠內完成模塊單元的加工,運輸到施工現場,用起重設備吊裝到位,連接關鍵節點和模塊間管線,處理拼縫即可完成模塊單元的裝配,建造質量高,施工速度快。
2、相比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模塊化建筑施工現場無濕作業,具有安裝速度快、質量更加可控,且鋼材為可回收延性材料,除綠色環保外兼具優良的抗震性能。同時,鋼結構模塊化建筑與混凝土結構相比,在保證力學性能的前提下,構件截面尺寸更小,可以獲得更大的室內使用空間。
3、鋼結構模塊化建筑施工現場僅需要將相鄰的模塊連接形成整體,因此模塊間的連接性能對保障建筑結構的整體性至關重要。以往的鋼結構模塊化建筑主要通過采用多螺栓連接或螺栓連接結合現場焊接的形式,對各階段的誤差控制要求很高,且預留的螺栓連接孔或其他安裝孔越多,對生產精度控制要求越高,對運輸、堆放及吊裝的變形控制要求也越高,極大影響了連接節點的力學性能和施工進度。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其解決了現有連接結構工序繁瑣,對誤差控制要求高的技術問題。
3、(二)技術方案
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5、一種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鋼結構模塊化建筑包括若干個模塊,模塊包括模塊柱和模塊梁,還包括連接件,所述連接件插接于相鄰模塊柱的安裝腔,以連接相鄰的所述模塊柱;
6、所述連接件包括:主桿和沿著主桿周向等間距設置在所述主桿外緣的若干個插件,每個所述插件沿所述主桿軸向布置;
7、所述主桿內部具有空腔,所述插件呈鏤空狀;所述插件遠離所述主桿的端部設有插件翼緣,所述插件翼緣用于與所述安裝腔內的插槽插接。
8、所述主桿的桿身沿周向等間距設置多個第一流漿孔,所述第一流漿孔位于相鄰的所述插件之間,以使所述主桿內的灌漿料通過所述第一流漿孔向所述安裝腔內擴散。
9、所述連接件的中部設有垂直于所述主桿軸線的平面內的隔條,所述隔條圍繞所述插件翼緣的外緣固定,所述隔條的形狀與所述模塊柱相匹配。
10、所述模塊柱內設有隔板;
11、位于所述連接件上部的所述隔板中部設有用于插入灌漿導管的第一灌漿孔,所述第一灌漿孔連通所述主桿內的空腔。
12、所述模塊柱的側壁上還設有用于插入灌漿導管的第二灌漿孔,灌漿導管穿過所述第二灌漿孔從所述隔板中部的第一灌漿孔插入至所述主桿內,以將所述灌漿料通過所述灌漿導管灌入所述主桿。
13、位于所述連接件上部的所述隔板的四個拐角處還設置有用于排氣的排氣孔。
14、相鄰的所述插件之間設有第一栓釘組。
15、所述安裝腔的內側壁上設有第二栓釘組,所述第二栓釘組位于所述插槽的兩側。
16、(三)有益效果
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在模塊柱內設置安裝腔,并通過連接件連接,安裝簡單方便,提升施工效率。
18、通過主桿、插件和插件翼緣的結合設置,使連接件能夠與模塊柱插接,在灌漿時,方便固定模塊柱。
19、通過在主桿和插件上設置多個流漿孔,在灌漿作業時便于漿液在安裝腔內自由擴散,使灌漿料可以更快速度的填滿安裝腔,提升灌漿效率。
20、本申請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通過插接與灌漿結合的形式,取代了傳統鋼結構模塊化建筑連接節點二次開設孔洞等工序,簡化了施工步驟。
1.一種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鋼結構模塊化建筑包括若干個模塊,模塊包括模塊柱(10)和模塊梁(1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件(14),所述連接件插接于相鄰模塊柱(10)的安裝腔,以連接相鄰的所述模塊柱(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鋼結構模塊化建筑的插入型灌漿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